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買保險了嗎?你對保險是什麼看法?保險到底好不好?

心如止水20762


保險,顧名思義就4個字:保障,風險。也就是社會通過眾籌的方式去實現人的基本保障和防範意外風險。

現代社會,保險與我們工作生活息息相關,每一個人都離不開保險。

保險從形式上可以分為社會公益險和商業保險兩種。

社會公益性保險包括基本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也就是我們大家常說的五險,是由政府主導,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制度。我們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大致實現了全民覆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必將進一步完善提高。

商業保險包括內容豐富多彩,我們常見的有財產保險,人壽保險,健康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交強險,意外險等等,普遍也是國有企業主導,民營企業近年也陸續加入,以提供服務,增強保障,防範風險為基礎,以贏利為目的。代表企業有PiCC,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等。

隨著人的活動時空不斷擴展,富裕文明程度的進步,商業保險將越來越深刻的涉入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們有必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在實現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增強保障力度並防控意外風險。


如一g李


老孫話保險,真話實話心裡話。

對保險的態度,我認為分為以下幾類。

1.基本認可。

此類人對保險有所瞭解,認識也比較深刻,溝通起來相對容易。但如果提到讓他(她)購買重疾險、壽險、年金險,很有可能找出錢緊張等各種理由推脫。假如推薦購買意外險或者學平險等小險種,一般還是能接受的。

2.完全認可。

這類人能充分認識到保險的功能和意義,明白保險配置的重要性,有主動購買保險的意願和行動。但大部分人是不懂如何購買的。

3.不認可。

此類人沒有真正去了解過保險,對保險能轉移風險的重大作用認識不深,往往道聽途說,沒有對錯真假的鑑別能力,對保險持懷疑態度。

4.反感。

這類人一般是本人或者身邊親近之人有過購買保險和保險理賠的經歷,由於種種原因,產生對保險完全的誤解,繼而對保險生恨。此類人,溝通保險比登天還難。

總之,不管哪一種人對保險的態度,大都是來自於外界對他們的影響,極少有人是主動、認真學習研究了保險才有的態度,更談不上僅憑他們就能夠買對保險了。所以,要想買對保險,還是自己學習瞭解一下保險為好。


閒話幸福


保險產品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保險產品是真的能為自己或家庭解決一定的問題,只是有一些做保險的人為了銷售而銷售,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設計方案。市面上沒有最好的保險只有最適合你的保險方案!現在保險也成了家庭必備產品,每個家庭或多或少都有保單!看看我下面對保險作用與意義,這是為啥保險產品為啥做的多,有人喜歡有人憂的原因!

一、生活困難時雪中送碳,生活美滿時錦上添花。

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到來。風險無處不在,無法避免,意外往往會給人們造成巨大的損失,會讓人猝不及防,尤其是對家庭的經濟支柱,會起到毀滅家庭的經濟生命作用。

二、保險做養老,防止生活被改變。

保險就是為年老時有所養,疾病時有所醫,意外時有所治。死有所留和殘有所靠。不是發財,而是避免因意外疾病年老而變窮。保險不是用來改變生活的,而是防止生活被改變。很多家庭因為治病救人妻離子散,優越的生活破滅。還有因為財富,鬧的雞犬不寧。保險不能改變所有,但是可以解決一部分方案,他是一個金融工具!

三、轉移風險

買保險就是把自己的風險轉移出去,而接受風險的機構就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接受風險轉移是因為可保風險還是有規律可循的。通過研究風險的偶然性去尋找其必然性,掌握風險發生、發展的規律,為眾多有危險顧慮的人提供了保險保障。

轉移風險並非災害事故真正離開了投保人,而是保險人藉助眾人的財力,給遭災受損的投保人補償經濟損失,為其排憂解難。保險人以收取保險費用和支付賠款的形式,將少數人的鉅額損失分散給眾多的被保險人,從而使個人難以承受的損失,變成多數人可以承擔的損失,這實際上是把損失均攤給有相同風險的投保人。所以,保險只有均攤損失的功能,而沒有減少損失的功能。

