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碎片化學習》-第一部分

全書共分7個章節分別講述互聯網時代如何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高效學習。

第一章就是工具篇,13個學習工具幫助大家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作者列舉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鑑。


第1個方法就是利用耳朵學習法,現在各平臺上的有聲書、付費的知識,可以在碎片時間裡用耳朵進行學習。我認為關鍵點是聽完之後,利用一點時間進行筆記,以便對聽的內容進行強化記憶。


第2個方法就是用錄音筆將知識轉化為聲音。把自己認為重點的內容通過手機錄音筆功能可以進行記錄,在方便的時候放給自己聽,強化記憶,這樣也可以鍛鍊自己的聲音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3個方法:別管懂不懂先背下來再說。有些重要知識我們一時理解不了,那就死記硬背把它背下來,記住之後再理解。


第4個方法:用降噪耳機把公共場所變成書房。這樣能集中注意力的地方就變多了。處處是我們書房。


第5個方法:通過模仿語調學習老師的思維方式。如果想要學習某個人的思維方式,最好連他的語調也一起學到,模仿也是學習重要的一種方式。


第6個方法:利用思維導圖把我總體結構。思維導圖可以把知識結構圖像化,這樣有利於我們對知識結構的整體把握。就像上學時候學習歷史,必須要背下來目錄一樣。


第7個方法:利用“印象筆記”創建自己的專屬知識庫。印象筆記可以在多端進行同步,並提供了眾多模版,是非常好的學習記錄工具。


第8個方法:定期訂閱專業雜誌獲得圖表。在紙質雜誌發行量下滑的今天,互聯網雜誌非常便利的提供各種各樣,各行各業的專業圖片,我們可以把重要的保留,積累在印象筆記中。


第9個方法:通過社交網絡創建學習小組。可以參加一些讀書會、學習社群,學習知識的同時還可以拓展人脈,結交朋友。


第10個方法:在網盤上共享學習筆記。可以在網盤上、微博、個人媒體號上共享自己的學習筆記。


第11個方法:“教”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這個是我非常認同的、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教也是知識輸出的過程,不斷對別人知識輸出,能夠自覺的強化對知識理解的深度,並強化記憶,在教的過程中對知識會有舉一反三的理解效果。所以我建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不斷髮布自己的知識點,分享給他人自己對某一領域知識的理解。


第12個分方法:利用專題性網站彙總信息。現在這種彙總性的專題網站很多,可以瀏覽對某一個專題知識的徹底學習。


第13個方法:制定個性化的個人學習法。按照“形式遵從功能”原則,按照每個人不同的學習目標,設定自己的學習方法。以上學習工具主要分為三類:知識輸入的方法、知識結構化及存儲方法,知識輸出和分享方法。隨著互聯網發展快速,作者介紹的方法也跟不上更新的速度。

但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筆記、和應用。

以上就是本書第一章介紹的學習工具,列舉了一部分適合職場人的學習工具方法。本書第二章將將時間管理方法,如何化零為整,多線並進,同樣列覺了13種方法。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