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園園熊


一看到這個問題就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嘉慶殺和珅15年後追悔莫及,難道是沒錢憋的,想想和珅如果活著,能夠繼續像為乾隆服務那樣,服務於他,給他摟錢以便解決財政危機?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乾隆帝畫像



【1】如果僅僅靠一個貪官來維持朝廷的國庫稅銀,那大清王朝滅亡的更快。歷朝歷代沒有見過靠一個貪官來作支撐的。乾隆時期,和珅之所以能夠成為乾隆寵臣,就在於和珅能夠迎合上意,能夠幫助乾隆解決問題,當然是錢的問題,所以很多需要朝廷出錢解決的事情,乾隆都安排和珅去做,他憑藉著自己腐敗集團的利益鏈,往下攤派銀子就解決了,乾隆第六次南巡就沒花朝廷一分錢,全是和珅利益集團中貪腐分子所出。

影視劇中的乾隆帝



但是,這僅僅滿足於乾隆個人的奢侈消費,乾隆時期國家的維持和發展,還是要靠其他眾多大臣們的共同努力的結果。如果要光靠和珅一人,那清朝的天下豈不是和珅一家之天下,皇帝就是傀儡了,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希望看到的。同樣,對於嘉慶帝來講,他看到了這樣的危險信號。如果他不殺和珅,清朝腐朽沒落的速度會進一步加快。

嘉慶帝畫像

【2】乾隆當太上皇的時候,和珅的地位已經威脅到嘉慶帝。雖然乾隆退位當太上皇,但是實際權力還是在乾隆手裡,確切的說是在乾隆和和珅的手中。每次上朝的時候,和珅都站在乾隆和嘉慶帝身邊,大臣們奏報事情,因為乾隆年歲已高,口齒不清,乾隆批示指示,只有和珅能夠聽清楚,所以,他對乾隆的話進行轉譯,自己下判斷,把持朝政。而一旁的嘉慶帝根本就沒有任何決斷的權力,所以清人都稱和珅為“二皇帝”。

影視劇中的和珅

如此把持朝政之人,如果在乾隆死後,嘉慶帝再繼續如乾隆一樣重用和珅,我們都知道,嘉慶帝在才能、能力、管控等能力上都不如其父乾隆,以他的天資和才能根本掌控不住和珅,如果朝堂繼續被和珅掌控,那大清王朝的未來真不知道如何發展。

影視劇中的嘉慶帝

【3】嘉慶帝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有乾隆時期遺留問題,也有嘉慶帝自身資質能力不足導致的。乾隆後期大清王朝已經開始走向衰敗,乾隆滿足於奢侈享樂,朝廷官員腐敗,國家財政困難,尤其在面對世界之變的時候,大清依然自我封閉,仍然認為自己永遠是天朝上國,閉關鎖國,逐漸拉開了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距離。

而嘉慶帝繼位後,雖然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整頓朝廷,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並未觸及問題的根源,而且嘉慶帝自身資質和能力方面也不足以支撐和引領大清王朝從衰敗的頹勢中走出來,所以,在嘉慶帝期間,民間起義數次爆發,繼續堅持閉關鎖國的政策,外敵對大清躍躍欲試,這些都導致了大清帝國加速滑向了沒落的深淵。

影視劇中的和珅

所以,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我認為嘉慶帝根本不可能有如此想法,如果有也可以看出嘉慶帝是多麼沒有能力的一個人。



公元1799元正月,88歲的乾隆皇帝走到了人生的盡頭,臨死以前,他一直在叮囑兒子嘉慶,不要為難和珅,更不能要去殺他。

當時已經做了四年皇帝的嘉慶對父親臨死之前的叮囑很不以為然,表面上應付著,實際上已經有了殺和珅的具體計劃。

他在當太子時,就已經知道這個和珅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家中貪汙的金錢難以計數。他不明白為什麼父親一直寵著他,對這樣一個大清國的蛀蟲聽之任之。

以前他是太子,管不了和珅,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已經是大清國的嘉慶皇帝了,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殺和珅了。

於是和珅人頭落地,家產被抄,抄出的家產相當於當時大清國幾年的財政收入的總和。和珅一跌倒,嘉慶就吃了個飽,民間很快就有這樣的說法。

但是很快嘉慶就開始後悔了,也很快明白了當年父親為什麼堅決要求自己不要殺掉和珅。因為自己只看到了和珅貪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和珅在朝堂之上“活”的一面。

嚴格來說,和珅屬於人才呀,乾隆皇帝視其為左膀右臂,得力干將。和珅能夠幫助皇上把天下最難辦的事情打理得妥妥帖帖,能夠解決最棘手的事情,能夠在朝堂之上左右逢源,幫皇帝左擋右突。

並且,乾隆皇帝數下江南,工程何其浩大,花費的錢財無數,所有這些都是和珅一手打理的,井井有條,讓乾隆皇帝十分滿意。

而在嘉慶朝,他幾乎沒有出過遠門,為什麼呢?一是大臣反對,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沒有人替他安排這麼龐大的系統工程。

現在好了,和珅不在了,嘉慶突然發現自己手底下這幫官員太難管了,自己缺少一個能夠獨擋一面的心腹大臣。所有的大臣都是趨炎附勢,面對著日新月異變化著的形勢束手無策。

因此,也就是從嘉慶朝開始,清朝開始走了下坡路,這個時候,他開始懷念起和珅來。覺得自己當時殺和珅還是有些太草率了,至少應該等到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之後再動手也不遲。

