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欧洲士兵常用燃烧瓶毁坏敌军坦克,为啥我军却不用呢?

花鹏翔


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吧,就是在冷战期间,当时米格25战斗机在研发的时候遇见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发动机在高空之中,高速飞行的时候,周围的空气很热,这样的话发动机缺氧,让冷缩嘛,大家都懂,那怎么才能够保证发动机的氧气量呢?所以前苏联的科学家就在米格25战斗机上面装250升烈酒!不过理所当然是,这些烈酒通常都会流入到飞行员的肚子里面。

第一个燃烧瓶究竟是出现在哪里,大家都已经不怎么去考证了,因为这事情太难了,但是燃烧瓶大规模应用于实战里面的是西班牙内战的时候,那个时候接受前苏联援助的西班牙军队,会使用一种名字叫做莫洛托夫鸡尾酒的一种作战武器,实际上就是一个简易的燃烧瓶。

当然这和战斗种族,自己本身喜欢高烈度的烈酒的习惯有关,如果打仗,那装上一个布条沾上酒精,这就是莫洛托夫鸡尾酒,或者说是燃烧瓶,如果不打仗,抽出布条,直接对瓶吹!所以很多人都会觉得很诧异,就是这么好用,这么简单的一种反坦克武器,为什么现在使用出来反坦克的时候这么少呢?

真滴一点,现如今使用的绝大部分坦克都是在冷战时期生产的,冷战时期讲究的是防三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防火!车辆的重要不对,发动机,弹药箱都是经过了层层保护,你想用高温把它给灼烧到报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当时的发动机的技术原因,所以发动机一般都位于坦克的后面,而且一般都裸露在外面,这样的话,一发燃烧瓶扔上去,那酸爽不敢相信,而且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很多国家使用坦克的时候并不讲究步坦协同,也就是步兵必须和坦克一起配合行动,步兵必须要离坦克要有足够的距离,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常会出现要么步兵部队超过了坦克,(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这是真事,要么就是坦克部队超过了步兵单独成军,然后被别人的步兵部队给发现了,摸上来直接给你扔燃烧瓶,手榴弹,子弹直接往观测孔里面扫,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等到后期这种攻击方式就已经不奏效了。事实上,在德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时候,面对前苏联的装甲集群,更多的时候是使用铁拳来进行反击,也就是一门预装的无后坐力炮,不是说德国人怕死,而是坦克的后面跟着程批次的前苏联的步兵,你冲上去仍然烧屏,简直就是找死。所以与其这么达到,还不如拿着铁拳从侧面或者正面直接对准的前苏联坦克撸几发就行了!


漩涡鸣人yy


穷啊。没别的想法。燃烧瓶,又称莫洛托夫鸡尾酒,主要构造为玻璃瓶,瓶内装有半满的易燃液体,最早作为土制燃烧弹使用。当燃烧瓶在坦克的尾部燃烧时,可能令坦克的油缸爆炸。部分坦克设有外挂油箱,很容易被从外面打开后点燃。另外一点是当时坦克主要采用铆接,车体密封并不严实,燃烧油十分容易流入,现代坦克主要采用整体铸造技术,燃烧瓶用处很有限。

一是物质落后。当时的中国人民已经大大落后世界经济水平,玻璃瓶、汽油、酒精等都是奢侈的不能再奢侈的消费品了,好多人见都没见过,更不说制成武器了。

二是日本的全面封锁。油类和酒精物品是严格管控物品,日本占领军严格封锁此类物品的销售使用,而都对战场我军特别是敌后我军又不能生产,所以对该燃烧瓶的出现也是消极得。从冀中的地雷战就能看出我军物质的缺乏,土法制药、凿石为雷。

三是战场需求小。日军陆军并没有形成德军等国强大的坦克装甲力量,面对面作战的还是普通步兵、炮兵,对付少量坦克部队我军更认可地雷、火炮等武器。

四是制作有点难度。常犯的错误是瓶内放进太多的汽油,在玻璃瓶碎开后过多汽油会难以着火;另一种错误是点燃布块前没有把玻璃瓶抹干净,使瓶外残余的汽油燃烧起来。此外,用作引信的布块来封著玻璃瓶也是错误的作法。其他各种错误包括瓶子的塞不密封,选用错误(太坚固或太易碎,瓶颈太长或太宽)的玻璃瓶等等。但最常见的错误还是点燃以后的投掷过程出错。


