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討好”始終是下策

人與人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就是以平等的方式結交,無論對方地位比你高或低,都應該以平常心去結交,這樣才能換來最真的友情。

而討好,雖然可以快速地和別人攀上關係,但始終只是下策,因為通過討好來形成的關係經不起任何的考驗,以這種方法來交朋友,就算朋友滿天下,可真當你有難的時候,會真心站出來幫你一把的卻寥寥無幾。

人際交往,“討好”始終是下策


當一段關係是用討好來維繫的時候,兩個人的地位必然是不平等的。對方從未把你當成和自己同等地位的朋友來對待,在他們眼裡,你只是一個卑微的討好者,之所以不排斥你,是因為沒人會拒絕一個熱情的追捧者,但這不代表他真拿你當朋友,事實上,他或許從未真正看得起你過。

這樣的關係,只是一個認為自己輕易交到了朋友,而另一個認為自己多了一個追捧者罷了,它從來都不是一段正常的關係。

與人相處,投其所好是好辦法,但如果過了度,就成了阿諛奉承,做人應該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在結交朋友的時候,可以適當地迎合和遷就對方,但前提是不能卑微了自己,否則一切都是得不償失。

聽過這麼個故事,有個青年剛搬家來到一座小鎮裡,人生地不熟的,他為了儘快和小鎮裡的人熟絡起來,所以就挨家挨戶地拜訪,有一天,他去到一個老爺爺的家裡,當時碰巧老爺爺家的鍋壞了,可因為他腿腳不方便,所以根本就出不了門,當看到青年之後,老爺爺就想拜託他幫自己出去買一口鍋,青年一聽這話,突然靈機一動,就對大叔說自己家剛好有一口多餘的鍋,反正也用不上,正好送給老爺爺。

隨後青年立馬跑回家把自己剛買了不久,還沒用過的鍋拿來送給了老爺爺,老爺爺覺得無功不受祿,想要用購買的方式來獲取這口鍋,但青年為了儘快和小鎮上的人打好關係,所以寧願自己吃虧點也做個順水人情,如今正是個好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

人際交往,“討好”始終是下策

因此,青年對老爺爺撒謊說,自己家就是生產鍋的,所以不值什麼錢,而且大家都算是鄰居,送點東西不是什麼大事。

盛情難卻之下,老爺爺只能接受,並且一直說青年是個好人,青年當時就覺得,自己算是跟對方打好關係了。

有了這次的事情之後,青年也用同樣的辦法,把小鎮上的好多人都幫了一遍,有送桌布的,有送椅子的,有送食物的,雖然從單件東西來說,都不算是什麼貴重的東西,但送得多了之後,價值卻也不低。

一段時間過後,青年家裡的東西基本上送出去了大半,而他也成功地收穫了眾多的“友情”,雖然自己吃了不少虧,但總算是和大部分人打好了關係,青年覺得,從此以後,自己就算是真正融入這個小鎮了。

可當有一次,青年遇到了經濟上的困難,想要向那些他曾經幫助過的人請求援助的時候,卻沒有一個人答應要幫他。雖然對於青年來說,當初拿出了自己家大部分的東西來做人情,付出並不小;但對於別人來說,每個人都只是受到了一點小恩小惠,完全不足掛齒。

就好像那個老爺爺,他只是得到了青年的一口鍋,價值最多也就幾十塊錢,但青年卻要問他借比這口鍋價值高無數倍的金錢,這換做是誰,都不會答應。而且在別人看來,青年只是為了快速地融入這個小鎮,所以才到處散發善心,說到底,他是抱有目的的,因此沒人會真正把他當一回事,更談不上什麼交情了。

人際交往,“討好”始終是下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你以討好的方式去結交別人,這種關係始終是很淺薄的,根本就經不起任何的考驗,一旦涉及到利益問題,別人就會立即對你敬而遠之。

這就是人性,所以你別以為通過投其所好,或者利益討好就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無論你付出多少,對方也一樣不會把你當成真正的朋友對待,因為你們這段關係從一開始就已經不單純,這種情況之下,又怎麼可能維持得下去呢?

就算你再想結交一個人,融入一個圈子,也千萬別用討好的方式,因為這種方式無疑就是下策中的下策,你用討好的方式與人相處,是永遠都不可能真正達到你心中想達到的目的的。

與人相處,應該講求不卑不亢,平等對待,用真心去結交,不摻雜任何的利益和不單純的目的,這樣的關係才能長久,牢靠。

歡迎大家留言點贊收藏,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