四、經濟補償

投保人因災害事故所遭受的財產損失;投保人因災害事故使自己身體遭受的傷亡或保險期滿應結付的保險金;投保人因災害事故依法對他人應付的經濟賠償;投保人因另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所蒙受的經濟損失;災害事故發生後,投保人因施救保險標的所發生的一切費用。 保險法中明確規定:“現金價值不喪失條款”,客戶雖然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但客戶有權中止這個合同,並得到退保金額。保險合同中也規定客戶資金緊缺時可申請當時現金價值的90%(根據保險險種來確定最高95%)作為貸款 利率遠低於銀行貸款。如果您急需資金,又一時籌措不到,便可以將保險單抵押在保險公司,從保險公司取得相應數額的貸款。

五、時刻控制財富

財富所有者在世的時候,所有權,控制權以及收益權的這三個財富權利都能得到控制,但是當遇到突發意外的時候,各種資產的持有形式都會存在產生爭議的可能。保險就能夠針對資產管理起到輔助作用,儘量減少糾紛。如果是後代一次性拿到繼承的所有的資產,對於突然獲得這麼一大筆錢的年輕人來說,是存在風險的。按照約定分期給付資產,這樣有利於後代養成良好的財富習慣。


東哥話金融


一、保險到底有沒有用?

假設你進入了一個大富翁遊戲。

現在你有了30萬,來到了遊戲中的一關。你可以購買一種叫做“反向彩票”的道具,售價300元一張:

- 買

這一關,你不會有什麼損失,但也不會得到什麼;

- 不買

這一關,99.95%的概率還是什麼都不會發生。但有0.05%的概率,你會投資失敗欠債50萬,而你的口袋中只有30萬。

So, game over……

這樣的“反向彩票”你買不買呢?

這個例子,其實就是在模擬現實中的極端情況。普通人每年在車禍中死亡或在車禍中重傷的概率也就是差不多0.05%,一份50w左右保額的意外險也差不多300元左右/年。

所以,迴歸保險的本質,其實就是:

用少量可承受的錢(保費)轉移極端條件下自己無法承受的損失(保額)。

閒扯一下,前年年初,我聽到了兩件事觸動了我買保險的念頭:

1、親戚的孩子,男孩,4歲,生日當天半身突然麻痺不會動了,去醫院檢查出來腦腫瘤,切除的過程中又發現血管畸形,切除不了。。本人鉅額的治療費用,孩子後續ICU的支出,房貸……這些重擔突然就壓在了大人身上。

2、大學某前輩在數日加班工作後,過勞死死亡。

對於這位前輩的父母,精神上的打擊固然最重,但理性地從經濟角度來分析,培養她的投入和未來損失的收入,絕對是個巨大的損失。

很多人覺得保險的賠付意義不大,死都死了,要錢幹什麼?

首先,保險並不只保死亡。傷殘、重大疾病其實是比死亡更大的風險,因為更增加了額外的大額治療費和生活費。

其次,尤其是因為那個男生的例子,我覺得購買保險是對家庭有責任感的表現。有句話說得挺有意思,每個人都至少有一份保險,差別只是在出現不幸時,這筆保費由你和愛你的家人來出,還是由保險公司賠付。

從這個方面看,如果你沒有錢多到可以承受意外、重大疾病、死亡等這些風險的話,用少量錢購買保險是很有價值的。題中觀點以偏概全,非常片面。

二、為什麼我們會對(國內)保險的印象那麼差

但是,現在忽悠人的保險實在太多,買保險容易掉到坑裡是很普遍的。

題中對保險的“討伐”集中在3點,也算是絕大多數人(包括我開始研究保險前)對於保險的誤區:

1、保了也不給賠付?

- 認識錯誤,按照國家統一標準賠付。

文中提到的鞭炮被意外炸傷是意外險的賠付範圍,按照流程完全可以賠付。

題中內容應該是被保險人自己有一定的失誤。不摘除眼球就不給賠付也是錯誤的,具體認定有統一的國家標準,不是一家保險公司說不賠就可以不賠的。這個賠付標準並不是為了幫保險公司免責,這點是可以明確的。

如果真的是保險公司的問題,直接投訴保監會吧。

當然,如果你準備買一份保險,瞭解它的賠付範圍、免責範圍、賠付流程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2、賠付那麼少,沒什麼意義?

- 請先明確,你的保險真的在保障重大風險。

迴歸我們保險的“初心”——轉移無法承受的重大風險。上述的損失是否重大到你們無法承受?

