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個名詞——眾從

沒錯,你看到的是眾從,而非經常出現的從眾二字,不過這兩組詞是一對反義詞。

我也是第一次正式認識它,很高興分享給大家!

分享一個名詞——眾從


最近是真鬧紙質版的‘書慌’,於是翻出了大學的教材《社會心理學》,可能上課也沒認真聽,整本書幾近於跟新的一樣。

雖然看理論書很乏味,但翻到這章知識點時,整個人似乎都精神了,因為眾從行為是極易被我們視而不見的,相當於來到了一片新天地來探索。

而這種現象,在生活中不少場合下還挺常見的,只不過一直未曾擁有這個視角去看待事物,以致於在自己的無知面前顯得十分大驚小怪。

對了,眾從行為的基本概念,是指團體中由於多數人受到少數人意見的影響而改變原來的態度、立場和信念,轉而採取與少數人一致的行為。


分享一個名詞——眾從


人是群體動物來的,而從眾行為更是隨處可見,小到上學選班幹部,大到工作上的意見支持,我們大都時候在人云亦云,生怕落單脫離了群體,卻忘了自己也是有思想、有主見的。

槍打出頭鳥,多數人害怕招來橫禍,只願安靜的當個無聲者,淹沒在眾口一詞的說辭中,免去招來不必要的麻煩,這是一種思想上的惰性,也是一種最現實的避責。

可世界那麼大,總有人跟你是持同一觀點的,或許這些暫未知的人很少很少,但用微光吸引微光,是可以不斷壯大這個群體,聚集起來一起發光發亮的。

你可能以為只是自己一個人在抗戰,但那份‘堅持自我’的勇氣,卻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心聲,也正是勇於去爭取,開闢積極的新異事物,才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蹟來。

當然,這個過程必然是艱辛的,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群體的力量反擊,極大可能會不堪重負,但那份自由表達的權利,我覺得挺值得在日常生活中去反思的。


分享一個名詞——眾從


在跟隆爺分享交流的過程中,他有提到一點——人的慣性思維很嚴重!

是的,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認知世界裡,會自帶屏蔽的不肯、或者說不願接受其他觀點和態度,尤其周邊環境大都如此的時候,我們會對異己人十分的排斥。

這份不接納,不僅僅是因為不認可,可能更多的時候還是因為不瞭解,從而導致了我們的因循守舊,甚至於被不少‘心存壞心’者牽著鼻子走,卻不自知。

我們總是在習慣中舒適著,極少想要去突破和挑戰新的事物,那種身心煎熬的不適感,是創新路上最大的阻擊力,也是前進路上最大的絆腳石。

說到底,還是一個‘懶’字,懶得主動思考,懶得主動表達,懶得主動倡導,懶得主動出擊,也懶得主動變通,獨獨守在自以為不變的世界裡隨波逐流。


分享一個名詞——眾從


列寧曾說,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可能面對大多數的反對,真正敢於站出來發聲的人並不太多,更別說堅持到底。

但由少數人漸漸影響到多數人的思想轉變,這樣的事例是存在的,還請相信‘微光’的力量!


分享一個名詞——眾從


眾從,就好比一個反敗為勝的大逆轉。

致敬那些站在天平低端仍不屈信念的勇者,你們是偉大的!


End

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微笑8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