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極少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學習和生活,玩樂),是嗎?為什麼?

China奔馳車友會會長


我家女兒四歲,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這一直是我努力在做的事。但這件事應該有個前提就是不當孩子的面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至於心裡其實應該更多的看到其他孩子的優缺點,學到好的方法或是對不好的引以為戒。

雖然都說小孩子忘性大轉眼就好了,可是一些心靈方面的創作是會一直隨著他們長大的,這就是童年陰影,而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就是造成這種陰影的一種。也是因為孩子小不懂得像大孩子那樣對不滿進行反駁以排遣自己的情緒,而小孩子沒有那麼多的詞彙讓他反駁,無法做到有理有據,抗議的途徑可能只有哭鬧,而這種表現在父母眼裡可能只是不懂事,於是他只能將這些負面情緒埋在心裡,慢慢的累積的越來越多,最終不知哪一天你的一句“你看看人家,你再看看你”可能就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你可能會莫名其妙,“我不就說了一句話嗎?至於嗎?”你沒意識到這不只是一句話,而是你以前所有類似的話一齊向孩子壓了過來。

這就是大人的問題所在,我們總覺得一句話無所謂,一次比較也是想讓孩子更上進,可是一次又一次,威力就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大。

所以如果我們做錯了,就認真的道歉,把這一次造成的傷害撫平,不然傷口會一直在,會越來越深。對孩子,比較就是否定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不要急於否定自己孩子,給他們成長的空間,不要讓他長成別人家的孩子,他就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他。


牛團毛絨玩具回收


我很少拿自家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可能是因為自己小時候深受其害吧。

小學的時候名列前茅,是他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後來初中高中成績一般,每次從學校回來最怕家長親戚問考了多少分,多少名。

如果考得不好,那一刻,好像在告訴全世界,我是個失敗者,尊嚴盡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而如果哪一次考得好了,父母逢人便說,生怕別人不知道,又難免會不好意思。

上學時被比較成績,上班了被比較工作單位、工資,有時候特別不喜歡回家。



真正讓我對比較認識更深刻,並且堅決不要用在孩子身上的,是做媽媽後發生在同事身上的一件事情。

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外出吃午餐,看她不開心,就問她怎麼了。她嘆了一口氣,說:“今天聯繫上了一個小時候的同學,想當年她處處不如我,現在什麼都比我強,上的大學比我好,工作單位比我好,找得老公也是比我的好,太不公平啦!”

我聽了她的話,竟無言以對。

其實,想說的是:憑什麼別人要永遠比你差呀!而深層次,看到的是:把喜怒哀樂建立在和別人比較上,是不明智的,比別人好了,你快樂,比別人差了,你不開心,世界上那麼多優秀的人,總是有比你過得好的,難道一輩子不高興嗎?



傳統的文化和價值觀崇尚成功,鄙視失敗,成功了被追捧,失敗了被唾棄,成王敗寇的觀念根深蒂固,造成我們大多數人害怕失敗,拼命去追逐成功。

殊不知,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是一種生命體驗,是一種客觀存在,不能依據個人主觀評判。

另一方面,家長骨子裡認為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孩子優秀了,自己有面子,孩子不如人,自己覺得丟人。

殊不知,孩子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他是好是壞,都是自己行為的結果,需要自己負責。父母自己的榮辱得失,只和父母自身有關。


當每個生命的個體,都向內求,對自己負責,這個世界也許會多些從容和安定,少一些焦慮和糾結,也就不需要通過比較來獲得滿足了。

我是@人鏡,十年閱讀,十年自我成長,終於從一地雞毛的生活中突圍,自認為四十歲人生才剛剛開始,願用餘生探索自我,拓展生命邊界,看見更多可能。


人鏡


你好,我是末末寶貝的孃親,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絕對不會在生活,玩樂,以後的學習工作方面,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因為從小我就在母親和比較中生活過來的,而且我的母親現在還是這樣。

“你看誰家孩子多懂事,都會幫媽媽做活了”,“看誰家孩子學習多好,你看看你,學習那麼差”。諸如此類的很多,小的時候聽到這樣的話,就會很難受,很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

