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人生最悲哀的是,活了几十年,只剩一副空皮囊

1.

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前几天看到一则报道,一位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因为太寂寞,养了十条狗。但是,后来,他被人发现一个人反锁,惨死在家中,十几天都没有人知道。当警察敲开他家的房门时,那十条狗正饿疯了,撕咬他的尸体。


孤独,是一个人岁月老去时,无法回避的问题。


但孤独的背后是什么?


是失去生活的意义。


《浮生六记》:人生最悲哀的是,活了几十年,只剩一副空皮囊

正是因为觉得活着无趣,才会想要了结自己的生命。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特别震撼,因为我们总有一天也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这又让我想起了最近读的一本书《浮生六记》。朋友们都说这本书文笔好,语言美,我就欣欣然地前去看了,但是看到沈复种养花草的那段,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心生烦厌,我就把书放在了一边,可我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


后来想起这个故事,我好像明白了什么,知道了原因在哪里。是因为太无趣了,除了生活的琐事以外,我实在无法从沈复身上感受到超过文字以外的东西。


正去这位死去的老人一样,他的生命除了走向死亡,还有什么可以值得回味和诉说的呢?


《浮生六记》:人生最悲哀的是,活了几十年,只剩一副空皮囊

2.


那么《浮生六记》里面有没有值得看的部分呢?


有。那就是沈复与妻子芸娘两情相悦的日子。


芸娘嫁给沈复以后,两个人确实过了一段快乐的神仙日子。一起逛庙会,游山玩水,吃喝玩乐,但是随着他们生活的穷困潦倒,这种快乐也随之而然变得索然无味。


有朋友说,我们不能去探寻太多的意义,而应该报以一种欣赏的角度去看文字,文字美就是真。


那么什么是文字美?什么是真?能写几句漂亮的台词就是美和真吗?


《浮生六记》:人生最悲哀的是,活了几十年,只剩一副空皮囊


我不这样认为。


美则美,却无深意,那是空洞罢了。


所以经典的文学为什么吸引人,是因为它精致美妙的文字背后,有一种力量让人回味无穷。


比如,我们读《红楼梦》,《红楼梦》写得够美吧,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事。里面也涉及到许多的景致。


比如《红楼梦》中曾写到“太虚幻境”,这个“太虚幻境”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场梦而已,“虚”源自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太虚”出自《庄子》的“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它是在意喻着红楼似是一场梦,似真似假,那看似真实的人生其实是一场泡影,这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反复体会。


当然了,《浮生六记》中也有许多的景致描写,沈复是个很细腻的人,亲自种花种草,一一记录,把自己的闲情雅致投射其间。


《浮生六记》:人生最悲哀的是,活了几十年,只剩一副空皮囊

但你会发现,景就是景而已,再无其他。你无法从语言的背后读出更深刻的含义。


而语言,反映的是一个写作者的所思所想,只能说沈复的灵魂略显单薄了。


3.


再者,我们再来说说《浮生六记》中的事,芸娘嫁为人妇后,两夫妻过得并不容易,这里面有很大的责任,在于沈复。


沈复将他们两夫妻,几十年的生活,点点滴滴都记在其中。但是除了凄凉,除了惨淡,似乎找不到令人发省的地方。为何沈复对他的生活没有一点反思?为何那些文字的背后,没有一点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我的思考呢。


《浮生六记》:人生最悲哀的是,活了几十年,只剩一副空皮囊

比如沈复的弟弟向邻居借钱,让芸娘做担保。后来弟弟反悔,没有按时还钱,父母知道后怪罪下来,把责任推到芸娘身上。芸娘因为是媳妇,不好明说,就忍下了这口气。


沈复知道这件事后,知道是自己的媳妇受了气,心里是很难过的。但他只是叙述了这件事,记录了整个过程,却没有在文字中透露,他是如何认知的?他有没有想过去改变这种境况,不再让他的妻子受到伤害呢?


再比如,最后芸娘死去,沈复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还是靠朋友救助,才让芸娘安安心心的下葬。他作为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庇护不了,不知道他是否曾感到惭愧。


《浮生六记》:人生最悲哀的是,活了几十年,只剩一副空皮囊


同样作为丈夫,父亲和一家之主,有一位文人却和沈复是天壤之别,他就是曾国藩。


比起沈复的境遇,曾国藩的现实处境,要复杂得多。朝堂之上错综杂乱,自己远在他乡,常年打仗,又顾不到家里。战事吃紧,周围那些官员又想要暗算他。曾国藩内心的苦闷和压郁,又无法与人诉说。


但你去看曾国藩的家书,虽然人生艰难,但字句之间,他都在思考自己,警醒自己。


沈复到最后,连自己的一对儿女都庇护不了。女儿只好早早嫁人,儿子去给人做学工,又不知为何丢了性命,作为父母,其实是有很大原因的。


可是曾国藩虽然长年在外,对子女的教育却从未松懈。他就是通过书信,与自己的子女进行进一步思想上和学业上的沟通。


孩子们读书后,通过书信,将自己的学业反馈给曾国藩。曾国藩从中找出问题,指出不足,并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因此,虽然父亲不在他们身边,但父亲的教诲却时时在他们心中。


所以我们去看曾国藩的后代,几乎都是各行各业有才干的人。


《浮生六记》:人生最悲哀的是,活了几十年,只剩一副空皮囊

当然了,毕竟我们是后人,无法评判。只是觉得很可惜,原本沈复的文字可以写得更好,更美,更动人,更彰显出他个人的魅力。


我想起芸娘死前对沈复说的一句话,大意是,对不起,都是我的病,拖累了你。


不知道芸娘是否有曾想过,他们生活的困局到底是如何造成的?


她善良真诚,知书达理,温柔体贴,却又为何走到这步田地?


假如她深知人生如此艰难,她还会再嫁给沈复吗?


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


只是我想说的是,人生,不是只有生与死的距离,还有人与人的差距。


人们常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人哪,就像一杯酒,有的人喝到肚了都没了,有的人却能酿造更香的琼露。


一切的掌握,全在于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