但是人已經死了,再後悔也沒有用了,那些抄來的錢雖然多,但是很快也就花了個精光。


其實,嘉慶還是年輕,他在父親剛剛去世幾個月就想迅速處理掉和珅,一方面是因為和珅的鉅額財富,而他的國庫裡卻是空空如也。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和珅的權力有些太大了,已經影響到到了他的統治地位,所以他作為皇帝來說,必須迅速解決掉眼前的麻煩,至於今後怎麼樣,只能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所以說,乾隆不是一個糊塗的皇帝,當年和珅的所作所為,他能不知道嗎?不過是相互利用,他需要和珅的才幹替他來處理一些棘手的事情。他手握著和珅的把柄讓他甘心為自己效死命,他知道打江山易而守江山則難,光靠自己一個人不行,還需要得到的助手,而和珅就是這樣一個得力助手。


這樣乾隆和和珅共同組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體,維持著大清江山的穩固。但是這個道理乾隆知道,嘉慶不知道,直到十五年以後,國內矛盾頻出的時候,嘉慶才想起父親的金玉良言,多少有些晚了。


小小嬴政


很多人應該都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讓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貪官和珅了吧?或許很多人都會被劇裡面的和珅所圈粉,因為他性格很可愛,但實際上,歷史上的和珅是一個大貪官,奸詐狡猾,貪得無厭,但是為什麼乾隆皇帝一直容忍,縱容著他,還囑咐嘉慶皇帝要善待和珅,但是嘉慶皇帝並沒有聽從乾隆的囑託,而是義無反顧的抄了和珅的家,但是在15年後又追悔莫及呢?

首先來看為什麼嘉慶要抄家和珅?

首先,嘉慶皇帝處理貪官的決心。

是在乾隆六十年的時候,乾隆宣佈要讓位於嘉慶皇帝,自己要當太上皇,但是實際上嘉慶皇帝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軍國大事還是乾隆全部說了算,而和珅作為乾隆的寵臣來說,在太上皇面前也是一個紅人,其實就是他的鋒芒太露,超過了虛位皇帝嘉慶。

所以處理了和珅是立威的需要,也代表了嘉慶皇帝處理貪官的決心。

其次,抄了和珅的家產充實國庫。

和珅家裡的金銀財寶甚至要比國庫的還要豐腴,所以殺掉和珅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是要抄了和珅的家產,因為當時說是康乾盛世,但是康熙和雍正處理下的基業,早就被乾隆霍霍光了,嘉慶上位的時候,大清的經濟狀況早就不比以前,他接下的也是老爹給他留下的爛攤子,經過乾隆的揮霍,大清要想再回到以前的盛世也就難上加難了,所以,當時需要巨大的財政收支,抄家和珅也是一件必然要做的事情,而據說和珅的家產多達8億多兩白銀。

所以也有這種說法“和珅倒,嘉慶飽”。

最後,和珅威脅皇位。

殺死和珅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他是戶部尚書,禮部尚書,手握國家財政大權,在官場上還有著很強的人脈關係,要是不處理和珅,他還會貪汙不說,還有可能拉幫結派,威脅皇位。

所以和珅的死對於皇帝來說是必須的一件事情。

那嘉慶可能會後悔處死和珅,是為什麼呢?

因為和珅是一個有原則且忠心耿耿的人。

和珅知道什麼錢可以貪,什麼錢不能貪,所以在處理大是大非面前從來沒有掉過鏈子,你就從他對災區百姓做好事方面就可以知道一二。此外,和珅對於朝廷是非常忠心的,關鍵時刻他願意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國家渡過危難。對於乾隆皇帝來說和珅的家產就是大清的又一座國庫,把錢放在他那裡比放在自己這裡穩妥多了,自己什麼時候都可以動用。

乾隆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嘉慶不明白,他只知道那幾年和珅假借太上皇發號施令,從來不把自己這個皇帝放在眼裡,所以等到乾隆死後嘉慶馬上查抄了和珅的家產並且殺死了和珅。

和珅死了以後王朝的貪汙不但沒有消止,反而在整個大地上逐漸蔓延開來,而嘉慶帝手下卻再也沒有一個像和珅那樣能辦事的大臣來調控這個局面,當然包括他自己的無能,所以說嘉慶帝的新政也就無疾而終了。十五年後當嘉慶帝回想起殺和珅這件事的時候他總是懊悔不已,因為在他看來如果和珅不死,自己的改革也許會在他的幫助下進行下去,大清也不會讓如此多的貪官汙吏在中原大地橫行霸道了。或者說即使有貪汙現象發生,但至少不會如此之猖獗。

總結:乾隆和和珅共同組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體,維持著大清江山的穩固。但是這個道理乾隆知道,嘉慶不知道,直到十五年以後,國內矛盾頻出的時候,嘉慶才想起父親的金玉良言,多少有些晚了。


香姐逛歷史


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一死,嘉慶皇帝便開始著手計劃對和珅下手,僅僅過了半個月,嘉慶便迫不及待地賜死了和珅

可見,對於剷除和珅這個毒瘤,嘉慶皇帝確實很急。

可是,嘉慶真的會在15年之後,對處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這件事追悔莫及?顯然不會,他只是用了很長一段的時間想明白了一個道理。

嘉慶皇帝為什麼會這麼急迫地對和珅下手,不僅處死了和珅,還抄了和珅的家呢?

