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少男少女都憧憬愛情。

他們心中的愛情很可能是這樣的。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或者這樣的。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還可能是這樣的。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隨著我們慢慢長大,發現愛情其實不是這樣的。

我們的想象和現實之間隔著十萬八千里。

我們回過頭,發現年少時候的愛情觀多半是幼稚的,偏執的,甚至有些奇葩。

《贖罪》書中的女主角——布里奧妮便是如此,她十三歲時因為對愛情的幼稚和偏執,鑄下了大錯,她窮其一生,也無法贖罪。

她究竟犯下了什麼樣的錯,讓她揹負了一生的沉重負擔?

她的經歷,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樣的借鑑意義?

為了找尋這兩個問題的答案,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索英國國民作家伊恩·麥克尤恩的著名小說《贖罪》。

被毀掉的愛情

1935年,二戰迫在眉睫,十三歲的布里奧妮和姐姐塞西莉亞以及父母、哥哥,住在英國南部的一個莊園裡。

布里奧妮是一個早熟、狂熱的文學少女,剛剛寫完處女作,一個將霍亂與愛情糾纏在一起的劇本,描述富家小姐跟外來的男人私奔。

比起寫作,布里奧妮對秩序更狂熱。她認為"一個無序的世界完全可以在寫作中變得條理化",而她對秩序的喜好也催生出公正的原則,在她眼中,死亡是道德淪喪者的專利,而婚姻是對好人的報答,必須到最後一頁才出現。

看看,像不像被偶像劇毒害的少女?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平和只是莊園的表面。

布里奧妮的母親為了維持所謂的幸福,對丈夫的出軌視而不見,長期壓抑自己,隱忍而麻木地操持家務。

布里奧妮的哥哥帶來了尊貴的客人保羅·馬歇爾,此人是一個巧克力大亨,剛靠著戰爭發跡。他來莊園,多少帶著一點相親的意思,目標自然是布里奧妮漂亮的姐姐塞西莉亞。但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塞西莉亞看不上馬歇爾暴發戶的嘴臉,她心裡一直牽掛的是另一個男人,管家的兒子羅比。

塞西莉亞和羅比年紀相當,志趣相投。在布里奧妮眼裡,如果把姐姐和羅比放在戲劇裡,就是一對兒金童玉女。但布里奧妮很快覺察到,顯示並不像戲劇那樣簡單,因為她發現塞西莉亞和羅比似乎鬧了點彆扭。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其實,塞西莉亞和羅比正值男女情感的臨界點,他們的欲拒還迎,是理智與情感的拉鋸戰。表面上,羅比是幸運的,布里奧妮的父親慷慨地資助了羅比的學費,使他有機會和塞西莉亞一起在劍橋唸書。但實際上,階層的鴻溝深不見底,滲透在莊園裡的各種生活細節中,羅比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也因此遲遲不敢正面接受塞西莉亞的感情。

在這種魂不守舍的狀態中,羅比寫了封信,讓布里奧妮交給塞西莉亞。可是布里奧妮一走,羅比就後悔了,因為信裡不僅有直接熱烈的表白,甚至還有露骨的性暗示。

塞西莉亞很快收到了信,但她發現,布里奧妮事先偷偷拆開看過。實際上,布里奧妮不僅看了,還動用自己一知半解的洞察力,從這些粗魯的文字中感覺到了某種危險,她覺得"某種完完全全的人性化的東西,或者男性的東西,威脅到了她家的秩序"。

塞西莉亞已經顧不上責備妹妹了,因為信裡滾燙的話語讓她心潮起伏。

在莊園的藏書室裡,布里奧妮發現塞西莉亞和羅比抱在一起,做了一些完全超越自己理解能裡的可怕動作,在她看來,羅比是在襲擊姐姐,對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

但在塞西莉亞眼中,這是她和羅比在極度壓抑之後像禮花般綻放的激情,異常動人。

然而,少女布里奧妮無法理解自己看到的一切,她心裡漸漸有了敵意。

當天晚上,布里奧妮的表姐羅拉遭到強暴。羅拉和雙胞胎弟弟因為家庭變故,借住在莊園,前途未卜,在布里奧妮的誘導下,她含糊其辭地指認了羅比。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布里奧妮進一步發揮她的戲劇天分,聲稱自己是目擊證人,添油加醋地把案情補充完整。她甚至跑到姐姐房間裡翻出那封言辭激烈的情書,給警察當證據。布里奧妮一點一點地讓自己的謊言變成事實,她彷彿在自己設定的戲劇情境中,變成了閃閃發光的正義的化身。

