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玩手机,却很少有人读纸质书,对文明的传承是好事还是坏事?

用户56621990974


这题看似手机和书本的问题,说到底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行业之争。

众所周知,纸质媒体在逐步走下坡路,出版社报社业绩一年比一年差。新媒体融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纸媒受到巨大冲击。

手机上的各种App霸占瓜分了城市人的工作和生活时间,在App上可以实现的事太多了,娱乐、学习、交际、创业,看书当然不在话下。

当下,人们需要更快、更新、更有实效性的讯息,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万物互联让我们轻松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

技术的迭代不代表文化的堕落,这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工作生活方式,何乐而不为?[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小树的森林


关于手机与纸质书,本人有着深刻的体会。

记得小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价钱非常昂贵,只有少数人能用得起。而且当时的手机都是有键盘的,样子和现在的老年手机一样,所以手机在当时主要还是用来接打电话,以及装逼,阅读基本上是靠纸质书。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阅读,无奈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一直紧张,常常要等好久才能弄到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上高中以后,开始住校,家里开始给自己生活费,于是就常常从生活费里省出一些来买书,但每买一本都要攒好久的钱。

后来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2005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MP4之类的非常流行,于是自己就常常在买书之余,在网上下载一些电子书来阅读,省了自己不少事情。2010年以后,随着智能手机兴起,手机渐渐地集上网、通讯、娱乐、支付等各种功能一体,不再是简单地发挥通讯作用,而是同时还发挥着一个小型电脑和移动网络的作用。

现在与小时候比起来,本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获取各种信息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及时。比如这次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每天早上起来打开手机可以第一时间就可以知晓全国乃至全球最新的动态和局势,这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是无法想象的。

与此同时,对于爱读书的我来说,阅读也就更加方便了。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阅读APP,只要你愿意,只要你要阅读的书籍不是冷门的,你几乎可以搜到各种你想要看的书。这样,你就可以随时随地把空闲的时间利用起来,比如上班路上,比如等车的时候等,都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书,既方便又经济。比如金庸的14部武侠小说,就是本人在手机上利用各种间隙时间一点一点地看完的,也没有刻意去花费时间。

当然,纸质书带来的阅读感觉是永远也替代不了的,所以本人现在还时不时地买纸质书来看。不过现在不大买畅销书了,买的大多是一些古典文学、名著、诗词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用纸质书来看还是比较方便一些,上面的注释、写作背景什么的都做得非常专业,这是手机之类的电子阅读永远比不上的。

所以,手机的普及不一定给文化的传承带来威胁,如果应用得好的话,可以给文化传承带来不小的助力。如果只用手机来玩的话,自然会无故地荒废时间,文化的传承也就无从说起了。也就是说,手机只是一个工具,是中性的东西,是发挥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使用的人怎么用它。如果我们能把手机很好地使用起来,用它来看自己想看的书,用它来随时随地记载自己的灵感,用它来分享自己的知识与感想,用它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那么他就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承的工具。

大家觉得呢?


蝴蝶沧海


我认为如果用手机看的是文学作品,这和看纸质书籍在知识接受方面没有任何区别。区别是玩手机而不是用手机看电子书或者文学讲解视频。玩手机大部分的朋友都是刷小视频,或者逛网上超市,这就和文化的传承没有任何益处,而更多的是对时间的浪费。

一转眼小视频又刷到了十点半,收拾收拾准备睡觉。躺在床上才想起来今晚本来要看完余华的《活着》的。算了,明天再看了。结果,明日复明日。这是才玩手机对文化传承不好的影响,或者说对生活、人生不好的影响。

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产生是社会的进步,如何让文化的传承、表达、记录方式跟的上科技才是我们需要很多关注的。本来忙碌一天了,想好好休息一下,听一段有声读物更何尝不是享受。本来很难理解的古籍,配上视频讲解则很容易理解。

最后呼吁大家合理利用手机更加便捷的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己,减少对光阴的虚度。


