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人物之夏石農

夏石農


鄂州人物之夏石農

夏石農(1908-1981)華容楊巷夏家莊屋人。少慕自立,不喜依附。1924年入武昌中華大學,在“五·四”思潮的影響下,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次年便參加了黨領導下的學生運動,並任學生代表其時,他結識了陳譚秋、吳德峰等共產黨人,不久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後被派充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幹事,面對大革命失敗時黨內外錯綜複雜的局面,他毫不動搖,圓滿地完成了省委交辦的任務。1927年夏,夏石農在中華大學畢業,次年奉派參加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因省委地下機關迭遭破壞,一時難以重新組建,組織上安排他在滬待命。在此期間,除了參加黨領導的一些群眾運動外,他還與胡伊默共同翻譯出版了《第一國際史》,意在研究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經驗,探求大革命失敗的原因。


鄂州人物之夏石農


1930年,夏石農東渡日本入東京帝國大學,專修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創始人康德的哲學,並對《純粹理性批判》和《實踐理性批判》作了深刻研究。求學期間,自然脫黨。


抗戰時期,夏石農回國在南昌編輯《戰時鄉村》,後到重慶,與共產黨人錢俊瑞鄭紹文、胡繩等一起主辦《戰地生活》雜誌,並擔任發行人。


從1941年起,夏石農先後在恩施湖北教育學院、武昌中華大學任教授,同時兼任湖北省政府建設委員和參議。由於他密切注視時局,對形勢的發展能作出正確的估計,因而他的寓所也就成了大家聚談時局的中心,有些進步青年在他的影響和支持下奔赴解放區;一些對國民黨抱有幻想的省政府參議,也被他動員和組織起來進行總辭職的鬥爭。


解放後,夏石農曆任武漢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武漢市教育局長、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市政協副主席等職。

鄂州人物之夏石農


夏石農一慣克己奉公,嚴於律己。在國家三年困難時期,組織上照顧他的“特供進餐證”,他一次也未用過。他外出開會或工作,不坐小汽車,而自付車費坐三輪車。他常教育子女們說:“國家有困難,我們應該與群眾同甘苦,不能享受特殊待遇。”晚年時期,他雖然體弱多病,但總是帶病堅持工作,有時是組織上硬把他送進醫院。就是在生命彌留之際,他還自責為黨貢獻太少,仍然念念不忘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