下雨啦16


看了很多回答,但是感觉大家都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二战日本坦克没有汽油机的,全部都是柴油机坦克。燃烧瓶主要攻击汽油机坦克才有效果。无论是西班牙内战,芬兰战争,还是诺门坎战役。那些被燃烧瓶摧毁的都是汽油机坦克。

在诺门坎战役,著名的燃烧瓶之夜,日军用1200个燃烧瓶重创了苏军第11坦克旅,还造成旅长雅克夫列夫上校阵亡。实际上关键在于,苏军的BT-5型坦克是汽油发动机。而日本坦克是柴油发动机,燃烧瓶对柴油机基本无效。

而且很多日本坦克有前后机枪,在抗战时期很多士兵向日本坦克投掷燃烧瓶,最后却遭到坦克后部机枪扫射,壮烈牺牲。但是,他们一直到阵亡,也没明白,日式坦克是柴油机,不怕燃烧瓶。

抗战初期以后,我国也不再使用燃烧瓶对付日军坦克了。举一个例子,在1943年,我军在冀东曹西庄一次打坦克的战例。我军第12团的3个连参加了战斗,日伪军为30多人,还有3辆豆战车,只有3.2吨重,装备一挺机枪的94式豆战车。

最早我军使用步枪和机枪猛烈射击,但是,94式豆战车,毕竟也是坦克,在一定距离是不惧怕子弹的。后来,我军就用掷弹筒炸断了其中一辆豆战车的履带,随后使用集束手榴弹炸毁第二辆豆战车履带。

随后使用钢钎敲开坦克顶盖,投入手榴弹消灭了日军坦克驾驶员。最后只有一辆豆战车逃跑。对付日本坦克,与其投掷没有用处的燃烧瓶,还不如直接上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


深度军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简单,中国没有汽油。

中国以前不产石油,大庆油田是后来才发现的。

中国使用的汽油、柴油都要靠进口,叫做洋油,价格昂贵,而且数量有限。

民间老百姓很少接触汽油柴油,商人也不卖,因为需要量不大。


当时中国的交通不发达,国内汽车数量很少。

直到三十时年代,市内的公共汽车还很少,大量人力车、三轮车还是主要的工具。

到1930年,全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其中一半在上海,主要是洋人和买办的私人汽车。

大家想想看,偌大的中国只有1万多汽车,夸张不夸张。

汽车也非常昂贵。

1922年,一辆二手的福特轿车在北京的成交价为8000大洋,当时北京工人月薪才8块大洋。

因为汽车很少,当时汽油也很少了。

那么请问,你到哪里去搞燃烧瓶的燃料呢?



另外,国军面对的装甲威胁还是很有限的。日军装备坦克装甲车的数量还是有限的。

除了1944年一号会战的豫中会战使用了691辆坦克装甲车,日军最大规模装甲作战就是在南昌,充其量不过使用了100多辆坦克。

平时日军一个甲种师团,战时可能配属几十辆坦克装甲车。但这些坦克装甲车不单独使用,而是协助步兵作为移动炮台使用。

作为二三万人的师团,区区几十辆坦克装甲车是很少的,不是什么大的威胁。况且坦克以轻型为主,装甲薄弱。

所以,国军没有必要大量装备燃烧瓶,用集束手榴弹也就够了。



另外,燃烧瓶的作战效率其实非常烂,只能投到发动机或者传动系统要害,才能造成坦克大的破坏。不然也就烧一会,火就灭了,起不到什么作用。

坦克装甲车不是汽车,几乎都是钢铁制造,没有什么可燃的结构,不是那么容易被烧毁的。



苏军正规军也不使用燃烧瓶,而有专门的反坦克手榴弹之内。使用燃烧瓶的苏军,不是装备低劣的三流部队,就是仓促上阵准备不足的拼凑部队了。


萨沙


欧洲士兵常用的燃烧瓶,其实就是把高浓度易燃烧的液体比如烈酒或者汽油放到一个瓶子里面,等到打仗的时候,将这个燃烧瓶用一个布条做引火,投向敌军坦克,由于当时的坦克封闭性不好,流动的燃烧液体会烧到坦克的内部,如果烧到坦克内部重要部件,很可能导致坦克损毁,尤其燃烧到坦克油箱,很可能直接引发爆炸。

在我们看到的欧美影视中,这样的画面经常出现,这种燃烧瓶的使用最早可能是出现在西班牙内战中,后来在苏芬战争中,芬兰士兵大量使用这样的燃烧瓶,对苏军带来很大的打击。

而苏德战争爆发后,面对德军强大的装甲军团,苏军也大量使用这种燃烧瓶当作反坦克武器。

当然,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燃烧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战场形态,在野战时,步兵想要靠近地方坦克那是痴人说梦,只有在巷战当中,坦克与步兵能够针锋相对的时候,苏德战争战场形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巷战,比如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军就大量使用燃烧瓶,给予德军很大打击。

