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累點也不願跟婆婆同住是什麼心理?

詹TT--


婆媳關係永遠是個沒有止境的話題。很多人覺得娶妻就是要和自己父母住在一起的,但是最後卻往往弄得生活一地雞毛,家庭雞犬不寧。為什麼有的兒媳寧願累一點,也不願意和婆婆同住呢,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例子。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婆媳關係最好的距離則是隔一堵牆。

一、寧願累也不願意和婆婆住

不願意和婆婆住的女人不一定是不孝敬,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為維繫美好,擔心起衝突。現在不少女人結婚不久就趕緊搬出婆家,住自己的小家庭,並非是對老人心狠,而是認識到和婆婆保持一定距離,偶爾去探望關係,才是最好的相處方式,這樣雖然可能自己會累一點,卻能維護家庭安寧。

2.本身強勢。不可否認,有些女性本身是比較強勢的,因為強勢,所以不願意任何人干涉自己的點點滴滴,什麼事都要自己決定。這種情況下寧願自己累一點也不奇怪。

3.獨立女性。有些女性思想獨立,認為自己家的事要自己處理,不願意給婆婆添麻煩。同時,邊界清晰,深刻認識到和婆婆分開住反而可以締造最好的婆媳關係。因而選擇自己承擔。可能在一些人看來是累自己,但他們並不覺得累,反而覺得很充實。

二、婆婆

1.婆婆邊界不清。很多婆婆沒有認清自己的定位,對兒子的婚後家庭進行不必要的干預,有的婆婆甚至隨便亂動兒媳的東西,還自認為,“兒子家就是我的家”,這是個很典型的邊界不清的表現。一個人沒結婚前,他所在的家叫自己的家,結婚後,他和自己妻子(丈夫)組建的新生家庭才叫自己的家,那原生家庭只能叫父母的家。同樣的,對於父母而言,子女成家了,那是子女的家,不是你的家。那個家庭裡的女主人是你的女兒或兒媳,至於你,是原來那個家庭的女主人。婆婆邊界不清,導致兒媳覺得自己正常權益受損,想搬出去很正常。

2.心理不平衡的報復型婆婆。有些婆婆自己年輕時經常遭受婆家的不公平待遇,於是當自己家來了個兒媳,就把自己曾經受到傷害轉介到兒媳身上。尤其當看到兒媳日子過得比自己好,內心更是覺得憑什麼。再加上本就一根筋的認為兒媳是來和自己搶兒子的,更是看兒媳不順眼。這樣處處受刁難,兒媳想搬出去不奇怪。

俗話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自己受過苦,知道是什麼滋味,何必還要報復在一個無辜者身上。與其將兒媳看作搶兒子的,不如將兒媳看作是來幫你疼兒子,減輕你負擔的。

3.開明的婆婆。有些情況只是我們看到的表面,你認為對方是寧願自己累一點,也不願意和婆婆住,實際上很可能是對方和自家婆婆商量好的。在一些婆婆眼裡,兒子的家是兒子的家,自己的家是自己的家,互相干預會影響感情,還是分開的好。

三、夾在中間的男人

男人在婆媳之間的關係是婚姻幸福與否的決定性因素。

1.把妻子當外人又希望妻子孝敬公婆的矛盾心理。很多男人覺得,妻子娶進門就是要來孝敬自己父母的,但同時心裡又將妻子當成外人,這本身就是矛盾的。一方面對自己孩子說:“這是你媽。”另一方面又說:“你不是我們某家的人。”這將妻子至於何地,值得深思。將心比心,如果男人的父親以同樣的話對其母親說,想來男人也不願意吧。

另外,公婆對兒媳沒有養育之恩,孝敬只是情分,前提是公婆尊重兒媳

當婆媳之間發生衝突,很多男人總是選擇委屈妻子,認為妻子反正可以再娶,母親只有一個。在這種情況下,離婚高升不奇怪。換個角度講,假若是男人的女兒受到這樣的待遇,想必也不願意。誰家若是瞭解了情況,也不樂意把女兒嫁到這家。既然選擇了一個人結婚,就要做好一起陪伴一輩子的準備,否則,今天換,明天換,和動物有什麼區別。

2.獨立自主的男人。有時候搬出去住可能不是女人自己提出來的,而是那位獨立自主的丈夫。比較有擔當,又界限分明,認識到婆媳長期在一個屋簷下,矛盾衝突的可能性比較大,於是為了家庭和睦,決定和妻子搬出去。

3.媽寶男。直白一點說,這是個心理未斷奶的群體,思想不獨立,沒有主見。媳婦若長期和婆婆住在一起,受氣不說,還影響胎兒的健康,以及今後子女的健康成長。

4.逃避責任的男人。有的男人認為婆媳之間的矛盾是女人們之間的事情,與自己無關,不想管,結果婆媳關係越鬧越僵,自己還一臉無辜。這種情況下,妻子肯定決定搬出來也很正常。婆媳關係本來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夾在中間那個男人,那個男人若沒擔待,長期處在一起,最後只能剩下一地雞毛。

