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亲人还是朋友,不能无底线的好,大恩如大仇”你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我非常认同这句话!高中时候有一位好朋友,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她是老大,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刚出生的小弟弟。她每天吃的很少,只为了省点钱。有一次她跟我倾诉说到自己家里的事情,她说:“我妈现在生了我弟在坐月子不能干活挣钱了,我爸干活时候摔倒了腿,现在也在家里躺着,我找我妈要这个月生活费时候她说下午给我送一百块钱过来,现在天都冷了,我还没有袄子穿,我鞋也都薄的不行。现在我爸妈也不能挣钱了,我也不想找他们要,我以后还要挣钱给我弟,唉……”当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劝她,毕竟没有处于她的状态不能真的感同身受。后来周日下午休息的时候我邀请她来我家,打开我的衣柜给她看衣服,她说你好多衣服啊,咱俩换着穿吧!我说好啊,我这衣服你看你喜欢那个你先穿,等去学校我再换你的衣服穿。其实我是怕刺激到她敏感的内心不敢表现的是同情她,她挑了好几件袄子拿回学校穿了。然后我照样找她玩,给她带好吃的,我没有发现她在慢慢疏远我。后来我喊她玩,她总是借故拒绝我才发现她对我不像以前了。

我的这个经历一直在我内心深处,因为我无法想象我真心对待的朋友最后会疏远我。我对这个朋友也说不上是无底线的对她好,只是在当时我在心里把她认定为我最好的朋友,同情她的遭遇,最后就莫名其妙的她离我而去了。

所以对题主这句话还是很认同的,内心很有感触!


我的梦想很娇贵


俗话说斗米恩,升米仇。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青年男子与母亲争吵,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他没有去处落魄街头。当时正值冬天,他又冷又饿。这时有位好心奶奶在街头卖馄炖,看他可怜就给他端了一碗。他连声说谢谢您。然后他狼吐虎咽的就吃了下去,吃着吃着就落泪了。他突然想起了家中的母亲辛苦将他养大,任劳任怨,这些年不知道给他做了多少顿像今天这样热腾腾的饭菜。可他从来没有感恩过,只觉得母亲理所当然的对他好,就应该为他付出。 然而今天陌生老奶奶的一碗馄炖却让他懂得了感恩。 我们都习惯了身边人的付出,却忘记说声谢谢,发自内心的感谢。不要无底线的对一个人好,无论他是谁。自古慈母多败儿,骄纵放任一个人,只会将他推向深渊。我们要明白爱有时候也是一种节制,不是吝啬于付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什么都给他现成的,日久形成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倒不如从一开始就锻炼他自己学本领。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大的,只有经历过风雨,他才会向阳而生,愈加阳光。




小猪沛宁


升米恩,斗米仇,这句古话没有说错,不管是对谁,都不要无下限的好。你对别人无底线的好,他会认为理所应当,偶尔一次不对他好,这些白眼狼马上就会变成你的仇人,哪怕他是你的亲戚朋友。

我们公司租的宿舍,几个同事住在一起,我年纪比他们大,心想着就当他们是小弟了,经常做饭跟着我一起吃,偶尔买菜没花多少钱,就不要他们出钱了,做了一段时间后,这帮白眼狼,就把我当佣人使唤了,觉得我给他们做饭吃,是理所应当的。后来我也懒得做了,让他们每天吃外卖,他们应该感觉很爽吧。

网上报道升米恩斗米仇的例子非常多,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可以适当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人,但是不要滥好人。

我们不应该宣扬不求回报的助人为乐,应该让受助者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劳动,要让他感觉得到的帮助来之不易,他们才会感恩,也能让施助者有收获,提高助人为乐的积极性。



情感生活lone


同意这个观点。


让我想到之前有句很火的段子——“我们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非就是 礼尚往来,相互亏欠,说白了就是彼此的付出和回报要基本对等。


今天,我给你一斗米,明天你给我一只鸡。这是理想状态下的情况。


但是,现实情况常常是两种:


第一种:


今天我给他一个鸡蛋,明天再给他一个鸡蛋,连续给他一个月的鸡蛋,他就会想:费这劲干嘛呢,干脆把鸡给我呗。好,如他所愿,我把鸡给他。日子久了,他可能看我们家车子也不错,房子也不错,这是一种。


第二种:


