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快报:疫情之下,草莓的一场“翻身仗”

3月6日,微风中透着早春的凉意,走在抚宁区田各庄管理区,草莓大棚随处可见。

田各庄管理区的草莓种植已有多年历史,独特的资源条件和较为成熟的种植技术,让其出产的草莓以口感香甜、绿色有机在秦皇岛周边小有名气。

不过,受到疫情影响,今年春节的草莓市场一度萎缩,价格“跳水”。当地政府及时出手,帮助果农解决销售难题,市场迅速回暖。

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揭秘田各庄草莓如何打破困境。

个大味美却成“甜蜜负担”

眼下正是草莓收获的季节。在种植户赵明洲的草莓大棚里,雪白的草莓花正在盛开,蜜蜂在花间起舞。一排排的草莓惹人喜爱,有的个大饱满、红得诱人,有的半红半白、奋力生长。赵明洲正在弯腰采摘草莓,整个大棚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

“这季草莓可是丰收了,从去年12月2日开始,我这草莓就下果了,是我们田各庄大棚里最早下果的一户,比往年早下果20多天。”赵明洲说,他们夫妻俩种植草莓有八九年的时间了,两口子分别照看两个大棚,从头一年9月栽秧,到元旦期间草莓上市,再忙活到这一年的6月份才能歇一歇。但近年来草莓市场的火爆,让夫妻俩劳有所获,日子过得很有盼头。

“今年元旦期间,我这草莓卖得特别好,好多都是一家子来大棚采摘的,大家都说我的草莓味儿正、好吃,还约好了过年来我这采摘草莓。”赵明洲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甜蜜的期待。“从腊月二十八九开始,说好来采摘的,还有买着走亲访友的,都取消了订单。”赵明洲说。

采摘园没了客流,成熟的草莓无人采摘,只能烂在地里,或者成筐地倒掉。赵明洲不甘心,从来不去街上推销的他,装上一盒品相上好的草莓坐到了马路边,可谁知三天的时间,竟然没有一个人走过来打听。

“草莓快烂地里了,过去几十元一斤的草莓,现在几块钱都没人买啊,怎么办啊?快帮我们想想办法吧!”像赵明洲一样的草莓种植户的呼声传到了田各庄管理区及抚宁区政府那里。

多条渠道销售破解难题

坚决不能让农民“丰产不丰收”,草莓园的燃眉之急,迅速引起抚宁区的关注。抚宁区一边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一边指导田各庄管理区帮助农户做好草莓销售工作。

田各庄管理区抽调3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草莓销售工作,通过拍摄制作微信短视频、组建“田各庄草莓铁粉儿群”等各种方式,千方百计拓展草莓销路。

“我们在网上发布了草莓的图片,按照大、中、小来标注价格。”田各庄管区工作人员吴港说,“每天下午两点半,我们会和种植户联系,了解各家各户的草莓成熟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和订单需求,按照顺序通过‘田各庄草莓售卖户群’给种植户下单。”

“我们按照订单采摘,然后分级装箱。在箱子外面要写上我们的名字和联系方式,方便客户联系我们,对我们也是一种监督。”赵明洲说,“从2月5号开始,草莓的销量就一路往上走。”

除此之外,抚宁区领导还帮草莓种植户联系到海燕国旅、金宝捷物业等大客户,通过他们的现有平台为草莓种植户推销草莓。“还有好多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来团购,最终解决了田各庄草莓销售难题。”吴港说。

“过去我们田各庄的草莓主要采取采摘销售的模式,这次滞销让我们意识到,单纯的采摘销售不能完全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抚宁区田各庄管理区工作人员吴港说,“接下来,我们要鼓励种植户主动改变,不要完全依赖传统的销售模式,帮助他们掌握网络销售技巧和方法。”

聊天的过程中,赵明洲接到了一位家住抚宁区的老客户的电话,说一会儿过来买草莓。赵明洲放下电话就忙活起来,他手拿泡沫包装箱,在草莓地里来回穿梭,挑选草莓,“挑最大最红的装,看这大果,一个最少得有1两重。”

春暖花开,草莓的销路也逐渐打开。(来源:秦皇岛新闻网)

原文地址:http://www.qhdnews.com/home/details?code=4&pcode=0&id=3124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