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82年生的金智英》是由韩国作家赵南柱创作的小说,出版以来凭口口相传在韩国销量突破100万册,成为亚洲10来罕见的现象级畅销书,其社会影响力可见一斑。

《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82年生的金智英》图书封面

这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讲述了生于1982年的金智英童年时期、学生时期、职场时期、婚姻时期的成长历程。身为女性的她,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不公平待遇,但她习惯了沉默以对,不敢为自己发声。长此以往,她心中的愤懑和不平越积越多,最终致使她在产后出现精神分裂的症状。她就像一根被紧绷得很久的弦,在达到极限的那一刻突然断掉。

《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82年生的金智英》同名电影剧照

这本书追求的是普遍性而非特殊性,主角金智英平凡又似曾相识,像我们身边的某个人,又像是我们自己。作为女性,这本书中描写的许多场景都令我感同身受。金智英的不幸让人惋惜也引人深思,抛开个人无法逆转的社会因素,金智英也需要为她自己的人生负重要责任。

其实人生中的各种苦难,谁都会面临,无关性别,只是许多人不愿承认这点。

书中的这句话发人深省,人生中苦难在所难免,男性有男性的困惑,女性有女性的迷茫,大家都是负重前行的跋涉者。外界或许有许多的不公平因素存在着,但生活本身是公平的。本文不从性别的角度谈女性的人生,而从“寻找自我”这个我们每个现代人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来谈一谈金智英带给我们的启发。

01、沉默未必都是金,自我封闭致使自己陷入被动的人生中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是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的经典名句,金智英就是一个在沉默中陷入不幸人生的人。

从童年到成年,从家庭到社会,每当受到差别对待,金智英都习惯了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内心情感,她一直都在被动地等待与自己处于相同境地的其他人率先发声。

《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82年生的金智英》同名剧照

小学时,金智英遭受邻座男同学的霸凌,课堂上邻座男同学将她脱下的室内鞋踢到讲桌前,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呵斥,她不敢说出事情的真相,默然承受着老师给她冠上的罪名。反倒是教室里某个女同学向老师说明了真实情况,才让金智英得以从窘境中解脱出来。

大学毕业应聘面试时,面试官提出了一个露骨的职场社交问题。同是女性面试者,其中有一个面试者就勇敢发声、批判,维护女性的尊严。而金智英为了拿到面试高分,选择了违心的“安全的回答”。在得知面试落榜的消息后,她才独自对着镜子破口大骂,把压抑已久的真实心声发泄出来,以解心头之恨。

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的确对女性有着诸多不友好,但在金智英人生的每个阶段,与她处境相似的人中,总有勇敢的发声者存在。金智英的母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经历的时代和社会更为严峻,但她却敢于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如实地表达出来,敢于主动改变自己的人生。

《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82年生的金智英》同名剧照

金智英的母亲原本只是小学毕业,结婚前一直打工赚钱供家中兄弟读书,与此同时她昼耕夜读,拿下了初、高中文凭。婚后她又同样靠自己的劳动与智慧撑起了家庭,她既做好了一个妻子的本分,又能在重大决策上修正丈夫考虑不周的地方。

如此看来,造成金智英不幸的绝不仅仅是时代和社会因素,她的不幸与她的自我压抑是分不开的,长时间的自我压抑致使她在自己的人生中逐渐失语。自我压抑看似是在自己与外界之间设立了一道保护屏障,实则是在自己的情绪里埋下了一枚隐形炸弹,越压抑自我,越容易迷失自我。

02、适时的妥协不是向生活投降,而是一种需要,一种智慧

从金智英后来借他人之口为自己发声的情况来看,她心有不甘,试图自救。她一方面没有说出真情实感的魄力,一方面又不能装作对外界的不友好视而不见,她思想上的矛盾在于,既不肯表达,也不肯妥协。

当怀孕的金智英听见男同事语带调侃地表示羡慕她可以享有上班晚三十分钟的“特殊待遇”时,她心中气愤,便咬牙回答同事,自己并没有打算比别人晚到公司。但她随即便后悔了,一方面是自己的身体吃不消,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不妥协反而剥夺了其他女职员的权利,害她们也不敢使用她们本该享有的福利。

《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82年生的金智英》同名剧照

反观金智英的姐姐金恩英,虽然与金智英成长于相同的环境,但性情与个人抉择都不同。

家人偏爱弟弟,什么都优先弟弟,与金智英的“敢怒不敢言”不同,姐姐金恩英直接地表达出内心的不满,同时尽可能地照顾和保护与自己一样利益被侵犯的妹妹。

金恩英看起来性格刚硬,但在大决策面前却懂得妥协与退让。她高三时家庭受到金融风暴的波及,父亲饭碗不保,家里经济十分紧张。父母希望女儿选择容易找到安稳工作且学费较低的师范大学,一开始金恩英断然表示不愿意,因为她的梦想是成为电视制作人。但是当她意识到家里的困难和母亲的无奈后,她立马转变态度,表示愿意去报考师范大学。金恩英不是仅仅为家庭做出牺牲,而是重新衡量和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后才做出了妥协,并且她主动地去热爱自己的新选择,而不是让自己陷入被动选择的消极情绪中。

