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女兒換兒子不答應,現如今是怎樣的悲慘人生

都說“養兒防老,養兒傳宗接代”,以前我國農村這種封建思想比較嚴重。可養兒子最後的人生又是如何呢?

幾十年前女兒換兒子不答應,現如今是怎樣的悲慘人生

曲爺爺家有兩弟兄,在當時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很嚴重。可曲爺爺家的奶奶生了三個都是女娃,曲大爺爺家三個都是兒子。在農村曲爺爺和曲奶奶受盡了村裡人的冷嘲熱諷。於是曲爺爺決定帶著家眷來到城裡為三線建設做出貢獻。

上一輩的父母就會告訴曲爺爺“你們家那位是不是生不出來兒子啊?實在不行就休了再另取一位唄!若是生不出個帶把兒的,以後都沒人給你養老送終,你們家的香火就在你這兒就斷送了”

曲爺爺和曲奶奶的夫妻關係很好,他們在長輩的壓力下決定在繼續生一個寶寶。因為長輩的話語讓他門自己也很有壓力,眼看就要生產了,夫妻兩決定和哥哥嫂嫂說一下若是這個他們生下的是女娃,哥哥嫂嫂生下的是男娃,就互換一下。讓男娃跟著自己進城裡生活,女娃隨哥哥嫂嫂回鄉下生活。

哥哥嫂嫂轉念一想,也好啊。那時城裡的生活和城裡的戶口可是香餑餑。於是就答應了曲爺爺的提議。不久之後兩娃落地,和他們預期一樣,曲爺爺家果然又是個女娃,曲大爺爺家是個男娃。村裡人都是捧男踩女的,誰家若是生了男娃,他們家去看望的人就多。就因為眼前這點兒小利,曲大爺爺不同意曲爺爺先前的想法說“我們雖然是農村,帶把兒的總好過女孩”。曲爺爺聽了這話氣得不行,回答到“有一天,你這兒子窩不好呆了,不要給我抱怨,也不要後悔,這下你想換我還不同意呢!”

幾十年前女兒換兒子不答應,現如今是怎樣的悲慘人生

曲爺爺帶著自己的家眷在城裡一呆就是一輩子。期初曲爺爺的生活也很艱難,可他還是堅持讓自己的4個女兒讀書認字,後來小女兒生了一次病,身體不是很好,她自己決定不讀書把寶貴的時間與金錢留個三個姐姐。

曲爺爺最艱難的時候別人都勸他,女兒何苦把她培養那麼好,那麼出色以後都是別人的。可曲爺爺聽後只是笑笑說“多讀點兒書好,知識廣了,眼界就寬了”。這樣一晃眼的功夫,曲爺爺的三個女兒在城裡都安了家,結了婚。只有最小的一個還沒成家,可三個姐姐也在不停地幫她張羅著,最後小女兒也結了婚,對方條件不是很好但對曲爺爺的小女兒很好,因為他們自身的原因,他們沒有自己的孩子,可三個姐姐說了,“沒事兒,若想領養也可以,若不想養,她們的孩子也會視他們為父母的,經濟上若有啥困難,她們也會盡力解決,”小女婿答應了做上門女婿,照顧曲爺爺和曲奶奶。

這樣一家人和和睦睦的相處在一起。雖然說其他三個平時都有自己的家庭陪不了曲爺爺和曲奶奶,但她們約定每週花一天的時間,自己想吃啥買上菜上曲爺爺家做飯吃去陪曲爺爺。這好像不是約定,已經成為他們家的規律。平時見曲爺爺家缺啥就下次買去。就這樣雷打不動的約定堅持了一、二十年。曲爺爺的女兒們說只要曲爺爺兩老在,這約定就一直在。

這不,因為曲爺爺家的人員越來越多,每週聚會的時候房子都快裝不下了,曲爺爺的女兒們又開始張羅著給老爺子換一個大點兒的住房。曲爺爺每天幾乎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神仙日子。

這天,曲爺爺接到電話說曲大爺爺快不行了,叫他回去。他左思右想後告訴了小女兒。很快這消息都知道了,四個女兒女婿陪著老兩口回了老家。回到老家曲爺爺才知道,最近幾年,原來曲大爺爺晚年過得有多悽慘。自從曲大爺爺的老伴去世以後,他們不是想著怎樣照顧老人,而是打聽老人存了多少錢,想方設法地騙取曲大爺爺的錢財。曲大爺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本想著給兒子們商量了去誰家住,可話才開口,一個個的理由和藉口都堆成山。沒辦法的曲大爺爺只有自己獨自一個人生活,身體都瘦得皮包骨了。

幾十年前女兒換兒子不答應,現如今是怎樣的悲慘人生

曲大爺爺閉眼前看著曲爺爺和他的女兒們的那一刻說“若是當初我答應和你用兒子換一個女兒或許我的晚年也不會這麼悽慘。”

可不管是兒子或是女兒,對於父母的養育之恩該如何回報,這或多或少也是和父母當年對自己的養育之恩和教育有關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