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出气筒"

阅读前请点击“关注”,每天2篇职场文章,陪你成长哦。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来源|遇见小mi(ID:yujianxiaomi2015)

1

最近,我一直在追《安家》,部分剧情有点狗血,但其中很多房产中介具体工作的场景非常真实。

春节前,我和刘先生去看房子,给中介说了需求,也明确说了,没有那么快做决定,想先看看。但中介小姐姐,依然帮我们找了很多房源,那一天,从早晨到下午,我们一共看了十几套。

周末看房子的人很多,要多个门店的中介合作,看看钥匙在谁那里。小姐姐,还拿出纸,画了一个图,方便查看如何走更近一些。

那天我们走了超过1.5万步,我想这是他们的日常。小姐姐,也没有一直给我们打电话,就微信上,真诚地和我们交流。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最终,如果我们在小姐姐所在板块买房,肯定通过她,可是,我们选了3个板块,其他2个还没看。

中介成交一单的背后,都是很多很多的努力,并且不是一时,而是持续,因为你不知道哪一单就成了。

就像我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做销售,打500个电话,可能约来5个人,最终成交1单。作为曾经公司的销冠,好的业绩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的。

近距离接触,更能感受房产中介的不容易。

在《安家》中,房似锦所注意的细节,也是大部分现实中介会做的。比如到客户家帮忙打扫卫生,帮着给房子拍照;带客户看房,考虑到孕妇不方便弯腰,自己蹲下身来给客户穿鞋套。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还有无论客户提什么要求,都要像房似锦说的一样,“都是合理要求”,无论这其中到底有多少辛酸。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2

说一说,让我很心酸的几个情节。

王子健卖房:忍住恶心,收拾残局

有一次,房似锦让小楼走一遍带VIP客户看楼的流程,小楼提前去样本间做准备,但是他喝了过期的酸奶,在样板间上厕所,结果,没有水,就没冲厕所。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房似锦带客人到了,结果被客户看到了,很生气,“以后,这样的房子,不要带我们来看了。”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正在带金太看房子的王子健看到房似锦和她带的客户出了问题,赶紧让鱼化龙先带金太在小区里逛一逛,自己去看房内具体是什么情况。

王子健一上去,看到厕所情况后,自己恶心到想吐。但他没有抱怨,赶紧打开排气扇和窗户。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接着打电话给物业:“我这边是样板间,我客人想用一下洗手间,麻烦您开一下水闸。”

然后脱了外套,摘了工作牌,自己动手,忍着恶心把马桶清理干净。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等一切搞定之后,王子健才打电话让鱼化龙把金太带上来。最后促成了这单生意。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房似锦卖房:遇到不尊重人的老两口,甚至还伤到手

房似锦带白家老两口看房,过程中充满了不被尊重。这样的客户,我第一份工作,以及后来在高端月子会所做项目,都碰到过很多。

真的非常有钱的人,态度一般都挺温和的;那些有点小钱或者乍富的人,不刁难你,显示不出他的高贵。

这老两口,一分钟不能等。不知道的还以为有几亿的单子等着呢。

刚接上这两口,白老便生气了,“车呢?”、“车在哪呢?”等房似锦和师傅说,“客人到了,车可以开进来了。”白老丢了一句话,“真啰嗦。”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白老要喝热水,不能喝凉水。

为了缓解尴尬或是考虑到天气太热,房似锦给老两口准备好了水,可等她把水递到白老跟前的时候,直接被白阿姨拦回去了,“他胃不好,不能喝凉水的。”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到了目的地下车后,白老生气了,“坐个车出一身汗,我要喝热水啊,这天要闷死人了。”接着白阿姨直接跟房似锦说,“你去买热水。”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等房似锦从咖啡厅买回来热水后,白老又生气了,“你怎么让我们等那么久啊,都渴死了。”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你要是不能喝凉水,就出门带一个保温杯,用得着这么刁难人吗?

对人的尊重,一点都没有。

房似锦带老两口去不动产登记大厅。

下出租车的时候,房似锦提醒他们慢点,他们倒是不看房似锦的手还搭在车门上,直接把门关上,伤到房似锦的手。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房似锦这边一只手剧痛难忍,这老两口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反而说出来不是人应该说的话。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白阿姨说,“你快点啊,我们时间很紧的。”白叔叔说,“就是啊,你这么年轻,动作这么慢,还要我们老年人等你。”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工作人员都说,要不去医院,等会再来。

可是这白阿姨却说,“不行的,来不及了,我们时间很紧的。”白叔叔说,“我们明日下午出国,中午12点之前,亲朋好友聚餐,为我们送行,不能迟到的。”房似锦只能坚持先办完手续。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还有,看房时,老两口打听到房似锦收到两个点的佣金后,直接怼房似锦,

