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基層信訪幹部要當好“四個角色”

我是鹽都區龍岡鎮政法中心負責人,自2000年從事信訪工作以來,一直處於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的第一線,近年來,我鎮積極採取“法律引導、制度督導、政策主導、感情疏導”的方法,紮實做好信訪工作,扭轉了長期以來信訪工作被動、幹群關係緊張的局面,多年無進京到省上訪,無到市、區集訪。我為自己能夠為此盡到綿薄之力而深感欣慰,我認為做一名合格的信訪幹部,要扮演好以下四個角色:

一是勇當社會穩定“減壓閥”。有群眾上訪,特別是多人集訪的時候,往往群眾是怨憤無助的,氣氛是劍拔弩張的,“帶著感情做好信訪工作,讓來訪群眾帶著怨氣來,載著笑容歸”,這是我堅持多年的工作理念。接待群眾來訪時,我首先採取群眾樂於接受或能夠理解的方式方法,將心比心地溝通交談,從而取得群眾的信任,舒緩群眾心氣,緩解穩定壓力。近日,一批20餘名群眾怒氣衝衝地“衝”進了政府接訪中心,大吵大鬧地要見管事的領導,要求解決他們村的機耕道路和橋樑失修的問題。我耐心聽取上訪群眾的具體來訪事由,讓信訪辦工作人員挨個做好登記,認真梳理他們的訴求並進行耐心解釋和思想疏導,經過2個多小時的努力,來訪群眾異常激動的情緒慢慢趨於緩和,願意等待政府的調查處理結果。送走這批來訪群眾後,我對他們的問題仔細進行分析研判,並向所在村瞭解相關情況,由於該事項涉及人員眾多、處理難度較大,我在初步調研後,及時向鎮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了詳細的彙報,並提出處理建議。鎮領導立即組織成立了工作小組,抽調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迅速展開調查核實,提交領導會辦,最終該信訪事項得到妥善解決。

二是樂為信訪群眾“孃家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終嚴以律己,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時時刻刻以“成為上訪群眾、困難群眾無話不談的貼心孃家人”這一標準要求自己,關注民生、關心民事、心繫民情、力解民憂。去年7月的一天上午,三旺村村民滕某某到鎮來訪反映房屋拆遷、土地確權、家屬殘疾人保險等多個問題,我接待後,首先平息來訪人情緒,做好來訪登記,幫他一一梳理訴求,按程序進行受理、告知、轉送交辦相關部門調查核實,同時,我又多次上門走訪,瞭解其家庭實際情況,一方面進行思想疏導和政策宣傳,一方面對其家裡的實際困難進行結對幫扶。通過一系列的工作,信訪人的部分訴求得到妥善解決,部分沒有政策支持的要求,信訪人表示理解,主動放棄。

三是善作積案化解“推進器”。“人不傷心不落淚,人無難處不上訪。”作為基層信訪幹部,我始終相信無論是新問題,還是老積案,用真情可以擦乾群眾流淚的眼睛,用真心可以撫慰群眾受傷的心靈,用真愛可以舒展群眾欣慰的笑臉。坊橋居委會93歲的王老爹反映上世紀五十年代,有23間住房被政府代管,後給現在的常玉公司做職工宿舍,現要求歸還,雖然王老反映的事情是歷史遺留的沉積舊案,很可能根本無據可查,但我沒有因其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而棄之不顧,通過到村建部門查閱資料,走訪部分老同志等方式進行調查瞭解,經查實,1951年其原有的房屋己置換成新住房,後又將置換後的住房改建成現在的樓房,我們有理有據有節地向老人耐心細緻的解釋,最終老人表示理解,陳年舊案也得到了化解。攻堅化解積案,減少信訪存量是基層信訪工作的重點,我自從事信訪工作以來,充分積累工作經驗,用誠心誠意和釘釘子精神,先後幫助推動化解信訪積案200餘件。

四是甘做與時俱進的“老黃牛”。信訪工作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雖然我已年過半百,但深知信訪工作要求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不斷更新,作為一名基層信訪上的“老黃牛”,在熟練掌握基礎業務、不斷積累實戰經驗的同時,還要與時俱進地廣泛學習,努力提升五種能力:語言溝通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掌握多元政策能力和預見並化解矛盾的能力,確保能夠從容地應對複雜多變的信訪情況。去年底,某村一名結紮後遺症患者因補助不到位來訪,情緒低落,不停哭訴,在我和同事們的再三勸導下,情緒稍有穩定。之後,我與其認真溝通,發現其身體確實體弱多病,家庭生活比較困難,有厭世棄世心態,如不能好好化解,極有可能引發更大的矛盾,我努力安撫其情緒,讓她先回家準備過年,並保證春節期間一定給其答覆,之後立即與計生部門和村居聯繫,瞭解相關政策和上訪人家庭實際情況,並通過網絡等平臺學習借鑑類似問題的處理辦法,最終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春節假期裡,我帶著處理結果和救助資金登門拜訪,信訪人萬分感動,她的感動讓我覺得信訪工作雖有繁忙和苦累,更有收穫和快樂。

近二十年的信訪工作,歷經酸甜苦辣,平時雖經常捱罵、受氣,但我深深明白,我們眼中的小事,對老百姓來說都是大事,只有將每一件小事做快做好,把每一個具體細節做實做細,才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們工作的認可和支持,真正實現一個信訪工作者的價值。

(作者:鹽都區龍岡鎮政法綜治維穩中心 尹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