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別給孩子“幫忙”,一不留神就“幫倒忙”,輔助即可切記心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面臨很多的挑戰,讓孩子獨立面對挑戰、勇往直前,是孩子的必修課,也是家長的必修課。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還小為什麼要讓他們去迎接挑戰呢?萬一失敗了對孩子的自信心也是一種打擊。

家長別給孩子“幫忙”,一不留神就“幫倒忙”,輔助即可切記心軟

家長們不知道,這種逃避心理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負面影響。鄰居家的孩子剛上小學第一天,就因為難以接受學校的規矩而產生了逃避心理,回家之後跟家長說不想上學,沒有家裡自由。

這樣一味地逃避只會讓孩子的適應能力越來越低,最後甚至可能會讓他失去生活和學習的能力。

今天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的來跟大家聊一聊,讓孩子直面挑戰的話題。

一、逃避心理的影響

1.影響自信心的建立

我們都知道有自信的孩子往往比較勇敢,在面對挫折和挑戰時,總是能勇往直前不逃避不畏縮,所以如果孩子產生了逃避心理的話,就會讓他難以建立信心。

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有奮不顧身的克服,孩子才能擁有更強的自信。

在跑步這項幾乎人人都會的運動中,克服假疲勞階段的力不從心是必過難關。如果此時選擇了放棄,那麼也就與這項運動無緣了,但是隻要堅持下去突破了這個難關,慢慢的身體就會找到節奏,逐漸的增加跑步的時間和距離,讓我們體會到體育的樂趣。

家長別給孩子“幫忙”,一不留神就“幫倒忙”,輔助即可切記心軟

其實在樹立自信的過程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長久的磨練和勇氣來引導自己走向成功。

當孩子可以從小事中尋找到自信時,積少成多,那麼他在面臨一些人生大事時,也會更有自信。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缺少一些自信心,其實就是體現在一些小事上。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並不是說讓孩子去硬著頭皮面對自己恐懼的事情,只要他敢邁出第一步,這就算是一條腿踏入了成功的門檻。

2.容易半途而廢

當孩子面對困難時,如果一味地逃避,那麼只會讓他半途而廢。因為他沒有自信去迎接挑戰,對於自己要做的事情產生了畏懼心理、消極抵抗,最後的結果也只是放棄。

試想,如果剛出生的小鳥,因為畏懼高聳的懸崖而放棄飛翔,那麼它們將一輩子都渾渾噩噩只能在陸地上生活,永遠都到不了渴望的藍天。

家長別給孩子“幫忙”,一不留神就“幫倒忙”,輔助即可切記心軟

一次兩次的跌倒不算什麼?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真正讓人絕望的是因為跌倒便自暴自棄,沒有了重新來過的勇氣。

3.沒有擅長的興趣愛好

很多家長都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幼兒階段會有很多的喜好,比如畫畫樂器等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長大了,對這些愛好卻是越來越淡了。

其實並不是孩子改變了自己的喜好,而是隨著孩子對愛好的研究加深,發現自己面對一些困難。

比如說在孩子喜好樂器,其實一開始只是喜歡樂器可以發出美妙的旋律,可是後來孩子明白如果想讓樂器在自己手中可以奏出美妙樂章,就必須要勤奮練習要克服很多的困難,在這上面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

家長別給孩子“幫忙”,一不留神就“幫倒忙”,輔助即可切記心軟

孩子就會產生抵抗心理,因為他沒有勇氣去面對這些困難,也不願意在這項愛好上發生花費時間。

這樣的行為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沒有擅長的興趣愛好,對於所有的項目都是淺嘗輒止。

二、孩子畏畏縮縮的的原因

1.父母的過分溺愛

其實,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小孩子是沒有畏懼的。他們的恐懼心理是在慢慢成長中一點點積累出來的。

當孩子面對困難時,家長因為寵愛孩子給予了幫助。

從幫孩子拿一塊餅乾,到幫孩子解決同伴之間的打鬧,再到幫孩子完成學業上的難題。

家長們的溺愛,讓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習慣了去求助而並非是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每個家長都是十分疼愛自己孩子的,可是過分的疼愛會造成孩子的平庸無能。

