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向領導"進諫"的祕訣,你學到了嗎?

“以上是我對於這次項目所作的技術報告,大家還有什麼意見嗎?"在公司的全體大會上,技術總監為自己作的這份詳盡的報告自信滿滿。

“總監,您的報告裡有一個問題,這個數據不準確。"技術部小張當著所有員工的面直言不諱地提出。

頓時所有的目光齊刷刷地聚集在了技術部總監的身上。

“這……"總監的臉一下子紅到了耳朵根。堂堂一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竟然連這點小問題都沒搞清楚,更何況當著老總的面。為了掩飾自己尷尬,也為了給自己一個臺階下,總監說:“噢,是嗎?我記得就是這個數據啊?小張,你大概記錯了吧。"

“不對,肯定是您記錯了,"小張甚是不解,“總監,我記得沒錯,要不回來您再查一查吧。"

技術總監的臉色難看至極,恨不得趕緊找個地縫鑽進去。自此以後,小張明顯感覺到自己在部門中寸步難行。不僅有了好的機會輪不上自己,總監還時不時地要挑自己的毛病,小張的日子可想而知,最後無奈遞交了辭職信。

扒一扒向領導

小張的經驗告訴我們,在職場中,和領導相處的是門藝術,向領導提建議更是一門藝術。即便是提一個合理化的建議,如果沒有把握好分寸,注意好尺度,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我們在向領導表達自己的合理化建議時,一定要注重說話的方式和技巧,避免給領導造成下不來臺的尷尬局面。

項目工作中,項目經理雖然是整個項目的策劃者和執行負總責人,是一個團隊的領導者,但也有自己的主管領導。在項目工作時經常會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難免需要向上級彙報工作和調配資源,那麼我們如何才能使領導接納我們的建議,並對我們刮目相看呢?上海欣旋的徐老師在上課時給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說話不要太直,學會"拐彎抹角",運用間接提示。

《鄒忌諷齊王納諫》是諫言成功的經典案例。鄒忌向齊威王進諫時,沒有單刀直入,而是先說了自己的一個故事:鄒忌分別問自己的妻子、妾侍、門客一個相同的問題,“吾孰與徐公美",得出的答案均是徐公不如自己美。等到見到徐公,發現自己並不如他,於是考慮帶是妻子偏愛自己、妾侍害怕自己、門客有求於自己才說自己比徐公美。並以此類推,以一句"王之蔽甚矣"點明自己進諫的目的。既照顧了齊王的面子,又充分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可謂一舉兩得。

我們都喜歡聽好聽的,領導也不例外。因此,在提建議時一定不要直來直去,直接否定領導。可以給領導一些間接性的提示,多說一些客觀原因,一定要慎之又慎的對待。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但是你的忠言一定要讓領導聽的舒服才能有效果。

扒一扒向領導

二,宜私下解決,選擇合適時機,維護領導的權威和麵子。

給領導提意見一定不要一時興起,想起來就立馬去提,要學會找一個合適的契機。試想,如果在公眾場合,特別是老總和眾多同事參與的場合,面子對於領導來說意味著在上級領導眼中的形象、在下屬面前的權威。這時你去衝撞他的忌諱,讓他下不了臺,大概率會造成領導下意識的只想怎麼反駁你,努力挽回面子而不會採取你的建議。

因此,要選擇好合適的時間、地點提我們合理的工作建議,最好是私下單獨進行。可以想象一下,當領導心情不錯,並且出現了問題,正不知如何解決時,這時你再去提意見,解決領導的燃眉之急,領導可能會對你刮目相看,採取建議的幾率也大大提高。

三,“事後諸葛亮"要不得,實質性建議最難得。

在一個項目失敗的總結會上,領導給大家開會,研究改進方法。這時小李跳出來說:“張總,要是當時聽我的,早變革,現在這個也不會這樣子,這可怎麼辦呢?"結果場面十分尷尬,本來是找解決的辦法,結果變成了火上澆油,不僅沒有達到提建議的目的,還招來領導的反感。

小李這樣的做法,是典型的事後諸葛亮。每個人都知道事件發生後犯錯誤的原因,而只說些無用的東西,不僅導致溝通不能順利進行下去,還會使領導對自己產生一些偏見。要想讓領導順利接受建議,一定要分析利弊,提建議前要認真思考,最好順帶整理出解決方案。

扒一扒向領導

總之,職場能否順風順水,除去本身的能力,平臺和人也是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在和領導的相處過程中,如果會提建議、提好建議,便意味著將擁有更多的職業機會和工作資源,得到重用的幾率也會大大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