他们家人生病,急用钱,我们关系很好,我出钱出力,甚至不惜卖了车子也要帮助他们。后来,钱还不上不说,人还彻底消失了。


如果任何人的感情是一个账户,无底线的好,就以为这收支不平衡,那感情早晚要破产。


第一种情况:很容易避免。


也是我们常说的,“救急不救穷”,不能一点一点把人的贪婪喂养大,伤人伤己。如果真的要救助他,尝试“授人以渔”,让他自力更生,他会更感激你。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毫无尊严的被救济度日,大多数人,都还是希望堂堂正正靠自己的劳动生活。


第二种情况:稍微难办一些。


有些大恩必须要给,因为可能你不出手相帮,他们过不去这个坎。但是,帮助的方式很重要。比如上面那个,如果迫不得已要接受对方那么多钱,那就不要让他知道这是你卖车得来的。可以说,理财有些盈余,也用不着钱,先拿着用,治病要紧。


有时候,比债务更沉重的,是人情。


所以,这个“这个无底线的好‘也是分情况的,只是,任何时候都要记得,把握一个适度。朋友之间,最忌讳交浅言深;亲人之间,涉及到钱的,更是要亲兄弟明算账。

人活着世上,都是一个个刺猬,保持安全距离,小心伤了自己,也伤了别人。


江小姐和田大壮


我是这样看的,本身对亲人无限的好是没错的,错就错在,当人们把你对他们无限的好形成依赖的时候,就是一种悲哀了。

因为大家是人,肯定也有办错事儿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问题,而你平时对那个无限好的人,不见得会理解你,因为他习惯了你对他的好,他会认为,这次得不好,是你没有尽全力去做好,而不是你本身没有这个能力去做好,呵呵,有没有一种“狗咬吕洞宾”的感觉。

人性就是这样。一旦人们对身边的人 事 物 形成了一种依赖。一种习以为常的时候,那他就会偏执的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所以,当我们无限对别人好的时候,就是在给我们自己脚下放了一个定时💣,所以不管做什么事儿都要有度,哪怕你是在做好人好事!

不是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么?说的就是国外的一个年轻人,几乎每天都会给大街上的一位流浪汉一块钱(这里就是个比方),一直持续了很久很久,而似乎流浪汉也习惯了这种不劳而获的给予,每天这都会准时的出现在年轻人的家门口,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有一天早上,流浪汉又准时的出现在年轻人家门口的时候,这时年轻人给了流浪汉一毛钱,而不是一块钱。此时流浪汉不乐意了,就质问年轻人,你平时不都是给我一块钱么?今天怎么变成一毛钱了!此时,年轻人尴尬的笑了笑说:这不是因为我刚结婚么,结婚几乎花掉了我这些年所积攒的全部积蓄,所以,我不得不节省点花钱了,而这时,流浪汉很愤怒的打了年轻人一巴掌,说,你怎么可以用我的钱去娶媳妇!

虽然这是个段子,但也从侧面反应了人性的贪婪以及依赖是一种多么可怕的行为!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都要有度!不要让自己的好心,到头来成了别人对我们仇恨的态度!


感悟人生丨


生活中无论对亲人还是朋友,不能无底线的好,大恩如大仇。升米恩斗米仇这是中国人人情世故冷酷而又精辟的至理名言。

生活中有人给了你很大的恩情之后,这份恩情有可能变成仇恨,因为你需要一直记得这份恩情,回报这份恩情,时间一长,无法偿还就变成有仇恨。

如果生活中遇到这种不懂得感恩、不知道回报的人,到最后受伤的还不是自己。

以演员孙俪捐助农村的贫困生向海青读书,为例子说明大恩如大仇。

孙俪以每个月500元生活费捐助向海青,直到向海青在上海念大学,开销越来越大,孙俪停止捐助。引起向海青的不满。我们只能感叹大恩如大仇。

常言道:“升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意思是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侯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会让人忌恨。

上海生活水平是很高的,向海青念的是一所上海大学,他真正感觉到自己生活压力很大。

向海青要钱已经成一种依赖心理,资助被他视为应该的,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后来孙俪停止帮助他,向海青反讹资助人太抠门,最后换来向海青6000字投诉并公开指责孙俪,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

大学生可以勤工俭学,自己可以养活自己,不用依靠别人的捐助,做人不能如此贪婪。帮助你是一种关爱,穷不可怕,怕的是把别人对你的好,当成是理所应该的,资助时感恩,不资助了就骂。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自己努力打拚,一定会有出路的。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无论对亲人还是朋友,不能无底线的好,大恩如仇人。一路走来,我们才要明白这个道理。