只有在没有其他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燃烧瓶才成为没有办法的反坦克武器,毕竟这种燃烧瓶只能用手投掷,而投掷距离是有限的。

实际上,欧美战场有大量专门为步兵研发反坦克的武器,不到迫不得已是不会用燃烧瓶的,在大量影视剧中表现这种燃烧瓶,其实是一种表现战争艰难的情况,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历史,假如一辆坦克用一瓶高浓度烈酒就解决了,德军的闪电战早就被爱喝酒的法国人和苏联人给打败了。

搞明白这几点,就清楚为何在中国战场不流行这种燃烧瓶了。

首先,我军没有充足的高能易燃烧物

燃烧瓶是用酒瓶子装汽油或者高浓度烈酒,或者其他的易燃物,无论是哪种易燃物,在中国都是不常见的。

包括苏联在内的很多欧洲国家,因为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想要取暖就得喝烈酒,所谓的烈酒,通常就是指40度以上的酒,纵横年轻的时候,喝38度的白酒能喝两杯,一般的应酬也算可以了。

可以说,现在的酒低于这个度数的很少了,但是在二战的时候,我国这样的酒并不多,主要是由于酿酒技术落后,主要是采取发酵酒,这样的酒度数低很难达到20度,看电视剧里面那些人喝酒跟喝水一样是正常的。

元朝之后才有蒸馏酒,可以达到40度以上,国内市场依然以发酵酒为主,比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喝的就是黄酒。

这就不像欧洲人喜欢喝烈酒,苏联人喜欢喝伏特加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秘密,而伏特加的度数最早也得40度,这样才能应用于战争。

这就是我国战场上很少用白酒当作武器的原因了,度数太低,点不着。

汽油是最爱燃烧的燃料了,只要有点火星就能着,但是当时的中国是贫油国,没有开采出石油,也不经常用,所以更没有使用的条件了。

欧洲是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制造燃油瓶,我们没有材,自然制造不了了。

其次,中国战场不流行坦克战与巷战

除了燃烧瓶在二战时期不能大量生产外,另一方面,中国战场形态也和欧洲有着重大的区别,中国战场不流行坦克战,更不流行巷战。

由于当时我国发展比较落后,城市化不充足,是典型的农业国,只有租界的地方有一些高楼,其他地方都跟农村差不多。

这种情况导致没有打巷战的基础,其实,如果抗战时有一些巷战的形式,抗战会打得容易一些,在城市障碍物的阻挡下,能够抵消双方武器带来的差距。

当时中国的战场,基本全是野战,而东南沿海地区平原又多,所以无法抵挡日军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另外,城市化不足也导致当时交通设施落后,坦克这样的装甲车也不能到处跑,坦克翻小坡度的山坡没啥问题,但是中国境内尤其淮河以南地区,江河实在太多,坦克施展不开。

另外,前面已经说到当时中国缺乏石油,实际上日本也缺乏石油,都是靠从其他国家进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能源很紧缺。

对于当时想要在海上争霸的日本来说,没有石油海军就报废了,而陆军还能靠脚走路,所以,日本对于坦克这种跑起来很费油的家伙也不是很喜欢,宁愿当士兵去送人头,也不愿大力研发坦克。

所以,在整个二战中国战场,坦克的身影都不多,一般来说,制造一些能够移动的火炮,比坦克更有实用价值。

最后,日本坦克是柴油发动,燃点小

当然,日军在中国战场也不是没有发动过装甲坦克作战,只不过作战对象不是中国,而是苏联。

1939年5月,关东军在诺门罕发生激战,双方投入兵力20余万人,装甲坦克上千辆,是日本为数不多拿的出家底的一场大规模军事冲突。

很多人都认为在这场军事冲突中,苏军吊打日本关东军,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从战场伤亡情况来看,苏军丧亡人数是多余日军的。

尤其是在坦克方面的损耗,苏军明显高于日军。

日本用燃烧瓶烧毁苏军很多坦克,而苏军却无法用燃烧瓶攻击日军坦克,这里面的原因就是苏联使用的是汽油机坦克,日本使用的是柴油机坦克。

上面已经说到汽油是十分易燃的东西,采用汽油机的坦克更容易着火,而柴油因为燃点低,不是那么容易着。

很多人可能不相信,在二战时期,苏军是少数的采用柴油作为坦克发动机的国家,为何在诺门罕战役中用的是汽油机呢?

