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將軍馬援是怎樣一個人?他是如何被劉秀看上的?

南寧麵條菌


東漢初期,光武政權之下,可謂是將星閃耀,最著名的便是“雲臺二十八將”,這二十八將都是東漢開國將領。可是還有一個人,不在二十八將的名單中,聲名卻超過名單上的任何一人。這個人便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馬援。


1、百萬富翁,散盡家財

馬援是一位充滿個性與傳奇的名將,其家族來頭不小。他是戰國時代趙國名將趙奢的後代,因為趙奢曾被封為“馬服君”,所以後代便以“馬”為姓。馬援生於公元前14年,有關他年輕時代的史料甚少,只知道他十二歲那年父親去世,三位兄長將他撫養成人。

三個兄長都當了二千石的官職,馬援卻表現平平,仕途不順。想來想去,他決心到邊郡去放牧,當個農場主。不想還沒走,哥哥馬況去世,他回到家中,為兄長服喪一年。

服喪期滿後,正好郡督郵這個職位有空缺,馬援便當了督郵。有一回,馬援督送一名囚犯到司命府,可能是對該犯起了同情心,索性半路把他給放跑了。這樣一來,馬援也不敢回到衙門了,隻身逃到北地。

幸好王莽搞全國大赦,馬援私自放走重囚的罪也被赦免了。他留在北地,開始其放牧生涯。他為人慷慨好施,許多江湖人士就前去投靠他,成為他的門客,人數多達數百人。這人手一多,產業越來越大,幾年下來,積累了一筆龐大的家產:牲畜數千頭,積糧數萬斛。西漢糧食價格在宣帝時最低時,邊郡每斛是八錢;在成帝時,最高達每斛四百錢,如果以每斛二十錢計,那麼馬援應該是一位百萬富翁了。


但是馬援並不滿足於當一名大農場主,他有經濟天下的宏偉抱負,他對門客們說:“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眼看著財富一天天地增多,他感慨道:“凡是殖貨財產,貴在能施捨賑濟他人,否則只不過一守財奴罷了。”於是散盡千金,將全部家產,饋贈給落魄的親朋舊友,自己只穿粗陋的衣褲。

2、棄商從戎,投靠明主

新莽末期,兵災四起,王莽不得不招募天下豪傑,馬援被舉薦為新成大尹(太守)。不久後,王莽敗亡,馬援逃到涼州避難。這一年(23年),馬援三十七歲。當時隗囂在天水起兵,自稱西州上將軍,馬援前去投奔,逐漸嶄露其軍政方面的才華,被提拔為綏德將軍。

公孫述與劉秀先後稱帝,隗囂派馬援前去考察兩個政權。

馬援與公孫述都是茂陵人,打小光著屁股玩大的好朋友,交情非常深厚。可是,當馬援見到老朋友時,公孫述卻擺出皇帝的高高在上架式,傲慢且冷淡。回到西州後,馬援對隗囂說:“公孫述不過就是井底之蛙。”於是隗囂又派馬援前往洛陽,去打探光武帝劉秀的底細。

馬援見到劉秀時,劉秀以布包頭,下殿相迎,完全沒有皇帝的架子。馬援感嘆道:“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我與公孫述是同鄉,打小就是好朋友,可是我到成都時,他坐在寶殿之上,衛兵嚴密戒備後,才允許我進殿。如今我遠道而來,陛下這樣疏以防範,萬一我是刺客怎麼辦?”劉秀笑道:“你不是刺客,你只是說客!”馬援道:“天下反覆,盜用帝王稱號者不可勝數。今見陛下,恢廓大度,如同漢高祖,果然是真天子。”

經過一番考察後,馬援認為公孫述不值一提,劉秀才是真正的帝王。他建議隗囂歸附劉秀,可是隗囂首鼠兩端,馬援多次寫信規勸,卻沒有效果。建武六年(30年),隗囂發兵反漢。馬援上書光武帝,以表心跡,與隗囂劃清界線。

劉秀親征隗囂,儘管馬援曾是隗囂部將,光武帝知其為人,用人不疑。徵隗囂之役中,馬援有一個劃時代的歷史發明:沙盤。不過,馬援不是用沙,而是用米。為了演示西州的山川地形,他用米堆成地理模型,劉秀看完興奮地說:“敵人的佈署已盡在我眼中了。”這就是世界戰爭史上最早的沙盤,光憑這個發明,馬援足以寫進軍事史冊了。

3、大器晚成,馬革裹屍

馬援三十七歲從軍,打過不少仗,但直到四十九歲,才真正開始他獨當一面的輝煌軍事生涯。

  • 平定羌亂,開漢羌二十年和平

兩漢之交,天下大亂,羌人趁勢而反。西部重鎮金城郡,基本上落入羌人之手。金城郡毗鄰隴西,馬援對這裡十分熟悉,所以要平定羌亂,非馬援莫屬。建武十一年(35年),馬援臨危受命,出任隴西太守。

