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可以不那麼聽父母的話

其實,你可以不那麼聽父母的話

作者|周可兒

從我來到這個世上後,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你要聽話”。我爸我媽幾乎每天都在來來回回重複這幾句話。如果說他們對我有什麼要求的話,這個要求就是“聽話”


01

你要聽話!


小時候,爸媽往往說的是“不要看太多電視,對眼睛不好”或者是“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他們可能是壞人”,也可能是“不要吃太多零食,對身體不好”。


小時候的我們自制力差,在面對父母的諄諄善誘的時候,我們往往選擇忽視,只有在近視或者胃疼之後開始後悔自己沒有聽父母的話。


小時候因為不注意落下了病根,長大後每次犯病的時候,媽媽就會對我說:“誰讓你小時候不聽話,現在好了吧!”


02

你現在越來越不聽話了!



“你現在怎麼這麼不聽話,你小時候明明還很聽話的。”這是爸媽在我成年之後常說的一句話。末了還經常補一句:“你就是書讀太多了。”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爸媽說的話並沒有錯,但是也不全對。我不聽他們的話,並不是因為單純的書讀多讀傻了,而是因為我發現了一個問題,爸媽教給我的道理在現實中經常碰壁。


現實中的碰壁讓我多次反思自己,是我的問題還是他人的問題?當得知是自己的問題時,我的選擇是選擇主流社會正確的方法來溝通。而這種選擇,折射在父母眼裡就是簡單粗暴的“不聽話”。

其實,你可以不那麼聽父母的話

03

我們到底要不要聽爸媽的話?



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到底要不要聽爸媽的話?


這種情況很複雜,根據我的自身經驗和朋友的經歷來說,優秀而良好的家庭裡,父母往往非常謹慎給出意見,一旦給出了意見,子女一般會很重視父母的意見;相反,知識水平和眼界上不去的家庭,父母的控制慾更強。


和前者相比較,後者面臨的糾結非常多,因為Ta深知父母的不靠譜,但是又不確定自己是不是更不靠譜。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到底要不要聽爸媽的話?



04

搞清楚自己要什麼



小時候,爸媽讓我們聽話一般不會錯,但是長大之後的情況太複雜了。成年後,父母一般都希望子女穩定,但是子女並不這樣想。人不輕狂枉少年,年輕時候的我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想法想要去實現。


這個時候你應該問問自己,你是什麼樣的,你想要什麼,是沒有什麼想法和野心的人,還是腦海裡有著星辰大海的人。


回家考公還是大城市奮鬥,和大學相戀四年的戀人繼續還是乖乖相親將就結婚,堅守安逸的工作還是辭職去創業?你得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答案。



我有一個朋友,她從收入穩定的編制內辭職創業,父母為此大發雷霆。她跟我說過:不管以後怎麼樣,如果當初聽了我父母的話,我不會知道我會不會好,但我一定不開心。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哪怕結果不好,我也能接受。


一言以蔽之, 在決定不聽父母的話之前,你自己的能力和眼界得上去,否則那就是毫無意義的反叛心理作祟。


其實,你可以不那麼聽父母的話

05

其實你可以不那麼聽父母的話



作為一個具有一定判斷能力和自立能力的成年人,其實我們並沒有必要那麼聽父母的話,但是這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人活一輩子不一定非得順從,可以叛逆,可以不入流,但是最終都得歸結到一個大前提上,對自己能夠負責。


首先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其次,能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再次,搞清楚自己能做什麼,想做什麼,願意做什麼;最後,願意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付出。自食其力、承擔責任、守信重諾、思想自由、好好生活,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也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能理直氣壯地選擇“不聽話”,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一起加油吧,至還在路上奔波努力的我們。

其實,你可以不那麼聽父母的話

我是周可兒,我想提著包流浪,也想在家裡煲湯,我想聽鳥兒貪戀愛,看人間寂寞,守世間繁華,我還想看Ta甜甜睡覺

掃碼關注我,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