其实,坦克从研发开始一直用的汽油机,会开车的朋友都知道二者的优缺点,尤其在寒冷的欧洲,柴油机可能都打不着火,所以,汽油机得以大行其道。

但是柴油经济实惠,日本在研发柴油动力上更有积极性,所以在诺门罕战役中,日军坦克是柴油机,苏军主战坦克BT-5是汽油发动机。

估计也正是在诺门罕战役中吃了亏,此后苏联全面采用专门柴油机,成为二战坦克大国中独树一帜的柴油发动机体系。


史论纵横


在欧洲的战场上,武器比较先进,都是飞机大炮坦克,所以伤亡更加的厉害,很多时候还没有见到敌人什么样就已经被炸了,而中国战场因为武器装备比较落后,还是小米加步枪的,所以是无法比较的。


在二战的时候,苏德战场是最惨烈的,投入的武器也是最多的,坦克在二战的战场上是王者级别的,哪里不服气,转头就直接开一炮,而希特勒的闪电战术之所以可以那么顺利,就是坦克的功劳,飞机配合坦克,可以快速的推进战场,在敌人没有建立好防线的时候,就已经碾压别人,所以苏联在当时也想办法,让德国进攻的速度慢下来,但是反坦克技术太差,只能看眼睁睁看着希特勒打到莫斯科城下,直到德国的后勤补给跟不上,坦克发动困难,道路阻碍,坦克没有油了,才让德国停下速度。


而德国的坦克很多是使用汽油的,苏联跟日本的坦克大多采用的柴油,而汽油更加容易燃烧,燃油瓶对坦克最大伤害是发动机,点燃以后,然后扔出去,但是不容易靠近坦克,坦克的外壳不是易燃物,就算有汽油,那么只要不渗透进来,一点事没有,所以有炸药包更加使用,可以让坦克带断了,让坦克失去行动能力。

而在中国的战场上,在二战期间,中国要啥没啥,别说油了,吃饭都困难,基本军需品都没有,还好苏联偶尔援助中国,一个大国资源匮乏,要啥没啥,所以才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而日本在中国战场也很少使用坦克,这就没有燃烧瓶炸坦克了,一是没有这条件,二是对手没有,炸不着。



日本虽然发动了战争,但是日本的石油资源也是特别匮乏,很多都是进口的,而苏联是一个石油国家,日本不仅在中国这个大的战场,如果用坦克的话,因为面积太大,而且中国喜欢游击队,开的路程就大大提高,那么消耗就自然就多了,而且日本还在太平洋偷袭美国,又开了一个战场,目的就想拿下东南亚,所以日本把坦克调配到太平洋战争了,中国的坦克就更加少了。


用户104786453198


二战时候的中国,是贫油国。


当时中国有两处可产石油,分别是玉门油田和延长油田,产量很低,日产油只有几吨。此外,炼油设施不足也限制了汽油、柴油的产量,这点微小产量甚至不足以运油汽车的消耗。



中国当时的一些军用汽油,只能依靠驼峰航线运入国内,由于驼峰航线的巨大风险,有“一滴油一滴血”的说法。


客观来说,抗战战场上确实出现过用这些宝贵的汽油制作的燃烧弹。但毕竟材料稀少,事例非常罕见,所以就没什么著名历史记录了。说中国军队不用,其实是不对的。(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首先,燃烧瓶属于应急反坦克武器,不过这种反坦克武器大部分时间是被当作所谓的暴乱武器,对于坦克的损害不大,各国的正规军只有苏联人把它当作正规武器配发部队,而且当苏联人的东迁工厂开始投入使用以后,苏联人用反坦克手榴弹取代了燃烧瓶的地位。
苏联人的配发燃烧瓶上边有一根火柴,用来点燃瓶口的破布。


各种玻璃瓶都可以用来做。

一般燃烧瓶都是这样的使用场景。

燃烧瓶对于坦克等装甲车辆来说,威胁不是很大,不过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大部分使用汽油发动机,由于汽油容易挥发爆炸,所以燃烧瓶如果扔对了地方,确实可以对于坦克完成损坏,不过苏联和日本的坦克是用柴油发动机,所以就算是被燃烧瓶打中也没有什么用处,当然如果是正巧是扔进了坦克的里边那还是用的。不过那样的机会不比中500万的彩票多多少。况且,当时日军的坦克都是柴油发动机,燃烧瓶没什么用。