馬援走馬上任,對臨洮先零羌發動奇襲,俘獲馬、羊、牛等牲畜萬餘頭,羌人八千多人,前來投誠。緊接著,馬援與馬成兵團會師,進剿羌亂中心浩亹。羌人曉得馬援的厲害,退至允吾谷,據險而守。哪知馬援尋找到一條秘密小道,繞過羌人的正面防線,從側背發動攻擊。羌人大驚失色,倉惶逃命,退守唐翼谷。

羌軍據守唐翼谷北山,這裡地形易守難攻。馬援使用疑兵之計,命令大軍從正面佯攻,暗地裡派遣精銳騎兵繞到羌軍背後,等到天黑之後縱火,然後又敲鑼打鼓,搞得震天響。羌軍大亂,馬援乘機反擊,交戰中腿中一箭,他裹創猶戰,最終大敗羌軍,完全收復金城郡。

金城的硝煙剛散,武都的兵戈又起,參狼羌部落勾結塞外諸羌,襲殺漢官吏百姓。平定武都羌亂的重任又落在馬援身上。他親點四千名精兵南下,逐一擊破羌人據點,進抵氐道縣。羌軍佔據山嶺制高點,重兵防守,這裡地勢陡峭,十分兇險,易守難攻。

馬援親自勘察地形,發現羌軍在防禦上出現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他們把軍營安置在山嶺上,忽視對水源與水草的控制。馬援笑道:“羌虜容易破矣!”下令軍隊佔領水源與水草區,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數日後,羌軍崩潰,一部分逃往塞外,另有一萬多人向馬援投降。

至此,隴右羌亂全部平定,此後二十年,東漢帝國再沒有羌亂。在東漢帝國的兩百年的歷史中,漢羌兩大民族沒有兵戎相見的最長時間,就是馬援平羌後的這二十年。

  • 平定交趾之亂,標銅柱於百越

建武十六年(40年),南方交趾(越南北部)發生大規模的反叛。叛亂主角是兩姐妹,姐姐叫徵側,妹妹叫徵貳,也是一對奇女子。隨後九真、日南(此二郡均位越南中部)、合浦(位於廣西)三郡越人紛紛起兵,響應徵側。越人佔據六十五座城邑,共推徵側為王,後稱為“徵王”。

面對南方局勢的惡化,光武帝劉秀以馬援為“伏波將軍”,率軍南征。建武十八年(42年)春,馬援兵團進抵浪泊(越南河內附近的西湖),大破徵側軍隊,斬首數千級,降者萬餘人。

在馬援窮追猛打下,二徵的軍隊全部瓦解,四處逃散。徵側姐妹躲進深山老林中繼續抵抗。第二年(43年)的二月初二,徵氏姐妹走投無路,投喝江自盡。徵側覆亡後,戰爭並未結束。徵側的部將率殘眾南逃到九真郡。馬援率戰艦二千餘艘,戰士二萬餘人,從海路南下,一路橫掃,斬俘敵軍五千餘人,南方諸郡的叛亂,至此全部平定。

馬援平亂後的政績可圈可點,他在交趾、九真等地為當地百姓做了不少事,修城郭,興修水利工作用以農業灌溉,完善當地的法律制度。他還在交趾立了根大銅柱,上面刻了六個字:“銅柱折,交趾滅。”後來交趾人路過這裡時,就用石頭堆在銅柱下,久而久之,這根銅柱就被埋在石頭之下了。標銅柱於百越,足以見證昔日大漢帝國的強悍與威嚴。

  • 南征武陵蠻,馬革裹屍

馬援的人生信念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難能可貴的是,他踐行了這種信念。

建武二十三年(47年),南方蠻夷諸部落叛亂。光武帝派遣武威將軍劉尚率一萬多人馬平叛,遭武陵蠻伏擊,全軍覆沒。武陵蠻兵乘勝擴大戰果,進攻臨沅(湖南常德),光武帝派李嵩、馬成率軍討伐。面對神出鬼沒的武陵蠻,久經沙場的漢軍竟然不知所措,找不到致勝的方法。

具有豐富山地戰、叢林戰經驗的老將軍馬援自告奮勇前往。這年馬陵六十二歲,光武帝劉秀不肯讓他去。老將軍不服氣道:“臣尚能披甲上馬!”他在皇帝面前策馬馳騁,光武帝讚道:“矍鑠哉是翁也。”當即任命馬援為南征軍統帥,統兵四萬,南下武陵郡。臨行前,馬援對好友說:“我年老了,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經常擔心一病而死,不能為國捐軀。今天得以統軍出征,若能為國家而死,甘心瞑目!”

