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最新版!中國胃癌發病與死亡數據解讀

我國是胃癌的高發高死亡地區,佔全球發病人數的47%,且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均佔所有癌種的第二位,嚴重威脅人民的健康與生命。而積極探索胃癌發生發展機制,為臨床提供有效精準的診斷方法、治療靶點等,從而提高胃癌的早診早治,延長患者的生存,是胃癌治療研究者為之努力的方向。

在國家癌症中心、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統計的2014年惡性腫瘤登記資料的基礎上,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北京市腫瘤登記處)對2014年中國胃癌的發病與死亡數據進行了分析和估計,原文“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stomach cancer in China, 2014”已發表於《中國癌症研究》英文雜誌(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8年第3期。

報告顯示:

◆2014年,全國新確診胃癌病例數410,400例,約佔全部癌症發病的11%,發病率為30.00/10萬。

◆男性胃癌發病率遠高於女性,中標發病率是女性的2.4倍。

◆2014年,全國因胃癌死亡病例為293,800人,死亡率為21.48/10萬。

◆無論胃癌的發病率還是死亡率,農村地區均高於城市。

統計數據來自經過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篩選的達到質量控制標準的339個登記處,佔全國2014年年末人口數的21.07%。文章將入選的登記處按地區(城鄉)、性別以及年齡別、腫瘤發病率與死亡率分層,結合2014年全國人口數據,預估了全國胃癌的主要發病和死亡情況,中國人口標化發病率(中標率)和世界人口標化發病率分別按2000年中國人口結構和Segi’s 世界標準人口結構進行計算。

2014全國胃癌發病整體情況

2014年,全國新確診胃癌病例數410,400例,佔全部癌症發病的11%,發病率為30.00/10萬,中標率和世標率分別為 19.62/10萬和19.51/10萬,男性胃癌發病率遠高於女性,中標發病率是女性的2.4倍。2014年,全國因胃癌死亡病例數293,800人,死亡率為21.48/10萬,中標和世標死亡率分別為 13.44/10萬和13.30/10萬。無論發病率還是死亡率,農村地區均高於城市。

年齡別發病率與死亡率

胃癌的發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升高。25歲之前各個年齡組胃癌發生率均低於1/10萬,從55歲開始發病率超過50/10萬,至80~84歲達到高峰,為185.85/10萬;從40~44歲組開始,男性胃癌發病率顯著高於女性,尤其在55~64歲組,男性發病率約是女性的2倍。不同年齡組胃癌死亡率特徵與不同年齡組的發病率特徵類似。45歲之後,男性胃癌死亡率顯著高於女性。男性在80~84歲組的死亡率最高,為280.45/10萬,而女性在85歲之後達到死亡率最高峰,為131.99/10萬。

最新版!中國胃癌發病與死亡數據解讀

2014年全國胃癌分性別分地區年齡別發病率

最新版!中國胃癌發病與死亡數據解讀

2014年全國胃癌分性別分地區年齡別死亡率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胃癌發病率在全球多數國家呈下降趨勢,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同時老齡化人口比例持續增高,胃癌在我國的疾病負擔依舊較重。本研究結果顯示,2014年我國胃癌新發病例約41萬,約佔全球所有胃癌新發病例的40%,同時發病率與死亡率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農村地區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是城市地區的1.3倍和1.4倍。因此我國胃癌的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應針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制定與當地經濟水平發展相適應的胃癌防控策略。

我國胃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為36%,而日本和韓國的五年生存率均超過60%。我國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較低的主要原因是臨床確診時分期較晚以及醫療衛生資源和診療水平在地區間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差異,而導致我國胃癌患者臨床確診時分期較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由於傳統觀念以及人們對胃鏡篩查帶來益處的認知不足、早診早治的意識不強,同時對胃鏡檢查帶來的身體不適存在顧慮,因此居民參與胃鏡篩查的意願並不高;

第二,目前政府僅在我國胃癌高發地區的高危人群中實施了政府主導的胃鏡免費篩查項目,並沒有將胃癌機會性篩查納入政府醫保支付範圍,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主動尋求篩查的積極性。

上述原因導致我國胃鏡篩查的人群覆蓋率較低,同時胃鏡篩查對於內鏡醫師的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農村地區,由於缺少必要的醫療衛生資源以及內鏡醫師人力資源,也給胃鏡篩查的效果帶來一定影響。

總之,儘管我國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趨勢,但目前依然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同時我國胃癌的疾病負擔存在著較大的城鄉間差異,未來不僅要提高公眾的防癌及早診早治意識,同時要加大胃癌防控資金及軟硬件設施投入,尤其要在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加強投入,不斷提高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水平,降低死亡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