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西神梅的故事

清朝末年(1911),江浙一帶不少文人雅士愛蘭養蘭早成風氣,每年春秋時節,奉化、餘姚、紹興、富陽等地的不少蘭農都要上山去採覓蘭蕙,然後運到上海、南京、蘇州、無錫等地去賣所採的“落山新花”。

那是過完了元宵節後的第二天,無錫城中臨河的一間屋裡走出一位身穿粗布長衫、臉上流露出幾分憔悴神色的文人,他拿個空米袋,耷拉著頭,步子蹣跚地向街間一間米店走去。半路上他看見有群長衫朋友圍城一簇,不知是為什麼會這麼熱鬧。他帶著幾分好奇心想去看個究竟,一聽是奉化來了賣蘭人,霎時便來了勁,不由自主地擠進人群,蹲下身子就伸手挑選起蘭花來。時間過去了近一個時辰,人群裡有買了蘭花的,也有看蘭花的,他們先後都陸續離去了,但這位文人卻仍在細挑細看,似乎沒有倦意,也沒有想走的樣子。

突然,他發現了一叢葉邊鋸齒明顯而整齊、葉面墨綠油潤、形細質厚、極富神采的蘭草,他對著花苞,嘴裡哼哼唧唧地念著自己杜撰的順口溜:“ 凸肚子,尖尖頭,紫綠褲,疏條子……”不禁臉上流露出幾分喜悅之色。他問了價格,卻並不討價還價,只是一個勁地伸手進衣袋裡掏錢,可是老半天不見他把錢摸出來。說實在,這種攤上的蘭花並不貴,但對這位無行無業而家中妻兒數口,僅靠祖上留下的幾畝出租田收入餬口的文人來說,平時度日已很不易,哪裡還能有錢去買蘭花!今朝他的妻子眼看家裡沒米下鍋了。只好拿些舊衣物以便宜的價格賣個街坊鄰居,將所得的微銀交給丈夫去米店買米。可她壓根兒沒想到丈夫會蹲在蘭花攤邊,老半天連自己的肚子都不知餓。時近中午,文人終於從衣袋裡掏出銅板,攤在手掌上數了又數,然後嘩啦啦地將手中所有銅板給了蘭農,手拿蘭花面帶微笑,步履輕快地走回家去。

時到正午,臨河兩岸人家先後都冒起炊煙,等著丈夫買米回來下鍋的妻子,實在等得焦急萬分。忽然她看見丈夫一手拿個空米袋,一手撮著一叢蘭花,一搖一擺遠遠走來,十分惱火。等丈夫一腳跨進家門,二話沒說就奪下他手中的蘭花,倏地向窗外丟去。文人趕緊撒腿跑出屋外,河面上卻不見蘭花蹤影,頓時心疼得他抱頭痛哭不止。要說巧實在巧,這蘭花被拋出窗外的剎那間,正好駛過來一條裝木柴的大船,那蘭花就這樣不聲不響地被帶走了。沒有幾天功夫,這件事就在左鄰右舍中傳開了,一些知情人編上幾句順口溜,惡作劇地教幾個調皮的孩子跟隨在文人後面唱:“稀奇稀奇真稀奇,買了蘭花沒買米;餓著肚子得了寶,妻子一怒丟河裡。”

話說船上蘭花隨木柴被賣到無錫城西一家刻字店裡,店主無意中發現這叢蘭花,便在牆角找個開裂的紫砂鍋如種蔥那樣隨手一種便完了事。大約過了半個月時光,蘭花開了。一天有位無錫藝蘭名家榮文卿先生路過刻字店,頓時聞到一股蘭香,就進店來看,呵,這蘭花三萼收根結圓,捧瓣圓似兩把縮小的蒲扇,碩大而有淺兜,大劉海舌前部一個紅色圓點,透出如孩童般特有的靈秀之氣,高高的花莛長過葉面,整花的姿色俏麗動人,氣質和韻味如一首抒情詩。但榮文卿看到蘭株裡有幾片葉子已開始枯黃,有幾片葉子已乾涸失水,像一個危重的病人,心中分外惋惜。為了挽救這顆垂危的蘭花,榮先生出20兩黃金決議將它買下。

經過榮文卿精心栽培,這蘭草竟在購得後的第二年即民國元年(1912)春天覆了花,當她在無錫蘭花雅集裡一露芳顏時,即可轟動全市蘭友,大家讚美這是棵神形兼備的好花,花莛高高,鶴立雞群,真似淑女倚身欄杆、翹首眺望著歸人,榮文卿則以無錫城的古名冠之為“西神梅”。

蘭花雅集中,榮文卿聽蘭友說去年曾有位文人,把妻子讓他買米的錢買了蘭花,自己甘願捱餓,後因痛失蘭花而哀嚎不止的一段往事,心中無限感慨。他抽個空特意請熟悉這位文人的蘭友陪同前往拜訪,寒暄一番之後話題便贊起蘭花,他竟一掃貧寒氣色,立即眉飛色舞地談了許多鑑別和陪護方面的許多經驗和自己的體會,使人深感這文人愛蘭至深,不禁使榮先生敬佩三分。

次年“西神梅”再次復花時,榮文卿特邀文人來家小聚,細聽文人說出了此蘭與他的一段淵源,分別時文人在“西神梅”前凝思良久,遲遲不忍離去。待“西神梅”謝了花,榮先生即行翻盆,分扯三樁贈給這位蘭友。因此兩位蘭友義結金蘭的一段往事,一直被後人們傳為佳話。

春蘭西神梅的故事


春蘭西神梅的故事


春蘭西神梅的故事


春蘭西神梅的故事


春蘭西神梅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