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這個春天

我們遭遇一次突如其來的重大疫情

但是有他們,擋在我們前面!

“抗‘疫’戰場,南京力量”系列報道第二篇

以愛相迎,用心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分院)作為南京定點收治“新冠病人”的醫療機構,被溫暖地稱為南京“小湯山”。在這裡,一群白衣戰士勇敢逆行,守護生命,守護希望。

醫務人員也是血肉之軀,面對病毒,救人者有時也無法自救,只不過,他們選擇了抱薪赴雪、義無反顧,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專業、自己的無畏,從疫魔手中,搶回一個又一個寶貴的生命。

他們到底有多拼?看數據↓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抗“疫”硬核好戰士,敢與病毒“正面剛”

2月2日,南京“小湯山”緊急收治了一位60多歲的新冠肺炎危重病例,她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老慢支等多種疾病,入院時病情非常危重。

根據專家組的建議,要對她進行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但病人本身基礎條件比較差、嚴重缺氧,只有一次插管機會,如果失敗,患者很可能心臟驟停、失去生命。另一方面,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是被傳染風險最高的手術操作之一,因為新冠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呼吸道分泌物等傳染,而口腔和咽喉是病毒濃度最高的兩個部位,插管帶來的感染風險要比平時大無數倍。

“我是麻醉科專業出身,操作比較專業、經驗相對豐富,相比年輕醫生,承受壓力的能力也大一些,於是決定這個操作由我來執行。”第一時間,市第二醫院副院長殷國平站了出來。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經過精心準備,殷國平走上了手術檯。身穿三層笨重的隔離裝備,手臂做動作時很受束縛;頭上戴著護目鏡、隔離面屏,霧氣影響著手術視線。而患者身胖、脖短,氣管條件也不是很好。為了看清操作部位,手術過程中,他的臉幾乎全程緊貼病人的臉,距離患者的口鼻基本上是“零距離”;氣管切開時,不可避免地有血液和分泌物等濺出,好在他憑藉嚴密的防護和老道的經驗,確保了自身安全和手術成功。

他們在生與死、快與慢之間,沉著冷靜地施展著精湛的醫術。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張俠是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新冠”防控醫療救治組組長,她參與了95歲高齡患者的救治。

老人高齡、長期臥床,還有肺部感染、糖尿病、極高危高血壓等基礎疾病,加上老人雙肺都有病灶,診療難度可想而知。

張俠說,針對老人的治療主要包括抗感染、營養支持、護肝、祛痰、吸氧、補液等一系列措施。一開始,老人服藥時胃腸道反應非常大,輸液時也出現了輸液反應,專家組專門建立微信群,每天群裡開會討論如何調整老太太的營養比例、怎麼用藥等等。在專家團隊全力救治下,奇蹟發生了。入院3天后,老太太的體溫恢復正常,症狀逐漸緩解,身體狀況也在好轉,4天后,老人核酸檢測轉為陰性。

醫者仁心,從來不是說說而已

一名從武漢來寧的60多歲老先生,來的時候發燒,病情不斷加重。

CT顯示炎症引起的肺部陰影不斷增大,有重症傾向,如不及時阻斷,可能出現“大白肺”,那就非常兇險了。“大白肺”是醫生對病毒性肺炎的一個通俗性說法,患者的肺部在CT影像上只呈現出一片白色,好像雙肺“消失”了一樣,病人很容易因缺氧而死亡。這讓市第二醫院感染性疾病一科副主任成驄憂心忡忡。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為了阻止“炎症風暴”,各科專家對病情的各個細節進行了詳細討論,加強抗炎手段,患者情況大有好轉。

自2002年以來,成驄所在的科室一直承擔著南京市乃至周邊省市艾滋病患者的收治任務。“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其中的風險是不言而喻的。而她本人,上有罹癌剛剛手術的老父親,下有今年高三即將高考的女兒,大年三十一過就奔赴一線,他說,“不是隻有我有困難,大家都一樣。”

胡志亮,感染性疾病二科副主任,一直在病區忙碌,實在累了,就在辦公室眯一會。厚厚的防護服對所有醫護人員來說,既是保護,也是考驗,“有情況要隨時進入病房,所以一般穿上了就不會隨便脫掉,防護服密不透風,只要幾分鐘,防護鏡裡面都是霧氣。”胡志亮說,每次脫下防護服,頭髮、裡面的衣服都被汗水溼透,可是,為了患者,他要忍下所有的不適,因為,這是一名醫生應該做的事。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杭秦雯走路時會用手扶住左側的腰部,她的腰部受了傷。值班時,她為了救助一位突發眩暈的患者而閃了腰。同事回憶,這名患者180多斤,當時杭秦雯正在查房,患者站著,突然感覺眩暈,眼看就要栽倒,幸虧杭秦雯反應靈敏,一下彎腰撐住他。

還沒來得及查看一下傷勢,病區一位患者就出了狀況,幫助患者轉危為安,杭秦雯卻因為長時間彎著腰,腰疼得直不起來,可是,她只是簡單處理了腰傷,貼了膏藥綁上繃帶,她又回到了崗位。

“當年我是病人,如今我來救人”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2003年“非典”期間,湯雅真還是南京市十二中的一名初一學生,因為疑似SARS患者被隔離治療;17年後,她再一次“被隔離”,不過這次她是作為一名隔離病區的護士,奮戰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第一線。

2003年的“非典”,給1990年出生的湯雅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恐懼回憶。而醫護人員不畏生死照護她的情形,同樣令她終生難忘。“當年一位護士姐姐,不斷溫柔地安慰我,可說是我走上醫護道路的引路人。”她說,17年過去了,當年那個羸弱的小女孩已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護士,“也該換我去幫助別人了。”

隔離病區的護理工作很忙也很辛苦,但湯雅真說,幫助別人本質上是很快樂的事,“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特魯多醫生的這句名言,是全球醫療工作者共同遵循的人文關懷。這次有名老年病人,左耳幾近失聰,又講一口難懂的方言。湯雅真冒著風險,每次都緊貼他的右耳講話。

隔離病毒,不隔離快樂

醫病還要醫心,樂人也要樂己。

在“小湯山”,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用盡一切辦法緩解沉重氣氛,傳遞快樂情緒,不讓厚重的防護服產生距離感。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白衣作戰袍,用愛守護“寧”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眾多醫務工作者化身戰士

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成為南京這座城市屹立不倒的守護者

誰不想長久陪伴家人?

誰不畏懼死亡?

而只要一著白袍,即為戰士

必當以我生命,守護生命

守護南京,守護我們的家

南報融媒體記者 蔣琰

部分文字、圖片素材來源於紫金山觀察、南京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