东北营口人


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如果让你处于为难的地步,学会拒绝吧

男方和女方已经结婚多年,婚后的感情一直都是非常好的,就是女方的家里很重男轻女,一直都想着从已经出嫁的女儿无底线的索取来供养小儿子,女方从来都不知道如何拒绝自己父母的过分要求,因为自己一有要拒绝的意思,她的母亲就开始不断地数落她,并说自己将她养育成人是有多么的不容易,说她这样是有多么的不孝顺,这么一通话说下了,女方只好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但其实,在一段婚姻关系里面,双方都是平等的,而这个平等自然也包括对待双方父母是一样的。像是女方这样子对待自己的父母,要是照搬到自己的婆家身上,她自然是接受不了的,但是因为丈夫体谅她的不容易,没有向她说过,她就也自然而然的忽略了。

她的丈夫真的是一个气量很大并且很能包容她的好男人,这些年她一直无底线的贴补家里,男方也没有感到厌烦,为了不让妻子为难,他总是尽量满足她的家里的要求。可是一直这样子下去,时间久了,女方家里却仍是不懂得收敛,他们夫妻两供养着女方的弟弟,这让他感到非常的反感。这些本不是他应该需要承担的,自己的生活也没有很好,却还得负担岳母一家,这让他感觉到了愤怒。

但是他知道自己的妻子也是无辜并且无奈的,所以他没有和妻子争执,而是当下一次女方家里又有要求的时候,他用同样自己家里也需要钱的理由回绝了。而这一举动点醒了女方,让她意识到了自己和自己家里人的过分,并且让她明白自己已经结婚了,自己的丈夫才是最重要的,之后当母亲又有要求时,她学会了不为所动的拒绝。

像这样子的娘家,是完全没有在为自己的女儿着想的。所以当母亲下一次又提出要周末聚餐并且带上丈夫想让他们去买单时,她直接说“妈,不去了,我们吃不起”,在以后的生活里面,她要更加的爱自己。所以,一定要懂得拒绝,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人,因为如果对方真的有为你考虑的话,就不会让你处在一个左右为难的境地的,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付出,这样子是很不健康的关系,只有双方都在为对方着想,才能维持一个长久稳定的关系。


看风景的路上走着


这个问题跟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一个意思。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就是这意思。

升米恩,斗米仇是指如果别人在危难的时候你给他很小的帮助,他会感激你。可如果给人的帮助太多,让其形成了依赖,一旦停止帮助,反而会让人忌恨。

都是感激,大的恩惠成了衡量内心感激的标准,一旦低于这个标准,轻则不再感激,重则反目成仇。其实都是人的内心的标准很容易跟随外界的变化而潜移默化,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亲朋好友,也不要小觑人性的贪婪和丑陋。

救急不救穷和对人施恩其实是一个性质,对身边的人更需谨慎,因为更容易形成惯性。对于陌生人,就无所谓了,能宽容就尽量宽容,一次过后不会再见面了。太多的付出,有时反会激发出对方心中的恶。


有阳光的天堂2020


这种观点不能苟同。

对亲人和朋友无底线的好,这话讲不通。对亲人,比方对亲生儿女无底线的好是完全成立的,也是人唯一能做到的,不用争论的现实问题。其它未必如此,就是儿女对父母也做不到无底线的好,这种事例,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例证,就不一一列举了。即然儿女对父母做不到无底线的好,那么对待兄弟姐妹能做到吗?显然也不行。对亲朋好友能做到吗,更不可能,对同事同学能做到吗,当然差的太远。

所以说,能做到无底线好只有父母存在这一天性,即然是天性始然,还用争论吗,大恩如大仇就永远不会出现,这就是真理,千年颠覆不破的真理。

至于其它因无底线的好,形成大恩如大仇的观点,自然不攻自破。因为第一它不可能存在,第二即使存在,在现实社会中概率也是极其低的,少到百万分之一或千万分之一,这样的问题还叫问题吗。就算偶然出现一个例证,那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问题,不必探究。


虚谷子金涛


我还是比较赞同无论是对亲人还是朋友都要有底线,都不能无底线的好。


举个例子,比如你现在过的很好,习惯性的付出,无论对亲人还是朋好友都掏心掏肺,物质上给予帮助。可是有一天自己生活中出现波折,不能像以前一样付出那么多,或者是需要对方付出来帮你时,难免不会出现对方不能一下转变角色,由被帮助者变成帮助者,或者是对方根本不想转变角色。最终很有可能双方闹僵变成仇人。

所以,做人做事留有一定的余地,把握住度,才是明智的选择。正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谁又能保证人心都是向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