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12岁的乾隆,康熙为何惊得放下酒杯?

147895600


其实要说到康熙见乾隆的时候确实是有点惊讶,但也不至于惊得放下酒杯。毕竟要是乾隆小时候真有这么厉害的话,那么他还至于把自己父亲和爷爷的基业都给败的不成样子么?

总之,当时雍正只不是拿了一个资质很平庸的孩子跟乾隆进行对比,这才会让康熙觉得乾隆是个可造之才的。事情就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1722年。

因为是春天的缘故,所以皇宫里面的花朵个个都开了,场景非常漂亮。那一年,康熙皇帝因为年纪过大,再加上还生了病,所以他已经距离死亡不远了。在临死的关头,雍正突然提出来了一个建议,那就是陪康熙去圆明园赏花。

圆明园这个地方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乃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个皇家园林,非常的奢华和美丽。康熙一听雍正要带自己去赏花,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只不过在赏花的过程中,康熙皇帝一直眉头紧皱。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可继承人的事情一直没有决下来。

这件事也是康熙在死前,最放心不下的是一件事了,他现在无比担心要是这个继承人再不选出来,那么只怕是等自己死后,整个国家都会因此乱起来,他的几个孩子们也会为了当上皇帝而互相残杀,这也不是他想看到的。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他必须要在自己临死之前选出一个继承人来。

但是自己的这几个孩子都很优秀,也不知道该选谁了。雍正也知道自己父亲愁眉不展的原因,于是便想出来了一个办法,如果这件事情成了,那么康熙肯定会选他当作继承人。

雍正的办法就是拿自己长的一表人才的小乾隆来见雍正,康熙看见自己的孙子也这么英明神武之后肯定会非常高兴,说不定一高兴就能选自己当继承人了。于是,在赏花的过程这,雍正故意对康熙说道:“我有一个儿子一直想见你,我可以把他带过来跟你说说话么?”

康熙听后笑道:“我的孙子想见我还用你说么?赶紧把他送过来。”雍正一听,便派人把年仅12岁的小乾隆送了过来。小乾隆在见到了自己的爷爷之后,并没有表现的太过于慌乱,反而十分稳重的拜见了一下康熙,在他的眼神里也没有看出丝毫的胆怯。

小乾隆的成熟稳重表现让康熙一下子就开怀大笑起来了,康熙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他也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一个即将死亡的爷爷。康熙想不到在自己临死的关头还能看到这样一副画面,于是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孙儿,说要把小乾隆给带回宫中去亲自抚养。

后来,康熙和小乾隆在一起的这段日子里,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好了。康熙对这个小乾隆那是百般的宠爱,之后更是直接将小乾隆的父亲雍正给立为了自己的继承人(存疑),还对他说,以后你立继承人的时候就选小乾隆吧。

那么,为什么康熙皇帝会这么的喜欢小乾隆,并且还因为这个选了雍正当继承人呢?

其实当时雍正耍了个小聪明,那就是在派小乾隆过去的时候,还特意又叫了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过来。那个资质平庸的小孩一看到康熙脚都站不稳了,完美的衬托出了小乾隆的成熟和稳重,这才会让康熙皇帝会眼前一亮。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康熙皇帝因为之前两废太子的事情,一直都过得很痛苦,根本就没有从心理苦痛之中摆脱出来,再加上康熙也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是人生末年了,所以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接班人还没有找到,可想而知他的心情究竟是有多苦闷。

可当康熙此时见到了表现与年龄很不相符的小乾隆,立马就让深陷接班苦闷的康熙感觉是绝处逢生,也就没有那么苦闷了。因为在他眼里,大清的江山还是有望的,毕竟出了一个这么异于常人的孙子。


猫眼观史


康熙帝第一次见到乾隆据说是在乾隆帝10岁的时候,康熙帝亲临雍亲王府,康熙帝在与胤禛交谈时,胤禛乘机向康熙帝提了一个请求,胤禛说:“我的两个儿子已经快十岁了,都还没见过皇爷爷呢,求父皇开恩,召见他们。”

康熙帝本是出宫散散心,一路走到雍亲王府,心情愉快,于是很爽快的答应了雍亲王的请求。随后,雍亲王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弘盼、弘晖早逝,弘时过继给允禩)叫了出来,弘历和弘昼赶到庭院中,平生第一次看到皇爷爷,大家都表现得很激动,给皇爷爷行完礼之后,便站在一旁。

康熙帝看到这两个器宇不凡的孙子,心中很高兴,看他们这么大了,学识应该掌握得不少了,于是决定考一考他们,康熙帝一试,发现这个弘历和自己小时候很像,学识也掌握的很强。

康熙非常喜爱,于是将弘历带到宫中养育,亲自教授弘历功课,之后还带着弘历去热河避暑山庄。这些是出自清史稿的,《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纪一》记载:“圣祖见而锺爱,令读书宫中......木兰从狝,命侍卫引射熊......”

