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去大城市的一本,还是小城市的211?

洪溅


这个问题可以解析成大学位置优势和名校牌子的对比。

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二者的优缺点:

1.位置优势

在大城市读书,可以增加自己视野,见识超一线城市的繁华。于此同时,大城市能带给你的还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大城市读书,也方便找实习和工作,获得好工作的机会会大于其他二三线城市,毕竟500强企业绝大多数会在大城市。

大城市除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外,福利也比普通城市好得太多,如果能在大城市落户,享受的医疗教育等社会资源要远胜于小城市。同时,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环境,对今后的发展也十分有帮助。

2.名校牌子

985211工程高校是一个硬性门槛,一些招聘要求会写着只招985211学生。无可厚非,一些大企业的简历关就是这样无奈,非211的学生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除去这一门槛,211高校归属教育部,每年会获得国家大量经费支持,一所高校也只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经费越多的高校,其学生学习条件就会越好。比如一些实验学科,有了经费才能购置更好更先进的仪器,这对科研是非常关键的。

此外,211高校归国家教育部管理,因此绝大多数国家级实验室都会设立在这些高校。能进211高校学习,自然也有机会见识到这些前沿的知识。

综上所述,如果你本科毕业后想工作,建议你选择普通城市的一本。如果你有学术理想,想继续读研深造,建议你选择其他城市211。

当然,还是得看专业,不少普通一本的名牌专业要远强于211高校,像政法类院校,财经类院校,医药类院校,虽然不是211,但在业界知名度绝不亚于211高校。


柠檬檬儿


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上大学根本不重要,找工作的时候,用人单位不会关心你在哪个城市上大学,只关心你上的是985还是211。当然,如果这个211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这样的行业内顶尖水平的211,另当别论说起读大学,其实大城市的环境潜移默化对你的影响会非常大,视野会开阔很多。人都是想向往大城市,有机会到大城市读书还是建议要去。即便在哪里读书毕业了有可能都会去大城市工作生活。我堂姐当时就是考上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农村人家里并不是很富裕,我大伯还是想尽办法让他到上海读书,学业归来回到广州一线城市工作。





画嘻


要回答这个问题,你先回答我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是去上大学的,还是去上城市的?

第二个问题,你大学毕业以后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或者说你在硕士研究生报考时,人家看的是大学的毕业证的含金量,还是看你所就读城市的含金量?

在现实的生活中,有不少人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盲目跟风,头脑发热,以讹传讹,不懂装懂,把城市的选择放在第一位,导致考生在大学毕业以后,参加大型的人才招聘会时,被人家把考生的资料简历扔得遍地都是,被人踩在脚下,遭受就业和发展的严峻考验和挑战的时候,才感到后悔莫及,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城市,没有选择985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



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对于优质生源,优质成绩的考生,必须把院校的选择放在第一位,因为一流院校具有一流的大师,只有一流的大师才能塑造一流的人才,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因此,必须选择小城市的211工程大学。固然大的城市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但是你没有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大城市中照样会遭受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只有院校的层次和实力相当强大,考生在就业和发展的过程中才会有绝对的竞争力和挑战力,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这个问题,换一种说法就是,发达城市的普通大学和一般城市的重点大学对以后的发展哪一个更好,我的观点是这样的。

如果你的专业是工科类偏技术型的,应该选择好一点学科实力强的学校,最后毕业还是靠你学的东西来找工作,如果你是人文社科类的专业,与人沟通以及眼界都特别重要了,应该选地理位置好点的学校,接触的资源也会多一点,更有利于以后的发展。



人生修炼术


高考填志愿时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比高考分数还显得重要。

首先,不同院校意味着他们的层次划分以及自身优势领域和专业是非常不同的清华工科强,北大文科强,但是我们很多人是上不了这类“红圈”学校的,因此在院校选择时一定要通过互联网搜索、向该校认识的学长进行提前打听等方式来对学校的学术、实践氛围以及优劣学科有自己提前的预判。其次,学校等级划分很多时候并不能看出院校的好坏。很多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由于政策照顾等原因一般都会有一所“211”院校(现在已经取消了这种叫法,改称为“双一流”高校),但客观来说,这些院校的师资力量其实很多是比不上发达地区的普通一本甚至二本院校的。最后,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都会选择留在自己学习生活过的城市,如果在院校地域的选择上没有充分考虑的话,其实是会给将来升学、就业埋下不少隐患的。