妥协是以独立为前提、以底线为原则的适当让步,也是一种善待自己的智慧。金智英的内心敏感而倔强,她从内心是不接受“男强女弱”这种社会游戏规则的,但她又被动地接受着来自外界的傲慢与偏见,她无法独立地去应对种种隐形压迫,也不懂得善待自己,被无力感层层裹挟的她只能任由源源不断的负面情绪侵蚀她的灵魂。

03、只为失去的哭泣,不为得到的欣喜,心便无处安放

智英,我觉得你不要只想着自己会失去什么,要多想想你会得到什么。

这是小说中金智英的丈夫对她说的话。纵观整部小说,金智英其实是一个幸运的人。

《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82年生的金智英》同名剧照

家庭中,虽说爸爸和奶奶重男轻女,但她的妈妈一直尽可能保护着她们姐妹俩,并在精神上鼓励她们,“就算去不了每个国家,也要知道世界原来这么大啊”。况且,她还有一个与她一起成长的好姐姐。

大学时,相对其他同学要为学费发愁甚至退学,金智英要幸福得多。她在毕业之际还交到了一个知心的男友,男友默默陪伴着她准备各种面试,并在她找到工作时许下心愿,希望她“少点难过,少点痛苦,少点疲累”。

职场上,金智英的同事比想象中容易相处,工作也没有预期的那么辛苦,一切都比较顺利。更为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个鼓励她不断前行的上司。

婚姻里,金智英的丈夫薪水不错,待她也好,会在她受委屈时给予她温暖的拥抱,会因为她为家庭牺牲自己而感到愧疚,由衷地说出:“我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却害你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金智英得到了许多的爱,但这些爱并没有解救陷入困境的她,这些幸运也没能为她带去黑夜里的一丝光亮,这才是悲哀所在。

《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82年生的金智英》同名剧照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完美,只有得失,所有的迷失自我其实是一种人为。幸福的人不过是拥有了看淡得失的本事,在不幸面前转头向命运莞尔一笑。在自我认知上拎不清,在得失之间不能保持清醒,这是金智英的不幸。

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金智英”正在经历着更为沉重的艰辛,什么才能支撑他们继续走下去呢?我想,只有在前行的路上不惧怕失去,也坚信自己会有所得,才有勇气继续迈出下一步。

正如泰戈尔所说:“当你为错过星星而伤神时,你也将错过月亮。”得失是人生的日常,我们总是一边得到,一边失去。在得到时心怀感恩,才能在失去时处之淡然。

04、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听命于生活的裁决未必不是明智的

听命于生活的裁决,这不是宿命,而是无法超越的客观条件。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

这是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中写下的,正如金智英无法改变性别造成的天然困境,孙少安也无力改变“泥腿把子”的既定命运,他是贫困家庭的顶梁柱,也是美好爱情的殉难者。

《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剧照

与金智英不同的是,孙少安是在接受客观现实的基础上百折不挠,面对接踵而来的生活重压,他没有倒下,反而一次又一次抖擞精神,跳到生活的驾辕上,吆喝着、呐喊着向前驶去。

可能有人会说,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男人,二者没有可比性。然而,掌握命运和人生的是人,而不分男人和女人。芸芸众生中的每一个普通人,都承受着来自生活的风和雨,但谁也没有阻挡我们寻找自我的权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你可以选择走大道,也可以听从小径的召唤,只要在寻找自我中实现了精神独立,路便是对的。

结语

在小说的开头,作者这样写到: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这是作者对女性的关爱与怜惜。读完小说,我和许多读者一样,期待金智英可以痊愈,人生出现逆转,可以勇敢地追逐自我和梦想,让我们可以在充满无奈的现实中看见一线希望。

《82年生的金智英》:打不破外界的藩篱,就去冲破自我设置的枷锁

《82年生的金智英》同名剧照

在韩国,许多人为这本书贴上了女性主义的标签,但实际上这本书带给了我们性别之外的多重思考。人类要实现的不是女性或者男性的自由,而应该是人性的自由。相比外界的束缚,自我禁锢才是让灵魂无处安放的致命武器。

正如,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在无力改变客观存在的外界时,尝试着从内释放自我,与自己和解,这是金智英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思考。


作者简介:我是 ,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与生活感悟分享在这间小小杂话铺里,欢迎大家来到我的小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