家長別給孩子“幫忙”,一不留神就“幫倒忙”,輔助即可切記心軟

2.批評指責

很多時候在孩子做了不正確的事情時,家長就會給出批評和指責,但是這往往讓孩子的自信心很受打擊。

孩子做錯了事情本身就已經有愧疚的情緒,在再加上家長的批評,孩子會覺得自己大錯特錯,從而變得畏首畏尾,不敢行動。

其實孩子犯的錯也是他的一種選擇,他只是選擇了錯誤的方向而已。家長需要做的是引導,而並非是批評指責

比如,在孩子嘗試自己學習彈奏樂器時可能會發出一些不好聽的聲音,在家長耳中,這可能就是噪音。

成年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有時很想靜一靜,聽到這些聲音時,可能就會煩躁,對孩子作出批評,並讓他安靜。可家長不知道的是,這些難聽的聲音正是自己的孩子在克服困難,可是家長卻親手扼殺了孩子這一行為。

3.期望過高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這句話其實是正確的。並不是說孩子不優秀,而是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孩子盡力了卻可能連邊都碰不上。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風,可是對孩子要有一個最基本的評估。天才是少數,很多的孩子都是平庸的,通過後期的努力和勤奮勤奮才能夠讓孩子出人頭地。

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對於孩子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孩子心理壓力過大時,他們就會崩潰,因為他們不像成年人一樣懂得情緒管理,懂得如何排解自己的壓力。

這樣一來就是得不償失的了,所以請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保持在一個合理範圍內,既能讓孩子順利達到期望,又能讓孩子在努力的過程中找到自信突破自我。

家長別給孩子“幫忙”,一不留神就“幫倒忙”,輔助即可切記心軟

三、如何應對孩子“畏懼挑戰”的心理?

1.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挑戰的意義

挑戰的意義不在於最後可以克服困難、完成挑戰。而在於孩子在迎接挑戰的過程中學到了什麼,很多事情都不是重視結果的。孩子一生中可能會面對無數的挑戰,只要能在一個挑戰中學到一個知識就足夠了。

2.鼓勵孩子去嘗試

鼓勵孩子去嘗試一些新鮮事物,走走自己不敢選擇的道路,孩子們的潛能是無限的。家長也不一定就完全知道哪一條道路是最適合孩子的,所以在孩子感興趣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去走走一些自己喜歡的小路,也許會有別樣風景。

3.家長的輔助作用

讓孩子獨立的面對挑戰不意味著家長可以作壁上觀,家長可以給孩子適當的引導和建議,但不去左右孩子的想法。不在這段挑戰中起到主導作用。

家長別給孩子“幫忙”,一不留神就“幫倒忙”,輔助即可切記心軟

四、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

1.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序漸進

孩子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是很快的,但是家長也不能急於求成,要配合孩子的節奏去輔助他完成這一段挑戰,給予孩子足夠的理解和時間,讓他們保持放鬆,而並非是緊繃著一根弦。

2.注意家庭氛圍的營造

想讓孩子學會獨立挑戰,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營造出來一個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可以從小事做起,比如爸爸也許不會做飯,但是在媽媽的幫助下,爸爸會炒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個菜。

那麼在孩子看來,爸爸就是偉大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樹立積極正確的榜樣。

3.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作比較

家長們經常會說看看人家鄰居的孩子怎麼怎麼樣,殊不知這樣的話在孩子心裡能產生多大的負面影響。難道說自己的孩子真的不如隔壁的誰誰誰嗎?

恐怕家長心裡也不是這麼想,只是想用這種作比較的方式來激勵自己的孩子。給孩子貼上這樣的一個標籤真的好嗎?

我們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其實心裡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很優秀,沒有必要去讓孩子跟別人比。

家長們請放開手吧,讓孩子去走走,看看沿岸風景,或許他們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條小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