現在呢,我的孩子一歲半多了,妹妹的孩子小半個月,然後我的媽媽又拿兩個孩子做比較,誰走路走的早,誰出牙多,等等。

我覺得經常計較容易讓孩子自卑,所以我絕對不拿自己的寶寶和別的孩子比較。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爸爸媽媽心頭肉,只要我的孩子健康快樂,樂觀積極向上,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就足夠了。





末末寶貝的孃親


這個可能真心做不到,在婆家住我每天都會聽到老人在比較誰家誰家的和咱的沒法比,諸如此類的話。

我聽了是真心不舒服,雖然是在說自己孩子好,但還是不舒服,這樣孩子會有很高傲的性格,長大了難以教育。

和公婆說多了反而傷感情,而且他們覺得自己說的很有道理


奇果兒


作為三娃的媽媽來說,我從沒有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的孩子去比較,沒有為什麼?因為感覺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就像人活在這世界上有的人就屬於光芒,有的人就屬於暗彩,沒什麼可比性。我小孩跟同事小孩一樣讀小學,她的孩子很會讀書,我小孩一般般。那如果我喜歡比較,那我和小孩子的壓力那不是特別大,對小孩的傷害會更大

我和我老公都屬於那種你自己感覺好就可以的人,就像我兒子考6.70分他自己還很開心,當然他不是沒心沒肺的那種,他是屬於多少分都是我努力得的,所以開心。我們也是看他開心,為什麼要說你看看別人考怎麼樣怎麼樣的,那不是傷害他!

我們會說,爭取下一次進步,盡你所能,繼續加油!做為父母我們是知道他的能力,沒必要去傷害他,那樣太殘忍,換做是你也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個人覺得只要孩子健康平安,一家人幸福最重要。


三小豬媽媽


我不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做比較。因為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媽媽總是跟我說別人家的孩子多好,多懂事等等……直到現在,還是會拿我和別人做比較。我心裡是非常不喜歡這樣的。既然自己都不喜歡這樣的比較,那麼自己的孩子當然也不喜歡這樣的比較了。(總是做這種沒有多大意義的比較,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優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與孩子一起進步,學習。成為孩子的榜樣。


果逗寶貝愛生活


是的,我極少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較。

原因有三點:

1.老話說得好,人比人氣死人,世界上都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何況人呢?既然不同,又何須比較?

2.可能我本身活的比較灑脫自由,性格如此,對待孩子態度也如此。一般我行我素慣了,極少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自然也不會拿孩子和別人哦孩子比較。感覺家長自身的定力很重要。[大笑]

3.也可能是這種自由散養的狀態,使得孩子也比較自信,並且跟媽媽一樣比較自律[大笑],都是自己主動學習,做作業,閱讀,當然前期也是花了心思培養的,從不到2週歲就開始陪讀,一直到現在小學,一年365天基本不間斷,現在已經養成了自主閱讀的習慣,越來越省心。

個人經驗:孩子一定要從小抓起,越小習慣越容易養成。有時間去和別人孩子比較,不如拿出時間來成長自己。

其實反過來想,如果孩子老是拿我們和別人父母作比較,嫌棄我們沒有別人父母能掙錢,有大房子,好工作,估計我們一耳刮子就扇過去了[發怒][酷拽][靈光一閃][大笑],因為被比較或者說被別人碾壓的滋味不好受!

同理,少比較,要比也是跟自己的過去比,別糾結在別人的陰影裡。





U然614


100%父母都會回答:我沒有!這個問題很考驗口是心非的家長[我想靜靜]。我的心理歷程還算成功吧:
1.[玫瑰]孩子一二年級時,我是心裡有,嘴上有一半。我的孩子非常普通,他自己說,空氣般存在,開家長會,老師表揚的,批評的,怎麼畫圈⭕️都沒圈到我兒子,我也很苦惱。我自己從小頂著光環長大,幼兒園,小學低年級時,這光環都在別人家的孩子頭上,我真的是“羨慕嫉妒恨”。好在我從不打罵孩子,只是偶爾陰陰地流露出,誰誰每天能背多少單詞,多少古詩;誰誰這次又考第一;我後半截話沒說出來:你看看你?!我還算理智,很注意不傷孩子自尊心。