保險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可希望保險解決所有問題,還是用好保險最主要的本質——轉移無法承受的風險。

順便簡單扯兩句商業醫療保險。如果你的公司能夠為你配備商業醫療險,那麼恭喜你,你的福利非常好。但是如果自己購買一些保額“不痛不癢”的醫療險(比如這個保額只有3000元),卻忽視了意外險、重疾險這樣的重大風險的險種,那麼就是背離買保險的初衷咯。

3、保費太貴了,都和保額差不多了?

- 只買消費型純保障的保險就不會了,別被一些分紅險坑了。

再說說題主第三個例子,交得比收回得都少的壽險。我想這位八成買了一個儲蓄型的壽險。

從保險的功能來說,可以分消費型(保障型)保險、儲蓄型保險、投資型保險。這裡我們先不說基本可以視作理財產品的投資型保險,說說前兩者的區別。

1、在保障功能方面,兩者都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2、同樣的保額。消費型保險的保費大多隻有儲蓄型保險的1/3,甚至更低。

3、消費型保險除非發生賠付的事件,否則沒有任何現金返還;保障型保險除了發生賠付事件外,還會有分紅、到期返還等收入。

很多人有一種誤區:儲蓄型保險不發生賠付的事件也能收回錢,比打水漂的消費型好啊。可是,千萬要記住,羊毛出在羊身上。

舉個栗子

假設你準備買某個保障期20年的保險,保險公司一算成本是8000元。

A套餐

消費型保險,定價9000元。

B套餐

分紅返還型保險,定價2萬元。如果沒事發生,每年給你分紅300元,20年後還還你1萬元。

於是你覺得B套餐太更划算了,20年一共分了6000元,最後返還,相當於這個保險只花了4000元,比9000元的消費型保險划算多了!

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保險公司怎麼賺錢呢?所以我們再來看看B套餐保險公司怎麼賺錢。

收入2萬元保險費後,先扣除8000元成本和A套餐一樣的1000元利潤,剩下1.1w。把這1.1w投進一個年收益5%項目中,每年有550元的收入,分你300元后保險公司每年淨賺250元。到了最後一年,收回的1.1萬本金,還你1萬元,保險公司還能多賺1000元。

這麼一想我們就可以明白貓膩在哪裡了。這相當於保險公司用不到2%的利率問你借了1萬1,自己每年賺5%;20年後,保險公司還只還給你1萬元。絕對的虧本生意啊。

目前,中國這樣長期分紅或者返還類的保險的實際收益率基本在4%以內,我想自己拿著多交的保費存餘額寶也比這個划算吧。分紅型保險本質上也就是低息借你的錢投資,如果你自己受益超過它(對大多數人都不難),還是果斷剩下這部分保費自己投資吧。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在被保險推銷員推銷之後,往往覺得保險很垃圾的原因。這類分紅險保險公司賺錢更多,當然極力向你推銷啦。(忽悠一個是一個)

三、如何買的Tips

為了防止自己不被忽悠,也不能因噎廢食就完全排斥保險,我在購買保險之前進行了以上自我“修煉”,之後也真刀真槍挑選購買了保險。認真挑選後,也是能挑選到滿足保障要求,費用又不貴的保險滴。

最後說說自己的一些挑選經驗,希望對大家有用。

1、投保保險,首先、重點考慮家庭經濟支柱,標配為意外險+重疾險+壽險。

很多愛孩子有孝心的朋友,發現保險不錯之後首先想到的就是給孩子買或者給爸媽買。

實際上最應該買保險的是我們這些青壯年,家庭的經濟支柱。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價值”最貴,對家庭的經濟貢獻最大,最值得保障。孩子沒有為家庭帶來收入;父母即使沒有退休,未來再為家庭帶來的收入也絕對沒有我們多。

此外,壽險、重疾險年齡越大購買越貴,我們更應該早做配置。同時也因為這個原因,為父母購買壽險、重疾險也非常貴,甚至保費高於保額。超過50歲以上的話,個人只建議買個意外險。

2、保額適中

很多人過度追求保障額度和保障範圍大而全,但是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保費變成無法承受之重。

個人選擇的是100W意外險+100W壽險+50W重疾險。保費控制在年收入的5%以內。

比較傻瓜式的保額計算方法:

