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否應該要完全的獨立?

北方孤狼f


這個問題範圍太大,學生種類很多,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本科畢業(碩博不計算在內),年齡差異也不同。

中國傳統文化就是家庭大融合,根子上獨立不了。但是如果理解成生活上的分開,那應該稱之為不被管束。那麼只要做到一點我相信是可以的,就是經濟獨立,經濟獨立會積極衍生出責任獨立,人格獨立。

不要說很多學生,就連已經組成家庭的成年人,都沒有辦法做到經濟獨立(需要父母接濟),無法責任獨立,(子女交給父母帶) 那片面的追求人格獨立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葉公好龍"?


豐亨語大


我的獨立在我七歲左右就被迫開始了,母親從小就培養我去獨立完成一件事,雖然不是刻意的。長大以後我真的是受益匪淺。性格獨立自信,不怕困難,經常我會自嘲自己生來專來解決問題。兄弟姐妹遇到難題都來找我幫忙,我從來不給錢的,給的建議是他們以後能生存下去的辦法。我母親親自教育的幾個孩子都很獨立自信,品德也非常好。(我家有很多孩子因為是重組)。所以我認為孩子要從小就得培養獨立的,而且要持之以恆的培養,長大以後父母會省很多心。


567980王老師


很多學生自己無法做到獨立深入地思考問題,往往一遇到難題就想逃避,要麼問同學,要麼請教老師,總是不願意去靠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在我們“認真能力”訓練班上有很多這樣的同學,針對這樣的同學,我們的解決方案是:首先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

下面我們以一個案例來說明我們的做法。

巧同學是深圳福田實驗學校高二的一名女同學。她活潑開朗,性格直率,喜歡問問題,有股不服輸的精神。但是對於學習,自己不能獨立深入下去,遇到困難不願意獨立思考,或者期望老師能夠直接告訴她答案。針對她的情況,我們老師在認真能力訓練課時,對她採取不斷提問、帶著她不斷深入的方式,鍛鍊她獨立深入的能力。

剛開始,巧同學對這種方式不太適應。在學校有問題問老師時,老師一般會直接告訴她答案。現在她一有問題,老師立即反問她一個問題或者問她是怎麼想的,她就陷入沉思,拿出課本、筆記,一遍一遍地寫,幾次之後,她明白不可能從我們老師那裡直接得到答案,再遇到問題時,她自己會先思考,實在想不出時,能夠主動看課本,把不清晰的地方一點點從課本中尋找答案,把問題弄明白。一開始自己想不出時,會很難受,便一個勁兒地問老師:“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答案?”

第二天她自己通過不斷動手自己操作,終於悟出不管老師講多少知識,如果自己不動手,不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聽老師講再多都白搭。

課上完之後,巧同學的嬸嬸對我們說:“我問那些孩子你們這兩天到底在學習什麼?我女兒說就是老師帶著我們一步步深入,其他孩子還有不同回答,可是我就是不明白他們到底學習了什麼,後來問到她,她說,以前我們學習就學到1+1=2,現在老師要讓我們自己得到0.5+0.5+0.5+0.5=2、0.1+0.2+0.3+0.4+1=2,依此類推,擴充下去。”巧同學能夠有這麼深的體會,連我們老師都拍手叫好,看來她對這兩天體會很深。

下面是她的學習後的感想:

經過兩天的學習,才知道原來解題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容易的,答案只有一個,過程卻有許多……

剛開始還不是很習慣老師的講解,在她的帶領下並沒有完全進入狀態,就一道題目,纏繞了很久,我是一個很心急的人,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就會很反感。因為做不出來,解不了,得不出答案。

到了第二天,還是很沒有頭緒和感覺,到了最後,卻有種厭煩,但還是沉住,問老師,一遍又一遍,不知道老師會不會厭倦,我自己也覺得很煩。最後,跟唐老師接觸以後,就開始有感覺了,慢慢研究,不懂的再問老師,雖然題目還沒有完完整整寫出來、整理出來,但我也很欣慰,畢竟有頭緒了,不像一隻盲頭蒼蠅一樣亂撞,很盲目。

往往在自己認為對的情況下,去問唐老師,就會變得很不堪一擊,因為有太多多餘和不必要存在的問題……“法不孤起,必有所為”,就這一句話,已經聽了很多遍了,因為這句話是正確的!不管題目怎樣的難,“妖魔鬼怪都是人”,它還是一道題目,只是變換了另一種手法而已!最難的東西在於基礎有沒有打好、扎牢,所有的題目都建築於基礎之上!

不僅僅數學題,所有的題目都一樣,要用心去做!想要快速提高成績,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懈!