清史稿没有康熙帝惊得放下酒杯的介绍,如果有,那就放下酒杯检验弘历们的学识或者是弘历表现太好,康熙帝放下酒杯让夸他,他进宫读书。

题主说康熙帝见到12岁的乾隆,惊得放下酒杯。那我就讲讲乾隆帝12岁与康熙见面的情况。

乾隆帝12岁与康熙帝见面,则与天下的老人有关,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22年正月,康熙帝为了预祝自己七十岁生日,在乾清宫举行了他在位时期的第二次千叟宴,也是最后一次千叟宴。

康熙帝宴请天下年满六十五岁的老者,这次宴会皇亲宗室都要参加,十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皇子、皇孙都要出来给这些老者斟茶倒水、敬酒,分食。

康熙帝办第一次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当时乾隆帝才出生两年,没有参加这次宴会,这次宴会,乾隆帝已经12岁的,他被要求去给老者敬酒、分食,12岁的弘历看到这次白发的老者都来给自己爷爷祝寿,心中满满的羡慕。

这次宴会,康熙帝一直在和老人们饮酒作乐,宴会之后便是看戏,康熙帝在这次宴会中放下酒杯的次数肯定很多,但是因为弘历放下酒杯的情况应该没有吧。

这次千叟宴之后,康熙帝便去世了。


司马长史


准确来说,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并且被乾隆的表现所吸引,是在乾隆10岁的时候,并不是12岁。这是在1721年,康熙当皇帝的第六十年,当时正值牡丹花盛开的季节,康熙因雍正的邀请,来到雍亲王府欣赏牡丹。

当时的乾隆还只有10岁,他虽然是雍正第五个儿子,但因为最前面的三个哥哥弘昐、弘晖、弘昀都先后英年早逝,于是只剩下一个哥哥弘时,比他大7岁,所以他实际算是雍正的第二个儿子。与此同时,乾隆还有个同一年生的弟弟,叫做弘昼,也刚满10岁。

在康熙来到雍亲王府后,按照惯例,十岁及以上的皇子皇孙都需要出来陪同,于是雍正便让弘时、弘历(乾隆)、弘昼三人出来拜见康熙。当时三人都是平生第一次看到皇爷爷,所以表现得有些格外激动,在给康熙行完礼之后,他们三人便站在一旁。



接着,康熙开始上下打量这三位孙子,而据说当康熙眼光扫到乾隆脸上时,忍不住将端在手中的酒杯都给放了下来。因为,据说当时年仅10岁的乾隆不仅长相前庭方广、眉目清秀,而且举止稳重,没有丝毫局促不安的感觉,相反眉宇间还透露着一股英气,这让康熙感觉有种他年少时的风范。

于是康熙便忍不住想多了解下这个孙子,他当时就把乾隆叫到自己身边,问了他一些问题,结果发现乾隆不仅对诸子百家都有所涉猎,还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并且在回答的过程中,他所表现出来的神态,俨然有股帝王的气度。于是康熙非常高兴,当是就要求把他带回宫中教养,并由他亲授书课,后来乾隆还跟随康熙巡幸热河避暑山庄。



据说,后来康熙回宫后还亲自派皇家御用相师查看乾隆的生辰八字,结果最后的结果是:他是个比康熙还要有福气的人。康熙对此十分欣慰,以至于曾公开称赞乾隆的的生母钮祜禄氏是个“有福之人”。而因为乾隆的缘故,康熙对雍正的态度也明显好上许多。

一年后,康熙病重,临终将皇位传给雍正,并且据说他在死前,还特意叮嘱弘历有英雄气象,一定要把他封为太子。而雍正继位后的当年,就亲书立储密旨,立弘历为继承人,藏于鐍匣,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

第二年,雍正又亲自挑选张廷玉等著名文臣辅导乾隆学习文化知识和儒家经典,又以宗室重臣允禄、允禧等教其火器使用和弓马骑射。在雍正帝的精心培养下,短短几年的时间,乾隆便兼通满、汉全文,遍习文武,成为一个出色的皇位继承人。


我是赵帅锅


雍正之所以能够在“九子夺嫡”中脱颖而出,最终当上清朝皇帝,据说与他的儿子弘历有关,弘历也就是未来的乾隆帝。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雍正、弘历祖孙三人在圆明园牡丹台相会,这是康熙第1次见到年仅12岁的乾隆,坊间传言,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便惊得放下酒杯。究竟发生了何事,让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在孙辈面前如此失态呢?