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南征兵團抵達武陵地區,首戰大破武陵蠻,斬獲二千餘人。南方多山嶺,叢林茂盛,稍有不慎,很容易陷入敵軍的重圍之中,馬援行軍作戰非常謹慎,每到一地,必定要詳細勘察地形,思考作戰方略。正是這種謹慎與穩重,漢軍穩紮穩打,連戰連捷,逼近到武陵蠻的心臟地帶。

這時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穿越壺頭山,優點是路程短,但是山嶺陡峻,叢林密佈,水流湍急;第二條線路是繞行充縣,這條線路相對安全,但是路途遙遠,補給困難。

馬援在慎重考慮後,最終選擇第一條路,穿越壺頭山。壺頭山戰役戰得十分艱難,加之南方河流進入汛期,河水暴漲,水流湍急,漢軍的水師軍艦無法順利沿河發動攻擊。炎熱的天氣使得傳染病迅速蔓延,漢軍的許多士兵都得病,主帥馬援也不幸身染疫疾。他忍著病痛的折磨,拖著羸弱之軀,堅持指揮大軍作戰。然而,他畢竟是人不是神,他的病情沒有好轉,反倒惡化,終於他倒下了,聽到了死神的召喚。

戰役還未結束,馬援病死軍中,時年六十三歲。

馬援之死,並沒有影響到戰爭的結局。在漢軍的圍困之下,武陵蠻意志動搖,監軍宗均矯詔招撫叛軍。武陵蠻內部出現嚴重的分歧,最後主和派佔了上風,刺殺了主戰派的首領,接受宗均的招撫。這次規模浩大的南方叛亂,終於在馬援去世後數月,完全平定。

由於馬援的女兒是漢明帝的皇后,漢明帝是比較防外戚的,他在羅列“雲臺二十八將”名單時,儘管馬援已死,他還是特地將岳父排除名單外,以絕外戚窺政之心。

馬援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歷史人物,他很勵志,早年混得不好,沒有怨天怨地,辛苦打拼成百萬富翁,又散盡家財,不當守財奴。在偉大的人生志向面前,金錢何足道焉;在國家利益面前,個人安足道哉!馬援的一生,是勵志的一生,他留下許多勵志名言,比如“大器晚成”、“窮且益堅,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等等。更重要的是,他全做到了。他年近半百才獨當一面,可謂大器晚成;他窮的時侯沒有放棄堅定的志向,老的時候愈發壯志凌雲;他馬革裹屍,死而無憾,何其坦蕩,何其磊落,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


回望五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守護大中華縱橫捭闔的血脈精魂。歡迎關注“君山話史”。


君山話史


馬援,字文淵,是東漢開國功臣之一,因為
馬援官拜伏波將軍,被尊稱馬伏波。是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代表人物,馬援死後,到漢章時被追諡號為忠成。



馬援的父親在馬援十二歲時就離開人世,後來他的哥哥馬況去世後,馬援就留在家裡為他的哥哥守孝一年,在這段時間裡,馬援沒有離開過馬況的墓地,對他的嫂子也非常尊敬,不整肅衣服絕不踏進家門,所以馬援的名聲也越來越好。

王莽篡漢後,又進行改革,很加加劇了社會的動盪,王莽的新朝滅亡後,馬援就和馬員逃到涼州,在後來劉秀建立東漢後,馬員投向了洛陽的劉秀,馬援則就留了下了,並且受到當時隗囂的器重。



同時公孫述在蜀地稱帝,隗囂就讓馬援去探聽虛實,本來馬援和公孫述關係還不錯,以為到了會對自己禮遇,但公孫述卻擺起了皇帝的架子,馬援認為公孫述不能成就大事,就勸隗囂不如專心對待洛陽的劉秀。

後來馬援就和隗囂去了洛陽歸附於劉秀,但是沒多久隗囂又對劉秀起了反叛之心,馬援因此很多次勸說他,但他確認為馬援背叛自己,所以對馬援非常生氣,沒多久就起兵反漢,最後被劉秀的漢軍打敗。

之後馬援被任命太中大夫,統領諸軍駐守長安,因為當時隴西邊境經常有羌人前來犯邊,所以馬援就被任命為隴西太守,馬援在隴西的時間裡,恩威並用,那裡也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後來馬援被任命伏波將軍,一平嶺南之後,又北擊烏桓,之後又平嶺南。

馬援在進軍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很多士兵都得傳染病而死,馬援也得了重病,於是馬援命令部隊靠河岸邊鑿成窟室用來避熱,但是卻被人彈劾說馬援不進兵、止步不前。

劉秀於是就派人去責問馬援,但人到的時候馬援已經死了,因此又趁機誣陷馬援,劉秀非常生氣,就追回馬援的印綬。

而馬援的家人卻不知劉秀為何如此生氣,也不知馬援犯了什麼罪,所以心裡非常擔心害怕,也只是簡單的把馬援埋葬了,當時的情景還是非常淒涼的。到漢章時,馬援被追諡號為忠成。

在漢明帝時,在雲臺畫了二十八個功臣稱為雲臺二十八將,按馬援的功勞而言,本該列入的,但是因為馬援的女兒是皇后,為了避嫌,就沒有把馬援畫進雲臺二十八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