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書琴:化“危”為機,以系統視野打造“雲端課堂”

胡書琴:化“危”為機,以系統視野打造“雲端課堂”

網絡遠程的在線學習,如何適應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胡書琴,告訴我們以系統視野構建“雲端課堂”的經驗。


胡書琴:化“危”為機,以系統視野打造“雲端課堂”

胡書琴,宜昌市伍家崗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校長。正高級教師,國家義務教育督導評估專家,湖北省特級教師、湖北省先進工作者、湖北省國培計劃"影子校長"項目首席導師、湖北省教育科研學術帶頭人,宜昌市勞模、宜昌市優秀專家、宜昌市傑出校長。主持承擔多個省級教育規劃重點課題先後獲得湖北省第四、第五、第六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化“危”為“機”:

以系統視野打造“雲端課堂”


2020年,以一種特別的方式打開了!


這場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成為全國人民、各行各業的一場大考!“在家上學”項目,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拉開的序幕。但必須依賴於網絡遠程運營的“在家上學”項目,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適切性。如何組織活潑好動、自制力不足、視力健康亟待保護的小學生開展長達幾個月的系統網絡學習,成為各小學管理者及全體老師們的嚴峻考驗。


為轉“危”為“機”,我校敏捷應變,通過“前置調研、頂層設計、立體試行、持續優化”四部曲,啟動了以系統視野構建“雲端課堂”的紮實探索。


一、貫通“雲、端、網”,構築“空中校園”


在彼此隔離、信息化軟硬件都受到極大限制的特殊時期,從“物理校園”到“空中校園”,有一道既觸手可及卻又絕不會不開自啟的屏障,學校必須同時兼具互聯網思維和系統化思維,才能協調各種矛盾,以克服重重困難立體貫通“雲、端、網”,確保空中校園的順利構築。


1.教師終端——小分隊集群策略


面對“就地隔離”指令,以及隨後下達的“在家上學”指示,分散在城區、鄉下甚至的外地的老師們,手中可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學的智能終端不足總人數的四分之一,這一問題成為我校“網絡教學”的第一道障礙!


基於全面調研,學校迅速調整思路,推出了“小分隊集群作戰”策略——將承擔網絡教學的老師們,按照學科、年級、專業水平、信息化教學力、終端支持力等因素,綜合佈局、科學集結為16個小分隊,確保了每個小隊都擁有一臺及以上可支持網絡直播教學的智能電腦。這一策略有效化解了教師終端不足的難題,為後續的團隊協作式雲端教學疏通了障礙。


2.學生終端——多層次保障策略


學生的智能終端(電腦、平板、智能手機)擁有情況是學校設計“在家上學”方案的前提。學校開展地毯式摸底,將全校學生進行了兩個層級的精準細分:


第一層級,將全校學生細分為“有智能終端群(約佔全校的98%)”和“無智能終端群(約佔全校的2%,共計35人)”,並將“有智能終端群”確立為網絡教學的重點,將“無智能終端群”確立為特別關注的重點


第二層級,“有智能終端群”二次細分為“有家長陪伴學習群(約佔全校的65%)”和“學生獨立學習群(約佔全校的33%)”,推送“雲端課堂”保障策略,推出《伍家實小學生網絡學習公約》,並重點關注33%因父母奮戰在抗疫一線或其他情況只能獨立學習的學生,黨支部組織老師和學生手拉手結對,關心指導學生生活和學習,引導學生髮展自我管理能力

“無智能終端群”二次細分為“可收看電視網課群(約佔全校的1.5%)”和“無任何網絡學習終端群(約佔全校的0.5%)”,針對“可收看電視網課群”,推送“電視直播課堂”指導策略,引導有序學習;針對“無任何網絡學習終端群”,推送兩步走保障策略,當下,繼續在“寒假生活一卡通”的指導下,按照每日讀書、勞動、鍛鍊等6項常規,張弛有度安排在家學習,線下開學後,再啟動個性化學習輔導。


3.雲上家園——試行周優化策略


這場疫情對於眾多的教育信息化公司來說,是從天而降的機遇,更是猝然到來的大考,在未交卷前,學校無法預知“誰是優勝者”。為此,學校在取得家長充分支持的前提下,啟動“試行周”計劃,分小組自主選用“QQ、釘釘、一起學”等網絡教學平臺,並密集組織教研組長交流研討會,最終,快速優選出“釘釘”阿里雲作為“空中校園”的集結平臺。


學校在“空中校園”搭建起“行政、組長、教師、班級、家校通訊錄”等基礎組織架構,以及“卓雅心語橋工作室、伍家實小德育直播間”等特色機構,全校34個班,5000多名師生及家長依託空中校園,迅捷、有序集結到位。


二、全納“身、心、靈”,營建“網絡課程”


學校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在網絡課程建設上有力落實“德育為先、全面發展、面向全體、知行合一”的科學教育質量觀。


