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麗水,慶元。
南宋以寧宗年號“慶元”稱名置縣。
地處浙西南,寧靜樸素之地,北與龍泉、景寧接壤,東西南與福建壽寧、松溪、政和三縣交界。
這裡,處處可見返璞歸真的平淡,率性隨意的自然。
一起來看看這片土地上最美的8處古村落,你去過幾處?
1 月山村
月山村,有“二里十橋”之稱,稱冠一方。古村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後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銀鉤,如山環水抱的一輪圓月,被稱為“月亮下面最美山村”。石階古道,溪流清泉涓涓流過,千百年來,雖文人世家輩出,卻依然隱於深閨,未被外界打擾。
處州知府孫大儒曾贊月山為“山環水抱一桃源”。村後,山形如半月,村前,溪水曲似銀鉤。村莊坐落其間,如同山環水抱得一輪圓月,故名月山。
整個月山村落環境尤其美麗,且有著深厚的文化沉澱值得品味。村首尾各有古廊橋數座,其中有國寶級的如龍橋、來鳳橋、白雲橋、步蟾橋等,形如長虹臥波,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展現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置身其中,宛如人間仙境。
自明清以來就以“二里十橋”、“舉溪八景” 等美譽享譽遠近。沿著舉溪行走,十條美麗廊橋,錯落有致。村口的“來鳳橋”和村中央的“如龍橋”是“舉溪八景”之一的“龍鳳兩橋”,也是仙靈之地月山村的精髓。
如龍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系木拱廊橋,橫跨舉溪,呈南北走向,因其態勢與後山脊的古松林依稀相連,橋似龍首下傾,故名。有史料記述的是明初吳姓人修復過,天啟5年重建,是壽命最長的木拱廊橋。橋內由數十根粗大圓木縱橫組合鉚接而成,形成架設廊屋的拱骨平面,是一座喜鵲窩式木拱廊橋,功能完備,結構複雜,工藝精湛,全橋未用一枚釘子,頗具宋代遺風;在我國橋樑史上極為罕見,是我國現存木拱廊橋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範例,目前在國內已十分少見。
月山村慶元及周邊縣市吳姓的最主要發源地之一。最早稱為東莊,吳詡的母親李氏,原居松源(今慶元),公元1000年,因夫吳伉不幸病故,於宋景德元年(1004年)帶著8歲的幼子吳詡,來到東莊搭寮居住,艱苦度日。東莊的對面是金鄉,金姓頗繁,時有凌弱之舉。一日,李氏浣紗上游,遇仙人指點,吳氏漸盛,此後故名舉溪,為吳氏發祥之地。
村中的“吳文簡祠”更是被稱為吳姓慶元人的大宗祠。月山不僅建村歷史長,同時也以蘊含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外界所稱道,至建村以來,村中的人始終遵行“耕讀傳家”的村訓,一代一代的村民都十分注重文化與品德修養,村中民風醇厚,文風盛行,崇尚尊老。自一千多年前奠基以來,月山村文德武功,代有顯人,明清數百年間登進士或授顯職、名列仕籍者多達200餘人,可謂文人鵲起,仕宦蟬 聯,一度被譽為“慶邑之冠冕”。
此外,月山“冰臼”尤其適合避暑和游泳,周邊分佈著許多造型奇特、形如舂米用的石臼的石洞,“口小、肚大、底平”,有的大小和模樣就如澡盆一樣,村民們喜歡在此洗澡,俗稱“天然澡池”。這是目前已發現緯度最低、規模最大、最具典型的第四際古冰川遺蹟——冰臼,是地球演變歷史的見證者,它在我國東南地區十分罕見。
2 西川村
慶元縣五大堡鄉西川村,有600多年曆史的古樸村落。村落的景象美到極致,在青瓦黃牆間跳躍,掠過村子底下200多畝的梯田,從山頂下來的綠色,繞過斑駁的黃牆,一直鋪至山底。
西川世居張、陳、吳、胡四大家族,整個村落因順山勢而布,高低諧和,環境優美,遺世獨立,素有“南方布達拉宮”之稱,100年以上的尚存古民居20多幢。
海拔930米之上,清一色黃泥黑瓦,古舊,聽著耳邊雞鳴犬吠,看著小溪在腳邊潺潺流動,住在這裡的人,可以說是真正在中國隱居了。
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便是如詩似畫的西川真實寫照。西川村可謂一步一景,一景一畫,更有西川梯田,石柱佛瀑布,西川古道、大峽谷遊步道等景點,被列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村、麗水市養生鄉村,還是中國美院油畫寫生基地、浙報集團攝影基地、麗水市攝影基地。
3 大濟村
麗水慶元縣松源鎮大濟村。這裡有一個更亮堂的名字,叫作進士村。
這個歷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卻先後湧現出26名進士!徜徉於村中,走近雙門橋、進士府第、迎旨門街、接官亭、扁鵲廟……彷彿連空氣中都散發著詩書文禮的氣息。
