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老百姓這麼幸福,為什麼有些人還不知足?

6711095903096


第一,你的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因為你的前提“當今社會老百姓這麼幸福”只是你個人的結論,此結論是真是假你都沒有給予證明,又怎麼可能再以此為前提去推導其他結論呢?

第二,“什麼是幸福”?“如何判斷老百姓是否幸福”?可以說,這兩個問題中的任何一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的問題,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少難有定論。

第三,所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不知足”或者說“不滿足”本身也無對錯啊。

第四,總之,提問題不宜寬泛,相對而言,越具體越好。


zdj0321888


我真的沒感覺啥叫幸福。除了那些官二代,富二代,我看到的是老百姓為了高房價,高物價,高醫療,高學費,在拼命的努力掙錢!也許你的家庭太優越了!沒有理會民間的苦,記得前幾天撿破爛捱打的老爺爺說過……

湊合著活著就行了!


xhl三猿


講一個故事吧,豬開了個農場,讓一隻公雞去管理10只母雞,並給她們分發食物。公雞領到食物之後,把食物平均分成了11份,自己要了一份,其他給了10只母雞。公雞覺得這很公平,畢竟我是公雞,體能消耗大,但是我和你們吃的一樣多嘛,可是這10只母雞都感覺自己分的少,合起夥來跟公雞唱對臺戲。雖然一隻母雞打不過公雞,但10母雞一起鬧意見公雞也沒法應付。於是公雞職能找到豬說幹不了,要離職。

豬笑了笑說,你的方法不對,看我的。於是豬把食物分成了11份,大小不一,自己先挑了最大的一份,然後傲然對其他母雞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食物怎麼分。為了爭奪到大份點的食物,母雞們沸騰了,惡狠狠的互相攻擊,全然不顧有一些食物連平時的平均數量都沒有,也沒人找豬的麻煩了。公雞欽佩的問豬,這是什麼辦法?豬微微一笑,聽說過人類的績效工資嗎?

第二天,豬依然把食物分成11份,自己卻挑走了2份,然後傲然對母雞們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食物怎麼分。10只母雞看了看9份食物,飛快的搶奪起來,吃一口食物,還要啄一口曾經的同伴,直到最後留下一隻弱小的母雞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公雞又無比欽佩的問豬,這是什麼辦法?豬又微微一笑,聽說過末位淘汰嗎?

第三天,豬把食物只分成2=份,自己卻挑走了1份,然後傲然對母雞們說:你們自己討論這些食物怎麼分。母雞們又爭奪起來,最後一隻最強壯的母雞打敗所有母雞,大搖大擺的開始享用它的戰利品。這隻母雞吃飽以後才允許其它母雞再來吃,這些母雞都成了它的小弟,為了食物恭敬的服從它的管理,按照順序來享用它的殘羹。從此豬隻需管理一隻母雞,只需分配給它食物,其它的再不也不用操心了。公雞欽佩的問豬,這又是什麼辦法?豬仍然微微一笑,聽說過競爭上崗嗎?

第四天,豬把食物分成5份,自己拿了3份,然後把1份分成9小份,對母雞們說:每個都領一小份,我考察你們,最後決定最優秀的可以額外獲得那份最大的。然後母雞們迅速拿了各自的那塊,各自考慮了一番,有些母雞拿出來了自己那份的一部分來給豬,有隻母雞竟然把全部都上交給了豬,不過卻換回來的優秀員工獎勵——那塊大份食物。而豬最終得到了全部80%的食物。公雞佩服得五體投地,問豬這是什麼計策?豬微微一笑,聽說過職場潛規則嗎?

最後一天,豬把食物全佔了,然後讓母雞自己去外面找蟲子吃。因為之前的競爭,母雞們已經無力再戰了,於是只逆來順受自己去找東西吃。公雞又欽佩的問豬,這是什麼辦法?豬哈哈一笑,聽說過企業文化嗎?