而且对于中国来说,一直到大庆油田被发现以前都是一个贫油国,当时只有在甘肃的玉门有一些小油田,而且这些油田都是由共产党控制,生产出来的汽油都是用来发动汽车的,至于烧坦克这种事情,实在是太不值当了,摧毁坦克的任务交给炸药什么的东西吧,当时中国已经是可以生产一些火炸药产品,而且用集束手榴弹也比较方便,中国军队的手榴弹还是可以管够的。而炸药包的数量更多,解放军把爆破列为步兵五大技术之一,要求人人会捆炸药包,这些炸药包除了对付火力点以外,还有就是对于坦克。


炸药包,按照过去的民兵教材,如果是要能够炸毁坦克,如果是用TNT炸药需要5公斤以上,如果是硝安炸药需要10公斤以上。

不过,无论是燃烧瓶还是炸药包,都需要步兵在近距离和坦克进行决斗,对于步兵来说,属于勇敢者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是损失是非常大的。当有了火箭筒一类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后,象这种步兵和坦克近距离格斗的武器,如果没有特别情况一般是见不到这种场面了。


红色手电筒


中国抗战期间,关于燃烧瓶反坦克的记载几乎没有。有人可能要问,是不是因为制作燃烧瓶的玻璃瓶和汽油在当时的中国稀少且昂贵?

可是燃烧瓶不一定要用玻璃瓶和汽油。

任何易碎的容器都可以代替玻璃瓶。

汽油也可以用其它易燃液体取代。

燃烧瓶的反坦克威力没有那么神奇,要不然欧美大国军队为何大量装备其它反坦克武器?

燃烧瓶无法是用燃料在坦克上引火燃烧而已,坦克本身并不易燃,所以没法指望坦克本身因此起火。

“升级版”加上其它成分,使得燃料黏着在坦克上,又或者加上一些燃烧后产生刺鼻气体的成分,如果钻入坦克中,使坦克兵感到难受。

如果想让燃烧瓶发挥最大威力,就让将其扔到坦克发动机盖板/散热栅格/排气管上,如果燃料能引起坦克发动机发生故障甚至起火,那么会让坦克失去动力,方便其他部队用其它手段对付坦克。

国外绘制的燃烧瓶示意图,指使步兵应该把燃烧瓶扔到发动机或者排气管上:


欧洲战场上,有大量敞开式结构的坦克歼击车和装甲车,燃烧瓶这样用,发挥威力的机会很多,这是电影《拯救大兵瑞恩》里,美军空降兵把燃烧瓶扔进了德军貂III坦克歼击车的情景。

也许还有一种罕见的情况,就是能把燃烧瓶从坦克舱口扔进去,杀伤坦克成员。

总之,燃烧瓶比起反坦克手雷、火箭筒、反坦克炮和己方坦克/坦克歼击车,威力差远了。

所以,使用地雷,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来对付日军坦克的效果更好一些。

再说说侵华日军,其军备资源优先给了海军,坦克的设计和性能远不如苏联欧美,越野性能很差,而日军自己对这一点意识不足,误认为坦克不适合在中国进行长途奔袭作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又将坦克部队大批调出中国,调到太平洋战场去。

就算是留在中国的坦克部队,除了战车第三师团驻扎在北平(北京)之外,其它坦克部队师团或者旅团部署在中苏和中蒙边境来防备苏联军队。

(日军如此多的坦克集中在一起,非常罕见)

所以,中国抗日武装在1941年之后,遭遇日军坦克部队的机会并不多,即使遇到了,也可能只是以小队为单位的坦克部队,主要执行火力支援任务,而不是冲击任务。所以,日本坦克造成的压力,远不如欧洲战场上那些坦克部队。


有办法对付坦克的抗日武装,利用地雷、炸药和集束手榴弹足矣,有条件的部队还有战防炮(反坦克炮)和火箭筒。

士气不振,观念落后的部队,更不会想到使用燃烧瓶。

阅读更多军事内容,请关注 近卫步兵师


近卫步兵师


个人认为二战时期亚洲战场受地理因素和交战各方装备条件限制几乎没有成建制大规模的坦克会战。我军士兵成分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不高平时训练几乎没接触过坦克装甲车等机械化装备自然不会对坦克的战术构造和弱点有所了解。再加之我军缺乏远程火炮反坦克炮所以日军坦克主要作用是攻城拔寨摧毁据点而不是对付我方步兵,所以我方人员近距离和坦克对抗的机会应该不多。第三,战时物资匮乏。当时的别说用作燃烧瓶的汽油估计连玻璃瓶都不多,所以说单兵使用燃烧瓶对抗敌方坦克的场景几乎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