草民三观


我认为手机在某种情况下也能起到传承文明的作用,只要运用的好,上面也有很多传承文明的知识,而现实情况是人们大多着重于“玩”,所以情况就堪忧了!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位日本学者指出:::中国人是低智商的民族,他们的阅读量低的可怜,未来根本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虽然无论是从历史情感还是科学分析,这位日本人的话都有些武断片面了,但从另一方面看,国人每年人均0.7本的纸质阅读量确实和日本年人均44本无法比。同时纸质阅读不仅是种形式,透过这种形式我们看到的还有那个稳实的心。在繁杂的地铁上,在喧闹的城市一隅,能随时随地见缝插针拿出书来细读的人该是有一种怎样的静心?他的心中有该有怎样的理想和目标让他如此勤耕不懈,这样的阅读方式给人的感觉是沉静和希望,是文明的传承和沿袭!而手机是现代文明的发明,它便捷的特性让所有人对它有了依赖感,形影不离,随时随地可以查阅任何事,忙里偷闲也可以在手机上看书,只要你愿意!

所以,文明的传承形式固然重要,但内容更重要!所以只要运用的好,手机同样可以起到纸质书的作用!


旅途写意


你好,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甄尹仕,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对于此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件坏事。

一首先玩手机就是一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事情,大家会不会有一种同感长时间看手机头会重,身感无力,眼睛干涩。从这几点玩手机就是一件不提倡的事情。尤其孩童玩游戏严重耽误学习,甚至不良软件例如直播,有的熊孩子给主播打赏造成家庭经济损失。学一些不良的风气。

二玩手机很多都是看视频,玩游戏之类的大都没有实质性的知识点,而且有些电视剧简直是毁三观,颠覆历史,夸张虚假。比如一些抗战题材的,手撕鬼子,腾空而起一箭制敌等场景让我看了之后简直怀疑抗日战争不应该是八年,这情形几个月就能消灭鬼子了吧。所以这样的作品能给观众带来什么收获呢?只能是误人子弟。

三玩手机会对家庭造成影响,有些已婚人通过手机网聊,如果另一半看见了势必会大吵一架,影响夫妻之间感情。从而导致家庭破裂情况都是有可能发生的,还有一些毒鸡汤视频,那三观简直不忍直视,有次忽听到这么一句话“女孩子谈恋爱就应该发光男孩子身上所有的钱”我听后也是无语了,这不是让女孩子个个都得物质起来吗?那传统的牛郎与织女爱情还有吗?实属三观不正。

综上所述,没有一点文明传承下来,反而带偏一代又一代。






甄尹仕


我认为不是好事,有几个原因分析一下。

1.现在手机已经远远超出了从前的使用功能,功能太过于强大甚至有些无所不能,所以手机里面有很多诱惑,很多能够吸引人注意的东西。有视觉的,听觉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他们很有吸引力,平凡的大众对其没有多少抵抗力,甚至现在有人把玩手机看作是新时期的精神鸦片。不无道理。对于文化传承而言,坏处比较大。

2.文化承载需要不光需要载体,还需要人的理解,媒体的表现形式有限,只有结合了人的理解,文字才能内化于文化,文化才是真文化。然而手机的出现是人们变得浮躁,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趋向于喜欢短而美的快餐文化,小视频,抖音,,,对于文化的最初载体看的越来越少,理解也越来越趋于浅薄,无益于文化的传承。

3.手机的出现,是文化的载体丰富了,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也丰富了,但是,手机游戏等人们更喜欢的东西,更能使人着迷,夺人眼球,很多文化因没有人喜欢而逐渐消失,这是最最悲哀的事。



心里颤动的一点点


这个问题有点衔接不好,但意思也能明白。

先说手机。

手机是科技时代的进步产物。

其已由最初的单纯信息沟通工具逐渐进化为集信息传输,交流,汇聚,传播,娱乐于一体的信息终端个体,手机的功能已无限靠近曾经的电脑,在有些功能上甚至比电脑更有广泛适用性!人们之所以玩手机就是因为现在的手机确实有独到之处。