這事說起來還得怪乾隆皇帝,乾隆六十年,他突然宣佈立時為嘉親王的嘉慶為皇太子,隨後又迅速禪位給嘉慶。

不過,乾隆是讓位不讓權,也就是說,皇帝這個位置可以提前讓給嘉慶來坐,但是皇權卻不能提前交給嘉慶,還得繼續掌握在乾隆自己的手裡,為此他還專門在乾隆十六年十二月發佈了一條命令:“朕在明年雖然會歸政於永琰,可是,今後所有的軍國政事,你們仍然上奏於朕,你們在奏疏中稱朕為太上皇即可!”

這也就造成了嘉慶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卻沒有皇權,仍得事事聽從乾隆這個太上皇,這和“傀儡”何異?

更重要的是,乾隆這個太上皇一當就是三年,嘉慶這個“傀儡皇帝”也是一當就是三年,這三年時間裡,他還不如一個和珅威風呢!

所以,乾隆一死,嘉慶想要順利地接手皇權,想要坐穩皇位,他就必須得要立威,告訴所有人,乾隆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我嘉慶掌權的時代了,從今以後,你們都得乖乖地聽我的話。

嘉慶選擇誰來作為自己的立威對象呢?毋庸置疑是和珅。

和珅在乾隆時代不僅扮演著一個寵臣的形象,更扮演著一個貪官、佞臣的形象,拿他來立威顯然最合適不過。

和珅一死,還有誰敢跳出來找嘉慶的難堪?這讓嘉慶一舉鞏固了皇權。

除了立威之外,嘉慶處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當然還是因為和珅太有錢了,嘉慶想著抄了和珅的家產,發一筆橫財,雖然人們總說“和珅倒,嘉慶飽”,可實際上這筆橫財並沒有支撐多久,很快就花完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康熙、雍正兩代人的積累,幾乎已經被當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給揮霍一空了,嘉慶接手清朝的時候,經濟已經下滑,又戰亂不斷,他又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能夠賺到更多的錢,所以只能抄了和珅的家應應急了。

據說和珅的家產能抵得上當時清朝的十年財政收入,這個數據不得不說很嚇人,這恐怕也是嘉慶惦記和珅家產的原因。

當然,嘉慶的吃相還不算難看,處死了和珅,又抄了和珅的家之後,還有人建議他連和珅隱匿不報的家產給一塊抄了,但他念及和珅畢竟侍奉了乾隆幾十年,所以沒有做得太絕。

那麼,嘉慶皇帝后來究竟明白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說實話,嘉慶不可能會後悔處死和珅,對於嘉慶而言,和珅也絕對是一個不得不殺的人,當時直隸布政使熊光對嘉慶說了一句話:“不速治其罪,無識之徒觀望夤緣,別滋事端。發之速,是義之盡;收之速,是仁之至。”

熊光的意思就是告訴嘉慶,趕緊對和珅下手,並且越快越好,這樣不僅能讓和珅來不及反應,也能讓觀望局勢的牆頭草看清時勢,讓他們不敢生事。

和珅既是戶部尚書,又是吏部尚書,左手掌控清朝的財權,右手掌控清朝官員的任免權,這樣的人如果讓他拉攏了幾個軍中實權將領的話那還了得?

所以,和珅必須得死。

所以,嘉慶是不可能會後悔處死和珅的,那麼他所想明白的道理又是什麼呢?說白了就是四個字——御下之道!

和珅在乾隆時代能得寵幾十年而不衰,憑藉的可不是一個“貪”,而是他能辦事,會辦事,幹拌是,能為乾隆皇帝排憂解難。

清官,不一定是能吏。

貪官,也不一定只會貪。

和珅雖然貪,但是能力確實還是有的,更重要的他能夠讓朝堂上的各方勢力維持一個微妙的平衡,皇帝要做的是什麼?不是事事躬親,而是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然後還不能讓他們所有人抱成一團,至少也得分成兩個派系。

和珅正好處於這個平衡的核心之處,也就是說他是一個挑大樑的人物。

可是,嘉慶時期卻沒有這樣一個能夠為他挑大樑、為他排憂解難的人,看似有一個劉墉,還有朱珪、王傑,但是劉、朱、王二人不僅是乾隆朝舊臣,還是年邁之人,嘉慶即便再倚重他們也用不了幾年。

嘉慶皇帝自己又是一個平庸之人,如果沒有一個能夠為他挑大樑的人的話,憑他自己是很難做出什麼成績來的。

劉、朱、王俱去之後,嘉慶才發覺自己這麼缺人,缺什麼人?自然是挑大樑的人,為什麼十多年過去了還是沒有培養出一個能夠挑起大梁的人?說白了,就是嘉慶這個人御下之道不行,不會識人用人。

所以,嘉慶只能當一個守成之君,乾隆給他留下來的一畝三分地,他能夠守住一畝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流浪的侯爵


網絡上的謠傳是這樣描述的,在和珅死後,嘉慶帝雖然獲得了8億兩白銀國庫頓時充盈,然而不久後他驚奇的發現,朝中竟然無人可用,看著逐漸枯竭的國庫,嘉慶帝不禁唏噓,再也沒有和珅這樣辦事能力高、能撈錢供給皇帝的人在了。