壽險、意外險保額大概在年收入的10倍左右;

重疾險保額大概在30-50W左右;

每年消費型保險保費盡量控制在年收入的5%以內。如果你實在喜歡買分紅型保險,保費也不要超過收入的10%。

3、在同樣的保額前提下,竟可能少花保費,儘量選擇消費型保險

原因有二:

1)國內大多分紅險收益坑爹,且容易被營銷人員忽悠。

2)分紅險繳費金額高,壓力大。前面提到重疾險和壽險,年齡越大,購買越貴,所以早做配置比較好。但是因為年輕時收入低,選擇消費型保險壓力小。

4、一些專項保險也可以考慮配置

比如經常做飛機的人士,與其每次隨機票買20元的保險,不如一年買個一次性的航空險;

再比如經常網購的人,買個網銀安全險花不到100元就能保障幾十萬資金的安全;

還有就是旅遊前購買專門的旅遊意外險也很有必要,因為一般意外險在許多旅行意外中不適用。

當然,現在互利網上也出現了一些“獵奇”的保險,什麼高溫險啦、賞月險啦等等。這些就沒有必要購買了,還是那句話,是不是在保障你無法承受的風險。

以上的內容都是針對保障這個方面來談保險的,現在一些值得當做理財產品的投資型保險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中。

總結而言,買保險堅決抓住主要矛盾——用可接受的費用去轉移無法承受的風險。


保貳代l淼淼爸


作為代表第三方視角的保險經紀人,探險君不僅自己買過保險,也在持續為信任和支持我的朋友們提供風險管理建議,合理利用保險工具規劃自己的美好生活。

這裡簡單分享下自己關於保險的心路歷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細數過往,探險君對於保險的認知過程,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

1.盲目排斥

大約2012年左右,那時的探險君,對於保險的認識基本一片空白。清楚記得,在會展中心的一次主題展會上,一位熱情的銷售人員和我聊得十分投機。然而,就在他表露身份,詢問是否需要了解下保險時,探險君本能的反應是退避三舍,敬而遠之。現在回頭想想,當時的舉動真是十分好笑。

2.初次接觸

2014年,女兒出生,我因厭倦了原先的工作模式,一直醞釀著另謀出路。考慮到告別以往的舒適圈,自己面臨的挑戰和風險也會陡然劇增,於是某天腦海裡突然萌生了買保險的想法。按照以往印象中都說保險騙人到處是坑,我抱著半信半疑、先了解下再說的態度,找到了一位略為熟識的代理人,由此開始了對於保險的初次接觸…

3.深入瞭解

那段時間,翻閱著計劃書仔細揣摩條款,在銷售人員的邀請下,參加了保險公司的闡說會。幾番接觸下來,代理人的專業態度和所在公司的熱情氛圍,讓我一改往日對於保險公司的刻板印象。當然,或許是因為,業務人員的銷售風格恰巧符合我的胃口,所以前後溝通起來還算順暢,也由此逐漸轉變了我對於保險的某些負面看法。

4.學習認可

數月之後,我由原先了解保險的客戶身份,自投羅網主動加入了保險公司。在系統化的培訓和代理人師父的指導下,對於各大險種的具體功能以及科學配置的基本方法逐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5.一葉障目

不可否認,各家保險公司都會告訴代理人"我們的產品是市場上最好的",然而,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由於視野侷限以及信息差的存在,曾經某段時間,探險君對於此類“善意的謊言”也是深信不疑。

6.迴歸理性

傳統公司代理人模式的侷限性,讓我渴望去尋找客觀、真實、專業的第三方平臺。於是,大約兩年時間,我先後輾轉於個險、團險、經代、銀保以及香港和國內的經紀公司,關於這個領域瞭解的越多,對保險的認識也越發迴歸理性。

許多朋友也許跟數年前的探險君一樣,對於保險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偏見。然而,從我的親身經歷來看,如果沒有2014年的深入接觸,或許就不會有之後認識、瞭解、學習、運用,以至於最後消除誤解投身保險行業的故事。生活中,嘗試用開放的心態去了解接納,或許會帶給我們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世上並非人人都要接受保險。作為金融工具,保險只是人們應對風險時的一種選擇方式;保險不能解決生老病死的所有問題,但無可否認,在風險管理領域,它不失為一種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

