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華:調解“達人”陶金華

3月5日,“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在西華縣人大代表駐法院調解室響起,工作人員立即接通電話,電話中傳出“是調解室嗎?我找陶大姐,她在不在?找她調解點事”。

陶大姐叫陶金華,今年52歲,她的名字不僅西華老幼皆知,而且在全省也是隔著窗戶吹喇叭——名聲在外。2019年1月河南省兩會上,陶金華走進“代表通道”,講述了她“金盾調解”的故事,許多新聞媒體報道了她的先進事蹟。

2017年,陶金華當選西華縣人大代表後,就想著怎樣為人民服務?她深入調研發現不少社會熱點難點,如不贍養老人、高價彩禮、離婚率高等等,這些家務事就像鍋碗瓢勺相碰,每時每刻都會發生,看起來是家務小事,卻連著家國大事,解決不好,家庭會不和睦,社會會不和諧,直接影響社會文明進步發展。陶金華站在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發展的高度,用真心真意,默默無聞做起民事調解工作。

2017年春節期間,陶金華的鄰居——一對中年夫妻因家庭事務鬧得不可開交離婚了。陶金華經營食品,春節最忙,她白天忙生意,晚上到鄰居住處,耐心細緻地做思想工作。陶金華向他們宣講《婚姻法》,指出夫妻感情沒有徹底破裂不宜離婚,說明離婚給家庭、給自己聲譽、給子女帶來的危害,希望他們考慮復婚,保持一個完整、完美的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陶金華堅持為這對夫妻做了十多天的工作,他們為此深受感動,重新辦理了結婚手續。

經陶金華調解,已成功讓18對鬧離婚的夫妻和好如初,其中兩對已經離婚,經調解勸說又復婚了。陶金華還自己出錢,為兩個無人監護的孤兒解決了住房難題。

陶金華當選河南省人大代表後,2018年7月,她發動當地14名人大代表,成立了“人大代表駐西華法院調解室”。

清官難斷家務事, 調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陶金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調解做得紮實有效,富有人情味兒。 80歲的楊某某家住清河驛鄉清河驛村,老人狀告3個兒子和1個女兒不履行贍養義務。其兒女因為贍養問題多次發生肢體衝突,被刑拘和被判監外執行,鄉村調解數十次均未成功。老人抱著最後一絲希望來到調解室,希望人大代表能幫助他解決問題。陶金華和人大代表調解員立即行動起來,成立專門調解小組,先後14次深入清河驛村進行現場調解。調解小組逐一約談其家庭成員,查明實情、摸清實底,一邊普及法律知識,一邊做其子女的思想工作,最終調解成功。兒女們商定出錢出力贍養老人,老人撤銷對兒女們的起訴,既解決了楊某某的贍養問題,又用法律權威維護了家庭親情。

2018年,陶金華調解過的一個當事人王女士,後來得了癌症,她給陶金華打來電話,說孩子考上大學了,學費實在湊不夠,想請陶金華幫忙。陶金華立馬發動調解室的人大代表給她捐了款,並送到她的家中,又到民政部門,反映了她家的情況,民政部門給她辦了低保,解決了她家的基本生活保障。

戰“疫”中,陶金華靈活運用電話、微信、工作群、朋友圈等,實行“空中調解”,確保瞭解決疫情防控和民事糾紛兩不誤。劉某的妻妹結婚時,想把婚事辦得風光體面些,但資金不足,出於親戚關係,劉某借給妻妹夫資金2萬元,支持他辦婚事。事後妻妹夫一直沒有把錢還給劉某。疫情開始後,劉某想購買些必需品,向妻妹夫追要借款,妻妹夫說話不當,稱“你買必需品我也要買必需品,沒錢還你”。劉某一氣之下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妻妹夫還款。在陶金華的主持下,原被告通過手機視頻連線的方式,最終達成調解協議。

幾年來,以陶金華為主的人大代表調解室,成功調解糾紛案件200多起,收到群眾贈送的感謝錦旗30餘面,多次受到省市領導的表揚、批示,經驗得到全面推廣,西華五級人大代表成立的聯絡站、點覆蓋全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構建了和諧社會,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