其實如果十五年後想起和珅的話,嘉慶帝只會後悔沒碎剮了和珅,積重難返之勢少不了和珅的“功勞”。

首先,和珅貪汙不過二千多萬兩銀子,八億純屬胡扯,這都是有據可查的,照這麼個傳法,估計到了2050年和珅的貪汙數目能到50個億。

其次,嘉慶帝抄沒和珅的家產,戶部是一個銅錢都沒見到,還有人說是用於清剿白蓮教,那也是胡扯,所有錢都進了內庫,用於皇帝私人花銷。

至於和珅的宅子,並不是完全給了老十七永璘,只給了他一半,另一半還歸固倫和孝公主和豐紳殷德繼續居住,相對來說,嘉慶是個非常看重親情的皇帝。

這類文章只有一點沒有說錯,和珅還是有些本事的,並非一無是處。

而與此相對應的是,嘉慶帝也並沒有傳說中無能到那種程度,他是被官員們活活的把脾氣和熱情磨滅了,滿清積重難返,也並非他一個人的過錯,他也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早在顒琰還只是個皇子的時候,他就知道政務中某些關節所在,尤其是吏治敗壞方面,殺和珅並非只是為了洩憤,主要是殺一儆百給朝堂所有官員看的。在當時,京官們聚斂成風,而外放的大員們貪腐成性,這兩股勢力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

貪腐營私方面,和珅是榜樣。

京官們缺錢就暗示各地方官員送,或者說做為“例錢”,即便領導不要,下級官員也得主動送上去,而各地方官員不但要孝敬京官,自己也要貪汙一部分,有的做為公用支出,有的則落入自己的錢袋,這些事顒琰早知道,康熙朝就這樣,雍正整飭吏治後好了些年,到了乾隆就全荒廢了。

嘉慶帝繼位後,雖然還是乾隆處理政務,但是嘉慶帝也向乾隆帝提出過切實、中肯的意見,比如三節就不要再接受大臣們的供奉了。

因為這些官員,他們自身沒有造錢的本事,同時也不會用自己的本就不多的工資去買禮物,所有上供的財物還不是全部來自於民間,加重了當時百姓的負擔,所以嘉慶對乾隆帝建議,免除一切供奉,但是乾隆沒有同意,他總覺得一切盡在掌握。

不但如此,嘉慶皇帝還明白,所謂的川楚教亂,實際上也是因為吏治的敗壞,由地方官逼迫才發生的。

當時的吏治敗壞程度已經相當嚴重,貪汙腐敗,激起民變,這只是其中一部分,就以川楚教亂為例,歷時三年,沒能剿滅。而國庫的專項資金則用去了7000萬兩,這說明地方上的具體情況,地方官員並沒有如實彙報。對此,嘉慶皇帝想聽真話的心情十分迫切。

欺上瞞下這方面,誰是榜樣呢?還是和珅。

論罪和珅的第5款,就是針對和珅有意欺瞞乾隆,隱瞞地方軍政要務。

在剿滅川楚教匪的過程中,乾隆非常擔心,總盼著前線的軍情文書能到,他好了解下戰況,而和珅把各路軍營的奏報,有意的推遲甚至壓下,和珅也有善意的一面,當時的乾隆確實不行了,怕聽了壞消息氣急攻心直接死過去,但毫無疑問,無論怎樣這都是欺瞞皇帝,這導致軍務處理速度大受影響,同時也造成了剿滅行動曠日持久,靡費無數。

所以,賜死和珅這件事中,個人私怨僅僅佔了很少的一部分,主要還是要表達了嘉慶帝整飭吏治的決心,殺雞儆猴。也就是說,和珅是整飭吏治之前的祭旗行為。

嘉慶特地解釋過和珅的第五款罪狀後,還做了相應的解釋:之所以從重從快弄死和珅,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貽誤軍國要務,至於貪汙腐敗,追逐私利,這些都是小罪而已。(反過來講就是,如果單單只是貪腐,和珅不會死。)

嘉慶的大致分析是:教匪滋事以來,至今已經三年,為什麼教匪還能這麼歡實呢?究其原因,都是和珅隨意耽擱軍務,擅權、專權對軍務多有掣肘造成的,以至於各路軍營不敢以實情奏報朝廷,你說實話沒人愛聽,直接就被扣住了,那還寫個什麼勁呢。所以各路官員都在觀望,但是現在和珅業已伏法,此後斷無從中掣肘之人,朕可力保。

嘉慶發佈上諭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和珅伏法,把他樹立為反面典型,有鑑於此,今後各級官員要據實奏報,不要再學和珅這個壞痞了。

嘉慶帝發佈諭旨,一應文件都應該直接歸攏到我這裡來,如果還沒到我這裡就經過他人拆閱,我怎麼知道里面有沒有重要事件,我怎麼知道有沒有瞞報,他同時也擔心,比如說有人要告各地的總督巡撫,而這些“罪臣”們在內閣或其他衙門有自己熟識的朋友,督撫的朋友們就會把這些奏報隱匿起來,用嘉慶帝的話說,

如果這樣的話,那不就又成了和珅的延續了嗎?歌功頌德,報喜不報憂的是誰呢?還是和珅,堪稱榜樣。

嘉慶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作為君主誰不知道堯舜禹湯是要效仿的?誰不知道桀紂幽厲是要引以為鑑的?如果有人稱頌皇帝堯舜禹湯,這個皇帝肯定高興,但如果斥責皇帝像極了桀紂幽厲,那麼皇帝肯定會震怒。