以上,就是探險君本人接觸保險以來,最真實的心路歷程,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歡迎點贊關注,分享最真實的保險知識,我是探險君阿強~


保險創客商學院


首先,保險有人身保險和財產保險之分,有強制保險和自願保險的區別,例如交強險是我們大家比較熟知的強制保險。

我認為保險也是家庭理財的一部分。現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有房子、車子,車子就不用說了,肯定都會買相應的車損、三者之類的保險,有保險意識的家庭也會為房子購買保險,比如我就買了,去年房子漏雨,把地板淹了,保險就發揮了它應有的作用。

財產保險就不多說了,我要著重說一下人身保險,人身保險有壽險、意外險、重疾險等等。雖然我不是保險推銷員,我還是建議大家要從家庭收入中拿出一定的錢來購買人身保險,畢竟現在因病返貧的情況在每個人的身邊肯定或多或少的發生,朋友圈裡也總能看到利用水滴籌等APP籌款的人,因此,我覺得保險是很好的一件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最後我提醒大家一下,根據我國《保險法》的規定,經營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輕易不會解散、破產,即便發生了上述情況,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連同責任準備金,也必須轉讓給其他有資質的保險公司,所以,大家不必擔心我們人身保險保費一交就是10年、20年的,保險公司會不存在的情況。


立果財經


大家對保險什麼態度,又愛又恨,愛的是保險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應對人生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應對企業經營風險,應對財產損失風險,其實保險是可以應對各種風險的。恨的是中國保險險種不健全、合同不清楚、代理人不專業、自己看不懂、不明白怎麼維權,網上反面新聞過多造成的影響不好。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合同條款說明不夠直白,客戶水平有限是根本問題,對於什麼代理人專業不專業倒是次要的,你想當你看到一個保險合同用的都是白話文,什麼不管,什麼管認字的只要花時間看看就一清二楚,出了不賠的問題只怪自己沒買相應的保險,誰還會說保險合同的不是,在著就是我們自己文化要夠,現在互聯網保險也有很多,也賣的不少,沒看到很多有糾紛的吧,有糾紛也不怕,保險公司其實就是弱勢群體,因為什麼,因為銀保監會是爸爸,有糾紛的找爸爸,10個案例有8個能把保險公司處罰的夠嗆,只不過很多人不懂怎麼跟爸爸說話而已。隨著客戶水平的提高,代理人以後就是提建議負責售後的,我覺得未來健康險、醫療險還有養老險是完全可以讓國家納入到社保當中,現在的社保其實是拿現在的錢去拯救之前沒有交過錢的人,導致有很大的虧空,才讓有條件的人去商業保險進行補充,其實現在有很多人有能力交錢,社保是完全可以在進行一次升級,簡化商業保險公司對於人們健康跟醫療的作用,讓他們主要做財產險,自然也就沒那麼多抱怨的事。你看現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商業險其實都是以財產險為主,保的類別也五花八門,只要你有需求保險公司就能保。所以保險是好東西,只不過讓我們自己弄歪了,不過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好,畢竟是關係到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的,保險雖然不能讓我們大富大貴,但是他可以保證我們的生活質量不會被改變。





康博士講保險


首先,在家庭資產配置中 保險不僅是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項資產配置,因為保險可以發揮槓桿的作用,以小博大,賺50萬很難 但賠50萬很簡單,但一定是發生了什麼不好的事,從這點講,誰也不想被保險賠付,但人總會面臨各種風險,保險就可以幫我們起到很好的防範風險的作用,保險就像一個不說話的朋友,平時沉默不語,但真有事的時候 就會挺身而出,排憂解難。

其次,可能有的人覺得公司都會交養老和醫療保險,我還有必要買保險嗎?答案是當然有必要,人這一生得重病的概率高達72%,患病之後,不僅身心受折磨,而且花錢如流水,雖然有醫保,但是保不全,所以才會有商業醫療保險存在的意義。進口藥,特效藥,靶向藥價格昂貴,但不是社保範圍,如果你有了百萬醫療險,問題就迎刃而解。如果因為一次的重疾喪失了勞動力,如果你有重疾險的賠付,也可以為生活提供保障。所以,保險就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有錢用在刀刃上。