康熙画像

其实祖孙相会的这一年,也是彻底改变了雍正帝和乾隆帝二人命运的一年。当时的雍正,只是众多为争夺皇位厮杀的四阿哥,由于康熙晚年对于下一任继承人迟迟未定,导致原本手足情深的兄弟为了皇位明争暗斗、互相残杀。为了立储之事发愁不已的康熙,于康熙六十一年的春日,前往圆明园牡丹台赏花散心。觊觎皇位已久的雍正,为了能够成为大清的未来君主,他这次决定剑走偏锋,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弘历在父皇面前替他争宠。

雍正画像

康熙与乾隆牡丹台相遇,其实就是雍正一手策划而成。康熙整日疲于应付朝堂之事,儿孙众多的康熙,对于孙子辈的疼爱就更加的少。雍正前往牡丹台给康熙请安,闲聊之际谈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自他们二人出生以来,未曾亲自到康熙身边侍奉,他们兄弟二人都想着有机会一睹圣颜。对于此事,康熙便随口答应了下来,决定见一见他这两个未曾蒙面的孙儿。

乾隆画像

没过几日,雍正便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弘历、弘展出现在康熙面前。雍正之所以要挑选两个儿子一同前去拜见康熙,其实就是为了凸显儿子弘历的优秀之处。据说弘历出现在康熙面前时,这位年仅12岁,但是气度不凡、眉清目秀、谈吐稳重的翩翩少年,竟然让康熙惊讶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其实康熙是被弘历的才华与气度所惊讶到了,弘历、弘展都是初次与康熙见面,弘历表现的落落大方,在这位帝王面前说话头头是道,丝毫没有畏惧之态;而他的兄弟弘展,在康熙帝面前竟然吓得话都说不出来,两兄弟的天壤之别,更加突出了弘历的优秀。

康熙、乾隆剧照

康熙本就到了日薄西山之际,这时候皇位继承人未定,弘历的出现,让康熙看到了大清未来的希望,或许这个谈吐举止皆有帝王姿态的12岁少年,让康熙看到了从前的自己,也让他惊讶于后辈的杰出才华。原来他的孙子辈中还有如此卧虎藏龙之辈,想必将大清的江山托付于这样的人才手中,他也不会带着遗憾而终。正是因为康熙帝诞生了这样的想法,可能才让他惊讶地放下手中酒杯。康熙在众皇子中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但是弘历的出现,终于让他眼前一亮,有了可以托付皇位之人。自打康熙见过这位爱孙后,他专门请人核对了弘历的生辰八字,此后便将弘历接到宫中养育,祖孙二人形影相随,雍正也托儿子弘历的福,顺利的登上皇位。


鸢飞九天2018


康熙欣赏乾隆,一方面是因为乾隆自身比较讨爷爷喜欢,另一方面是因为迷信。

康熙某一次去找还是皇子的雍正聊天,顺便见了见他的两个儿子——弘历和弘昼。

弘历和弟弟弘昼一同出现后,弘昼比较木讷而且十分拘束,而弘历却大气得体,礼数和回话都灵气十足。康熙一看,这不就是年少时的我吗?故惊而放下酒杯。



康熙再细细的看了弘历的面容身材,越看就越是喜欢,在考较了他们两个人的功课之后,弘历对答如流,并有自己的理解穿插其中。康熙更是龙颜大悦,他认为大清江山,后继有人了。

由于年老昏聩,康熙晚年变成了一个十分迷信的人,对于识人面相之术十分笃信。据清代档案(《掌故丛编·年羹尧折》)记载,康熙六十年,他曾让年羹尧找京城“名算”罗瞎子推算过一些事情,而且并不只是一次。

康熙觉得,既然孙子弘历这么讨人喜欢,那得算算他的八字吧!

乾隆的生辰八字批语为:庚金生于仲秋,阳刃之格,金遇旺乡,重重带劫,用火为奇最美,时干透煞,乃为火焰秋金,铸作剑锋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冲,又美伤官,驾煞反成大格。

这些东西我们从古代的命相之理可以推算出,弘历的八字就是:格局大,福气高,富贵满天。

这可了不得啊! 康熙一看,弘历居然有这么好的命,立马就决定将弘历带入宫中亲自养育。

要知道,在康熙的97个孙子里面,只有太子长子弘皙曾经被康熙“养育宫中”。 祖孙二人在避暑山庄相处了接近5个多月。弘历表现的十分乖巧,知道什么时候该安静,什么时候该取悦祖父,康熙享受到了难得的祖孙天伦之乐。


后来康熙还专门面见了弘历的生母钮钴禄氏,并当面赞她为有福之人。

康熙五十七年春,康熙选择胤祯作为大将军,以天子规格去亲征。种种迹象表明,康熙对于下任皇帝的选择极有可能是十四皇子胤祯,而并非雍正(胤禛)。最后,胤禛坐上皇帝也并没有康熙的遗诏,而仅仅是隆科多转述的口谕。这就使得后人对雍正的意外登基抱有很大疑心。

其实我们如今细细想来。弘历第一次见康熙,极有可能是胤禛专门教导出来,用来讨康熙欢心的。如果见面后,康熙属意弘历这个皇孙,那么对于胤禛这个做父亲日后登基就更加有利了。

