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廖化到底多大岁数,为什么感觉活了一个世纪,司马懿说我不服

【自媒体/北踏寒城天暮雪】

三国廖化到底多大岁数,为什么感觉活了一个世纪,司马懿说我不服

看过《三国演义》的都听说过,“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么个俗语,意思就是说,蜀汉后期,能打的名将都已经死光了,武力一般的廖化竟混到大将的位置,说实话廖化在前期真的是没有什么存在感。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三国后期,随着老一辈的名将能臣的去世,不止是蜀汉,魏国和吴国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拿不出几个像三国前期,郭嘉、荀彧、关羽、赵云等一类耀眼的存在。

廖化能在晚年的时候异军突起,一方面说明三国后期,青黄不接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廖化确实有独到之处,每个武将的成长期都不一样,廖化能在众将之中脱颖而出,绝不仅仅是因为资历,更是自身实力达到了巅峰。

三国廖化到底多大岁数,为什么感觉活了一个世纪,司马懿说我不服

然而最让我在在意的不是这个,而是廖化到底是活了多少岁,我以前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就看到前面几张写了廖化出场,结果书都快看完了,老一辈都死的差不多了,廖化竟然还在,真的是神奇。

廖化在《三国演义》里,最早出场于第二十七回,虽然没有直接描述他的背景,但也能从话语中,了解到他的过往。

且说关公来赶车仗。约行三十里,却只不见。云长心慌,纵马四下寻之。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才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

当时的刘备被曹操击败,兄弟三人失散,关羽被曹操围困,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能力,所以希望招降关羽,就派张辽来劝说关羽,当时关羽为了刘备妻子的安危,同意暂时归降曹操,要求降汉不降曹,第二是确保兄嫂的安全,第三等有了刘备的消息时候,就要离去。

三国廖化到底多大岁数,为什么感觉活了一个世纪,司马懿说我不服

后来,关羽得到刘备的消息,向曹操请辞,曹操避而不见,关羽只好不辞而别,一路上碰到层层阻挠,过五关斩六将。

廖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遇到了关羽。

从他们的话中可以看出,关羽是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徐州之战后与刘备等人失散,到官渡之战后的斩颜良诛文丑,到最后的封金挂帅,关羽和廖化的相遇时间大概在公元200年到公元201年左右。

廖化自己还说,他以前做过黄巾军,聚众500多人,以劫掠为生,廖化本来想跟随关羽,只是认为他是黄巾余部,所以没有答应。

黄巾之乱最早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到了公元185年,黄巾之乱平息。

按照廖化的年纪来说,他出场时已经是一名少年,自然不可能参加当年的战争,所以,顶多只是黄巾之乱后的余部,当时他的年纪应该在十几岁左右,所以我推断他的出生年纪,大概在公元185年左右,说真的,他的出生年月并不是很早,却偏偏给我们感觉,活了很久的样子。

三国廖化到底多大岁数,为什么感觉活了一个世纪,司马懿说我不服

我们知道的刘备公元161年出生,关羽张飞只比他小几岁,廖化肯定比不过他们,就比比直到赤壁之战前出来,最年轻的诸葛亮,公元181年出生,两人应该是差不多大的,只是诸葛亮出山时已经是青年。

说实话,跟廖化年纪相仿的,还真的挺多,只是比他活得久的,真的没几个,诸葛亮,五十几岁就去世,曹丕,公元187年出生,去世的比诸葛亮还早几年,40岁就死了,陆逊稍微好点,公元183点出生,公元245年去世,活了63岁。

能和廖化一拼的,我感觉只有司马懿了,活了72岁,公元179年出生,公元251年去世,也算是从东汉后期活到三国后期的人物了。

三国廖化到底多大岁数,为什么感觉活了一个世纪,司马懿说我不服

而最后三国里,对廖化的记载,是在蜀汉景耀六年八月,司马昭兴兵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派廖化去支援姜维,不久战局扭转,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汉亡,廖化随姜维诈降魏将钟会,事败,与董厥都托病不起,不久因忧而死。

在史书里记载,曹魏景元五年,公元264年,廖化内迁前往洛阳,在中途病逝。

如果我们按照一开始的算法,他是在公元185年左右出生,到公元264年去世,他活了80岁左右,在古代已经是非常长寿了。

蜀汉景耀4年,公元261年,廖化路过,看望宗预时,宗预曾说:“吾等年逾七十”,也就是说这年宗预和廖化的年龄在七十一到七十九之间,而景元五年(264年)廖化病逝,因此廖化病逝时的年龄应该在七十四至八十三之间。

廖化活到七八十岁,这点是毫无疑问的,他这一生经历了蜀汉灭亡,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也看着无数英杰的逝去,可谓是十分精彩,虽然他并不是很耀眼,但绝对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