但是,但是,但是呢?愛聽的堯舜禹湯,他不去效仿。而桀紂幽厲,他又不吸取教訓,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歷史上的那些亡國之君,誰也不願意做這個亡國之君,但是他們卻不能自我覺悟,實在是非常可惜可憐。

這也是說和珅,天天拍馬屁,拍得乾隆雲山霧罩,實際上這種麻痺思想就是禍國殃民。

“三年無改”?嘉慶做不到,但又不想擔“罪責”,所以只能“群策群力”了。

和珅受乾隆皇帝簡拔、重用20年。尚在大喪期間,嘉慶就迫不及待地賜死和珅,在孝道有所違背,輿情上也不好控制,主要還是三年無改的慣例,而嘉慶又不想被冠於這種惡名,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借用輿論,借用言官群起而攻之,自己才能撇清責任。

藉機廣開言路,這也是歷代皇帝繼位後的慣用措施,以顯聖君賢明。至乾隆中期以後,大清已經有了積重難之勢。如果想有效的扭轉這種局面,也必須靠君臣群策群力,這首先要保證君臣信息渠道通暢,嘉慶皇帝曾經自言,類似於白蓮教這種武裝反抗行為,尤其是嚴重到這種程度的民變,自大清開國,絕無僅有,這已經撼動了大清的統治根基,如果不能加以重視,如此演變下去,真的就會面臨滅國問題。

和珅已死,不要再學他呦~

為了整飭吏治,嘉慶必先撥亂反正,所以兩位官員被平反,並公開表揚,其中一個就是已經去世的御史曹錫寶,還有就是被降職的原內閣學士尹壯圖。

曹錫寶曾於乾隆51年狀告和珅的管家劉全仗勢營私。家中房產、車馬全部逾制。可惜在彈劾之前,卻被巴結和珅的官員密報和珅,和珅命令劉全毀滅一切罪證,等到查證的時候,實據早已消失,曹錫寶因此革職,憂鬱成疾,含冤去世。

內閣學士尹壯圖,上書直言,各地督撫違法亂紀不能都以議罪銀處理,總這樣劍走偏鋒律法還有什麼用,反正又不用死,他還指出各省虧空的問題,乾隆很不高興指派官員去各地詳查。

核查官員到了地方天天吃喝玩樂,然後再去檢查倉庫,各地早已經收到消息,從容佈置,查不出任何實證,所以尹壯圖被刑部治罪,最後降職了事,朝堂上就只剩下一片讚揚之聲了。

賜死和珅肯定有私人恩怨的成分,但是也有借用和珅當反面教材的意思,還可以通過一一剖析罪名,用和珅的死來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

嘉慶早就看出來大清統治根基已經漸漸被腐蝕,繼位後敗落之象漸漸浮出水面,他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我們當然不能說嘉慶皇帝的執政能力優秀,但是也不能說完全是因為他的庸庸碌碌使大清徹底走向末路。

作為守成之君,他能力確實有限,加上其間天災人禍,嚴重程度方面已經超過了晚明。人口的暴增,各地已經無地可開,以供種植,個別地區連山頂上都種上了糧食,更有人跑進了燕山山脈,或者跑進了雲貴偏僻之地開山種田,這同時也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河道堰塞,夏季降雨一時決口氾濫成災,說是天災,其實也是人禍,這不是什麼高科技,古人也知道,嘉慶和大臣也都知道,但是沒法管,讓人都別種地了,都坐等餓死?

再比如人口和土地問題,乾隆帝執政時已經清晰的瞭解了脈絡,但無法解決。以前所謂的龍興之地是受保護的,而到了乾隆中期這種保護力度越來越低,百姓要吃飯又無地可種,土地兼併又這麼嚴重,已有官逼民反之勢,如果再行阻攔,必定會造成民變,一發不可收拾。

新疆雖大,但可耕種面積卻相對較小,不能滿足大量農民的種植需要,裡裡外外這些問題都不是嘉慶能解決的。幾近四萬萬之數,乾隆那代就知道,怎麼解決?你讓他一下少2億這不可能,沒有什麼有效的方式來控制人口,土地呢,已經被開墾光了,沒了就是沒了,地就這麼多,咋整呢。

糧食產出幾乎恆定,但人口卻在不停增長,這就造成物價也跟著飛漲。至乾隆中期以後,物價大規模上漲,官員中驕奢淫逸之風瀰漫,俸祿和養廉銀卻沒有多大變動,於是,雍正帝時期倡導的養廉銀製度,形同虛設,官員們不貪汙不成活。

嘉慶也明白,全栽贓給和珅也不合適,但也沒辦法,他總不能說自己爹不好吧,包括乾隆本人,也是奢侈靡費,所謂上行下效,上樑不正下樑歪,皇帝如此,官員們也是如此,和珅就是個倒黴蛋罷了。

.