不管怎样,把这样一个年仅12岁聪慧灵秀的孩子推到康熙面前,无论雍正是处心积虑也好,还是不经意也罢,对于这皇帝爷仨都是很好的结果。


小约翰


乾隆皇帝可谓是清朝皇帝中命最好的一个了,没有之一。

康熙皇帝打趴了鳌拜,平定了三藩,巩固了皇权,随后又打下了台湾,打沙俄,打噶尔丹,定青、藏、疆之地,为清朝创造了一个能够将更更多精力用于发展农业和经济的环境,或者说为清朝打下了一个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的环境。

雍正皇帝接了康熙的班之后,不仅填上了康熙留下的经济窟窿,还攒下了丰厚的家财,让皇帝的私库和清朝的国库统统充盈了起来。

只不过,雍正这个人不怎么舍得花钱,所以钱也只能留给他儿子花了。

所以,乾隆当了皇帝之后,手里的钱很多,当然他自己前期也赚了不少钱,所以花起钱来那叫一个肆无忌惮。

乾隆生生地花钱砸出了一个“乾隆盛世”,花完了钱之后,则又生生地将清朝带入了衰落之中。

可是,他一生始终无忧无虑,即便当了太上皇,也仍然一手掌控着皇权。

乾隆皇帝之所以这么好命,实则离不开他年少时候和康熙皇帝的一次见面。

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突然来了兴致,跑到了老四雍亲王胤禛的府上,他的这个举动引起了所有人的怀疑——难道康熙皇帝在释放政治信号?

自从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度被废了储君之位后,康熙便没有再说过立储之事,这也就意味着他可能是想考察考察自己的儿子们,看看谁更适合接他的班,这一考察便到了康熙六十年,眼看康熙就要进棺材了,储君却还没定下来。

所以,他的儿子们一个个争着抢着在他面前表现自己,以图让康熙立自己为储,为此斗得不可开交,也即“九子夺嫡”。

对于夺嫡之事,雍正当然也不会错过,康熙这么多儿子,又有谁不想当皇帝?只是看他们有没有资格,有没有本事罢了。

此时夺嫡之争已经白热化,康熙却突然来到了雍亲王府,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康熙是在释放一个政治信号,他或许会选择胤禛作为皇位的继承人。

康熙到底有没有这个意思呢?也只有康熙自己才知道了,可不论如何,除了康熙之外的人都会这么揣度康熙的这个举动。

雍正一见皇帝爸爸来了,心里当然也很高兴,皇帝爸爸这么多个儿子,可不是每个人都会这么幸运地得到皇帝爸爸的驾临。

雍正让人准备好了好酒好菜,还有美婢,康熙当然也不会和儿子客气,来,坐,咱爷俩喝两杯,顺道说说话。

雍正也不笨,他不可能猜不到康熙此行的用意,皇帝爸爸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肯定也在为选谁作为皇帝继承人而发愁和纠结,所以皇帝爸爸这次来呀,绝对少不了要考察考察他,通过了考察的话,皇帝宝座也就到手了。

可是,怎样才能给出一份让康熙满意的答卷呢?

想来想去,雍正决定和康熙打一打亲情牌,也可以说他是处心积虑,只听他对康熙说,爸呀,我儿子听说您来了,想见一见您。

雍正小心翼翼地看着康熙的神情,只要康熙答应见自己的儿子,那么自己的目的就成功了一半。

雍正是什么目的呢?显然,他是想探一探康熙的口风,看看康熙到底有几分立自己为储的想法,如果不够的话,他的儿子也会给他加分。

他想让康熙见的是弘历,弘历这小子不仅允文允武,模样俊俏,性格还颇为开朗,很是讨人喜欢,对于康熙这个年纪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康熙一点头,雍正便迅速吩咐下人去叫弘历。

弘历听说能见皇帝爷爷了,也很激动,跑了过来,谁知康熙一见弘历这孙子,吃了一惊,急忙放下手中的酒杯,看着弘历竟一时不知道说什么了。

康熙为什么会这么吃惊呢?

这得说一说弘历的外貌了,弘历这小子“隆准颀身”,这个外貌绝对了不得,上一个“隆准颀身”的是刘邦,这说明“隆准颀身”是帝王之相!

弘历小小年纪便已现帝王之相,这还了得?所以,康熙看见弘历的第一眼便惊住了,随后他又问了弘历不少问题,弘历竟然能够对答如流,也就更喜爱弘历这孙子了。

为了印证弘历的帝王之相,康熙又问了弘历的生辰八字,让人一算,确实是贵不可言的天生富贵相。

难道将来清朝的皇位得落到弘历的手上?康熙再看看雍正,又偷偷给雍正加了几分。

后来,康熙去热河围猎的时候,将弘历也一块带过去了。

当时,他们看到了一头熊,康熙让弘历和侍卫一块去射熊,可没想到弘历才一上马,那头熊却突然疯了一般向他冲了过来,这时候的弘历也不过十一二岁,顿时被吓住了。

这眼看着熊要扑向弘历了,康熙急忙一手拿起枪对着熊打了过去,熊瞬间倒地身亡,弘历这才得救。

康熙气喘吁吁地回到营帐后,想起方才那一幕,忍不住对身边的和妃感叹道:“弘历这小子真是天生贵人命,将来他的福气恐怕要超过我咯!”

