福中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朋友圈”在擴大

價格波動風險、貸款難、資金週轉難……這些問題一直是水產從業者們的痛點。不久前,福中集團旗下的小6水產網針對這一痛點,在供應鏈金融層面頻頻發力,以融資、保險等服務實現惠農。

福中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朋友圈”在擴大

6月21日,福中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宗義與江蘇省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鬍昌林、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PICC)農村保險事業部養殖險處處長鄭鐵明等來賓,就進一步推動福中數字農業供應鏈金融服務,破解支農融資風險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溝通和探討。集團執行總裁張軒,副總裁夏俊琪,副總裁、數字農業集團CEO、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監陳洪等相關高管參與了座談。

在水產行業中,處於供應鏈中上游的供應商,大都是以個體養殖戶、水產批發戶等小微企業形式存在,一方面水產行業的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較高,另一方面,他們很難通過“傳統”的信貸方式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而資金短缺又會直接導致後續環節的停滯。因此,維護所在供應鏈的生存,提高供應鏈資金運作的效力,降低供應鏈整體的管理成本,成為福中數字農業板塊積極探索的一個重要課題,小6水產網的“隨心貸”、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合作的螃蟹價格指數險等供應鏈金融產品應運而生。

福中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朋友圈”在擴大

以供應鏈金融為抓手,幫助從事水產行業的個體及企業擺脫貸款難、資金週轉困難等問題,為水產從業者的生產、經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助力水產業運行效率整體提升。在楊宗義主席看來,這是福中集團數字農業板塊在以互聯網+顛覆改造傳統水產行業供應鏈之後,用金融為其進行的新一輪賦能。

今年5月份,福中集團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合作,共同推出全國首份螃蟹養殖綜合保險,該保險中包含了螃蟹價格指數險、員工人身意外險、還款保證險等,這相當於給蟹農們吃了“定心丸”,規避因價格波動而發生的“蟹賤傷農”悲劇,充分調動養蟹戶的積極性。

小6水產網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使在平臺上交易的會員數據得以完整保存,而每單交易的過程,平臺也能精準掌握其從生產到加工,從運輸到銷售的每個環節,搭建出了一個基礎的會員信用數據,這也為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體系、精準識別信用農戶提供了數據支撐,而接下來就需要通過多渠道、多機構的合作,共同撬動金融資本支持水產養殖戶、經營戶們的生存發展。

福中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朋友圈”在擴大

胡昌林表示,江蘇省信用擔保公司在破解農民融資難問題上,已有一定的經驗和成功案例,通過政府+銀行+保險+產業的方式,構建銀行與生產者、擔保人、保險公司間的合作,為農業、中小微企業的融資、貸款做好服務。

福中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朋友圈”在擴大

在鄭鐵明看來,之前與小6水產網的合作,是把螃蟹養殖作為水產行業保險中的“試驗田”和“樣板房”,此次把江蘇省信用擔保公司拉入合作的“朋友圈”中,不僅能夠讓農戶們更為順利的拿到貸款,更重要是可以在覆蓋自然災害、疫病風險之外,再增加養殖戶在市場風險中的保障,實現對水產行業金融服務閉環。

福中集團數字農業板塊所打造的供應鏈金融正在不斷完善,在小微企業融資難背景下,給予小微企業全新的融資工具,這不僅滿足了小6水產網這種核心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訴求,通過金融服務,變現其產業鏈生態系統的價值,而對於銀行、保險等資金供給方而言,由於擔保公司、核心企業的隱性背書,降低了向中小企業放款的風險。這種多方共贏的生態系統,正是供應鏈金融未來的商業價值和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