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风云变幻,观其妙;万象纷繁,察其理。

用敏锐的洞察、独到的视角、犀利的思想,解迷局,觅真相。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观象山

有可能触及到的利好,才能被称作是真正的机会。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史上,真正的机会其实并不多见,但只要抓住了,就能实现“跃迁”。

眼下,“新基建”热得发烫,风头正劲。“新基建”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产业化应用配套推进的体系化存在,背后是产业的迭代与核心竞争力的重塑,关系到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的主动权,关乎全球核心价值链的未来分工地位。

正是认识到“新基建”的极端重要性,各地纷纷加快布局,唯恐落后。青岛拥有这样的实力吗?青岛如何抓住这一机会?

当中国9亿网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或许不会知道,与国际互联网海量数据的交换主要是通过一条连接中美、长达3万公里的海底光缆实现的。这条海底信息高速公路在中国大陆3个城市登陆,而青岛就是其中之一。

“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这也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在青岛建设其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包括华为这样的全球领先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将数据中心落在青岛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年来,青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绩不俗,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支撑能力日益增强——

互联网城域网出口带宽达到5540G,光纤改造全面完成,光纤网络覆盖率100%,基本建成全光网城市;无线网络建设加速推进,移动基站数量超过54000个,4G网络基本实现城乡深度覆盖,5G基站建设和网络试点获国家批复并全面展开……

应该说,青岛拥有了参与这一轮竞争的实力。当然,城市间的竞争绝不仅仅是看“账面数据”,就如同汽车比赛不光要看发动机的马力,更要看车手的驾驶技术一样。

面对“新基建”这一新风口,青岛没有观望,早谋划,早下手。去年6月,青岛就提出抓住新兴产业投资机遇,加快发展5G商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2019年12月18日举行的青岛市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用新一代基础设施支撑新兴产业突破;

2019年12月31日召开的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要加速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率先推出市场化运作的5G基站共建共享共用新模式;

在今年1月13日公布的14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中,将新型基础设施单独列出一类,项目数量达20个,总投资632亿元。

可以说,在“新基建”这轮竞赛中,青岛已经“起跑”,如果能在前半程持续发力,应该可以取得不错的位次。

在传统基础设施时代,因为处在交通的末梢,青岛没少“望洋兴叹”。“新基建”或许是青岛打破这一局面,实现“枢纽”梦想的绝佳机会。

“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我们逐一看看青岛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和不足。

1 5G——

构建全国领先的“5G+”融合创新生态圈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伴随着5G到来,行业应用将呈现出差异化、垂直化、个性化的特征,将开辟一片新的蓝海,不管是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还是对新兴产业所起的技术作用,都不可限量。

实际上,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 5G作为产业支撑。这也是5G能够领衔“新基建”七大领域的主要原因。

“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青岛对5G重视程度非同一般。5G要形成产业链,基站建是前提。目前,青岛5G基站建设和网络试点获国家批复并全面展开,截至2019年年底,已经建成5G基站6000多个、占全省一半以上。

根据2019年10月18日发布的《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到2020年,青岛将建成5G基站1.3万个,实现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到2022年,全市将建成5G基站3万个,实现重点城镇5G全覆盖,提升用户网络感知体验,打造针对各类业务场景的差异化定制网络与智能服务能力。

在基站等5G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青岛正依托5G精品网络,以5G产业集群为主力军,以5G产业赋能为主攻方向,攻坚“网用产研”四大目标、十大工程,聚力构建全国领先兼具青岛特色的“5G+”融合创新生态圈。

比如在“5G+高新视频”领域,去年5月,青岛就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用4年时间,将青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高清视频产业高地,目标产业总规模超过1000亿元。

可以说,青岛在5G发展上天资不错,再加上提前布局,已经取得不错的开局,在“新基建”这个风口上,机会很大。

2 特高压——

有需求,有潜力,也有行业好手

特高压大大提升我国电网的输送能力。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特高压输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的国家,早在1986年就开始特高压建设。我国特高压建设潜力依然庞大,目前已经规划的各类特高压项目大概在 50-60条之间。2019年,我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23042万千伏安,市场潜力很大。

作为全国少数几个十九世纪末就使用电力的城市之一,青岛已有120年的用电历史。随着经济体量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岛对电力的需求不断上升。2019年1-11月,青岛全社会用电量达4111850万千瓦时,几乎相当于三峡电站半年的发电量。

“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青岛需要特高压输电。2011年2月28日,±660千伏银东直流输电工程双极投运。该工程线路多项技术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国内外均无可借鉴的带电作业标准及经验,各项指标均属技术空白。青岛也由此电力开启了超高压、智能化、清洁化的发展新纪元。