康熙这话一出,等于定了调,让雍正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将来弘历才能当皇帝,当了皇帝之后,弘历的福气才会超过自己。

所以,康熙见到弘历的这一惊,惊出了一个勤政治国的雍正,也惊出了一个“败家皇帝”乾隆。

纵观乾隆一生,他也确实当得上康熙所说的八个字:“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流浪的侯爵


这件事情发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当时弘历十二岁,他们见面的地点在圆明园。

谁都不知道这次见面对于大清帝国意味着什么,而这一次“无心”的会面,却导致了帝国的接班人发生重大变化。很多人认为,就是康熙对弘历这一次见面,让老皇帝决定将皇位传给雍亲王,而在此之前,他传位的对象可能另有其人。

被各类史书演绎得轰轰烈烈的“九子夺嫡”,是大清三百年来最热门的话题,而雍正被描绘成一个杀父弑兄,矫诏篡位的人,也都与这件事情息息相关。

后来有的史学家指出,正是因为“好圣孙”这一个在康熙心底深处焕发出的意念和口号,才让大清帝国的接班人从此由其他皇子变成胤禛。

而他们却忽略了一点,在康熙没见弘历之前,就多次去胤禛的圆明园玩耍,其父子感情在康熙晚年是日渐亲厚的。

原因很简单,在对太子胤礽和老八失望后,康熙以一个帝国皇帝的势力,发现老四是最有用的人——在追查户部欠款、清查仓米发放、赈灾、太后丧事一系列事的安排下,胤禛处理得干脆利落,完成得十分漂亮,年老的康熙渐渐地看到他的能力,也起了这份不易察觉的心思——或许他自己都没察觉。

康熙最喜欢雍正的一点是——淡泊,雍正对皇位表现出了跟其他皇子不一样的淡漠,康熙觉得在他这里最放松。

据《清圣祖实录》统计,皇帝晚年共幸临胤禛的赐园圆明园十一次,这是其他皇子没有享受过的待遇,这也说明康熙的心里已经偏向雍正了。

康熙考虑过让胤禛作为接班人吗?有,一定有,但是不坚定。真正让他坚定下来的,就是弘历。

那是3月20日的一个夜晚,圆明园十分凉爽,两旁的牡丹花开得明艳,胤禛在与康熙闲聊时,漫不经心地提了一句:“您的两个孙子,打生下来还没见过圣颜呢!”康熙的孙子太多了,九十多个,也许是100个,总之他也数不清楚,很多他都没见过。

此时听胤禛一说,兴致勃勃地说:“我听侍卫说,你有一个儿子读书很好,快叫他们来我见见。”

当时康熙跟胤禛正在饮酒,当年仅12岁的,身材颀长的弘历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沉思了一下,缓缓地放下酒杯。

古人也是颜控,康熙绝对是个颜控,乾隆的长相并不是多帅,但是很有气质,举手投足有着不同寻常的贵气,眼睛清澈而有灵气,行动敏捷又不失得体,他之所以放下酒杯,就是没想到他的孙子会这么“体面”。而身后的弘昼就没显得有些畏畏缩缩,不成器了。

这就说明乾隆的长相在这些孩子里是比较出众的,凭借相貌赢得了印象分。接下来康熙问弘历书,弘历不但口齿清晰,倒背如流,而且一一讲解,观点精准,康熙被惊呆了,他心里彻底被弘历征服。

其后的事情就充满迷信色彩的,古人都是迷信的——过几天,康熙派太监来问胤禛要弘历的八字。又过了几天,康熙又来了,对胤禛说:“弘历我亲自养育吧!”雍正又惊又喜,他知道自己这一步棋走对了。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康熙做出亲自养育一个十二年没见过面的孙子呢?

弘历的八字,十分显贵——”辛卯 丁酉 庚午 丙子”。

什么意思呢?我们只看现代文翻译过来的批文即可——

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成格祯祥,别的不用问。

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康熙十分中意这个批语,因为妻子贤能,是家族得以兴旺的根本,而子息多,又是香火延续的根本,而且乾隆的命十分富贵,据说是乾隆的命,才托得起康乾盛世。

康熙担心乾隆福薄,托不起清朝的兴旺,结果看相的对他的批准让康熙放了心,从此对弘历更加亲热。

在五个多月时间内,爷孙几乎天天在一起,有一次康熙在湖边泛舟,弘历远远看见御舟来了,高兴地跑向爷爷,康熙急着大喊:“弘历,慢慢跑,别摔了。”疼爱之情可见一斑。

弘历很聪明,第一次练习火枪,就能“一发毙羊”,康熙每次打猎都带着他。有一次,在永安莽喀围场,康熙用火枪击中一熊,大熊倒地良久,毫无动静,康熙以为熊已经毫无威胁,遂命弘历上前补射一箭,以让这个孩子博得"初围获熊"的美名。

