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型肺炎來勢洶洶,如何應對?國家公佈最新版診療方案

近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引起了廣泛關注,其傳播速度較快,臨床症狀又有多樣表現,加上口罩、護目鏡等脫銷,讓不少人憂心忡忡,甚至陷入了恐慌的狀態。

截至1月27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4515例,現有重症病例976例,累計死亡病例106例,累計治癒出院60例。現有疑似病例6973例。

最新!新型肺炎來勢洶洶,如何應對?國家公佈最新版診療方案

但不得不說,目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面對這來勢洶洶的新型肺炎,我們能做些什麼?如何更好地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具體可看後文。

鑑於多數家庭都處於預防階段,可可理了部分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讓我們眾志成城,一起抗擊新型肺炎!

1,新型冠狀病毒的特點

1,傳染源

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

(提醒:大家要減少外出,儘量不要接觸活禽,特別是野生動物)

2,傳播途徑

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但也可通過接觸傳播


所以要儘可能避免出門、聚會,做好勤洗手,佩戴口罩,打噴嚏用紙巾遮掩等防護措施。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目前臨床上也看到不同年齡組都有發病人員,包括兒童及嬰幼兒。但老年人及有基礎疾病者感染後病情較重

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潛伏期一般為3-7天,最長不超過14天。

(攜帶病毒者即便自身沒有症狀,也可能造成他人感染。因此,對於一些接觸過感染者或近期在病例持續傳播地區有旅遊、居住史等人群,也應自覺做好隔離工作。)

4,臨床表現

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

。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症狀。重型病例多在一週後出現呼吸困難。

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多在1周後恢復。

但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少數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見於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

【提醒】:

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可有效滅活病毒。

最新!新型肺炎來勢洶洶,如何應對?國家公佈最新版診療方案

2,遇到感冒、發燒,別自亂陣腳,盲目就診有隱患

冬季是流感高發期,但有些人由於過度焦慮,可能一出現感冒發燒的症狀就懷疑自己得了新型肺炎,想趕緊就醫。但在這個特殊時期,呼吸科患者多,盲目就診反而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風險。

首先,出現類似情況,不要過於恐慌,而要整理自己的患病情況。比如:

是否有典型症狀,如:體溫是否超過38℃?是否有比較明顯的呼吸困難?

是否為危險人群,如:高齡、幼兒、孕婦或嚴重慢性疾病患者?

是否症狀前14天內到過武漢,或接觸過來自武漢的有發熱、呼吸道症狀者?

是否為聚集性發病?

如果上述情況都不存在,一般都屬於輕症的呼吸道感染,且沒有明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途徑。此時建議居家隔離,充分休息,服用對症藥物,每日監測體溫並自行觀察症狀輕重變化。但若存在這些情況,或在自行觀察期間病情有加重趨勢,則建議及時戴口罩就診尋求援助。

最新!新型肺炎來勢洶洶,如何應對?國家公佈最新版診療方案

3,診療方案更新中醫治療,推薦10大中成藥,更新4大中藥處方

本病屬於中醫疫病範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各地可根據病情、當地氣候特點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照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

1,醫學觀察期

臨床表現1:乏力伴胃腸不適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

臨床表現2:乏力伴發熱

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聖丸(顆粒)

(1)初期:寒溼鬱肺

臨床表現:惡寒發熱或無熱,乾咳,咽乾,倦怠乏力,胸悶,腕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膩,脈濡。

推薦處方:蒼朮15g、陳皮10g、厚朴10g、霍香10g、草果6g、生麻黃6g、羌活10g、生薑10g、檳郎10g

(2)中期:疫毒閉肺

臨床表現:身熱不退或往來寒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腹脹便秘。胸悶氣促,咳嗽喘憋,動則氣喘。舌質紅,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

推薦處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蔞30g、生大黃6g(後下)、生炙麻黃各6g、葶藶子10g、桃仁10g、草果6g、檳郎10g、蒼朮10g

推薦中成藥:喜炎平注射劑,血必淨注射劑

(3)重症期:內閉外脫

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輔助通氣,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

推薦處方:人參15g、黑順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蘇合香丸或安宮牛黃丸

推薦中成藥:血必淨注射液、參附註射液、生脈注射液

(4)恢復期:肺脾氣虛

臨床表現: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法半夏9g、陳皮10g、黨參15g、炙黃芪30g、茯苓15g、霍香10g、砂仁6g(後下)

(提醒:用藥遵醫囑,個人不要隨意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