古今通史


不請自來的回答下這個問題


其實,關於和珅的在乾隆時期的角色,其實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乾隆朝乃至於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貪官,署理戶部四十年,貪汙的財產摺合成銀子幾乎相當於十年國庫收入。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和珅不僅僅會貪,更會斂財。而且,他不僅僅會斂財,還斂財有道,和珅的斂財不僅僅是從老百姓手裡斂財,更擅長從官員手中斂財。

和珅作為中國歷史上少見的貪官,貪汙的手段自然是冠絕一世,當時想見和珅的官員浩如煙海,大部分連見一面都難,就連給和珅的門口下跪的“跪票”居然都價值2000兩銀子。

根據統計,如果想見到和珅,單單賄賂他的下屬就要花一萬兩銀子。而當時地方督撫大員一年的養廉銀子總收入,才10000到13000兩。和珅被捕的時候他的管家劉全的家產就有一百多萬兩,可見其貪墨之狠,而這些錢基本都是來自官員的獻納。

但是各地官員對和珅是不敢不給,因為和珅對他們的鬼蜮伎倆是瞭然於心,他們那點小九九不敢在和珅面前賣弄。當年雲南總督李侍堯就是被和珅一手扳倒。李侍堯盤踞雲南十多年,老謀深算也深受乾隆器重,沒想到和珅初出茅廬就扳倒了他,震驚天下。之後和珅幫助乾隆帝整整處決了29位督撫大員,天下官員聽到和珅來查案無不心驚膽戰。和珅也正是憑藉清查各地官員得到的銀子來充實國庫,幫助乾隆完成了六下江南和南征北戰的十全武功,要是沒有和珅的斂財能力,乾隆朝根本無力發動如此多的戰爭與工程。

所以和珅在乾隆心中的地位是無人可以取代的。和珅在乾隆下江南的過程中,發動富商修築宮殿,讓朝廷省下的銀子何止千萬。嘉靖殺死和珅之後,再也沒有這樣的人能夠威震四方的貪官,所以朝廷上下貪墨遠超和珅,合起來的數字更是驚人。當時記載各地官員只要一出北京就發了瘋一樣,在西安的官員吃飯排場比皇帝大得多,天天宴會,桌子上必須有鱸魚和海參魚翅,否則就會大發雷霆,所以嘉靖帝到了後期不由得懷念和珅,至少他在的時候,天下鉅貪只有一個和珅,而他沒了,天下無人不是鉅貪。


冷兵器研究所


1799年,年老體衰的乾隆皇帝終於死了,當了三年“傀儡皇帝”的嘉慶帝長舒一口氣,從此以後整個大清終於是自己說了算了。而剛剛把握權柄的嘉慶皇帝在當年就對朝廷重臣和珅發難,不僅逼死了和珅還把其家產盡數抄沒。老頭子當年苦口婆心地勸說嘉慶皇帝不要殺和珅到底還是對牛彈琴。殺了和珅的嘉慶皇帝意氣風發,本以為這樣就能夠扼殺社會貪墨的風氣,從而使得大清煥發新的生機。但是他錯了,十五年後的嘉慶帝對當年誅殺和珅一事懊悔不已,這到底是為什麼?

和珅是滿洲正紅旗人,他的前半生命運多舛。1750年和珅出生於福建副都統常保家中,三年其弟弟和琳降生,母親隨之難產而死。後來父親又死去,和家兄弟受到父親偏房妾室的照顧而長大。和珅從小就知道只有讀書才能夠改變命運,所以他一直手不釋卷,這使得他精通了滿蒙回漢四種語言。1768年,18歲的和珅娶了當時直隸總督的女兒,這對他未來的前程起到了莫大的幫助。一年以後,和珅參加科舉考試但是卻名落孫山,不過因為他的特殊身份所以就承襲了祖上三等輕車都尉的差事。和珅讀書多腦子又非常機靈,常在宮中行走的他就這樣進入了乾隆皇帝的眼中。

乾隆皇帝從一開始就非常欣賞他,因為他既擅於揣摩領導的意思又能夠把事情辦的漂漂亮亮,所以說他的官職也是升的很快。初入仕途的和珅不貪汙不受賄,反而還主動擔當起查辦貪汙案的責任。1780年,30歲的和珅以戶部右侍郎之官職前往雲南查辦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汙案件。在審判李侍堯完以後和珅查抄了李侍堯的家產,珍珠美玉讓和珅心動不已,想著自己遠在南方皇帝也看不見抓不著,故而就把李侍堯相當一部分家產據為己有。從這裡開始,和珅就一改本色走上了貪汙受賄的道路。

和珅辦事精明能幹,再加上皇帝對其寵愛有加,所以這個官也就越做越大。由於和珅是皇帝面前的大紅人,所以當時的同僚誰見了和珅都得給其幾分薄面。有心人發現了這件事故而就去和珅府上送禮謀官,一時間和珅的黨徒遍佈朝野。雖然皇帝對這些事情略有耳聞,不過鑑於和珅的死忠,在加上其做法並沒有對帝國造成危害,所以乾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僅如此就在當年乾隆皇帝把自己最喜歡的十公主下嫁給了和珅的長子。這下子和珅成了皇親國戚,能量就更為巨大了。

乾隆皇帝愛和珅很大原因就因為其總能夠為皇帝弄到錢。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內務府和國庫實際上已經是無法支持了,但是和珅有錢。所以到第六次乾隆去江南的一切費用都是和珅自掏腰包支付的,乾隆帝玩得舒服又怎麼不會重重提拔和珅呢?當時的和珅手握各種大權,包括刑獄、官吏、科考等等,每一項上面他都巧設名目搜刮錢財。我們就來說刑獄,和珅當時和一干官員提出了一項“議罪銀”制度。也就是說如果官員犯罪可以用錢財來抵罪,這樣就能夠免於處罰。議罪銀製度的開創使得大清這個四面透風的房子顯得更加破舊不堪。