用戶52635181408


這個問題,看似很家常,實則卻是在用百姓的視角和思維在探尋一個社會問題,一個經濟學問題。


首先,有一種不知足確實是社會的負能量。

當今社會,噴子多,憤青多,槓精多。這類人無視我們國家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專門盯著國家和社會的不足,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碗就罵娘。他們喜歡和德國比技術,和美國比軍事,和俄羅斯比醫療,和日本比素質。總之,他們就是無視我們自己的進步,從來沒有知足過,總是盯著我們的短板和問題不放。這種人,或者是跪久了的自卑,或者是牢騷太甚的心理和身體疾患。這種不知足,是典型的一種社會負能量。

其次,大部分人的不知足是個人的人生追求。

有了小房子還想換更大的,車子有了經濟款還要升級豪華款,有了一百萬還想賺到一千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是合法的勞動和努力,這種不知足就是一種正向的人生追求。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打拼,讓自己和家人擁有更富有的物質基礎,讓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條件,讓自己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這正是中國能夠迅速崛起在個人層面的驅動力所在。

第三,不知足的迭代升級是推動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的動力。

推動經濟的增長的因素有三個:一曰投資,二曰貿易,三曰消費,俗稱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就像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資,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則打開了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的大門,對外貿易(進出口)得以高速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外資和貿易,被稱之為“外向型經濟”。

發展中國家窮,要發展經濟,缺少資金和技術,怎麼辦?只有靠外資靠貿易,就是所謂的借船出海。加入世貿之後,我們國家經過這20年的發展,特別是近10年的發展,國家富了,百姓也有錢了。老百姓有錢了,幹嘛呢?一是儲蓄(也包括個人投資),二是消費。所以,我們國家的經濟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扭轉:已經從“外向型”變成了“消費拉動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佔比已經接近百分之七十。從根本上講,能有今天這個轉變,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正是依賴於14億中國人“不知足”的需求迭代。

在發展經濟學上,有個“布登布洛克動力”。講的是布登布洛克家族三代人的追求。爺爺創業,擁有了家族企業;兒子追求地位,當上了參議院;孫子追求精神享受,愛好音樂。儘管看起來這個家族是“富不過三代”的生動寫照,但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每一代人對生活,對追求的不知足的迭代,正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動力所在。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言之有參。不同視角,供您參考。


言之有參


你一個人幸福的了,全社會的人都幸福啦,你吃飽了,人家在吃糠咽菜,和你都是一樣的,這個社會每家人家都是一樣的嗎?你吃香的,喝辣的,你有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你這個人渣


用戶3261071054


你“幸福”了不等於別人也跟著你沾光“幸福”了。

你“富裕”了不等於別人也跟著你沾光“富裕”了。

你“知足"了不等於別人也跟著你沾光“知足”了。

你“吃飽”了不等於別人都不“餓”。

你“喝醉"了不等於別人都“喝夠”了。

你的錢花不完不等於別人的錢都夠花。

你只能代表你自己,頂多代表你家人。不能代表“有的人”,更不能代表人民。人民沒有給你“授權”。

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痛。

你應該幫助別人“幸福”而不是“代表”別人“幸福”。別人需要自己“真正幸福”而不是“被幸福”。

你應該幫助別人“脫貧致富”而不是“代表”別人“脫貧致富”。別人需要自己“真正富裕”而不是“被富裕”。

你應該幫助別人解決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實際問題,提高百姓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他們的基本生活有保障,無憂慮。使他們真實地感受到“知足”而不是“被知足”


啊__諸葛董玉峰


“幸福”,分跟什麼相比。如果是跟敘利亞、伊拉克、利比亞這樣的戰亂國家相比,或者是跟過度貧窮的非洲國家相比,中國的老百姓是幸福的,沒有戰亂和過度貧窮的日子,確實很幸福。

“幸福”,要看基本民生的指數。現在的普通百姓面臨著什麼:住房、養車、送孩子唸書、治病方面的巨大壓力,這種狀況跟已經改革開放幾十年,並且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相對比,你就很難說這是幸福。

“幸福”,毫不掩飾的說,只有那些拿著各種補貼的公務員、各種壟斷行業的事業編製成員,他們工作強度不大但收入旱澇保收的不菲,這才是幸福的群體。

“幸福”,應該是絕大多數民眾的寬鬆、均等的收入與消費環境。絕不是月收入的一半還房貸,也絕對不是一升燃油要七塊錢人民幣,更不是孩子唸書、家中病人醫療的天文數字。所以,談“幸福”應該直面這些基本民生。


最美鄉村中國行


還有很多人失業了沒有失業保險金,病了還要自己支付很多錢,老了養老金還不夠吃飯看病,孩子高中後的教育還要自己負擔。這就是中國人現在的不安全感。只有拼盡全力賺更多的錢才能找安全感。


用戶8749942658687


那麼多六七十歲的人還在為生活奔波是啥原因


滄海笑162459670


這麼無知的提問,你是咋整出來的?很多下崗人交社保都費勁,幸福都在你的知足裡了。賺點流量可以,你的知足就是偷著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