再说纸质书阅读。

关于阅读就不用说太多了,以前获得知识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阅读纸质书籍。

但现在纸质书确实看的少了,手机的普及和大量书籍的电子化已经让知识进入电子时代,可以说纸质书所能传递的知识和电子书区别并不大,更重要的是电子书的容量更大,携带更方便,阅读手段更多,单纯对知识的传承来说,电子书有许多优势更甚于纸质书籍。

如果说纸质书为数不多的剩下的优势可能就是电子书所不具有的质感,生态和稳定性。

也就是说纸质书更具物理性存在,纸质书的阅读环境要求不大,有光即可,不像电子书必须依赖电子工具。

阅读纸质书对人的身心感触和身体健康也要好于电子书,纸质书对人的影响仅限眼睛的疲劳,而电子书的辐射更伤眼睛。

从文明的传承角度看电子书和纸质书差别并不大。

问题是,玩手机和阅读电子书并不一定等同,手机安装电子书的人很多,但用手机大量阅读电子书的人却不多。

但是这个关于玩手机和阅读纸质书对文明的传承之间的好坏问题其实是有些模糊,分很多情况。

  1. 玩手机如果是阅读手机电子书的话其和阅读纸质书区别并不大,对文明的传承都有好处。
  2. 玩手机纯粹是娱乐和游戏的话就浪费了太多的闲暇时间,对文明传承没有什么好处,而且沉迷手机游戏和网络娱乐对人的精神副作用影响更甚。
  3. 现在的是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传输迅疾无比,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各种新闻,奇闻趣事,突发事件,个体的观点和评论充斥网络。如果用手机过度沉迷于这些海量知识的走马观花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并没有质的提高,对文明的传承作用甚微。

现在玩手机确实应该适当,对知识的接受应有基本的识别,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会有所识别,有所取舍对自身素养的提高才有作用。

现在玩手机还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沉浸在个人的世界太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变少,特别是熟悉的人,身边的人。

有人热衷网络聊天,但那可能不是熟人,不是身边的人,那种聊天除了打发无聊时间增加家庭风险外精神获得感寥寥无几!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人的生活节奏,增加了信息交流的迅达,这些利用好了对文明的传承还是有增进作用。


波澜碎风寒


现在的人越来越多的喜欢看手机,而不喜欢看纸质书,对文明的传承我认为会有促进作用。

首先,文明涵盖的范畴很广,简单的说就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手机的信息量大,包罗万象,更新的快,人们接受新事物的机会更大,对文明的传承会十分有利。

但是凡事均有正反两面,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现在大都有些浮躁,每天接收的碎片化的信息,不如纸质书能让人沉下心来,静静的深入思考。大多数人不能专注于和自己业务相关的内容,而热衷于网络的热点话题,因此,如果不加克制,会影响到个人学识和专业水平的提升。

凡事皆有度,成败在于人。



吕冬似水流年


电子媒体的发展,对传统文化必然是极大的冲击,或者说是一种颠覆,可谓有利有弊。确切地说,手机阅读是一种快餐文化,而传统纸质媒体才是饕餮大宴。

我们生活在一种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繁忙的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使我们在大多数时间选择了手机阅读,特别是它的视频与音频功能,县在传统纸质媒体难以企及的效果,因为它满足了我们短平快的阅读需求。

文明传承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文明的传承随之比较单一,民间的口口相传,文人墨客则是执笔书写,通过文字记录来完成文明的传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度流行,文明的传承途径也随之增多。再到后来的电报、电视、电影、大众音乐的出现与发展,更是为文明的传承注入活力。文字记录、口口相传、欣赏曲乐、收看影视作品等等都是文明传承的途径与方式,这些途径和方式各有所长,不可妄下定论。在某种程度上说,没有古人的遗留下来的著作与学说,便没有今天的文明传承;当然,在今天飞速发展的时代,单是凭借口口相传、文字记录这些方法传承文明着实有点困难,利用新大众传媒已是时代所需。因此,在传承文明的过程中我们要懂得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根据现实选择更为合适的文明传承方式。

