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的力量

七彩雲南的旅遊景觀聞名遐邇。而騰衝,這個位於祖國西南邊陲的城市,作為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不僅具有獨特的旅遊風光,更富有令人神往的文化積澱和力量。前不久,利用休假機會奔向騰衝,我們近距離領略了這座小城“包容天下、彰顯個性”的騰越文化。

騰衝的力量

圖說:雲南騰衝的鄉村

  騰衝是古代“西南絲綢之路”上的咽喉重地,是滇西交通要道。邊陲古道的馬鈴聲,悠然傳響於漫漫路途。孫中山曾說,“道路者,文明之母,財富之脈也”。當年大馬幫的久遠與輝煌、艱難與壯闊,極具史詩般性質,正是馬幫馱來的金騰衝,促進了西南文明與中原文明、世界文明的交流。“蜀身毒道”、清脆驛鈴、跋山涉水、遠走夷方,用馬背和汗水創造了獨特的異彩流光。“冬時欲歸來,高黎共上雪。夏秋欲歸來,無那穹賧熱。春時欲歸來,囊中絡賂絕。”

騰衝的力量

圖說:過去運輸玉石的馬隊

  騰衝的玉石文化得天獨厚,豐富的溫泉資源也值得稱道,但是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騰衝歷史上湧現的眾多文化名人,其中李根源老人顯得尤為傳奇。李根源(1879-1965),梁河九保人,別署高黎貢山人。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全面侵華。憑欄一片風雲氣,不做神州袖手人。李根源積極主張抗日,被任命為雲貴監察使,發表著名的《告滇西父老書》和長詩 《滇西行》,組織發動滇西軍民奮起抵抗日寇,並親赴保山前線,誓與之共存亡。騰衝人民配合正規軍,終於1944年9月將日寇逐出騰衝。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先聲。李根源不僅是著名的愛國政治家,而且還是著名的學者、詩人,編輯、刻印的大量書籍中,以《永昌府文徵》為巨,共136卷、約五百餘萬字,具有頗高的學術價值。

騰衝的力量

圖說:1943年,李根源攝於騰衝

  騰衝名人中,李曰垓很具代表性。李曰垓早年畢業於京師大學堂,曾參與雲南辛亥起義、護國起義,是著名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革命家。章太炎稱他為“滇南一支筆”。

  李曰垓膝下兩兒皆具名望:長子李生莊從事學生運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來擔任和順圖書館第二任館長;次子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少年時期就積極參加愛國學生運動,兩次到日本留學,均因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而憤然棄學。艾思奇撰寫的《大眾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入門書”,1936年由上海的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到1948年12月,印行達32版之多,產生過較大影響。《大眾哲學》用人們身邊的生活實例,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活潑的形式,闡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使“新哲學”開始走進人民群眾,深得廣大青年喜愛,引導了幾代進步青年走向革命。

騰衝的力量

圖說:騰衝黑魚河雨林景觀

  我們還走訪了騰衝的歷史文化名鎮和順,早在2005年,和順就摘取中國魅力名鎮第一名。跨過雙虹橋,中西合璧的和順圖書館撲入眼簾。它建於1928年,前身是清末的鹹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1934年藏書量就達二萬餘冊,儼然是20世紀30年代騰衝的信息中心:“1934年,和順歸國華僑尹大典先生將自己裝配的收音機捐贈給圖書館,並與當地一些熱血青年每晚收聽和記錄國內外重大新聞,連夜刻印成‘和順圖書館電訊三日刊’——1945年日本人投降的消息,滇西民眾就是通過這份‘三日刊’在第一時間知道的。”

騰衝的力量

圖說:騰衝和順古鎮

  清末,是西學東漸、新舊碰撞、新思潮奔湧的時代,與騰衝相鄰的印度、緬甸等國正處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此地因此得風氣之先。聽導遊介紹,這個圖書館從萌芽、誕生直至1979年被納入正式編制,它的修建資金、館藏書籍、運作管理,都依靠鄉人、華僑的力量。目前,該館藏書僅七萬多冊,但其中一萬多冊為廿四史、武英殿聚珍叢刊等古籍,堪稱“鄉村第一圖書館”。

  騰衝歷經滄桑,聚積著豐沛深厚的歷史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的銅案、銅鼓凝集著兩千多年悠久燦爛的文明;三徵麓川、甘稗地之戰、馬嘉理事件、騰越首義、焦土抗戰,騰衝人民以英勇頑強譜寫了一段段蕩氣迴腸、感人肺腑的壯麗史詩。尤其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騰衝是中國遠征軍出發和擊退日軍的重鎮,當地至今傳頌著飛虎隊、駝峰航線以及史迪威公路等可歌可泣的故事,也矗立著騰衝人民修建的國殤墓園,昭示著人民不忘歷史、開闢未來……(朱亮高 李作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