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洵美:唯美詩人的標籤,卻代表了民國文人灑脫多情的整體特質

翻開民國文化史,在中國現代這個承上啟下的特殊時期。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白話文起始的文人整體,它呈現給人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風貌。其特質是風流倜儻,多情而又唯美。

其中,作為代表人物新月派詩人: 邵洵美。更具有其鮮明的特徵!當拂去歷史的塵封,發現一個被人多少有些遺忘的民國風雲人物,邵洵美卻以一種別樣的風采,給人一種新的認識。

邵洵美 (1906一1968),原名雲龍,筆名浩文、郭明、荊蘊、唐堯、荀枚等。祖籍浙江餘姚,出生於上海。他是名門世家,祖父邵友濂曾代表清廷出使俄國。後任蘇松太道臺。生母為清朝實業家盛宣懷四女兒,其妻盛佩玉是他的表姐,盛宣懷之孫女。

邵洵美:唯美詩人的標籤,卻代表了民國文人灑脫多情的整體特質


邵洵美少時就讀於聖約翰中學和南洋路礦學校 (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在中學期間就嘗試寫新詩。1924年冬赴英於劍橋大學留學,後又到法國學畫,其間加入徐悲鴻、張道藩、謝壽康、江小鶼的“天狗會”,併成為中堅力量。

1926年5月,邵洵美回國。參與了滕固,章克標,方光燾的新文學社團“獅吼社”,出版了新詩集《天堂與五月》,譯詩集《一朵朵玫瑰》、《琵亞詞侶詩畫集》、《我的死了的生活的回憶》、《花一般的最惡》等,由此,在當時的文壇嶄露頭角。

1931年春,應徐志摩之邀,加盟新月書店,參與了《新月》和《詩刊》的編輯與創刊。並有其詩作刊於《新月詩選》,自此,成為了“新月派”詩人群體中的重要人物。

邵洵美:唯美詩人的標籤,卻代表了民國文人灑脫多情的整體特質


不可否認,邵洵美詩歌與文學的創作的鼎盛時期,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也許,自身留學西方的背景和當時新文化運動的氛圍,作為新月派詩人的一員,他的詩作多為唯美且多情之情懷的流露。從他的代表作: 《季候》中就可見其一二:

《季候》

初見你時你給我你的心,

裡面是一個春天的早晨。

再見你時你給我你的話,

說不出的是熾烈的火夏。

三次見你你給我你的手,

裡面藏著個葉落的深秋。

最後見你是我做的短夢,

夢裡有你還有一群冬風。

細品此詩,極見了其中那些唯美多情的纏綿。且讀完以後給人一種含蓄之美,詩人是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表現自己和戀人相處時的態度變化,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在其中感情情緒的交織。有人評價他的詩: “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氣,豔麗如一個應該讚美的豔麗的女人”。的確如此!

邵洵美:唯美詩人的標籤,卻代表了民國文人灑脫多情的整體特質


然而,當我們回首那個時代的時候,在剛脫離幾千年封建文化禁錮之時。民國的文化舞臺上的詩人文士,於追求新思想,追求新的精神靈魂的方面,有著一種現實的需要。在西來文化的影響下,唯美浪漫漸成一種風氣,這是個群體性的特徵。其同時代的詩人,如徐志摩等人也有其相同的特質。無非是在邵洵美的身上,表現的更為明顯。

詩言志,詩的風格形成,大多於詩人的個性與情感生活有關。回溯邵洵美的個人情感經歷,顯而易見,個性與生活的態度,其實,都反映到了詩人作品裡。

據史載:邵洵美戀上表姐盛佩玉時,見其名取之於《詩經》中《鄭風.有女同車》“佩玉鏘鏘”之意,隨即,也從“洵美且都”中“洵美”二字作為自己之名,以表示愛慕之心。可能是詩人的特質使然,也許是緣分的註定。邵洵美在與盛佩玉結婚8年育有几子後,又與另一外國女人同居了多年。從而,成為轟動了當時上海灘的傳奇事件。她就是美籍作家:項美麗。

邵洵美:唯美詩人的標籤,卻代表了民國文人灑脫多情的整體特質


項美麗,英文名艾米莉.哈恩。1905年出生於美國中西部聖路易城。1935年作為《紐約客》的紀者,來到了上海,也因此相識了邵洵美。並由邵洵美引薦訪問了宋慶齡,使之其後,她寫成了《宋氏三姐妹》傳記,而使她名聲大噪。