[打臉]其實到現在我越來越發現,咱們的孩子跟我們肚子裡的蛔蟲一樣,我們的語氣,眼神,體態,他們都能讀出潛臺詞,聞出硝煙味。他顯得自卑,低落,不上進。
2.[玫瑰]孩子三年級後,我心裡有,嘴上不說了。變得越來越能剋制自己的表情,語氣,雖然依然放不下內心的期盼,對別人家孩子的羨慕,但畢竟,我進步了。
[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敲重點:孩子四年級時,我們共同有一個重大突破。我在跟清華畢業的朋友一次聊天中學到一個觀念:孩子的自信心一定要有一個支撐點,而這個支撐點是足以能夠讓他拿的出手的某一個興趣或者學科。我回到家仔細觀察孩子的特點,發現他很專注,正在這階段,學校開始倡導孩子們玩魔方。我給兒子定了魔方,可我也不會,我到書房用平板搜六面魔方復原教程,折騰半小時也沒搞懂,灰頭土臉放棄,兒子說他自己看看。[鼓掌][鼓掌][鼓掌]居然十分鐘他出來了,說學會了!!於是很快成了學校魔方隊長,全校出名!兒子突然找到了存在感,緊接著參加學校花式籃球訓練和表演,很多魔方和花式籃球表演都是他自己爭取的,學習成績也噌噌往上提,每天陽光快樂!
3.[玫瑰]我和兒子共同進步後,我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是天使,都有自己的特點,雖然最終還是要拼成績,但找到同齡人中的位置是他建立自信心的根基,所以,這階段的我,開始不用隱忍地欣賞起自己的孩子,只要他喜歡,我都支持!慢慢,孩子在書法上也取得了[比心]全國二等獎[比心]的好成績,要知道那一年,全北京只有六個孩子獲獎![耶][耶][耶]後來轉學,我還擔心他不適應,結果第二天,他就自己到新學校德育處強烈要求要參加市裡書法比賽,結果也非常好,評為書法特長生[擊掌]

[kiss]孩子在父母的信任和欣賞下,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自信和拼搏的力量!這是我的真實過程,也算是極好的收穫吧,願與各位爸爸媽媽共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4f610b9b9d484b24ba150b6b40509274\

晏子漫話生活


就算比較,也不該當著孩子的面說出來,因為每個孩子的個體差異性不同,會讓孩子在比較中失去自信。

家長做法

家長還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你看看人家XXX,人家怎麼能考一百分,你看看你才考的這點分。你看看人家XXX,人家每天做完作業還幫他爸媽做家務,你再看看你,每天讓你做點作業就費死勁了,你能不能跟人家學學啊!”

不比較原因

每個個體都具有差異性,孩子的身心發展速度、水平和方向都有所不同,所以表現在行為上,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表現和天賦就會有差異。對於孩子來說,那兩個人的統一方面去比較並不公平,有的人可能擅長亂紀運算,而有的人可能就有藝術天賦,所以最好不要比較。

比較後果

家長在無意識地貶低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自己真的笨?是不是自己真的什麼都不如人?就是在家長這種肆無忌憚地釋放負面情緒,以打壓、否定,甚至辱罵的字眼來攻擊孩子的情況下,孩子的自信心自然會逐漸消亡。

去發現孩子的長處,而不是在比較中去揭露孩子的短處。可以發現不足去改正,但拒絕對孩子不足的攻擊。


是漢堡啊


作為一個四歲孩子的父親,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就個人實際情況作以下原因闡述:

1,希望孩子開心、平安長大 誰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情節,在這裡我不置可否。孩子還在媽媽肚子裡時,都8個月了,孕檢出腦中線不清晰,醫生建議流產,我們一家商量再三,決定生下來,所以我的孩子名字帶一個“祺”字,就是希望他能開心、平安的長大,現在已經4歲了,很活潑、很聰明、也很聽話。我想如果回到4年前,我也會做同樣的決定,決定生出這個寶寶,哪怕是不健康的,也願意陪著他一生。

2,覺得沒有比較的必要 首先,你的孩子只要你盡心去培養,即使不能成才也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其次,你為什麼要去比較,是為了孩子還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如果不是,那去比較幹嘛?

3,不想洩露個人隱私 你去和別人比較時,要麼與人交談,要麼發朋友圈,這或多或少都會暴露你的隱私,我覺得非常沒有必要。

4,會造成孩子攀比的不良心理 有很多家庭為了孩子更好的生活、教育,花費更多金錢去照顧孩子,到頭來來可能會造成孩子不良的攀比心。

以上純屬我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