但是弘历却迟疑不动,康熙急着喊道:”弘历,怎么不进?“弘历这才不情愿地驱驰着马,小心翼翼上前,康熙开始有些不满,以为他胆子小,没想到熊是装死,看弘历走进,一跃而起,康熙反应快,一枪毙了熊,大家都惊出一身冷汗。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康熙对弘历的爱,只有最爱他的人,才会激发出这样的潜能。

这件事之后,康熙只认准弘历为帝国接班人,他说:”弘历的命真是贵重“。

事情很简单了,康熙在没见到弘历之前,有心偏向胤禛,但有些不坚定,而弘历则是让康熙坚定下来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因为弘历的存在,康熙才会将皇位传给胤禛。

而胤禛的继位虽然是合法的,但其他皇子十分嫉妒,对此多有污蔑,这也是难免的,这就造成了雍正即位的悬案。其实从康熙后期对弘历的重视来看,传位雍正可能真的是康熙的旨意。


静说历史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说是唐代宗李豫刚出生的第三天,唐玄宗李隆基就跑去看李豫,并赐了金盆让给李豫洗澡。不过因为李豫的生母体弱,因此李豫也不是特别的壮实,需要特别的看顾,所以奶娘们就找了宫中同一天出生的体格强壮的孩子来顶替李豫,抱出来给李隆基看。

李隆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李豫,让她们赶紧把真正的李豫抱出来,至于为什么李隆基能看出真假来,他是这么说的:“非尔所知,取吾儿来!”,于是奶娘们只得把李豫抱了出来,李隆基一看就笑了,特别珍视的抱了起来,说:“此儿福禄远过甚父。”

这还不算,等李隆基回宫后,又对高力士说:“比一殿有三天子,乐乎哉!可与太子饮乎。”一个殿内有了三个天子,这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一个刚出生三天的孩子就真的能看出他的未来吗?

唐玄宗喜欢李豫这个孙子确实是真的,这种喜爱完全超过了对李豫父亲李亨的喜爱,不由得就给人这样一种感觉,正是因为李豫得到了李隆基的喜爱,李亨才被李隆基认可,坐稳了太子之位,又在后来成为唐肃宗。

但略一想就知道,李隆基立李亨为太子和李豫这个孙子完全没有关系。要知道李豫出生于727年,当时的太子还是李瑛,从哪里看,李亨都不可能会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李瑛要等到十年后才被武惠妃害死,后来李亨能被立为太子也是李隆基权衡利弊后的结果。

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就是想说一个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会考虑很多的因素,综合各方面的考虑,但基本不会因为孙子在小的时候有什么特质或者表现特别优秀而让他的爹来做太子,以及将来的皇帝。

如果有,基本可以判断是硬扯上的故事,这就和开国皇帝或者拨乱反正的皇帝或者得位不正的皇帝们出生的时候都有异象或者身体特征异于常人一样,都属于人为加戏。

说起来,清朝的康熙帝也很喜欢乾隆帝这个孙子,他们中间夹着的是雍正帝,雍正帝实际上是清朝历史上一位非常具有争议性的皇帝,无论是他的继位、他在位期间的施政措施还是他的去世,都有很多谜团。

就拿继位来说,雍正帝得位不正的是后世很多人都持有的一种看法,毕竟康熙在位时的九子夺嫡实在太过激烈,而康熙一去世,居然是雍正继了位。

这里面的腥风血雨已经被隐藏了很多,人们很难窥见真正的事实。不过康熙帝在位的时候,雍正确实是想做太子,但他太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了,他将野心藏了起来,在康熙帝面前他是没有野心的、忠孝的、非常靠谱的皇子,早兄弟们面前,他又是温和的、友爱的。

他采取的是春风细雨式的慢慢渗透和筹谋。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雍正为了投其所好,在府中种植了很多牡丹,到了牡丹花开的时候,康熙帝就常常跑到这个四皇子的府上赏赏花清静清静。

有一次,康熙又到了四皇子府上,在父子二人闲聊的时候,雍正对自己的父亲说起了自己那两个年纪相仿的儿子,其中就有后来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弘历),雍正帝就对康熙说两人的趣事,说着说着康熙也想见见这两个孙子。

于是雍正就让弘历和弘昼出来见见他们的皇爷爷,当时康熙帝一见到弘历,心中一惊,这个孩子和自己长得太像了,不仅外貌像,行为举止也想,言语间又极为大方得体,康熙忍不住考了考弘历的功课,没想到弘历对答如流,颇有见解。