1.全納性與操作性結合,系統開設課程。


學校將學生的身、心、靈(智慧靈性)成長全域納入視野,同時,綜合考慮全民抗疫的特殊時局,系統開設兼具全納性與操作性的網絡課程。


道德品性——學校聚焦生活體驗, 依託“實小德育直播間”,引導學生關心天下事,從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激發為“祖國強盛”而努力讀書的意志!從身邊的抗疫先進事蹟中,學習使命和擔當!開設“卓雅講堂故事會”“實小悅讀明星秀”系列課程,學生原創,在線直播,突出德育實效;通過分擔家務勞動,落實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身心健康——重視學生視力保護和身體健康,眼操課間操時間,雲端在線直播,體育老師親自帶操、全體學生線下同步運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依託學校卓雅心語橋工作室”,盤活校內外專家資源,推出系列親子心理輔導課程;智慧靈性——著力提升智育水平,開齊“語文、數學、英語、科學”四大基礎學科課程;著眼增強美育薰陶,開設網絡“音樂、美術”課程。


2.普適性與層次性結合,分段設計課時。


學校充分研判小學生身心特點,推出30分鐘短課時,並靈活設計“線上必修課”“線上選修課”“線下必修課”三個模式,將全校學生分成兩個學段安排課節——一二年級,每天1節線下必修的悅讀課,2節線上選修的藝術課或德育課;三到六年級每天3節線上必修課,1節線上選修答疑課;另外,“卓雅心語橋工作室”每週針對全校師生和家長開設一節線上選修公益課。


3. 規劃性與靈活性結合,科學執行課表。


針對網絡教學的特殊性,學校創新推出螺旋式課表管理法——夯實“校級網絡教學階段總課表→學科月教學計劃→全校周課程總課表→全校次日課程預告表→今日班級學習任務單

”五大關鍵步驟。步驟一和二的落實,有力保障了網絡課程實施的規劃性;而支持多人協作在線編輯的“周課程總表”,由各教研組經由教學實效檢驗,在大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具體教學內容的優化調整;次日課程預告表,每日由教導處與教師核對後統籌推出,並由管理人員進空間課堂實時巡堂觀察;“今日學習任務單”,由班主任以班級為單位對本班各學科課程實施最後一關統籌。靈活推進的課表,成為學校課程實施的規範軌道。


三、迭代“教、學、研”,點亮“雲端課堂”


“在家上學”啟動以來,教育部、省教育廳以及各種在線教育機構,都大有作為,迅速開通了各種名師雲集、精品資源匯聚的網絡課堂。但是,如何真正用好這些優質資源,真正開啟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模式,卻需要經過實踐的探索與檢驗。


1.網絡主播式“教”——凸顯教育的情感性。


學校暢通溝通渠道,開設“網絡教學諮詢熱線”與“網絡教學意見徵集信箱”,以學生及家長的即時反饋為探索最佳教學方案的雷達。在短暫試水“微課推送學習模式”“電視直播課學習模式”“導學單學習模式”及“十八線主播教學模式”後,讓人意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主播教學模式”以壓倒性的絕對優勢成為學生和家長的首選,充分體現了教育規律的力量,即——學生年齡越小,與自己的老師有鮮活的交流的教育情感性越不可替代。


為充分滿足學生對“有溫度的教學”的期待,學校迅速將“直播教學”確立為學校主流教學模式,通過信息化種子教師示範、小分隊研學等形式,快速推廣普及直播教學技術,倡導立足優質資源“廣採博取”的二次開發性直播,也倡導立足具體學情的創造性直播。並相繼制定推出了《伍家實小直播教學規範》(分禮儀規範、操作規範和存儲規範三個板塊),促使教師迅速從十八線晉級為“專業課堂主播”。部分小分隊將班級視角切換的“年級視角”,以年級為單位,按個人優勢分工協作,集體研課後再上年級直播大課,打出了優質的配合戰。


2.線上探究式“學”——凸顯學習的興趣性。


“發現”遠比“接受”能讓學生體驗到更大的樂趣,更有助於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習真正發生。


為此,小學“網絡課堂”必須避免單向直播,必須強化課堂的“探究性”。一是小切口探究,一般依託課堂互動展開,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雲端“連麥”功能,實現對教師提問的積極思考與回應,實現對心中困惑的現場質疑;二是,項目式探究,比如,英語課“人與自然”的探究式會話活動;科學課推出的“科學明星秀”系列活動,激勵學生在“探究超市”裡遴選感興趣的問題,自主進行實驗探索,並錄製小視頻上線展示交流,實現核心素養的穩步提升。


3.空間協作式“研”——凸顯團隊的生長性。


學校立足“湖北省校本教研名校”的積澱,下沉研究重心,以小分隊為基本單元,努力起構建“教、學、研”三位一體的雲端運行新格局。


聚焦六個研究方向,邊做邊研,持續優化——做網絡教學內容選擇的研討,倡導大視野、不囿於教材;做網絡教學方式的研討,重團隊協作、多方式融合;做網絡作業設計的研討,倡導作業的價值性、作業方式的靈活性;做教學資源二次開發的研討,倡導精挑選,杜絕囫圇推送;做課堂教學方法的研討,力求落實課堂積極性、有效性、互動性;做網絡家校協作的研討,既然關照到森林、更關愛到樹木。


通過試行和優化,逐步實現“教學平臺統一規範,優質資源精心選用、教學內容慧心設計、教學策略持續優化”的“雲端教學”新格局。


我們用“敏捷應變,持續生長”擁抱變化,化“危”為“機”, 我們相信“黎明會如約而至,春景必盛裝而來”!


每日互動:關於打造“雲端課堂”,你有什麼疑問?胡書琴校長與您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