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他位“渭南三贤”之首,却同苏东坡一样横遭贬谪,魂归他乡

寇准:他位“渭南三贤”之首,却同苏东坡一样横遭贬谪,魂归他乡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对于寇准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戏剧,我虽然没听过刘兰芳的评书,但戏剧有关杨家将的剧中,总会出现这寇老西儿的形象,所以,一个风趣机智,正直不阿的好干部便一直常存脑海中,加上不知何时看了那电视剧《寇老西儿》,更是加深了这样的印象。

寇准不是山西人,而是陕西人,这个我倒是早就知道,也知道他主要功绩就是力主同大辽签订“澶渊之盟”,使大宋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时期,这对宋北宋的繁荣起了决定性作用,所以现在有人说,北宋的GDP当时占全世界的80%,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寇准真是功不可没的。

寇准,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陕西渭南人。宋太宗年进士。其政治才能深得宋太宗赏识。知巴东县。宋真宗时﹐曾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辽军大举侵宋时﹐寇准力主抵抗﹐并促使真宗渡河亲征﹐与辽立澶渊之盟,起了稳定局势的作用。不久﹐被大臣王钦若排挤罢相。晚年再度被起用。封莱国公。后又因大臣丁谓等陷害遭贬﹐远徙道州,后病死于雷州。谥号忠愍。

寇准:他位“渭南三贤”之首,却同苏东坡一样横遭贬谪,魂归他乡

作为“渭南三贤”之首,这寇准在历史上自然一直是以正面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的,虽然他不是以清官的面目为人所道,但大家总是把很多对清官廉吏美好溢词往他老人家身上堆,而忠诚清廉与简朴贫困在人们心中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这寇准既然是清官,必然就是穷官,因此便给寇准的生活中加上了贫困的成分,也夹着了许多喜剧的色彩,这也反映了百姓对寇准是很是喜欢的。

其实寇准的生活是极为奢侈的,《宋史寇准传》有载:“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对他很是不爽的司马光在教育子女时也说:“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不过,没有任何迹象说这寇准有贪污之事,而他又少年富贵,官高位显,薪水自是多多,他花着来路明白钱,谁也不能说什么,且又有大功于国,所以才“人莫之非”。何况他还是赵匡胤的连襟儿,应该说一生都没缺过钱。

寇准:他位“渭南三贤”之首,却同苏东坡一样横遭贬谪,魂归他乡

这寇准可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19岁就步入仕途,当属少年得志之人,宦海沉浮,他在名利场里摸爬滚打, 33岁便做到了"副宰相",随后,三度拜相,可惜的是这三次拜相总时间也就四年多。相反,他为官一生中,居然七次被贬。最后竟受到同苏东坡一样的,宋朝对文人的最高惩罚,被贬到了雷州半岛,最后竟然死在了哪里。看来,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难于上青天呀!

《宋史。寇准列传》,极为慷慨地总结了寇准一生的两件功德:其一,敢说话,为赵宋朝廷出了不少好点子;其二,不怕死,推动宋真宗过黄河打了个大胜仗,跟契丹人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此后一百年,宋辽两国相安无事。

寇准在为相期间,是没有如王安石一样惊天动地的业绩,看来也只是个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臣子而已,但他的性格却使他吃尽了苦头。他眼中是没几个人能入他法眼的,而且如果是他认准的事,那是必须要坚持到底的,即使是皇帝老儿也要掰饬个明白,甚至可以拉住不准走。“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可见其胆量之大,世之少见,怕只有那唐魏徵可与之相匹。所以,史书说他是“偏离‘正’,过于‘直’”还是很有道理的,这同民间传说中的幽默睿智的形象完全是不搭界的。

寇准:他位“渭南三贤”之首,却同苏东坡一样横遭贬谪,魂归他乡

只知有我,眼中无人,自我意识空前地强烈,这是寇准性格上最大的特点,澶渊之盟让寇准的权力欲望达到巅峰,使他毫无顾忌地独揽大权,随心所欲地对一切都乐意指手画脚,四处树敌,甚至到了不顾宰相的威严和同僚掐架;与政敌无理争吵,互揭其短的地步。最后终于遭致被怀恨在心的丁谓给贬到了当时的不毛之地,死于他乡,而朝廷之上,竟无一人为之说情。

说他是神童当是不为过的,他在八岁时写的《咏华山》一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比那鹅鹅鹅好像要强不少吧。但是我们从中也能看出来,这寇准从小便有着天老大,我老二,目空一切的性格。为此他不知得罪了多少人,所以,尽管他才能出众,却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因为他身上缺少作为一个宰相应有的气度和雅量。

寇准:他位“渭南三贤”之首,却同苏东坡一样横遭贬谪,魂归他乡

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非常之人,却做不了太平宰相,如一代名臣张咏,就是发明世界上第一枚纸币交子的那位,他在评价寇准时说:“使寇公治蜀,未必如咏;至于澶渊一掷,咏亦不敢为也”。这里实际上是说寇准虽然是读书人,但身上少了一丝文气,多了一丝悍气,此论很是精准。

大家一方面欣赏他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对他由这样性格所产生的做派很是不满,大都采取不合作态度。所以,在他当政之时,难以有更大的作为,反而看到的是他不时被贬,不断被贬,此生似乎也就澶渊之盟一件功业,其它简直就如苏东坡所说的一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寇准:他位“渭南三贤”之首,却同苏东坡一样横遭贬谪,魂归他乡

寇准也是诗人,其味近于唐之贾岛,情思凄婉,如《书河上亭壁》中有:“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夏日》“日暮长廊闻燕语,轻寒微雨麦秋时”等等,都是少见之佳句,存世有《寇莱公集》 7卷,《两宋名贤小集》及《寇忠愍公诗集》3卷。

寇准去世后,经他夫人宋氏请求,将灵柩运到洛阳安葬,途径公安等县时,当地父老插竹路祭,据说后来竹都成活为林,后人称为“相公竹”。人们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过公安时,曾题写:“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诗句,以怀念这位有大功于宋廷的一代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