结合本人亲身经历来进一步分析。本人皖南人,08年高考我的成绩刚过文科类一本线几分,周边发达省份包括本省的安徽大学等我都上不了线。当时出于面子或者自尊心的考虑,就报了西部某“211”学校。怎么说呢,四年大学学习生涯也确实充实,该考的证也一个不落的考下了,但是我发现,在欠发达地区待的久了,我的思维眼界和同期的高中同学差下很多(要好的同学都在江浙沪求学),且虽然读的是“211”院校,但是在毕业求职的时候发展,很多大型企业对这个学校并不是很认可,往往简历初筛就通过不了。

总之,从我的角度看,如果为以后就业和发展考虑的话要选择大城市的一本而非小城市的“211”;但是如果题主以后有读研读博作学术的打算还是可以考虑这些“211”院校的,毕竟,在保研或研究生调剂时这些“211”院校会比普通一本院校更有优势。


南皖北蒙


别人问我去哪上,我总对他如是说:

好学校,好专业,好导师,好城市,好福利

不管怎么着,你得占一样,当然越多越好。

好学校不用说,清北最好浙大复旦也行。

好专业。有些学校好像名气不行,但专业真是牛。像以前山工在电力系统 ,华中财经在银行系统 等等,有一些派系和部属专属的学校,就业真的很好。

好导师:主是研究生阶段,导师是长江、千百甚至是院士,就算学校没名气,专业一般般,将来前景也会非常好。

好城市:实在是没有以上了,你也至少去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开阔视野,助长野心,最后能留在你学样的城市也是好的。

好福利:啥都不沾,看哪个学校能给你学费减免、补贴、实习机会等等。这条是最后最后的。

所以,现在看题目:

大城市一本:勉强算个好城市吧,要是济南、兰州这样的大城市也就那回事吧,看你怎么看什么叫大城市。

小城市211:算是好学校吧。小城市看你怎么看了,要是石河子就算了,要是唐山那也不算好城市。

所以,你要是本科生,那你看看你想报的专业,哪个更强一些。211和211还一样呢,看名气,看你的专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千万别以所在城市的大小论,一般是没什么用。要按现在的信息来讲,还是要选211的。


文明刚刚崛起


所谓的大城市,通常指的是一线和二线城市,如一线城市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二线城市的成都、南京、杭州、武汉、天津、重庆、苏州、沈阳、青岛、哈尔滨等。如果有机会在这些城市的大学读211大学,即使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相对于小城市的985大学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个人建议选择前者。

当然,所谓的大城市和小城市,都是相对而言。譬如相对上海,青岛只能说是一个小城市。如果可以读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到底该选择哪个好呢?个人建议,以专业是否强势作为选择的依据。譬如,如果想报读海洋科学、水产、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可以考虑中国海洋大学。如果报读化学工程与技术、社会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专业,可以考虑华东理工大学。


追梦成功者


我建议去大城市的一本。

首先,大城市基础设施完备,交通发达,大学林立,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名胜古迹遍布,生活环境舒适。

其次,来到了大城市,你的视野会更开阔,你的胸襟会更宽广,你的交往面、接触面会更大,你的学习热情将得到巨大激发,你将会被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气息所感染,激发出你学习活力、你的想象力、创造力,更好地发展你自己。

还有,对你将来的就业有好处。

大城市各种科研机构、院所,各种企业、事业单位都比较多,层次也比较高,你的发展起点就会相应提高,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然,小城市也有大城市没有的优势,例如,环境好,交通便捷,人际质朴等。

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绿水蓝天白云


【七九年的八零后】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高考界盛传“天王盖地虎,都上985;宝塔镇河妖,全部211!”从这句振奋人心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985和211好像都是逼格相当高的存在。