康熙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然后将弘历拉到自己身边,祖孙二人其乐融融。之后,康熙帝就将弘历带进宫中教养,再然后大家就都知道了,康熙死后,雍正继位,而雍正死后,弘历继位,即乾隆帝。

很多人认为弘历这一次见到康熙帝是雍正可以安排的,不排除这种可能,既然雍正有心夺嫡,自然会好好教养自己的儿子,毕竟将来会有皇位要继承,但他并没有想过依靠弘历来夺嫡,难道康熙会因为觉得弘历优秀继而为了让弘历做将来的皇帝所以让他爹做太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康熙是什么人,他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有见过,那些儿子们的动作他岂能不知,倘若雍正真的用弘历来夺嫡的话,很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实际上,雍正之所以有这样的安排就是让康熙享受到天伦之乐,让他在被继承人的事情弄得心烦意乱的时候,能在孙子身上得到久违的快乐。而弘历也的确很会讨康熙的欢心,祖孙相处的比较愉快,当然,康熙能喜欢上弘历,对于雍正来说确实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尚宫女史


康熙有97个孙子,为啥偏偏看中了乾隆

清朝的康熙皇帝子孙众多,据统计他共有有三十五个儿子、九十七个孙子。在众多的儿孙当中,康熙最喜欢的是雍亲王(雍正皇帝)之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据说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时,就被眼前这个少年吸引住了,后来看了他的生辰八字后,康熙更是十分的器重他,也正是因为弘历的八字,才有了后来的乾隆皇帝。

雍正有17个孩子,其中10个皇子,4个公主,3个养女

在这十个儿子当中,有六个还没有长大就夭折了,最小的一位连一岁都没到就死去了,最大的也就十岁。活下来并且长大成人的四个分别是爱新觉罗·弘、爱新觉罗·弘昼、爱新觉罗·弘曕,还有一个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1、爱新觉罗·弘是李妃和雍正所生的孩子中唯一长大成人的,但是因为雍正不喜欢李妃,所以对于爱新觉罗·弘有偏见,后来又将他踢出宗籍,抑郁而死,年仅二十四岁。

2、爱新觉罗·弘昼被封为和硕和亲王,雍正后来设立办理苗疆事务处,他就和弘历、鄂尔泰等人共同办理苗疆事务。再到后来乾隆继位后,被升为议政大臣。

3、爱新觉罗·弘曕是雍正所有儿子中最为幼小的一个,在乾隆继位时他只有四岁。乾隆非常疼爱他这个弟弟,但是后来爱新觉罗·弘曕变得傲慢引起乾隆的不满,就将他所有的职务革除,后来抑郁寡欢,病死在家里。

4、皇四子弘历,聪明好学,不莽撞,曾经脱颖而出得到过康熙的亲自接见,并且还被康熙带着一起巡幸了热河的避暑山庄,康熙有几十个孙子,能被他记住名字的少之又少,这说明弘历的个人优点还是很突出的,雍正也就只能选他了。

康熙第一次见乾隆,没有惊讶的放下酒杯,但是很惊喜是真的

史书上对于康熙第一次见到乾隆时表现,用了“见即惊爱”这个词。康熙六十一年,清王朝的三代帝王第一次在圆明园之中齐聚。那一日圆明园之中牡丹花开得正艳,康熙心情大好,和雍正喝茶闲谈。雍正状似悠闲地无意提起:“皇阿玛,您的两个孙子自打出生还没见过您呢。”康熙也是随意一答:“好啊!那朕就见见吧。”这一次见面,弘历让康熙帝过目难忘。这个孩子十分的与众不同。凭借着丰富的阅人经历,康熙帝确信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会非同凡响。他见过的所有孙子中,弘历无疑是最出色的。

康熙见弘历后,就要他的生辰八字。弘历的生辰八字是: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乾隆的生辰八字批语为:庚金生于仲秋,阳刃之格,金遇旺乡,重重带劫,用火为奇最美,时干透煞,乃为火焰秋金,铸作剑锋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冲,又美伤官,驾煞反成大格。这一看就是大富大贵的命格,因此康熙也非常激动。如此好的八字,康熙就决定将他养育在宫中。在最后的一年里,康熙皇倾心教导弘历,可以说弘历最终的受宠,就已奠定了雍正的皇位。

康熙帝病情加重,知道自己以时日不多了,就召来阁老马齐,对他说:"我的四子(雍正)最贤明,待我死后立他为皇帝,他的儿子弘历有英雄气概,一定要封他为太子。"乃以为君臣不易之道,平治天下之要,训诫胤禛。解脱其头项所挂念珠,对胤禛说:"此乃顺治皇帝临终时赐朕之物,今我赠尔,有意存焉,尔其知之……"言讫而逝。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康熙是因为弘历,才立雍正为继承人的说法。

原本,在康熙身边抚养最久,也是康熙最喜欢的皇孙,是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皙。弘皙的存在,也是康熙每次废立胤礽时的一个顾虑。如果弘历不出现,康熙再次起复太子,也未尝可知。

