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帶娃的老人都是外公外婆,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如今,特別是在大城市裡面,很多帶娃的老人聚在一起一問,十之八九都是外公外婆,而爺爺奶奶的比例非常少。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來聽聽大家怎麼說。

如今帶娃的老人都是外公外婆,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來自上海的安純媽媽:

主要原因是心疼女兒,避免婆媳矛盾。不少家庭最後都選擇由外婆外公帶孩子,問及原因,主觀因素幾乎都是女方為了避免婆媳矛盾。而不少外公外婆主動請纓帶孩子,外公外婆養了女兒,嫁給了別人,為了心疼女兒,所以幫忙帶,這種情況普遍表現在獨生子女身上。孩子出生後,由外婆照看還是讓奶奶照看,想必是很多媽媽糾結的問題。讓外婆照看,因為是自己的親媽,所以溝通起來也方便;讓婆婆照看,溝通起來或多或少有障礙,甚至會在育兒過程中產生分歧,導致婆媳之間出現矛盾。這固然是外婆帶孩子較多的原因之一,但地域、退休時間等原因同樣影響著誰來帶孩子。

如今帶娃的老人都是外公外婆,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來自天津的慧珍媽媽:

如今社會一個普遍現象,媽媽生,外婆養,爸爸回家就上網,外公天天菜市場,爺爺奶奶來觀賞。主要是,公婆不肯帶,藉故推辭,老公比較瀟灑,外公外婆心疼自己的女兒,所以幫忙照顧,所以一照顧就像溼手沾麵粉甩不掉了。然後呢,等孩子大點了,懂事了好帶了,又有很多公婆要接回去帶了。不能說現在都是如此,但是這樣的現象非常多。

辛鑫外公:

重男輕女亦有關係,我是做外公的人,當女兒在產房時,我在親家面前講了,我歡喜小姑娘,親家姆講了一句,男小孩再多亦不厭比,後面沒有講下去。我添了一句,百分之百小姑娘,不信,打個賭。我是瞎猜的,結果,真的是小姑娘,第一個月,我女兒在夫家做月子,去扞查,一克未添,苐二個月,領回來養,直接養到現在,三足歲出頭一個月了。她奶奶,只來過幾次,都是外公,外婆承擔,所以,寶寶對我們很親,對她奶奶,在路上,碰著我們叫她叫阿孃(奶奶)都不肯叫一聲。這就是寶寶都知道,對誰親。付出就有收穫。

如今帶娃的老人都是外公外婆,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胖妞爺爺:

我就是剛做了20個月的外公,也是將外孫帶到自己的身邊。有以下幾個原因:1是主要心疼自己女兒,白天要上班,還經常加班到9點10點,再坐一個小時公交到家,回到家再盤小孩,可算是精疲力盡了,晚上睡不好,直接會影響到第二天的工作。2是親家公在幾年前就去世了,白天親家母一個人帶孩子太累,況且歲數也太了,有小孩的都知道一個人帶真辛苦,我們現在老婆停職在家,我工作也輕鬆,能幫著一起帶。3是普遍婆媳關糸不太好交流,當然我們家女兒也不例外,跟我們交流就好多了,也避免了一些矛盾。說實在的就這樣我們也是樂中有苦,苦中有樂!

來自北京的媽媽:

我在這裡為爺爺奶奶說句公道話。我是獨生女,跟爺爺奶奶長大。我現在也發現了,看孩子的多數都是姥姥姥爺,為什麼跟我們小時候相比,這個佔比在逐年上升呢?其實跟我們從小在嬌慣的環境下長大有關。比如我姐家,昨天初二,一大家子人吃飯,我姑(孩子姥姥)說你們吃,我看孩子,我姐就直接上桌吃飯了,這要是婆婆,是不就得謙讓一下。我們一幫人嘮嗑,我姐跟我姑說,你抱孩子進屋哄睡覺吧,這要是婆婆是不就得委婉一點。如果換成日常生活中,事事都要如此,是不大家一定會選擇相處起來更自在的那一個。

如今帶娃的老人都是外公外婆,這種社會現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婆婆雲彩:

我是當婆婆的,說句心裡話都想和自己的媳婦像女兒一樣的親,從結婚買房把我們所有幾十萬的積蓄都拿出來了,我只有一個兒子全部的寄託都在他們身上,也算是全力以赴,自從媳婦懷孕我就從家裡到成都來給他煮飯洗衣,她只管上班從不要她做一點家務,錢方面我也從不計較,現在8個月了,我的老毛病腰椎間又痛德很,晚上翻身都痛他們也知道,也很少問我,也不主動,但是一切家務還是我做,她也那麼大的肚子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好,還要面臨帶小孩怎麼辦?

一位全職媽媽:現在感覺外婆帶都成習俗了,我是全職媽媽,婆婆長年外地,婆婆不帶思想守舊的親孃也表示不願意帶,找個保姆但是帶孩子這事吧我比較挑剔,幾個折騰下來乾脆自己一個人帶了。所以和小區裡帶孩子的長輩也都熟起來,家裡獨女的,自然就外婆帶了甚至一個月週末住婆家,其餘時間都是住自己孃家;一兒一女的最可憐了,因為捨不得女兒吃苦,就給女兒帶,兒子家的也只能送去外婆帶,所以這種家庭三天兩頭吵架,老人就各種訴苦。孩子是自己的,老人幫帶那都是情分,當媽媽的願意幫你帶,那簡直就是幾輩子修來的福氣,要是不願意也沒有辦法,大部分不願意帶的外婆要不就是有自己需要忙的事業,要不就是孩子是女婿家的人。對於我家而言,大姑孩子跟我家孩子沒差幾天,婆婆揚言,女兒家的不帶,兒子的也不帶。題外話:不幫帶的老人,其實都是太有思想的老人,放得下,玩得開,過得來日子。

好了,文章分享到這,大家肯定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歡迎在評論寫下的留言,和摩多媽媽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