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大约是公元前1046年,甲子日,天未亮。


周武王率领着三百战车、三千精锐及数万将士,浩浩荡荡来到了商朝国都大邑商(朝歌,现在河南淇县)70里外的地方——牧野。


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周武王左手持青铜大斧,右手秉白旄之旗(白牦牛尾巴装饰的军旗),说道:举起你们的戈、扬起你们的矛,与我一同发誓!今日商王受妇人之言蛊惑,胡乱祭祀,遗弃兄弟,暴虐百姓,为乱商邑!今日将替天行道!众将听令,务必奋勇杀敌。凡众位若未能恪尽职守,本王绝不轻饶!


周武王说罢,高举白旄之旗,众将高呼。


转瞬间,大邑商四面烽火,血流漂杵,赤地千里。远征东南的殷商大军尚未班师回朝,宫城已然陷落。尽管商纣王手中仍握有七十万大军,但周武王的军队却已将他杀得措手不及。


据说,那日傍晚,商纣于周身置放各种宝玉,然后一把火烧灭了自己,也烧灭了商朝。


成王败寇,一朝底定。


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武王进城后,找到商纣王自焚处,先是象征性地射了三支箭,才缓缓步下战车。接着,用他的青铜剑戳纣王的尸体,后又用铜斧将其首级砍下,挂在旗杆上……这表示作为正义之师的周联军击溃了残暴昏庸的商纣王统治。


同时,士兵们又发现了两名自缢而死的纣王妻妾。周武王也砍下了她们的首级,悬挂在旗杆上。


纣王和他妻妾的死远非个案,在牧野之战的那一天,堪称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死了太多的人,有太多人的被杀戮。


殷商数不清的王室成员被杀了,以及宫廷的奴仆杂役,连同还有商朝的数百大臣,那些誓死效忠纣王的大邑商市民也被杀死……


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曾经让商朝都城人士无比自豪的大邑商(朝歌,所谓大邑商,即相当于大北京、大上海的意思),充满了血腥味与哀嚎之声,成为一座血染的肃杀都城。


而周武王以胜利者身份凯旋,带着赫赫战果来到宗庙前祭祀,纣王和他妻妾的头颅则作为祭祀品。


以上牧野之战的一些内容,过去人们多是从《尚书·牧誓》或是《逸周书》中了解。但人们也早已怀疑书中记载的真实性。《尚书·牧誓》的文字较为浅显,被人们怀疑是战国时代人的托古之作。


于是,这造成史学界长久以来很大一个问题,牧野之战的真实性到底有几分,甚至有没有牧野之战也值得怀疑。


这个问题在终于在40多年前得到解决。1976年西安临潼南罗村几名村民在打井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专家鉴定这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在这些青铜器中最具历史价值的是“利簋”(簋读作guǐ)。“簋”是商周时期人们祭祀祖先盛食物的容器。采用上圆下方的造型,是西周初期簋这种容器的典型造型,而上圆下方则体现了古人对世界“天圆地方”的认知概念。


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利簋也叫“武王征商簋”,它的底部刻着33字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大意是说,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甲子日的早晨,周联军占领了商朝国都。过了几天的辛未日,周武王在阑师这个地方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右史利”是什么?右史是一种官职,利是一个人。历史学家唐兰先生认为,利就是西周初年的大臣檀伯达,达是他的是字,利是他的名。


利簋之所以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就是因这33字铭文,它告诉人们“武王伐纣”确有其事,也进一步佐证了《尚书·牧誓》描述的牧野之战的真实性。


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牧野之战对后世影响极大。从军事上说,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寡敌众的决定性战役。同时,也是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的分水岭,绝不仅仅是一场改朝换代的战役。


牧野之战对“天命”的运用,影响了中华几千年。周武王在牧野时的战前动员讲话,就清楚提到“纣王无道,将替天行道”的意思。


1849年在陕西宝鸡眉县出土的“西周大盂鼎”,是当时贵族蒸煮食物的器具。上面刻有大段的铭文:

丕显文王,受天佑大令,在武王嗣文作邦,辟氒匿,匍有四方,畯正厥民……


此文一开始就强调了周人的政权是“受天佑大令”,后面内容主要是批评商朝统治者如何荒淫无道、如何不尊重祖先,以及周朝统治者的兢兢业业、为国为民。


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1963年在陕西宝鸡贾村镇出土的“何尊”,这是西周宗室贵族所用的祭器,上面刻有铭文:

肆文王受兹命。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


“肆文王受兹命”的意思是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你看,还是强调其政权是“天命”所授。


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何尊还有一个重要意义,上面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但那个“中国”与我们现在的中国含义是不一样的,那个“中国”是以此地作为天下中心的意思。


殷商就像一个幽灵一样,缠绕着早期几代的周朝君王,他们不得不到处去宣传“授命于天”的理念。毕竟殷商统治了好几百年,已被天下人认为是正统,即便他们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也轮不到你一个邦国去攻打啊!


所以,周人必须牢牢抱住“天命”这东西,向天下人传递出一个信息:他们发动战争是具有正当性的,不是我要打,是上天要我打。


商朝最痛苦而漫长的一天


事实上,周人在取得天下后,内心仍然是惴惴不安的。《尚书·大诰》就说“洪惟我幼冲人,嗣无疆大历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已!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攸济。”


意思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小子,突然继承了王位,也没有做过什么对人民有益的事,怎么能说受到上天的青睐呢?所以我们只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做更多好事。


这段话表面上是说“怎么能说受到上天的青睐呢?”,好像他们没有受到上天青睐,其真正意涵却是他们受到了上天的青睐。政权授之于天,强化其正当性。


这就好像一个同学的学习成绩很好,经常会被人说你这次考试肯定又是第一名,然后他谦虚的说“我天天玩儿,都没复习呢,怎么可能会考第一”。实际上他悄悄咪咪复习比谁都用功。


周人推翻殷商所创造出的天命观,延续了后面的几千年。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都必须对外宣称是“授之于天”,替天行道。连陈胜吴广起义也要装神弄鬼,说是上天要让他当王的。


好奇心驱使,挖掘史料逸闻——【好奇挖掘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