哈爾濱數學教師宋鵬程


我想大學生已是成年人了,應該完全獨立;中學生呢,應該準獨立,就是說老師家長在他們有疑惑、彷徨時給予有效引導,悉心保護學生獨立的精神和能力。小學生半獨立就行了,他們年紀尚小,三觀未成形,保留獨立的信念即可,其他的需社會、家庭、學校有方向有意識地培養,為準獨立、完全獨立打下堅實基礎。


馬田立


學生要完全獨立,而且是越早越好。因為在精力最旺盛,記性最好的年紀為了獨立就可勁兒折騰吧!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輸了繼續讀書,贏了年少成名,下半生不用愁。讀書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賺錢嗎?我們把它說的高雅一點就是為了實現個人價值。實現個人價值以當今社會的標準來衡量還是錢。你能為社會創造就業,為國家創造稅收,為科技創造成果,這不都是變成產能嗎?產能最終還是轉化為收益,收益即社會財富。一個能為社會創造財富的人,自身的財富也必定很可觀。說到底還是錢,你有錢就是實現了個人價值。你就是世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你會擁有讓人羨慕的社會地位。反正早晚都為了錢,不如趁早,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嘗試獨立,自己創業也好工作也好,只要是合法的事業都值得一試。畢竟年輕,國家政策和家人還有學校都會為學生保駕護航。世俗眼光能容忍學生的失敗但不能容忍成人的失敗,成人的世界裡不成功便成仁,而且九死一生;學生不成功就成才,賺不到錢就好好讀書,失敗的經歷將會成為人生最美好的回憶。再說了,萬一成功了呢?那你真的把曾經無數學生吹過的“今天我以母校為榮,明天母校以我為榮的”的牛B實現了,還有比這更值得高興的事情嗎?只要你是學生,只要你嘗試獨立,不管成功與否,你都比同齡人贏在了起跑線上。成名要趁早,獨立要趁早。不為什麼,只為年華不虛度,餘生不後悔。獨立不光是經濟獨立,這是一切獨立的基礎,當你提前實現它的時候,你可以不用為生活而發愁,你可以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實現人格獨立、思想獨立。獨立才能自由。這乃是獨立人生的真正意義。

奮鬥吧騷年!今早實現人生之獨立,實現人生之理想,追逐自由之幸福。



外獨不存


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會有擺脫家長的監護,自己獨立地生活的意願,這是正常的,也是應該的。家長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應該逐步放開對孩子的生活監護,既要鼓勵孩子獨立思考,主動學會獨立生活,又要細緻觀察,明示暗示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做。具體來說,高中生階段應該在生活上放開學生的自由,鼓勵孩子起居飲食自己動手,做得不夠好只需要指導示範一下即可,大學階段就要鼓勵孩子積極融入社會活動,包括假期義工和打工掙生活費,也可以為孩子提供各種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還要做孩子的心裡諮詢,逐步讓孩子成為成熟的社會人。


carbon獵手


這個問題太寬泛了,多大學生呢?獨立是哪方面獨立?精神、生活、經濟還是學習......

對於小學生,哪方面都無法獨立,否則要家長做什麼呢?

中學生也是未滿18週歲的孩子,學習上需要自覺性了,但我覺得家長必要的督促是有的,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要有了,但家長對孩子經濟物質上的撫養是必須的,他們未成年!

對於18歲以上的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上他已經有獨立的能力了,但是依目前的國情看,經濟上依舊是無法獨立的,學習是他的主要任務,家長如果有能力又想讓他安心完成學業,經濟上會全力支持,除非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或者家長為讓他獨立而獨立,這樣他會很辛苦!且我不覺得這種獨立會對他產生什麼積極的作用!


線線是個姓


這是中國,總把孩子未成年放在第一。在國外,完全不同。想自己生活首先要看實際年齡,和具體情況。有的是想擺脫父母的約束,有的確實有獨立能力。如果是獨立性很強的孩子可以讓他獨立,但父母要在能看到他的地方,觀察他的舉動,讓他慢慢成長,不能完全放手不管,還是不行的。


全曦姐姐


學生能否獨立要看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上學的情況。

我建議高中以前可以少量打工,大學階段應該參加一些兼職,甚至到快餐店,各種機構,賺些零花錢,也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大學畢業後就應該完全靠自己勞動!


醫博汪減肥彭文鴻


提問的兄弟,大概你是指大學生吧?中小學生處於義務教育階段,三觀尚未形成,心智尚不夠成熟,且主要處於學知識階段,完全獨立不太現實。到了大學階段,可以通過接觸社會,勤工儉學來逐步實現獨立。當然,對於一些特殊環境和特殊經歷的學生,比如農村學生,自理能力較強,可能獨立的時間比城市學生稍早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