最後,建議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需要配置百萬醫療險,定期重疾險 定期壽險和意外險,配置順序家裡的主要經濟支柱優先配置,而不是孩子。家裡有老人的話,年齡不超過60可以配置百萬醫療,超過60只能配置防癌險。為了防止家裡的經濟支柱不幸身故可以配置定期壽險 而不是終生壽險,因為定期壽險保障到60或者70,價格便宜,即使超過這個年齡身故,孩子都已經工作了,對家庭影響也不大,重疾險同理。不要購買分紅險,因為收益低,和貨幣基金想當,但是貨基可以隨時支取,沒有流動性風險 而分紅型要長期佔用資金。購買保險省下的錢我們也可以收益收益率更好的產品。

碼子不易,如果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麻煩點贊支持。


複利崇拜


根據我做保險幾年經歷來說,我覺得保險應該成為人生必需品,不管有沒有錢,沒錢也可以買幾塊錢的。

保險跟車險不一樣,車險國家強制購買,保險雖然沒有被強制購買,但跟車險一樣重要,因為風險不是隻發生在車上。

恰恰相反,疾病和其他意外造成的傷害遠遠比因為車子造成的傷害更多更恐怖。

目前很多學校,上到大學,下到幼兒園,幾乎都給學生購買保險。

這也說明保險的重要性,做好風險預防人人有責。可惜現在有車的買車險,孩子買學平險,很多大人卻不願意買保險,當然大部分是因為不瞭解保險。

很多人覺得買保險跟車險一樣,錢花了,發生風險理賠,平平安安錢就花掉了,有點不划算。

實際不是這樣,大多保險是儲蓄類型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每年或者每個月交保費,幾十幾百幾千的都可以,我們交的錢以後到期也是可以退保拿回來的。

可以說是把錢儲蓄儲蓄在保險公司,儲蓄期間獲得醫療保障,後邊養老有需要也可以拿回來,當然也可以拿保險合同在銀行貸款創業以及急用。

相信以後會有越來越多人會買保險,不僅僅對自己好,也是對一個家好,風險不可預知,如果不幸發生風險,沒錢就沒命。

不要發生風險的時候花光父母養老錢,孩子教育金,還留一身債。儘量花保險公司的錢,多留一點錢給家人生活。



勵志的阿超


保險行業在中國還興起不久,存在不少爭議,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保險公司自身形象和素質存在問題。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吸引客戶,多做業務,或多或少存在虛假宣傳,賣保時是一種說法,執行時又是另一種說法,理賠方面也往往不兌現承諾,使買保險人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所以很多買了保險的人都會傳遞保險公司很多負面們東西給外界,致使保險行業誠信受損。

二,政府對保險行業的重視程度遠比不上其它行業。如房地產行業,稍有停止發展,政府馬上就會出臺支持措施,GDP上去不去,政府就會大力招商引資,各級領導檢查工作都會到工廠,基建工地,農村,開會作報告也從來不會提及保險行業。其實,保險行業也是國家的一個重要行業,他是關係到藏富於民,防預自然災害風險的重要保障。

三,媒體方面對保險行業的宣傳基本上是負面的。不管是網絡還是電視,報紙,看到有關保險方面的消息都是某某保險公司欺騙某某客戶,該賠不賠的事例,很少看到某某保險公司是如何理賠受災受難群眾的報道。當今時代,與論導向非常重要!

由於以上原因,保險行業的業務是越來越難做,幾乎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據說公司業務員在公司工作時間平均不到六個月,象走馬燈似的,能堅持到三年的是百裡挑一的業務精英!

保險要不要買,我認為還是可以買的。首先,法律規定,保險公司不允許倒閉,把錢投入到保險公司可以放心。其次,不管保險公司宣傳的東西與兌現存在多少差別,但他的收益率最低也不會少於銀行存款利率。平時節省一點,每年交點保險費,也是人生財富的積累,一是以防萬一,二是用於防老,三是留給後人的資產。

保險行業如果想持續振興發展,一是要進行自我整頓,不要虛假宣傳,兌現承諾,象泰康人壽一樣,多做公益事業,取信於民。二是,政府應加強對保險行業的重視,把保險行業提到工作的議事日程。

三是,要得到媒體方面的支持和正面宣傳,媒體人的一個正能量報道,要比保險公司千千萬萬的業務員的宣傳效果好一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