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近代發動去漢字化運動,為什麼如今身份證又開始使用漢字了?

葫蘆讀史


韓國的身份證上一直有漢字,不存在“又開始使用”一說。

由於韓國當了我國很長時間的小弟,所以漢字一直是韓國的官方文字,他們的官方史書都是用漢字寫成的。

韓國的貴族士大夫階層則從小學習漢語、漢字,並以此作為身份的象徵,因為韓國的科舉考試都是用漢字作答的,普通百姓根本沒有資格學習漢語。

為了方便普通人的交流,韓國的世宗大王於1444年發明了諺文,就是現在的韓語。所以韓語最初是一種“低等語言”,是專供韓國普通人使用的語言文字,韓國的貴族士大夫根本不屑於使用。

甲午戰爭後,韓國政府在日本的操控下進行了改革。為彰顯國家獨立,韓國廢除了漢字的官方地位,韓語的地位得以大幅度提高。

不過漢字畢竟在韓國使用了數百年時間,想要廢除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在韓國就出現了漢語和韓語混用的情況。

到了冷戰時期,由於韓國成為美國的走卒,再加上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於是在國內掀起了廢除漢字運動,到上世紀80年代達到頂峰,漢字幾乎在韓國消失了。

但是韓國的身份證上卻一直存在漢字。

因為韓語是表音文字,許多名字用韓語讀起來是完全一樣的,它無法表示名字的真正含義,會帶來很大的麻煩。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所以韓國的身份證上一直都有漢字。

不過隨著中國的不斷髮展壯大,現在韓國又出現了恢復漢字的呼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