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改變一生

讀書,改變孩子的一生

常有孩子津津樂道於幾個文化不高、但事業有成的名人,用於堵住家長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人只是極少數,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用年少瘋狂,換來了一生的卑微與底層。

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小學的時候練書法,週末要揹著墨水瓶去老師家,瓶子沒擰緊,墨水把包裡的文具都染髒了,生悶氣,覺得書法太討厭,難學又惹禍,學了幾天再也不願意去。


讀書,改變一生



後來念高中,語文作文總拿不到理想的分數,硬著頭皮問老師原因,他說“文筆不錯,可惜字醜了些。”

學校組織作文比賽的時候,老師甚至主動建議我,“寫完找個字好看的同學幫你抄一遍,否則得獎的可能性很小。”

大二的時候考駕照,帶我的教練脾氣很不好,我被罵哭兩次,羞辱智商N次,跟自己賭氣,說過陣子再學,後來乾脆就沒再去駕校,如今即將畢業的我,依然沒有駕照。

過年回家,我所在的小城市的出租車,春節是不開計價器的,10塊錢的路程,能漫天要價地說30,不坐拉倒。

家人在忙,家中有閒置的車,可是我不會開啊,我只能去攔出租車,送上門給他們宰客。

還有半途而廢的游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美術,明天再背吧的單詞……它們都在後來某個猝不及防的瞬間,跳出來為難我。

因果報應真的是恆久存在的真理,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記得蔡康永寫過: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真的是這樣。

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

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為了不忤逆家長做出口是心非的應允。

你心裡是不是也在想: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大學生畢業連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說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恢弘願景了;

在這個萬眾創業人人有機會改變自身階層的時代中,大學生大多會把腦子讀壞,連交際能力都堪憂,能有啥出息……

總之,在你的腦子裡已經將讀書無用奉為圭臬,將賺錢至上視為信條。

甚至在網絡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的讀書無用論段子,例如,XX初中輟學,然而他的小夥伴卻最終考入了名牌大學,十年後,身為部門經理的XX,已經開始考慮到底要不要錄用他名牌大學畢業的小夥伴……

一個沒讀過或者沒怎麼讀過書的人憑藉自身的努力,完完全全可以獲取,例如曾經有個朋友考上了985,在大二的時候出去創業,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現在頗有成就,已經開了幾家連鎖店了。

所以他一直認為: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道路,不讀書、不上學不一定人生就沒有希望了!未來30年發展的機遇,在於你是否會玩,是否玩出個性,是否玩出實力,是否玩出創新,'玩'是非常重要的軟實力!

努力讀書,你才能選擇想要的生活

就像龍應臺對兒子安德烈說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孩子,總有一天,你會長大,你要肩負起自己的人生。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天埋頭苦幹卻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嗎?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拼命硬幹卻只能蝸居在地下室嗎?

努力讀書,學習一些技能,並不一定能讓你成為百萬富翁,卻至少可以讓你選擇一份喜歡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地讓工作來選擇你。

努力讀書,你才能結交更優秀的朋友

孩子,我從來不認同一定要交有用的朋友這種功利的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結交一些優秀的朋友,能使你受益終生。和一群優秀的朋友來往,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比如責任、比如堅持、比如好習慣;和一群優秀的朋友來往,你能更好地瞭解自己,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和一群優秀的朋友來往,你們可以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變得更優秀。

然而,不努力讀書,你很難結交到這些優秀的朋友。朋友圈、朋友圈,朋友都是一個圈子裡的人。

努力刻苦的人很難與不學無術的人成為好朋友,不是因為看不起或是配不上,而是因為兩種人的價值觀不同,沒有共同語言,很難交流。


讀書,改變一生



寫在後面:

孩子,我只是想叮囑一句——長大之後沒有兒戲,校園之外沒有溫室!請記住,外面的世界不會輕易原諒你!

那些你曾經在學習上偷過的懶,在未來都會以另外的一種方式回贈給你,請不要因為現在短暫的安逸,而一輩子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

當你不想學習,或者厭惡學習的時候,請記得告訴自己,現在的努力都是以後能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請不要被偷過的懶,變成的打臉的巴掌!

請告訴孩子:讀書和不讀書,過得是不一樣的人生!

鍛鍊與不鍛鍊的人,隔一天看,沒有任何區別;隔一個月看,差異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體和精神狀態上就有了巨大差別。

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

今天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話。

問:“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麼意義?”

答:“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你讀過的書其實早已融進你的骨血,只要一個觸動點,就會噴薄而出。

有人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到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常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讀書,改變一生


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

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猶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學獎、25%的物理獎、27%的生理與醫學獎、41%的經濟學獎、12%的諾貝爾文學獎,同時還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獎、1/3以上的奧斯卡獎。而猶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佔0.3℅。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

“讀書,讓我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讓我清貧至今也樸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強大至今。

甚至日後嫁人,此生智慧和善念就是我的嫁妝。我未入過繁華之境,未聽過喧囂之聲,未見過太多生靈,未有過滾燙心靈,但書本給了我所有智慧和情感。”

“如果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

不是說書本本身有多麼了不起,而是讀書這個行為意味著你沒有完全認同這個現世和現實,你還有追求,還在奮鬥,你還有不滿,你還在尋找另一種可能,另一種生活方式。”

我讀書為的就是為了不遇到我不想遇到的人。讀書,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讀書,改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