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僅存四枚的錢幣,農村小孩卻把它當毽子踢?

1925年春,戴葆庭與好友朱克壯一同前往江西鄱陽收購古錢,停留數日,一無所獲。在閒逛的時候,突然看見一群小姑娘正在踢毽子,玩的十分起勁,好奇之下就去看看,沒想到小姑娘勁還挺大,一腳下去,毽子直飛而來,正好砸在了戴葆庭的臉上。戴葆庭哎喲一聲,捂著臉蹲了下去。


幾個小孩急忙跑過來連聲道歉,卻看見戴葆庭眼睛直直的看著自己的毽子,好像入迷了一樣。小姑娘只得說:“叔叔我們真的錯了,原諒我們吧。”但戴葆庭絲毫不在意,還是盯著毽子不動。原來啊,毽子的底座是用幾枚古錢幣合在一起做的,而其中一枚錢幣,讓戴葆庭感覺自己被天上的餡餅砸中了,那就是傳說中的古泉大珍:大齊通寶!


“大齊通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弁鑄造的第一種南唐錢幣。之所以稱“大齊通寶”,是因為吳國皇帝讓位給他前,已封他為齊王。所以他登皇帝位時,便國號“大齊”。這種錢幣只在昪元年間(937-939年)鑄造過。大齊通寶鑄成後,李昪將國號改為唐,史稱南唐,從此成為一方霸主。但好景不長,李昪稱帝后沉迷煉丹,無心治國,四年後就因中毒而病死。


李昪死後,南唐歷代君王雖勵精圖治,但未能開疆拓土。三十多年後,南唐的最後一位君主——李煜投降宋朝,南唐滅亡。昪元年間鑄造的大齊通寶大多在戰火的洗禮中消失,僅有少量銅幣流傳於世。


清朝道光年間,戴醇士收藏過一枚大齊通寶。由於這枚大齊通寶的左腳有殘缺,因此被稱為“缺角大齊”,是戴醇士家中祖傳的寶物。太平天國攻破杭州城時,戴醇士見形勢危急,這枚家傳的“缺角大齊”很難保全,於是他懷揣這枚銅錢跳進了錢塘江。錢塘江江水滔滔,戴醇士的屍體與這枚錢幣一同沉入江中。據說後來戴氏老宅引來了許多古玩商關注,他們高價買下宅子,掘地三尺,又幾經轉賣,甚至泥土都要用細籮過篩,仍未見此泉,徒勞一場。


同樣姓戴,戴葆庭的運氣就好得多,他僅僅用幾枚大洋就從小女孩父親的手裡買下來,堪稱撿了個天大的漏!後來他回到上海之後,好友張叔馴得知此事立馬趕過來,花費整整五百大洋從戴葆庭手裡買下此枚“大齊通寶”。由於曾被做過毽子,這枚錢幣上被人為鑽出來四個孔,所以它也稱“四眼大齊”。


張叔馴重金購得這枚“四眼大齊”後,藏之密室,從不示人,且因而自號“齊齋”,其對“大齊通寶”的珍愛可見一斑。20年後張叔馴身患重病,前往美國治療,但最終因重症不治客死他鄉。“四眼大齊”也從此消失無蹤,再也沒有重新出現的消息。此後人們又發現了兩枚大齊通寶,卻都難覓蹤跡。舉世僅發現過四枚,卻都下落不明,為了尋找這種錢幣,收藏家們甚至開出了上億的天價。但“大齊通寶”都只在傳說中出現,如果它有一天能現世,想必在泉界能引起巨大的轟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