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有鱼道,虾有虾路。找到鱼道,爆护不难。

鱼有鱼道,虾有虾道,什么是鱼道?怎么才能找准鱼道呢?

鱼道也可说是鱼路。是鱼经常游走觅食的路线。就跟我们常走一条路,常去一家饭馆吃饭一样,形成一种习惯。鱼每天基本都会固定的来回游动觅食,这就是我们说的在水库、河流经常出大鱼的钓位,其实那里已经形成了一条鱼道。

去垂钓时一定要观察好鱼道的位置 ,找准鱼道,想钓不到鱼都难。那怎么才能找准鱼道呢?

鱼有鱼道,虾有虾路。找到鱼道,爆护不难。

我个人把鱼道分成两种,一种是天然鱼道,一种是人为鱼道。

一、天然鱼道

天然鱼道是由地形、气温等天然因素决定着鱼的游动路线。我们来说一下几种很有代表的天然鱼道。

1、桦尖。大家都知道桦尖的地方好出鱼,桦尖分两种,一种事两边缓坡型,一种是两边比较陡峭型。如果是两边缓坡型就不要选择这地方了,鱼不会选择在这种缓坡型的桦尖觅食,如果是比较陡峭,那这就是一条天然的鱼道,在这种陡峭型的桦尖,鱼货往往会不错。

2、宽变窄。这种地形鱼是没得选择,必须通过这个宽变窄的地下,这时候大鱼会靠边游动,看到这种地下千万不要放过,在由宽变窄的入口垂钓,鱼货绝对少不了。

3、入水口。入水口可以分成下雨冲刷形成的入水口跟排水口两种。水库地形矮,下雨,雨水自然往水库、河流里流,这时候,水流会带有一些农作物流进去,鱼儿就会聚集在这种地方觅食。这种情况在秋天效果最为明显,因为秋天农作物丰收,雨水会把残留的农作物冲到水里,这就形成了一条鱼道。

鱼有鱼道,虾有虾路。找到鱼道,爆护不难。

4、深中浅、浅中深。这种地形是鱼儿特别喜欢去觅食的地方,在比较平坦的地形中,有一道深沟,鱼儿会顺着这一道深沟来回巡游觅食,原因是这种深沟容易储存食物,不管是我们打下去的窝料还是农作物都会随着水的波动,慢慢残留在深沟中。如果是在比较平坦的,较深的水域中,有一块稍微凸起的、较浅的地方,也是鱼儿喜欢去的地方,这种地形是因为鱼的感应水温变化,浅滩水温较高,食物比较丰富。自然形成一条鱼道。

5、岔口。两条河流交叉的地方或者一条河流分岔成两条河流的地方,这种地形也是不容错过的好钓位。

6、障碍物。并不是所有的障碍物都是可以形成鱼道的。比如水里有一棵树枝,没有别的障碍物,这可以钓树枝旁边,如果是密密麻麻的障碍物,那就只能钓边缘、较少障碍物的地方。

小结:鱼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地形、水情、气温、食物源等等,来判断鱼道的位置。垂钓的目标鱼不同,所判断的鱼道也会不同,比如垂钓鲫鱼,水草密集的地方,是鲫鱼喜欢觅食的地方。根据目标鱼的习性和觅食的条件判断鱼道才是正确的做法。不管什么鱼,都会有鱼道。

鱼有鱼道,虾有虾路。找到鱼道,爆护不难。


二、人为鱼道

人为鱼道就是指人的原因形成的鱼道。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打重窝,通过打窝的形式,让鱼儿认识到这边有食物,让鱼儿习惯的来这个地方觅食,来增加鱼获量。但是打重窝也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随便找一个地方就可以形成鱼道。

1、位置。打重窝的前提条件是这一片区域必须有鱼经常出没,没有鱼的情况下,打窝也就没有意义了,这个位置参考以上的天然鱼道,有些鱼道我们够不到,我们就会在鱼道不远处打重窝,来把鱼诱过来,形成一条新的鱼道,两种结合,鱼获自然就会倍增。

2、打重窝的技巧。打重窝也是有技巧的,并不是把窝料投入进去就好了。我们就拿最常见、也最常用的“素饵之王”玉米来说。玉米是我们经常打窝的窝料,价格便宜,鱼儿也喜欢吃。但是如果打重窝还是要注意一下几点:

鱼有鱼道,虾有虾路。找到鱼道,爆护不难。

窝量。窝量就是投放量,这个要根据鱼情来判断,鱼少投放过多的窝料,鱼儿只会吃窝料,不会吃钓饵。这种情况很常见,窝料投放进去,有鱼,但是不吃钓饵,这就是投放量过多造成。

大量窝料投放进去之后马上垂钓。这种方法也是错误的,已经投放进去大量的窝料,马上去垂钓,你的考虑一下鱼儿是否能在大量窝料中找到你的钓饵,然后吃你的钓饵。正确的做法是打完重窝后等两三条在垂钓,要让鱼儿吃到窝料后再去把它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都叫来,在窝料不算多的情况下,鱼儿吃不饱了,那么你现在在垂钓,效果显然是不一样的。

鱼有鱼道,虾有虾路。找到鱼道,爆护不难。


总结:鱼道是钓鱼人必须明白的一种钓法,了解鱼儿的生活习性,考虑到鱼儿的活动规律,才能更好的垂钓,更好的享受垂钓过程。

我是渔者灵魂,关注我,一起探讨钓鱼之乐趣。不钓三月鲫,保护生态环境,带鱼籽的鱼希望大家都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