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園遭做空,迴應卻被質疑“避重就輕”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周子荑)針對匿名做空機構的相關指控,中國奧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園)終於在3月5日深夜發文進行了逐條回應。然而,奧園的“各個擊破”被業內人士質疑為“避重就輕”。那麼,雙方“隔空對戰”的矛盾點在哪,誰更具說服力?

雙方“隔空對戰”

3月3日,匿名做空機構發佈了針對奧園的做空報告。中國商報記者查閱報告獲悉,做空機構的報告直指三點:一是奧園以“明股實債”的方式將數百億元借款通過廣州奧園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園投資基金)等關聯方注入子公司少數股東權益中,並長期隱瞞少數股東利潤,導致奧園歸母淨利潤虛增超過30億元;二是奧園過去三年虛報合約銷售和回款金額約20%;三是奧園不顧銀保監會的明令禁止,利用旗下金融平臺為母公司項目融資。

對此,做空報告舉出了大量的數據支撐。第一,對於“虛報利潤”的質疑,做空機構認為奧園非控股股東貢獻了奧園超過60%的資產,卻分享著不到20%的淨利潤,不合常理;第二,在“虛報銷售金額”方面,做空機構給出的理由是奧園報表披露的結轉收入、合同負債兩個指標之和與報表披露的銷售回款金額相差甚遠;第三,有關“自融”的指控緣於做空機構發現奧園旗下的奧園投資基金髮行了很多和奧園相關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做空報告發出後,直至3月5日深夜,奧園終於發佈公告進行了逐條回應:第一,奧園沒有虛報利潤,非控股股東利潤偏低的原因是項目週期長,利潤結轉存在時間差;第二,奧園沒有虛報銷售和回款金額,財報披露的銷售回款金額和結轉收入,前者含稅、後者不含稅,不能直接比較;第三,奧園沒有自融,做空報告所列奧園投資基金髮行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實際發行方為項目公司,奧園投資基金只是服務方。

回應避重就輕

中國商報記者梳理發現,雙方矛盾的根源在於做空機構發現,奧園的多數非控股股東的實際控制人為奧園投資基金和珠海鼎盛股權投資基金(以下簡稱珠海鼎盛),而這兩家公司都是奧園的重要關聯方,且這兩家公司發行了很多和奧園相關的股權投資基金和固定收益類產品,這是做空機構對奧園“自融”和“明股實債”指控的根本。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奧園給出的“固定收益類產品的發行方為項目公司,奧園投資基金只是服務方”的解釋有些避重就輕,並不能洗脫自身自融的嫌疑。做空報告中奧園銷售人員甚至直接表明“珠海鼎盛僅為通道公司,相關章及賬戶皆由奧園實際管理”,對此根本問題,奧園在回應中也隻字未提。

此外,記者注意到,與做空機構詳述了奧園、奧園投資基金、珠海鼎盛的關聯關係,並列出了多個數據來源不同,奧園回應固定收益類產品發行方為項目公司,且都在政府交易所備案,但並沒有列出具體的項目公司名稱和備案信息。並且,據瞭解,早在去年12月11日,廣東證監局就曾向奧園投資基金髮出警示函,指出該公司所管理的部分私募基金產品向不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

誰更勝一籌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銀保監會對自融明令禁止,因此奧園堅決否認自身自融,但奧園的解釋並沒有直接回答融資的目的即基金的項目投向,這才是說明自身是否進行“自融”的根本。 實際上,奧園的融資壓力大、成本高,而且宏觀調控下內地融資渠道少,這些都可能驅使奧園以各種財務手段進行融資。

不過,做空機構對奧園的“指控”證據也並不充足。實際上,做空機構列舉的很多證據都是意向猜測,無法從法律層面證明奧園確實自融。博蓋&容納諮詢創始合夥人高劍鋒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奧園投資基金和珠海鼎盛雖為奧園的關聯方,但在法律上主體間仍有切割,做空機構沒有確鑿證據說明奧園是自融,不過奧園的回覆更是避重就輕,壓根沒有說明奧園與兩個基金公司之間的往來關係。既然雙方證據都不充足,事件最終可能演變為市場化事件,從長期來看,仍會損害上市公司利益。

至於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如何,中國商報記者獲悉,3月6日,奧園報收每股11.1港元,下跌2.29%,而做空報告發出前的3月3日,奧園開盤價為每股11.78港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