那麼乾隆對於和珅的所作所為清不清楚呢?實際上是非常清楚的。那為什麼乾隆不願意懲治和珅呢?那是因為和珅是一個有原則且忠心耿耿的人。和珅知道什麼錢可以貪,什麼錢不能貪,所以在處理大是大非面前從來沒有掉過鏈子,你就從他對災區百姓做好事方面就可以知道一二。此外,和珅對於朝廷是非常忠心的,關鍵時刻他願意拿出自己的錢財來幫助國家渡過危難。對於乾隆皇帝來說和珅的家產就是大清的又一座國庫,把錢放在他那裡比放在自己這裡穩妥多了,自己什麼時候都可以動用。

乾隆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嘉慶不明白,他只知道那幾年和珅假借太上皇發號施令,從來不把自己這個皇帝放在眼裡,所以等到乾隆死後嘉慶馬上查抄了和珅的家產並且殺死了和珅。據相關數據統計,和珅的家產足足有八億兩,而當時清政府一年歲入不過八千萬,也就是說清政府十年收入才能夠和和珅相匹敵。和珅的財產被查抄以後並未入國庫,而是運到了嘉慶皇帝的內務府之中,所以古語云“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嘉慶帝查抄和府除了他討厭和珅以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想要通過和珅來殺雞儆猴,讓那些貪官汙吏們看看貪汙到最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下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事實上和珅死了以後王朝的貪汙不但沒有消止,反而在整個大地上逐漸蔓延開來,而嘉慶帝手下卻再也沒有一個像和珅那樣能辦事的大臣來調控這個局面,當然包括他自己的無能,所以說嘉慶帝的新政也就無疾而終了。十五年後當嘉慶帝回想起殺和珅這件事的時候他總是懊悔不已,因為在他看來如果和珅不死,自己的改革也許會在他的幫助下進行下去,大清也不會讓如此多的貪官汙吏在中原大地橫行霸道了。或者說即使有貪汙現象發生,但至少不會如此之猖獗。


木劍溫不勝


網上一直流傳一個說法,清朝嘉慶皇帝不顧乾隆臨終囑咐,堅持把和珅抄家,並賜其自盡,結果在十五年發現國庫虧空,這才追悔莫及。事實真是如此嗎?

首先從清朝到民國,甚至到現代,沒有任何史籍資料記載過嘉慶後悔抄家並賜死和珅,所以這個問題的題目本身就是不成立的。下面小編分析一下嘉慶為何不後悔。

第一是嘉慶作為一個皇子,以及後來上面還有個太上皇乾隆的傀儡皇帝,他肯定是仇恨大貪官和珅的。

因為和珅貪的那麼多錢,將來可都是他錢,和珅禍害的那些百姓,將來也都是他治下的百姓,賣掉的那些官職,將來也都是他才能有權任免的官職。試想一下,一個外人來你家又偷錢,又大人的,你恨不恨他?

第二是和珅的權力甚至在他這個皇帝之上,這怎能讓嘉慶不恨得呀呀切齒!皇權,在古代是至高無上的。但嘉慶這個皇帝就有點悲哀了,從登基起,其實就是個太上皇乾隆的傀儡,不僅不敢擅專朝政,甚至還活得小心翼翼,生怕惹怒乾隆,就連他的皇后喜塔臘氏病逝都不敢大辦喪事,皇宮內一朵白花都沒掛,就是怕惹得乾隆不喜。

嘉慶惹不起乾隆還則罷了,畢竟那是太上皇,可是就連和珅他也惹不起,因為當時還是乾隆掌權,和珅作為他最信重的寵臣,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百官對他的服從,甚至還在皇帝嘉慶之上,這就夠讓嘉慶惱怒的了。

於是,哪怕乾隆生前千叮嚀萬囑咐,嘉慶還是在他駕崩之後的第五天,就抄了和珅家,第七天就命和珅自盡,下去給乾隆陪葬了。

至於後來,嘉慶一朝雖然中衰,戰亂和天災不斷,國庫虧空,但國家總體還是穩定的,所以他後悔抄家和珅一說,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漁樵講史


嘉慶不服從乾隆臨終囑咐,抄家和珅,為何15年後追悔莫及?

看到這個問題,先來說說乾隆。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帝於養心殿逝世,終年八十九歲。臨死前,讓嘉慶不要動和珅,嘉慶答應了。答應是嘴上答應了,實際上,在乾隆快要臨終的時候,嘉慶就已經在謀劃上位後如何處置和珅了。

第一點,畢竟大家想啊,嘉慶上位之後乾隆當上了太上皇,權力還在乾隆手中,而在當時出面替乾隆辦事的人正是和珅。嘉慶心裡會怎麼想?我辛辛苦苦熬到了皇位竟然沒有一點權力,滿朝文武百官只聽和珅一個人的。這氣誰能受?

第二點,誰都知道和珅富可敵國,把和珅扳倒後那他的家產正好嘉慶可以拿來使用。畢竟是白花花的銀子,這樣一來,充了國庫。根據正史記載,和珅貪汙的財產總共是2000萬兩白銀。這個錢數以一斤大米價格換算的結果是:它相當於今天的880億人民幣。

和珅最後只留下一首絕命七言詩:

五十年前幻夢真,
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泛含龍日,
記取香菸是後身。

以上兩點,就是嘉慶非要處死和珅的原因。那麼為什麼說15年後追悔莫及呢?畢竟是太沖動了,掌權之後面臨的就是處理不完的國事,人情世故,他嘉慶確實不如和珅。因為和珅同時還是以為很出色的臣子,否則乾隆不會把很多事情交給和珅來做。和珅一死,朝廷便少了一位能幹的臣子。朝廷什麼最重要?人才!嘉慶就是因痛失人才而後悔,並無其他原因。

在今日我們看來,和珅確實是做的不好,毀在了一個“貪”字上。但撇開這一項來說,他的能力是很出眾的,以至於後來朝廷面臨種種事情找不到對策,那時候,嘉慶才懷念,要是和珅在

該多好。

對此,大家怎麼看?