【985与211大学有何区别呢?】

第一、985大学一定是211大学,但是211大学不一定是985大学。简单点来说就是一种单向包含关系,从数量上就可以了解到,985大学是比较少的,也就是比较精的,是重点大学里的重点大学,而211大学就是比较重点的大学,可能年代久远,高校的发展都发生了变化,有一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第二、211高校并非都是一本,985全是重点高校。这个是和上个区别有一点重复的,但很多人会误解211高校,认为211就算不是最重点的,也应该是位于一本的行列,其实不然。当时的评比是由国家区域照顾的,部分的211高校在省内是二本招生的,而且还有国家级和省级的区别,而985是全国国家级的重点高校。

第三、211高校的教育科研资金远低于985高校。在国家重点培养的高校都会有教育科研资金的补贴,985和211高校拿走了全国近七成的经费,其中根据不完全统计,985高校是211高校经费的二到三倍,没有更多的经费,科研也就跟不上,一个大学的实力就会被大大影响,这也是211低于985的一个原因吧。211其实就是偏重点的院校,211是比较重点的院校,并非重点大学!!有不少人觉得但凡是打上"211"标签的院校都是重点大学,而重点大学就是"211",这其实是错误的理解.


实际上一本里有很多都不是211,而211大学并非全都是一本院校)。

但是"985"就真的是重点中的重点了(100%纯正一本,且都具备相当强劲的实力)。



2016年6月,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失效。

虽然211大学不再评选,但是在人们心中,211大学依然代表了中国比较好的那一批大学,稍逊于985大学,当然所有的985大学也是211大学。


—END—

【七九年的八零后】。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的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我是【七九年的八零后】,如果您愿意,我想和您聊一聊,这些年我在教培行业的坎坷经历和所思所感。如果您觉得和我有一丝投缘,,希望【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让更多的人看到!


七九年的八零后


都大学,我认为要去大城市:同等情况下,首选大城市;实在不行,哪怕学校差一点儿,也最好去大城市。在小城市读书,缺少最顶级的竞争意识和领先的思维,久了,自己已经全面落后了还不知道,可能还自我感觉良好;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和机会,在不断混日子中,可能激情和能力就不断消解了;最大的毒害就是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可能,让自己看不到可能性,误以为其实不管在哪里,大家都差不多,没什么区别。但是,去大城市读书,可能完全不一样,甚至恰好相反。1. 去大城市,可以接触更多优秀的人。大城市优秀的人,肯定要比小城市多。在大城市读书,就算你读的学校,没有那么优秀的同学、老师和著名人物,但是你完全可以走出学校,去其他学校,去社会上,和优秀的人有更多接触。接触得多了,在潜移默化当中,可能自己就变得优秀了。去大城市,可以开拓思维,让自己的思维领先,甚至走在时代前列。大城市里,大量优秀者聚集,这种聚集,能让处于其中的人开拓思维,保持思维领先,甚至走在时代前面。在小城市读大学,容易让人思维受限,觉得差不多也就这样,你再拼再努力最后还不是找个工作,没什么太大区别,进而在行动上就怎么好混怎么混了;在大城市读书,通过不断增长的见识和优秀者带来的思维震撼,能够帮助自己拓展视野,提升思维,开阔眼界。思维提升,努力跟上,久而久之,就在不经意间领先于很多人了。去大城市,那里还有更多的资源、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可能。不管是学习还是实践,大城市都有更多的机会。在小城市,说学习,估计就是指四六级和期末考试,除此之外就很少有其他方面的学习机会了。但是在大城市学习,你会发现,除了期末考试,你还可以听到本科教材上的著者亲自上的课,可以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可以跟各种行业大牛面对面交流。如果在大城市读书,你会见识更多可能,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只要不设限都可以办到:原来你可以和顶尖的人接触,甚至成为他们的一部分;原来你可以参与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会议;原来你可以在北上广找到具有竞争力的工作,而与你同时应聘的,可能是留学回来的人;原来你可以谈论改变社会改变世界却毫无违和感,因为你真的有可能做到;原来你不管做什么之前被别人嘲笑为痴心妄想的事情,都会有很多和你一样的人,与你相视而笑,携手同行;原来你可以拥有很多在小城市读大学根本见识和想象不到的可能……最顶级的人,最领先的思维,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最大的可能,这些都是在大城市读书可以有,而在小城市读书可能感受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