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正常大便應該是什麼狀態?

新得寶貝


觀察大便主要從四個方面去觀察,大便的性狀,大便的頻率,大便的顏色和大便的氣味。比如嬰幼兒最理想的大便就是黃色的軟便,每天一次,基本沒有什麼氣味。


(一)胎便

1、胎便的形成

嬰兒從出生就會有大便,叫做胎便。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和母親相連,進行著營養物質的吸收,腸道就會產生代謝物形成胎便。


2、胎便的排出時間

(1)生兒出生後排出胎便的時間有個體差異。大部分情況是出生後12小時左右,有的孩子一脫離母體就排了,有的孩子出生後20小時才排,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2)極少部分嬰兒在出生後24小時以後還沒有排胎便。這時我們就要查孩子是否有先天的腸道異常或者肛門異常。如果排除了異常,48小時內排出也是可以的。

(3)也有部分孩子在即將出生時在媽媽肚子裡就排了。媽媽在正常分娩中孩子還沒有娩出,由於某些因素導致孩子排便。在媽媽肚子裡面排出大便,是排在羊水裡面的,孩子可能通過羊水吸入,吸入肚子裡沒有大礙,但如果胎便通過羊水吸入到肺裡,孩子就會出現肺炎。因此,孩子胎便在出生後再排比較好。

(4)胎便的顏色是深綠色或者是黑色,逐漸變成黃綠色,最後變成黃色,變成黃色就表示胎便排完了。所以,胎便的正常顏色是深綠色,一般是糊狀,基本上沒有什麼氣味。如果胎便是條狀也屬於正常。

(二)嬰兒出生後的大便

新生兒出生後開始喝奶,因為營養素的來源不同,大便也開始變化。


1、大便的性狀

(1)一般情況下,母乳餵養的孩子,大便性狀逐漸由稀到糊狀,再到條狀。大便的次數大約是3到4次。

人工餵養的孩子,大便會幹一些,大便的次數可能會少一些,一天一次或者幾天一次。

當寶寶加入輔食之後,大便次數會減少,變的更幹。

(2)、有部分母乳餵養的孩子,從出生到斷奶前,大便一直就是稀水樣的,便次數會超過四次,這個是否算正常?

這就需要關注孩子的精神反應,還有體重的增長情況。如果孩子的肛門沒有因為大便稀、次數多而出現紅腫,那麼這種情況也屬於正常。


2、大便的顏色

嬰兒大便從顏色上說,母乳餵養兒的大便可能是金黃色,或者是綠色。大便的味道不臭,或者稍稍雙味。

配方奶餵養的孩子大便會稍微有點臭,大便的顏色會淺一些。


3、一歲以後孩子的大便

正常的次數沒有確切的數據。只要孩子沒有腹脹、腹痛,大便是舒服的,一天一次、兩天一次、幾天一次都是正常的。

大便的性狀呈糊狀或者是成型的,香蕉狀的軟便是最合適的。大便正常的顏色是黃色,正常情況下也是沒有太多味道,或者是稍有點臭。


新得寶貝


沒添加輔食之前,最理想的大便應該是糊狀的,顏色是金黃色,土黃色,裡面沒有顆粒,或者顆粒很小,數量也不多,沒有什麼氣味。




添加輔食之後,最理想的大便是成型的,顏色黃黃的,黃中帶綠,沒什麼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