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的地方開學了,請問你會讓讀中班的小孩這學期去上學嗎?為何?

影迷小彩虹


我會,因為現在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孩子上幼兒園對孩子好,對父母好,對家庭關係也好。具體如下:


1、幼兒園會嚴格控制疫情風險


幼兒園也會注意幼兒家庭接觸人員信息調查、園所消殺、幼師接觸人員追蹤等,跟中小學是一樣的。當然,前提是正規的幼兒園,他們也是受教育局等有關部門監管的。不同的只是說幼兒園小朋友比小學生要小些,家長可能會擔心帶口罩等方面會不那麼自覺。


其實未必,因為幼兒園一般是一個班30-35人,1主班1副班1生活阿姨合計3個人看管孩子,比較照看得過來,比中小學動輒一個班四五十個學生密密麻麻坐一個教室好些;而且如果你親身去幼兒園看過小朋友們吃飯上課玩遊戲之類,很有秩序的,幼兒園老師們管教孩子一般都很有方法,而且幼兒園小朋友沒那麼多自己的想法,很多還更聽話,比小學生還好管。


2、孩子在幼兒園比在家裡好


在家裡經常會看電視、玩手機、吃零食,飲食、作息也不規律。不像在幼兒園,非常規律,很多孩子都是在家裡不好好吃飯不睡午覺,但去幼兒園就可以的,因為幼兒園老師沒有家人那麼“好商量”(我那個整天跟我撒嬌的女兒就跟我說過:她是不會跟幼兒園老師撒嬌的——因為沒用,老師不會理會的),而且作息時間表很明確,小夥伴們一起也有氛圍,老師還有明確的積分獎勵小禮品之類引導孩子們的行為,所以孩子去幼兒園別說學到多少東西,起碼在飲食作息,保護眼睛、跟小夥伴一起玩遊戲鍛鍊身體之類,都是遠遠好過在家的;


3、父母身心得到解放,還能專心工作。


孩子在家,不管是自己剛好不用上班或者在家辦公可以帶,還是有老人家幫忙帶,都是需要分散很多精力在孩子身上,時不時還要處理下孩子的小情緒或者小矛盾等意外狀況。這種狀態會讓人(特別是媽媽)身心疲累,久而久之很影響身心健康。


4、家庭關係更和諧。


現在社會,很多家庭矛盾都主要來自於孩子。例如育兒理念、方法,夫妻之間都可能存在差異,跟長輩之間的分歧就更大了。不上學在家裡,這些矛盾就會被放大。例如我一個朋友,最近諮詢我,說疫情關係6歲女兒在家不能上幼兒園,家裡還有個2歲弟弟,而她跟老公又要上班,只能爺爺奶奶在家照顧。結果爺爺奶奶對處理姐弟爭端方面方式特別“傳統”,導致她感覺女兒“很受傷”卻又無能為力,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引發家庭關係大地震。



最後,連我們的抗疫專家鍾南山和李蘭娟都贊成復課,說明因復課而導致的風險是可控的。


(來源:“南方都市報”4月22日新聞)


綜上所述,基於“疫情風險可控、上幼兒園對孩子和家庭都有好處”這兩大因素考慮,我贊成開學後送小孩上幼兒園。


心理學媽媽輔導娃作業


現在有的地方開學了,請問你會讓讀中班的小孩這學期去上學嗎?為何?聽聽一名奶爸的回答。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dde3523c4da47ceb19faa8e69352922

小馬歡騰Vlog


現階段,不會讓讀中班的孩子去上學。

  • 在一切面前,安全第一

雖然現在疫情已得到控制,但還沒有到完全放開的時候,學校是人群聚集地,讀中班的孩子還比較小,不能確保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措施,且孩子抵抗力相對較弱,所以不建議孩子現在去上學。

相比之下,孩子安全更重要。

  • 中班孩子的學習內容和目的決定了,孩子沒必要非去學校冒險

幼兒園是孩子將來步入小學的一個過渡階段,主要是啟蒙性的、常識性的基礎教育,而不是以學習文化知識為目的。

孩子在這裡集體活動,常常是邊遊戲邊學習,老師寓教於樂。

所以,沒有太絕對的原因讓孩子非要去學校冒險。我們也別給國家添亂。

  • 孩子在家不能完全“放羊式”管理

孩子在家,家長不能完全“放羊式”管理。適當給孩子安排每天的活動內容(可以參考幼兒園平日的教學計劃),讓孩子感覺“咦,在家也可以玩這個”。

1、比如,安排體育活動,讀書,唱兒歌,跳舞,畫畫,做遊戲等,家長要參與其中。家長不擅長的部分,如跳舞,可以在網上找合適的視頻,與孩子共同學習。

2、除此以外,家長也可以帶領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比如,一起做手工,一起整理玩具,一起做美食(教孩子體驗簡單的部分),一起給狗狗洗澡等。

3、家長還可以藉此機會,向孩子講講病毒是怎麼回事,我們為什麼不能去上學。有本適合孩子的繪本,叫《我們身邊的病毒》,以對話和講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關於病毒的知識,培養孩子的衛生防疫意識。

家長不能因為自己的懶惰和不作為,就拿“孩子在家太鬧騰,不聽話”當擋箭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不要動輒甩鍋給學校,或者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幼兒園的孩子,還不懂得是否一定非要去上學)。

希望能對您有所啟發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