在貴族的世界裡,羅比的身份最卑微,把他推出來當替罪羊是最合理的選擇。唯一相信羅比的是塞西莉亞,羅比被押去坐牢,而塞西莉亞毅然與家族斷絕聯繫。

五年後,1940的敦刻爾克戰役,羅比在等待撤退的英國軍隊中,在他眼前,是撤退前夕令人戰慄的慘狀,身邊到處是屍體,而他自己,手裡握著剛從屍體身上搜出來的地圖。

身邊隨時有轟炸,前方到處是危險。羅比在思念著塞西莉亞,從他入獄到入伍,塞西莉亞排除萬難來探望他、送別他,而且從未間斷過與他通信。在信中,塞西莉亞說,

"他們傷害了你,他們所有的人。他們毀了你的人生,也毀了我的人生。他們居然寧願去相信一個白痴一樣的歇斯底里的女孩的證詞。其實,正是他們在鼓勵她,不給她返回的餘地。"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在廢墟等待救援的時刻,羅比想起了莊園的往事,1932年的夏天,十歲的布里奧妮故意當著羅比的面跳進池塘,筆者羅比把她救起來。"知道為什麼要你救我嗎?"女孩說,"因為我愛你。"

原來少女並不是不能理解那一切,而是在強烈的刺激下,對羅比的朦朧的情感變成了酸澀的妒忌。

敦刻爾克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羅比帶著手下的士兵艱難跋涉,但疲勞和病痛如潮水湧來,他發起了高燒。迷迷糊糊中,他聽到來接他們的船即將返航的消息。他要再睡一會兒,醒過來就能離故鄉和愛人更進一步。

他感覺自己的心空前地平靜,塞西莉亞的承諾在他耳邊迴響,"我等著你"。

年滿十八歲的布里奧妮,經過五年的反省,意識到自己當年的謊言鑄成大錯。她發現當年強暴表姐的不是羅比,而是巧克力大亨——馬歇爾,但是馬歇爾已經娶了表姐羅拉,羅比再也沒有洗清罪名的機會了。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布里奧妮追悔莫及,開始了自己贖罪的歷程,她一邊在醫院當護士,希望能從傷員裡發現羅比,一邊嘗試聯絡姐姐,同時還用業餘時間認真寫作。

然而,就在1940年,敦刻爾克大撤退前夜,羅比死於敗血症。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布里奧妮原本有機會在同年六月去探望姐姐,卻在羅比的墓地前怯懦地停住了腳步。

更不幸的是,塞西莉亞也在同年9月死於貝爾漢姆地鐵車站爆炸案。

無法完成的任務

這個殘酷的尾聲,相信給所有相信善惡有報的你我帶來了強烈的震撼。讓人很難從複雜的情緒中一下子抽離出來。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布里奧妮後來成為了一名作家。她說,

"一位擁有絕對全力,能呼風喚雨、指點江山的上帝般的女作家,

怎樣才能贖罪呢?

這世上沒有一個人,從沒有以各種實體或更高的形式是她能籲求的,

是可以與之和解的,

或者是會寬恕她的。

在她身外,什麼也不存在。

在她的想象中,她已經劃定了界限,規定了條件。

上帝也好,小說家也罷,是沒有贖罪可言的……

這永遠是一項無法完成的任務。"

結束語

這個故事對我們來說,似乎很遙遠,但十三歲的布里奧妮很難說,沒有你我的影子。她鑄下的錯,雖然有當時社會的推波助瀾,但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她幼稚的愛情觀和在她那一知半解的世界裡的偏執。

《贖罪》:不成熟的愛情觀,很可能讓你鑄成大錯

年少的路,每個人都走過。

錯是難免的,我們都是磕磕碰碰、踉踉蹌蹌走到現在。

現在的我們依舊一知半解,也依舊幼稚。但我們學會敬畏,明白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對於自己無法理解的事物,也多了包容,明白生活的不易。

也許,只有在這樣心存敬畏和包容的世界裡,悲劇才不會再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