至於她和邵洵美的感情如何發展到情人關係,史上多有記載:項美麗一見到邵洵美,就為他那鼻高面白,近似於混血的面容而驚異,更為他的才氣與流利的英語而傾倒並生髮愛意。其後,他倆人就雙雙墜入愛河,並在上海福州路江西路拐角處,“都城飯店”正式同居。邵洵美還把項的原名“艾米莉”改為了“項美麗”。更為奇異的,項美麗還和洵美之妻盛佩玉成了形同姐妹的好友,與邵家上下都和睦相處。

但世事的變幻,遠不能使人把控。“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邵洵美與項美麗一起離滬同赴香港,在完成了對宋家姐妹採訪後,邵洵美隻身回到了上海。從此,倆人非正式地分手。直到二戰結束後,邵洵美才在美國重新見到了項美麗,但項美麗已嫁他人。

邵洵美:唯美詩人的標籤,卻代表了民國文人灑脫多情的整體特質

兩人分手後,在邵洵美的內心中,其實對項美麗還是情深意篤的。從他給寫給她的信中,也可見其情意的存在。他在其中一封信中寫道:

“你就不能像我愛你一樣愛我,並且經常給我寫信嗎?一個人怎麼能如此輕易而迅速地忘掉一個人呢?根據漢語來看,那麼你根本不愛我。我沒告訴過你嗎?漢語的愛叫作相思,相互不止息的思念。”


對於邵洵美這段特殊時代背景下的愛情怎麼看?歸根結底地來說是,這和家庭出生環境,所受到的教育,個人個性,及時代形成的氛圍有關聯。

邵洵美:唯美詩人的標籤,卻代表了民國文人灑脫多情的整體特質


有人說邵洵美是“紈絝子弟”,自然,他家世顯赫,本人也頗具貴族氣質。在中國當時多災多難的時代中,風花雪月下唯美抒情。平日裡猶喜好酒好賭,並認為賭博有詩意,時常自詡為: “賭國詩人”。確實和當時的時代,不太協調。

但也有人稱他為“小孟嘗”,憑藉著豐厚的家產,經常慷慨地捐助支持他人。直至最後把萬貫家財,全貢獻給了中國出版事業。曾經聽他的小女婿和我親言: 邵洵美曾在新月詩社最困難的時候,是他出資使新月詩社度過了難關。

民國,是中國歷史上特殊的時代。在西風漸進的時候,出現了一眾與傳統認知,不盡相同的人物,不是偶然和個別現象。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分子,邵洵美既跳西洋舞,也穿長衫;又自喻“唐人風範”地,每次出門都施塗胭脂。

邵洵美:唯美詩人的標籤,卻代表了民國文人灑脫多情的整體特質

他寫詩畫畫收藏書籍,在家裡常常組織舉辦沙龍。一切前衛新潮的生活模式,特別是作為民國的美男子,並有著和項美麗那一段傳奇經歷,也就更容易被世人帖上風流倜儻多情唯美的標籤。

但在歷史上,邵洵美不僅僅是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散文家,翻譯家,和出版家。他一生中除了留下了許多唯美的詩歌外,最大的貢獻,莫過於翻譯出版了英譯本《論持久戰》。

中年及晚年的他,歷經磨難,生活坎坷,但詩人的他個性依然不變。而當回往過去的時代,邵洵美作為一個具備鮮明特徵的人物,其灑脫唯美多情的特質,將成為我們永久的記憶!

邵洵美:唯美詩人的標籤,卻代表了民國文人灑脫多情的整體特質

題外話: 為什麼想著寫起來邵洵美。其實,我和他的後人頗有淵源。我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的少年時光,是居住在浙江湖州民國英傑陳英士故居里。當時,僅一塊板壁之隔的鄰居,就是邵洵美的小女婿吳立嵐 (民國大律師吳凱聲之子,媒體人吳徵,楊瀾夫妻的伯父) 小女兒邵陽夫妻。小時,依稀還見過邵洵美之妻盛佩玉。因為,吳先生和我父親是同一學校的同事,也可以說是父親在那時,為數不多的能談得來的幾個朋友之一。2019年夏天吳老先生和邵陽夫婦,還來我工作的山莊度假。每每念起邵洵美和民國往事,都心生感慨,隨成此文!

參考資料: 陳子善主編: 《洵美文存》,盛佩玉回憶錄《盛氏家族一邵洵美與我》和邵洵美后人口述。

(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侵請刪)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