“抢钱,你们这钱也太好赚了。”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在整个买房过程中,这老两口完全不把房似锦当人看,好像花了佣金,就应该把中介当狗使一样。

而房似锦呢,为了做成一单生意,真是要看尽人的脸色,还不能生气,以免单子黄了。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鱼化龙卖房:客户不尊重中介时间,随意爽约

鱼化龙,也就是985,约了张先生中午12点看房。

1点半,鱼化龙等不到张先生,就打电话给他。张先生说,“我临时有事情,忘记告诉你了,下午4点吧。”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跟张先生约好了4点之后,鱼化龙才找了一家超市,买了点东西,随便吃了点。

4点半,鱼化龙给张先生打电话,张先生在开会,他说,“你等我,我一开完会,就过来。”然后没等鱼化龙说什么,直接把电话挂了。但到晚上,张先生还没有来。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鱼化龙点了外卖,吃了几个包子,因为想起来阿姨说的房间里的东西都要好好保护,所以,都没敢在餐桌上吃。自己站着把包子吃完了,接着在房间里等。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晚上快11点,鱼化龙忍不住终于给客户打了电话,“张先生,您还过来吗?我还在房间里等您呢。”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结果却被张先生骂,“现在都几点了,你还打电话,催催催,你催命还是催魂啊,你们,我告诉你们,你们中介就是沾不得,一沾就甩不掉,你自己说,你讨厌吗?”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被张先生挂完电话之后,鱼化龙出门用拳头跟门碰了一杯,“今天,你也辛苦了,明天加油。”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3

服务行业,不管是房产中介,还是其他工作,只要跟人打交道,就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能修炼自己,把微笑留给客户,把情绪留到一个人的时候释放。

要不然怎么办呢?讨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有时,只能安慰自己,你赚到的钱,其中一部分就是挨骂的钱。

房产中介,最怕的不是辛苦,而是没有业绩。没业绩就没钱,日子特别难熬。

仅凭微薄的底薪,他们连房租都交不起。在剧中,小楼吃白米饭、大家的剩饭,多么心酸。可是,我知道的很多朋友,初入社会,靠500块钱,撑过一个月。

我听一个房产中介说,做这一行,如果业绩不行的话,真的可能倒刷信用卡。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他有一个月就成交了两单租房单,返还到他这边就1000多块钱。交500元的罚款,住宿1200元,吃饭每个月省吃俭用1000元,那个月,他自己倒贴了不少钱。

只剩一个选择,要么走人,要么拼命干。房产中介赚钱根本不像剧中白老所说,“打打电话,看看房,就有这么多钱马上进账了。这钱也赚得太轻松了吧。”

为了业绩,大夏天顶着大太阳,他们外出发传单;顶着被消费者骂,不断打电话;每天还要走上万甚至好几万步,就为带消费者看房;不能按时吃饭,一切以客户为重。

甚至有时候,他们做了这些之后,消费者“跑单”了,一切功亏一篑。

我们都说,销售行业需要熬,只要肯努力,业绩总会好的。可是,没有业绩的日子,真是太难熬了。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我第一份工作,做销售,看着部门人来人往,我那个部门,当时2年以上的员工只有2个人,他们在小城市,年薪10万+,随着积累,越做越轻松,越来越好。

可大多数人,都熬不过第一年。我们都喜欢励志的故事,给了我们希望,但实践起来真的很难。

有一句话,你不愿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这不是心灵鸡汤。

我身边人都知道,在我这里,准时就是迟到,至少提前5分钟。现在,我改变很多了,只要不是工作,和朋友逛街,迟到半个小时,我都能接受了。

改变是因为,经过多年奋斗,再不用为生活奔波。如果回到几年前,我可能活得还那么用力,战战兢兢。

《安家》让我看到真实生活的心酸,服务行业不是

以前是,从来不敢迟到,只能等客户,绝对不能让客户等,害怕晚一分钟,失去了这个机会。

我一个学长,读研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机会,一学期帮老师改所有考试的卷子,再一份份上传登记分数。

为了完成一个调研,20多天,去了3个省的多个市。为了给导师省钱,他一直在赶路,忙起来,一天就睡4个多小时。就是希望老师看在他工作出色的份上,给很多机会。

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只有极致的用心、努力。

《安家》中,不合理的情节很多,但是真为我们揭开了真实生活的一个角,就是真的不容易呀。

生活太残酷了,愿我们彼此都能相互尊重,能往辛酸的生活里加点温暖。


杨小米:自媒体【遇见小mi】创始人,《行动变现》一书作者,心理学科班出身,定居在上海的山东人,3年从普通职员到市场总监,并创业,分享职场经验和成长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