村內保留著較為完整、具有歷史底蘊的古建築,包括明朝古民居、古寺、古廟、古街、古廊橋、古牌坊、古井和古地道等眾多古蹟文物。
這裡,老宅還維持著飽經風霜的古老模樣,斑駁的土牆上印刻著歲月深深的劃痕,空氣中散發著詩書文禮氣息是那最古樸的鄉愁。
4 外垟村
慶元縣五大堡鄉外垟村。800年前,吳三公開創人工栽培香菇先河,成為萬千菇民朝聖、瞻仰的菇神。後人感念其恩德,便在外垟村建起一座集傳統工藝與藝術於一體的西洋殿,雕樑畫棟、飛簷翹角,氣派非常。
西洋殿旁有蘭溪橋靜臥松源溪碧波之上。廊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年,乾隆五十九年重建,大跨度木拱伸臂廊屋木拱橋。千百年來,見證悲歡離合,笑看秋月春風,靜靜地守候著“遺落”在廊橋的夢。
5 九漈村
松源街道九漈村。一個年代深遠、民居獨特的浙南大山深處的古村,在慶元縣西北約三十公里的山巒,因村莊依傍在水漈邊而得名。
九漈村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4),又稱光浦,是沈氏建秦公遷徙至此而置。百年前九漈共有清民居5幢,除建於民國庚午年(1930年)的沈氏宗祠外,皆是依山勢而建,風格基本一致,只是面積大小不同而已。值得一提的是:每幢古民居的大門均用青石條砌築而成,堅挺的石柱頭上是精工鏤雕的額匾,“百祿是總”“長庚獻瑞”“竹苞松茂”等等,石刻的楷書或遒勁滄桑,或剛毅飄灑,尤其是那些大小不一且栩栩如生的飛禽走獸磚雕,更是令人過目難忘。還有沈氏宗祠兩處陰陽石刻已在歲月的星空閃耀了近百年。在不遠處,清澈潺潺的澗水從它身邊流過,最後匯流到浩瀚東海。故有“甌江第一村”之稱。甌江之源的獨特位置,為九漈帶來了無限自豪。
九漈村完好無損地保持了清代浙南民居、宗祠、殿堂的建築格局,石雕門、鵝卵石天井、左右廂房、花鳥窗更是俗稱“九漈四絕”,民俗生態也因之有了古風古韻。最具創意的當屬沈氏宗祠的大門樓,它用青色石條和草磚砌築,坐落在村尾,坐東朝西南,高二點六米,寬三點一米,門前設照牆,外觀造型優美,內裡雕樑畫棟。
走在九漈村,依稀有隔世之感。近百年來的歲月彷彿已在這裡凝固。所有的民居仍保留線條明快、造型簡潔的清代建築風格。九漈村因四面環山、瀑布眾多而得此名。放眼村莊四周,古樹參天,群山逶迤,猶如人間仙境。
6 齋郎村
齋郎村地處慶元縣東北,位於江浙第二高峰國家級"百山祖自然保護區"主峰東側,是慶元、龍泉、景寧三縣市交界處的交匯點,海拔1250米,是浙江省海拔最高的行政村。
清晨或傍晚,站在山上,放眼望去,那震撼人心的日出日落,讓人彷彿置身泰山之巔,豪情滿懷。村子四面環山,風光秀麗,綠樹成蔭,全村現有300百年以上樹齡的古樹100多株,全省最大一株棕樹位於該村紅軍亭旁,是名符其實的古樹村。村中有十幾幢保存完好的浙南古民居建築,村口建有兩座廟宇、一座廊橋等古建築,是具有千年歷史浙南山區典型的古村。
它還是紅色革命老村,是當年紅軍挺進師“齋郎戰鬥”的發生地。“齋郎戰鬥”是紅軍挺進師進入浙江省以來的第一次大勝仗,為建立浙西南遊擊根據地創造了有利條件,被粟裕將軍譽為“關鍵性一仗”而載入中國革命史冊。時至今日,齋郎村還留存紅軍戰鬥指揮部、牧牛山戰鬥、岙頭淤戰鬥、豬背脊戰鬥、齋郎戰鬥紀念碑、紅軍亭等革命遺址。2010年,齋郎村被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7 龍巖村
龍巖村是香菇最源頭的村落,隸屬於慶元縣百山祖鎮,地處百山祖東麓,東靠景寧,北連龍泉,全村600餘人,吳姓佔95%以上,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村民世代以栽培香菇為生。
龍巖村作為吳三公的故鄉,至今保存著很多與吳三公有關的事象與遺蹟,包括吳三公祠、吳三公故居、吳三公墓等。龍巖村的各處都體現著香菇文化。龍巖村現存的《吳氏宗譜》也記載了吳三公的事蹟。每逢農曆三月十七(吳三公的生日)、農曆八月十三(吳三公的卒日),龍巖村民都會在吳三公的神位前,點燭上香,供筵祭祀,形成龍巖村特有的香菇文化。
8 橫坑村
官塘鄉橫坑村。一塵不染的村莊,古香古色的民居,鋪滿了鵝卵石的村道,加上茂林修竹之美景,置身其中,宛如世外桃源、人間仙境。
該村至今保存著7棟明清古民居,香榧、紅豆杉、江南油杉等近百株樹齡都在300年以上的珍貴名木,散發著無法抵擋的獨特芳香。
橫坑人對於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倍感珍惜,村東是一片原始森林,林子裡的百年古樹就有上千棵,一些古樹的樹齡還達到了三四百年。數百年來,從未有人砍過這片林子裡的一棵樹。在橫坑村,人們世代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古代有個人,因為偷砍了林子裡的一棵古樹,導致他受到天譴,終身未娶,孤獨終老。
古村記整理自網絡
閱讀更多 古村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