但是,弘历出现了。弘历在康熙此后的有生之年中,基本上都跟康熙在一起,并且深得康熙喜欢。正是弘历的受宠,才让康熙最终决定了传皇位给雍正。

“康乾盛世”这四个字代表了清朝曾经的繁荣,不过有一位皇帝虽然不在这四个字当中,但是他对清朝出现盛世的局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位皇帝就是雍正,在他在位的13年里,惩治了很多的贪官污吏,正是因为他整个国家才变得更加富裕和强大,对以后乾隆统治全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他的父亲康熙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从他8岁继承皇位一直到69岁去世,一共做了61年的皇帝,这61年的时间可谓是励精图治克勤克俭,但在忙于国事的时候,康熙也非常注重自己的身体很懂得养生,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可以执政这么多年吧。

另外他的儿子乾隆在位60年,仅次于康熙。乾隆活到了89岁,这不仅仅在古代,在现代来看也是高寿了。乾隆是提前退位的,还坐上了太上皇的位置。他是一个会享受的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到处游山玩水,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外面也欠下了不少的情债。对于政务上面跟父亲和爷爷相比,他比较逊色,所以很多人都说乾隆是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天使飞翔11111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在圆明园牡丹亭第一次见到了雍亲王胤禛(雍正帝)十二岁的儿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

表面上看,这是祖孙两代人一次自然而然的乐享天伦,但帝王家无寻常事,十二岁的弘历之所以能站在老皇帝康熙面前,其实是雍正处心积虑引荐的结果。

由雍正处心积虑地引荐,到康熙答应见,其中其实隐藏着不少政治信息。

有一种说法,雍正对弘历施加的帝王教育是历史上最全面,也最成功的。有理由相信,当弘历长到十二岁的时候,雍正已经意识到他这个儿子可以为他夺嫡献一份力,否则他绝不会有意将弘历引到康熙面前。

康熙一见而惊,那是因为雍正已审视栽培弘历很多年了,都是帝王级的人物,眼光自然错不了。

另一点,雍正在这个时候向老皇帝提出这个想法,其实是对康熙的一次试探。康熙答应见他的儿子,说明他在夺嫡过程中的韬光养晦、置身事外是成功的,因为这个想法背后隐藏的小心思,康熙不可能察觉不到,如果对他有戒心,康熙大概不会答应见弘历。

另外,如果不认可雍正的能力,康熙大概也不会见弘历,毕竟庸子之荐,无足轻重。

但贤子之荐就不同了。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日傍晚,康熙驾临牡丹亭,雍正把弘历、弘昼两兄弟领到了康熙面前。

据记载,康熙见到弘历时,不觉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为何会如此呢?

老皇帝一生阅人无数,弘历欣长的身材,清秀的容貌,透彻的眼神——说到底就是乾隆的面相“征服”了康熙。

反观弘昼,却没能给康熙留下什么印象。

看过面相,接下来再看举止仪态。

康熙注意到十二岁的弘历一举一动敏捷得体,从容而有静气,一点没有这个年龄常有的紧张局促,跟在他身后同龄的弟弟弘昼则明显拘束的多。

由此,康熙又觉得弘历将来的格局一定错不了。

看完举止,接下来就是考察功课了。

命中注定的东西都过关了,背几段经书对弘历来说就太容易了。让康熙满意的是,弘历不仅落落大方地背诵了几段经书,而且在背诵之后还加入了自己的见解。

这一点无疑加深了康熙对弘历的好印象。

康熙是一位颇为相信生辰八字的帝王,这次见面之后,因为对弘历的印象太好,康熙特意命雍正写下弘历的八字给自己审阅。

而乾隆的八字才是真正让康熙“惊得放下酒杯”的东西。

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中,其中便有乾隆八字及康熙六十一年时写的批语——

”乾隆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此命贵富天然,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正格祯祥。“

按命相理论,乾隆八字,天干庚辛丙丁,火炼秋金,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术语称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为驷马乘风,主大富贵。

因为批得了这样具有帝王相的八字,几天后,康熙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得决定:将弘历养育宫中。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还有另一个信号也很是意味深长,康熙破例点名要见乾隆的生母,见完乾隆生母后康熙给出的评价——你是有大富的人,更是耐人寻味。

此后,还发生一件事让康熙认定弘历是命大福大之人。有一次,康熙带弘历去狩猎,往常弘历的胆子都很大,康熙射下猎物后,他从来都是大胆前往察看。

但这一次,当康熙射倒一头熊后,任凭谁人催促,弘历硬是不迈腿。

正当康熙生气让旁人前去察看时,那头被射倒的熊忽然蹿了起来,场面一度十分惊险,小小年纪的弘历若是去了,凶多吉少。

虚惊一场后再看自己弘历,康熙越发觉得自己这个皇孙吉人自有天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