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後,流亡國外的康有為過得如何,結局出乎眾人想象

戊戌變法後,流亡國外的康有為過得如何,結局出乎眾人想象!

1898年6月,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的一場變法運動。這場運動的主要就是改革政府機構,裁撤一些不必要的官員,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任用具有新思想的維新人士。由於這個變法嚴重損害到以慈禧為代表的保守派的利益,最終只歷時103天就被強行鎮壓下去,這件事情的結局就是光緒被囚,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康廣仁、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那麼戊戌變法後,流亡國外的康有為過得如何,結局出乎眾人想象!

戊戌變法後,流亡國外的康有為過得如何,結局出乎眾人想象

康有為出生於廣東南海西樵山的一個地主家庭,祖父曾經是連州訓導;其父擔任過江西補用知縣;從叔祖是廣西巡撫,曾經參加過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他年少時天資聰慧,五歲時熟讀唐詩數百首,六歲時開始讀四書五經,十一歲時就開始攻讀經史。由於考試屢次不中,二十三歲那年開始接觸西方文化,讀了不少經世致用的書。

戊戌變法後,流亡國外的康有為過得如何,結局出乎眾人想象

那年恰好是康有為從中學轉為西學的重要開端,獨自前往香港的他第一次接觸到關於資本主義的事物,之後開始瞭解和收集關於各個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學的書刊。這時候的康有為逐步逐步意識到資本主義制度要比中國的封建制度更加先進。當時的他通過資本主義的侵略,深刻了解到清朝的腐朽與無能,這時候的康有為心中燃起了救國之火,想要通過了解西方文化,來挽救腐朽的清朝統治,這才有了後來的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後,流亡國外的康有為過得如何,結局出乎眾人想象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被迫流亡海外。很多人都以為他會和大多數流亡者一樣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現實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的流亡生活不但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困難,反而比在國內要舒服多。

據說當他才逃亡日本的時候,曾經公開發言痛斥慈禧,稱她幽禁光緒就是“罪大惡極”,還說自己手中有光緒帝的密詔,準備“奉詔求救”。正是靠著這個所謂的密詔,康有為在日本受到不少變法者和革命者的擁護,還受到不少人的接濟。

戊戌變法後,流亡國外的康有為過得如何,結局出乎眾人想象

康有為在海外流亡時,由於逃得極為倉促,就根本就被帶多少錢出去,而他海外生活的十三年裡一直都過著富裕的生活,他的錢絕大部分都是靠著“忽悠”來的,他每到一地都會跟當地的華人講述光緒帝的賢明和慈禧的無恥,來喚起華僑們對於光緒帝的同情。等到時機成熟之後,聯合其他人創辦所謂的保皇會,讓那些會員每年繳納兩元作為會費。據說保皇會會員發展到最高峰的時候有近百萬人,康有為單單靠著這一樣就積累了豐厚的財富。

戊戌變法後,流亡國外的康有為過得如何,結局出乎眾人想象

康有為在國內一直推崇一夫一妻制,自己卻在海外過著三妻四妾的生活。他一直“流亡”各國,通過演講來換取大量的財富,再用這些財產去不斷納妾,購地,買房。在他62歲那年,還納了一個19歲的姨太太,就連自家兒女都覺得面上無光。晚年的康有為在瑞典購買了一座小島,在那裡修建起中國園林,帶著一家老小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