目前,青岛形成了以青岛发电厂和黄岛发电厂为发电主力、新能源发电广泛接入的电力供应格局,以±660千伏直流、500千伏交流输电为主要走廊,以220千伏、110千伏输电为主的网架结构。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科技的实践应用,电网带电作业、配电自动化和变配电站智能巡检等先进技术不断深化应用,青岛电网的潜力很大。在这一轮“新基建”中,青岛电网的升级也将为青岛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并且,在这个领域,青岛有着不错的企业。比如,青岛汉缆和东方铁塔。早在2000年,青岛汉缆就从国外引进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500kV立式交联电缆生产线,并着手研发代表着当今电缆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的高端电缆。如今,青岛汉缆产品出口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东方铁塔同时拥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以及广播电视全系列生产许可证和输电线路750kv生产许可证,是国内能够生产最高电压等级1000kv输电线路铁塔的企业之一。

面对“新基建”机遇,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3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

青岛面临的机遇是double!

高铁是中国技术面向世界的名片,也是中国交通的大动脉。2019年,我国新建高速铁路5474公里,累计运营里程突破3.5万公里,约占全球高铁网的七成。

青岛的“高铁机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速铁路包括轨道交通的建设对经济的强劲拉动,当然,这是所有城市共同的机遇。其实,青岛的在这个方面并不占优势。这是整个山东面临的问题。

2011年,山东被京沪高铁“捎带着”进入高铁时代,7年后的2018年年底,拥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济青高铁建成通车。时至今日,山东高铁无论是通车里程,还是标准等级,都与先进省份存在不小的差距。

“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接入全国高铁线网,青岛凸显铁路枢纽新价值。2018年12月26日,随着全国铁路网中的“一横一纵”——济青高铁、青盐铁路同步开通,青岛步入了高铁时代,时速350公里高铁实现零的突破,长久以来缺失南北向铁路通道的历史就此终结。山东快速延伸的高铁布局将青岛“链接”到全省、全国的高铁经济之中,随着后发优势的释放,青岛将迎来一波提速追赶的浪潮。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2019年底,全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超过6600公里,有近50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作为其中的一员,青岛也在加快布局。2018年4月23日和12月26日,地铁11号线和13号线分别开通试运营。一年之内,两条地铁“双线齐发”,这在青岛历史上尚属首次。目前,青岛地铁运营线路达到4条,通车里程超过170公里,跻身国内地铁先进城市行列。

最近发布的青岛20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中,地铁占据了5项,包括地铁6号线一期、1号线、4号线、8号线、2号线西延(轮渡站—泰山路站)等。根据远期规划,青岛地铁将实施“18448”工程,即规划建设18条线路、400个站点、总投资4000亿元、营运800公里,最终形成覆盖城乡的轨道交通线网。

青岛的另一个“高铁机遇”是随着高速铁路、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轨道交通装备需求增长的机会。这可以说是青岛与少数几个城市独享的机遇。

高铁是青岛制造的新名片,这座城市诞生了中国高铁的多个第一。此前,获得国家铁路局制造许可、具有高速动车组资质的生产厂家仅有四个,其中有两个位于青岛,一个是中车四方股份,另一个是四方庞巴迪。在市场占有率方面,青岛当仁不让,占据了国内动车市场的半壁份额。

2019年5月23日,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这标志着,中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落地倒计时已然可期,也意味着,青岛已经站在了行业的前端,理所应当受到这一轮的“新基建”的青睐。

4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产业基础、硬件设施“双轮驱动”

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引领未来的产业之一。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将有力推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消费革命,重塑出行体验,甚至生活方式。青岛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很猛。目前,新能源汽车建成产能近50万辆,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拥有一批新能源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

充电桩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全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53.1万台,同比增长55.4%。

“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青岛很早就开始规划建设充电桩。早在2016年,青岛就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市建成充电站200座、充电桩49000个,形成车桩相随、布局合理、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去年以来,青岛对充电桩的规划建设再度加码。根据2019年9月23日发布的《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青岛规划了总投资350亿元的充电配套基础设施,计划新建50000个充电桩、200座充电站、30座加氢站,努力形成产业发展与推广应用的协调互动与良性循环。

除了需求端的巨大潜力和超前规划外,青岛在充电桩的供应端同样有优势。特来电是全国投建和运营充电桩数量最多的企业。青岛地区由特来电建设的充电桩就有17000多个,其中快充终端6000余个,实现2公里公共快充服务圈。在主城区,1公里内就可以找到快充充电桩,实现紧急充电。这家青岛成长起来的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为这个城市抢抓“新基建”的“充电桩机遇”提供了新的可能。