再说说纸质书籍问题,书籍功能就比较单一了,只会提供给阅读者视觉和思想上的体验,而读书往往会引起一个人的思想启发和共鸣,书籍是启迪人的灵魂的,是文化进阶传承的必须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技手段越发的成熟,我们当然也要与时俱进,不然会被时代的车轮所碾压,从客观的角度来说,对文明的传承是好事,但更要注重个人习惯的养成,修为的养成。

但现在纸质书确实看的少了,手机的普及和大量书籍的电子化已经让知识进入电子时代,可以说纸质书所能传递的知识和电子书区别并不大,更重要的是电子书的容量更大,携带更方便,阅读手段更多,单纯对知识的传承来说,电子书有许多优势更甚于纸质书籍。

如果说纸质书为数不多的剩下的优势可能就是电子书所不具有的质感,生态和稳定性。

也就是说纸质书更具物理性存在,纸质书的阅读环境要求不大,有光即可,不像电子书必须依赖电子工具。

手机是个获取信息的渠道,沟通外界的媒介。在世界随意一个角落里,蚂蚁搬家的事,瞬间都会被全世界知道的时代,手机等电子产品是躲避不开的。不得不承认,碎片化、快节奏、浮躁让更多的人,没有耐心看稍微长一点的文章,总是停留在表面,一掠而过。获得经济利益,获得感官满足,恰恰说明,内心记得空虚,灵魂的寂寞。

但是对于喜欢看书的人,手机又是一个工具,如今书价贵如油,让人望而却步,电子书等一样可以让阅读可得继续。凡事,有利有弊,说教无益,唯有自己的思维觉得应该怎怎么做了,才会改变。

在没有手机的时代,人们读的都是纸质书藉,随着手机电子书的岀现,很少见有人捧着书本阅读了,唯一的场景就是小学生写作业才发现有书的存在。

手机里的内容五花八门,要啥有啥,各人不同的喜好,尽情的在里面陶醉,普遍的是中老年女人关心的是娱乐饮食,中年的工作之余偶尔时事猎奇,少年儿童游戏则占大部分了,听书看书的少之又少。偶尔有文学素养的老头听听也就罢了。

最后,手机更适合大多数利用休闲时间进行阅读。纸质书相对而言,专业性强,覆盖面狭窄。不符合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知识的习惯。

总而言之,手机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及传播知识的方式、效率、便利性等。从而更有利于文明的传承。

如果只是通过手机玩游戏等消磨时间,而不是获取知识。那么对于文明的传承则意义不大。


第一美女


万事都有两面性。

在当下信息泛滥的快消费时代,手机取代了纸质媒体的传播功能。好处是可以让信息传播的更快,人们获取新闻的时间变得更迅速,比如当新冠疫情控制的方法发布出来,人们可以很快的通过手机获取最新消息。坏处是各种信息劈天盖地,一些虚假谣言不经检验在大众之间传播,尤其是一些医疗信息导致病人恶化甚至死亡。

科技的发达进步使得国家深厚的文化可以数字化保存,不会消失,古版书籍可以得到永久的保护。从这一点来说,手机电子类还是有优势的,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各大博物馆及图书馆的电子扫描稿。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文化传承方面,之前人们读一本书,手捧弥漫墨香的纸版包装,阅读时可以更好的与作者进行精神上的交流,触觉嗅觉是电子版书籍无法比拟的。读到会心之处,还可以在书上做笔记,完成很好的一次对话与成长。

而手机等电子产品,营销广告消息偶尔弹出来会打断读书的思路。阅读纸质版书籍与电子版在阅览完毕后是2种不一样的体验。

如果单说从阅读方便的影响,弊大于利。作为文字的载体,纸版书承载了我们2000年的文明。我是倾向于手捧一本书,静静的坐下来,认真的读下去。[玫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