頭頭扯娛樂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 顒琰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顒琰對貪汙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 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昌陵。



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和珅雖然貪汙受賄,但是留著和珅自有他的用處。可是嘉慶皇帝早已看不慣和珅的德行,一即位便把他懲處了,後來想想,多少有點懊悔。剛入仕途時,和珅並不是貪官。因為他非常能幹,而且勤勞,辦事效率高,漸漸的走進了乾隆皇帝的視野並取得賞識。1780年 ,年僅30歲的和珅,已是戶部右侍郎和軍機大臣。他奉命前往查辦雲貴總督李侍堯貪汙案。和珅覺得天高皇帝遠,於是私吞了李侍堯的大部分財產,從此染上了貪汙之癮。陪伴了乾隆幾十年。和珅能在乾隆身邊那麼久,自然離不開他的辦事能力。能者居上,自古以來都是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這樣。不管乾隆交代任何事給和珅,他總能辦的妥妥當當,當然也離不開和珅本身的能力和人脈。和珅的這些貪贓枉法,當時乾隆心裡非常明白。期間有不少清官啟奏彈劾和珅,也有人不少人選擇與和珅同一陣線,拿些金銀財寶去賄賂,以保性命。這些巴結和珅的人自然成為了與和珅同派的,而那些與和珅為敵,彈劾他的人都沒有一個好下場,不僅丟了官職,還遭受牢獄之災。


公元1799元正月,88歲的乾隆皇帝走到了人生的盡頭,臨死以前,他一直在叮囑兒子嘉慶,不要為難和珅,更不能要去殺他。當時已經做了四年皇帝的嘉慶對父親臨死之前的叮囑很不以為然,表面上應付著,實際上已經有了殺和珅的具體計劃。他在當太子時,就已經知道這個和珅是個貪得無厭的小人,家中貪汙的金錢難以計數。他不明白為什麼父親一直寵著他,對這樣一個大清國的蛀蟲聽之任之。乾隆在退位後依舊把持朝政,而和珅作為乾隆皇帝面的紅人,在乾隆退位之後,依然位列軍機處大臣,在朝野中左右逢源,在朝野外處理難題手到擒來。對於父親所喜歡的貪官,嘉慶皇帝是十分厭惡的,認為其和珅是清朝棟樑上的蛀蟲,為防患於未然,和珅確實有罪,而且起初嘉慶還認為其對自己的權利有危險便在乾隆死後抄家斬殺和珅。以前他是太子,管不了和珅,但是現在不同了,他已經是大清國的嘉慶皇帝了,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殺和珅了。於是和珅人頭落地,家產被抄,抄出的家產相當於當時大清國幾年的財政收入的總和。和珅一跌倒,嘉慶就吃了個飽,民間很快就有這樣的說法。

而嘉慶後悔殺了和珅的原因就是民以食為天,而朝廷以財政收入為天。試想如果乾隆皇帝無和珅之理財能臣,其怎能四次南下,只靠財政收入遠遠不足。有悲劇者,江南曹雪芹家就因皇帝南下三次便再無力上供交稅,皇帝誤以為其貪汙腐化,抄其曹家發現僅剩債務收據再無其他,才知已為時已晚。曹雪芹悲嘆寫下《紅樓夢》。和珅雖貪心但無謀反之心,而且在乾隆皇帝口齒不清之時,未曾想過謀害皇帝,以軍權霸政。相反低聲下氣聽其乾隆皇帝一聲,歇一會又一聲的旨意,在其皇帝無力解決財政問題,利用和珅便再無煩惱。而和珅有苦不言,反認為這是皇帝對其重視,故死心塌地為清朝皇帝效力理財。為皇帝分擔解憂,而其家被抄後對於嘉慶來說只是增加15年的短暫收入,一旦沒錢之時,所有大臣都是提心吊膽的且無人能替其分憂。


和珅聰敏,是當時官員無法達到的,和珅為人圓滑貫通,語言學習能力,思維機敏程度,都是一般人所望塵莫及的。而和珅的理財能力也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當時和珅在各地開設店鋪這無疑也增加了大清的收入乾隆皇帝就相當於養了一隻會下金蛋的雞,可是嘉慶卻給殺了。和珅可以不激化矛盾,就妥善處理了許多賑災等事宜。更是有辦法撬開貪官的嘴,也能維護乾隆。

這樣的官員存在,可以保證整個朝堂,不至於過於腐化下去。且和珅對清朝忠心耿耿,和珅權力大點,乾隆也放心。不過嘉慶殺和珅,卻也說不上對錯,這件事情有利有弊。其實假如嘉慶是個堅韌不拔之主的話,殺和珅好處很多。可惜殺了一個和珅,嘉慶又沒有趁勢推行新政,趁勢反腐。這就讓殺和珅,變得有點莫名其妙,似乎純粹是私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