5 大数据中心——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数据中心,可以说是海量信息时代的“诺亚方舟”。新兴产业的未来发展将大量依赖于数据资源,因此从国家政务到各大行业,建立数据中心将有助于促进行业转型和实现企业上云。

如前文所述,海底光缆登陆地、地质结构较为稳定,青岛天然就是大数据中心。这些年来,青岛大数据中心设施加快建设,三大电信运营商等一批互联网数据中心在青岛建设完成,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企业数据中心相继落地,为打造“大数据集散服务中心、研发创新中心、应用引领中心和产业集聚高地”奠定了基础。

早在2013年,我国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联通青岛云计算中心项目就建成并投入使用。这项投资5亿元的IT大项目使青岛的服务器承载能力增加一倍多,达到10万台的规模,使青岛一举进入全国一流城市行列。

“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根据2019年12月9日发布的《数字青岛发展规划(2019-2022年)》,到2022年末,青岛将初步建成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城市数据枢纽,大数据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基本形成促进数据资源共享、流通交易、开放开发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在社会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创业等各领域形成一批模式创新、成效显著的大数据示范应用,城市大数据资源汇集、共享、开放、应用、治理等水平和能力全国领先。

装上“数据引擎”后,青岛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城市治理都将受益不浅。

6 人工智能——

有国家“先导区”,有行业“共同体”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样也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

与IT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等几波信息化发展大潮“擦肩而过”的青岛,敏锐地看到了“趋势与未来”。2019年以来,青岛加快实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加速上升期。凭借实力与决心,站在了人工智能这个“超级风口”。

“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目前,青岛人工智能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加快集聚。海尔集团、海信集团、东软载波、歌尔声学、双星集团、澳柯玛股份等企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商汤科技、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人工智能头部企业加快来青聚集合作发展,全市人工智能骨干企业近100家,初步形成了人工智能产业的“青岛队”。

2019年10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支持山东省创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这是继上海(浦东)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之后,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青岛人工智能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受到行业的关注。2019年11月30日举行的2019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会议上,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视、海康威视等人工智能全球头部企业,以及海尔、海信、歌尔等本土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发起国内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青岛宣言》。

青岛的目标很远大,那就是要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出一条路子来,成为引领新时代人工智能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思想的全球策源地!

远大的目标辅以科学的路径和打法,青岛人工智能前景可期。

7 工业互联网——

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我国已经将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基础设施,为工业智能化提供支撑。

2012年,“工业互联网”被提出;2017年年底,国家出台工业互联网顶层规划;2019年,“工业互联网”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工业互联网逐渐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工业互联网先要有工业,青岛以工业立市、兴市、富市、强市,工业在青岛城市经济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青岛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了41个行业大类中的36个大类,拥有像海尔、海信、青啤、中车四方等一批世界知名的制造企业。青岛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领头城市之一,拥有1200多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

“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也就是说,青岛有着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肥沃土壤。青岛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早在2015年,青岛就出台了《青岛市互联网工业发展行动方案》《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推进机制、完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先导作用,努力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

这些年来,青岛的工业互联网实现了蓬勃发展:海尔的互联工厂、双星的服务4.0生态圈和工业4.0生态圈、青啤的流程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中车青岛四方股份的设计装配与试验验证仿真一体化平台,青特、德盛机械的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赛轮金宇、森麒麟的轮胎智能工厂,特来电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服务……都令人耳熟能详。

2019年,青岛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融合带动,力促高端制造业与人工智能融合共生,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3月5日召开的海尔集团发展规划工作专题座谈会,研究了《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发展规划,提出整合全市资源,全力支持海尔平台建设,发挥好海尔平台作用,整合全球资源,将青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这次座谈会透露,青岛将制定专项政策,鼓励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在青岛拓展应用场景和深度,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重生”,吸纳全球的产业、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融入工业互联网发展进程,凝聚全球力量,共同把青岛打造成为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应该说,发展工业互联网,青岛有基础、有路径、有行动,在“新基建”的利好下,青岛机会很大。

综上所述,在“新基建”所涉及的七大领域,青岛都有涉及,不少领域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青岛只要善于发挥好这些优势,就能够抓住“新基建”这轮机遇,推动各个领域的长足发展,重新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城市能级的跃升,重新站上与城市资源禀赋相一致的应有位置。

(作者 沈默 来源 青岛日报新闻客户端“青岛观”)

“新基建”,或许是青岛实现跃迁的绝佳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