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全職太太要求離婚引熱議,你還會選擇做一名“全職媽媽”嗎?

每一個母親都想給孩子最好的陪伴,都想享受每一分鐘的親子時光。在既要工作又要顧家、辭去工作迴歸家庭這兩個選項中,你會選擇哪一個呢?

《安家》全職太太要求離婚引熱議,你還會選擇做一名“全職媽媽”嗎?

女性天然存在多種身份屬性,比如女兒、妻子、母親等等。生子常常被認為是女性一生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事:有了孩子,女性的身份屬性幾乎被“母親”這個角色佔據,生活重心不可避免會偏向孩子,在他人眼中,身份標籤也容易被定位為“她是一位母親”。

在生活壓力大的現代都市,特別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一個家庭關於孩子的撫養往往是件令人頭疼的事。母親自然想多陪伴孩子,給予TA最好的照顧和關愛,目前的養育理念也支持“孩子父母的養育旁人無法取代”,但一個職場媽媽若要全身心投入到照顧嬰兒或孩童的工作中,勢必就要分散在職場中的精力,這就涉及到一個取捨和平衡的問題。

如果成為全職媽媽呢?哦,這好像是一個更難的問題。

《安家》全職太太要求離婚引熱議,你還會選擇做一名“全職媽媽”嗎?

電視劇《安家》#闞太太要求離婚#,又將當下社會女性群體所處的困境推到了風口浪尖:“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職場女性,會有人說你是個糟糕的媽媽;如果你選擇成為一個全職媽媽,又有人會覺得這不算是個職業”。小西學姐也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是一位在職媽媽,這部電影真是深深觸動了我。

全職媽媽的心理特點:處在雙重生活應激之中

提到“應激(stress)”,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各種不好的事情,比如高考失利、失戀、失業等。其實“應激”本身是一箇中性詞,生活中任何需要你做出適應性改變的環境變故、生活變故都屬於應激性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比如被心目中的理想大學錄取對你而言就是應激事件。心理衛生學認為,生活應激事件會對個體心理造成強烈衝擊,是常見的導致心理異常的致病因素之一。 全職媽媽在短時間內同時經歷“添加家庭新成員”與“失業”雙重生活應激事件,屬於心理健康問題的重點關注人群。

全職媽媽的生理特點:心情受產後激素水平、疲憊等生理因素影響

心理學認為,心理健康首先是一個身心問題(mind-body problem),生理因素對心理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全職媽媽經歷了十月懷胎的各種不適、經歷了宇宙頂級疼痛的分娩,體內的激素水平在妊娠結束後驟變,再加上初為人母的喜悅與被喚醒的母愛本能,她們的情緒波動大、難以自控。很多媽媽都有過一邊看著沉睡的新生兒,一邊自己無聲落淚的體驗。另一方面,初生嬰兒護理也會讓媽媽們措手不及,哺乳、新生兒睡眠等各種問題撲面而來,媽媽們往往無法得到充足休息。試想如果連續幾天熬夜睡眠不足,你是不是也會變得異常煩躁,容易情緒波動呢?

來自家庭的困擾:全職媽媽對傳統的家庭相處方式更敏感

歐美社會沒有長輩照顧孫輩的傳統,女性產後辭職帶娃主要是為了節省家庭支出,長輩會偶爾幫忙照看孩子,不干預孩子的養育方式。與歐美社會不同,中國家庭中長輩會幫忙照看孫輩,長輩們也會通過“給出具體育兒建議”這一方式來表達對晚輩的愛意。

在這一文化背景下,很多媽媽選擇全職帶娃的原因之一是與長輩的傳統教育理念不一致。某公眾號作者曾感慨,中國媽媽們非常好學,恨不得讓自己變成各類嬰幼兒問題專家:睡眠專家、輔食餵養專家、小兒常見病專家,早教專家等。被新知識全副武裝的媽媽們,在育兒理念上難免會與長輩發生分歧,於是索性自己辭掉工作全職帶娃,全程參與孩子的成長。這種家庭相處方式的影響在有孩子之前可能表現不明顯,但是正如前文所說,此時此刻的全職媽媽處在特殊時期,對刺激的反應更敏感。如果此時爸爸們對伴侶產後身體情況認識不到位,依舊持有“大男子主義”的刻板成見,沒有給予伴侶足夠的耐心與理解,沒有調和家庭中的小摩擦,媽媽們就會覺得更委屈、更難過。

全職媽媽的焦慮:自我價值何在?

全職媽媽們最難邁過的就是“自我價值何在”這道坎,這一點在高學歷全職媽媽中尤為明顯。亞里士多德曾說過”人天生是社會性動物“,個人對自我價值的判斷必然會受到社會觀念的影響,全職媽媽亦然。寒窗苦讀十幾年,學了那麼多專業知識,難道就是為了在家帶娃?經歷了十幾年男女平等思想的薰陶,沒有在職場上實現自己的價值、擁有自己的事業,反而被丈夫養著,經濟上依賴他人又何談獨立人格?社會觀念不認可“帶娃”的價值,自己的辛苦付出得不到正視,這些都會令全職媽媽很痛苦。

《安家》全職太太要求離婚引熱議,你還會選擇做一名“全職媽媽”嗎?

日劇《逃避可恥但有用》

日劇《逃避可恥但有用》雖然講的是沒有孩子的全職主婦,但在“迴歸家庭的女性其勞動價值是多少”這個話題上卻引發了探討。劇中,女主的設定是高學歷的高知女性,卻因為無法找到與自己匹配的工作只好去男主家裡做“契約家政婦”,男女雙方在相處過程中逐漸產生愛意從而結為真正夫妻。男主決定在婚後終止從前提供給女主的“家政服務有償契約”,理由是彼此間的僱傭關係轉為夫妻關係,家務勞動是無償性質的。而女主認為愛情雖然是無價的,但家務勞動是有價的,家庭主婦是丈夫永久僱用、不可辭退的,要求以勞動價值評價主婦的家務勞動,反對以“主婦做家務就是天經地義”為藉口進行愛情剝削。

女主提出的價格是每年304.1萬日元(約合18萬元人民幣),這個價格當然不是信口開河,這實際上是2013年日本內閣府經研所公佈的日本專職主婦家務勞動年收有償報酬的推算。每年約18萬元人民幣,誰說女性在家庭中的勞動是沒有價值的?

全職媽媽再出發:復出之路走得很艱難

很多全職媽媽並不準備一直在家帶娃,她們希望能在孩子3歲左右重返職場,通過在職場的拼搏實現自我價值。但由於長期與社會脫節,她們在重新找工作時會遇到重重困難。國內社會政策的不完善,也令全職媽媽再就業之路更加艱難。相較而言,歐美社會有比較靈活的兼職崗位、繼續教育培訓,能幫助媽媽更新知識、勝任工作。但這並不能阻止中國媽媽們的探索之路。近年來,隨著社交網絡與自媒體的盛行,很多全職媽媽投身於自主創業,她們開網店、寫公眾號、參與在線教育,並小有成就。她們的努力與付出,值得被社會理解和尊重。

《安家》全職太太要求離婚引熱議,你還會選擇做一名“全職媽媽”嗎?

最後小西學姐想說,結婚生子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人生必然經歷的階段,無論你是一名全職媽媽還是一名職場媽媽,一定不要揹負“Guilty Bag(愧疚的包袱)”,不要認為照顧了孩子就是荒廢事業,,兼顧了工作就是愧對孩子。畢竟,人都要學習平衡和取捨,任何事都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別忘了,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還有爸爸們呢,不是麼?!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本文是中國數字科技館(www.cdstm.cn)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否則我們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