四、總結

以上是一個人不和婆婆住的各種可能性原因,總結起來就是觀念不同和心理成熟度不一樣。看待問題,要多方位思考,不能沒有憑據的認定某個人是過錯方而不加分辨,更不能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別人身上。


裡外雅堂


我覺得這是很好的,這樣避免很多婆媳矛盾問題。我就是寧願累也不願意住一起的,三觀不合,待在一起真的很可怕。

生兩個孩子月子她都沒有真心照顧過,甚至在月子裡跟我吵架,氣到回奶。月子裡他每天就買肉回來往桌上一丟“你自己煮吧,不能碰冷水你就帶手套,我以前坐月子也是自己來的”然後她就躺那裡看著你自己忙活了,孩子哭了就叫你,說不管孩子,她沒有說幫忙照看過一下孩子。出了月子她說要回去了回就回吧,真心是待不到一塊的,每天就說各種話來氣你。

最氣人的還是孩子教育問題上,因為孩子都是自己帶的,二寶月子裡她來幫接送一下大寶,有時候寶爸下班晚,那一個月真的是煎熬。每天教大寶說媽媽的不好,要大寶跟我對著幹,還要餵飯給大寶,嘴對嘴那種。受不了了說幾句還跟你吵架,大寶做錯一些事情我批評教育,她在旁邊罵我因為給大寶撐腰,就這樣一個月時間把孩子帶的慘不忍睹,她回去以後我花了三個月時間去糾正過來。

我跟寶爸說我真心跟她待不到一起,她處處找我茬看我不順眼,我也不喜歡她一直盯著我。除了過年過節必須回去,不然我都是寧願在外面一個人帶孩子的。前幾天七月半回去過節住了一個星期也是忍無可忍爆發了爭吵,回去幾天她嘴巴就沒停過的在那裡說,指揮你做事情,做得不合意就開始罵人,我巴不得忙完事趕緊走人。

為什麼要分開住,婆媳矛盾一直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有些婆婆明事理,思想跟著時代進步的話,矛盾就會少很多,可是像我婆婆這種思想傳統頑固不化的,真的是處不來的,她所要求的是封建社會的媳婦必須對婆婆恭恭敬敬,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家裡所有事情必須媳婦去做,她跟她孩子不用做的那種。我性子比較急的人她又是比較強勢的人,所以只能分開,只要不觸碰我底線我都會忍著。





全職寶媽小包


跟婆婆在一起住的時候,下了班都不想回家的有沒有?心太累


我主阿茶殿下


我結婚四年,婆婆小姑子和我們住了一年半我就受不了了,心情幾乎崩潰的那種。平時我帶兩小孩,婆婆上班,小姑子上學,和我們住一起所有家務就我一個人的。生一胎的時候,家務我都可以做完,有了二胎我就無能為力了。跟婆婆講讓她閨女去他爸那裡吃飯,我一天兩頓飯,不想再單獨給她做了,帶小孩時間不固定,都是有時間我才能吃飯。婆婆就一句話,她(小姑子)不想去她爸那裡吃。公公不上班,不做家務,自己閨女還扔給我。再說婆婆,婆婆平時幫不上忙就算了,一下班回來就跟我叨叨,這不好,那不行,小孩不能這樣,家裡太亂……買點東西,貴的說你亂花錢,便宜的說沒用,所以那段時間我是連她都聲音都不想聽到,她在我面前我都不想抬頭。從來沒有煩一個人煩到這種程度。

現在我們分開了,我反而更輕鬆了。不光是體力上,精神上更是開心了許多,沒有人管著你吃什麼,什麼時候出門,家裡也不在亂糟糟的,再也不會因為三觀不合而出現爭吵。各過各的挺好。


不著急雨滴


遠了香,近了骯。

寧願累點也不和婆婆同住?這話說的,好像和婆婆同住就不累了,享多大福似的!當然了,婆婆也不一定想和兒媳婦同住。

和婆婆同住,你不幹活?老公嫌你不孝順,大姑姐再燒燒底火,公公婆婆朝你翻白眼,你不僅身體累而且心更累!

我女兒小時候,我公婆沒有房子,住在我們家,房子是我們倆買的,大姑姐結婚晚,也住我們家,三個臥室都住滿!

有一次,我女兒鬧人,我又是哄又是嘿呼:…別再哭了鬧了,再哭鬧都煩你了。我婆婆聽見了,跑到我臥室裡懟我:“你說誰煩?是我這當奶奶的煩還是當爸爸的煩?”我都懵了,不過是哄孩子的話,她這是幹啥!

我婆婆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拉扯的孩子不容易…”,誰家的孩子是氣吹大的?噢,就你拉扯大孩子不容易?公公是軍轉幹部,工資高,也不知道是咋不容易的。

婆婆以前做兒媳婦時候有點受她婆婆也就是我老公奶奶的氣,那是舊式婆婆,都拾掇兒媳婦,現在是啥年代了?我在國家電網上班,上班回來還得買菜做飯帶孩子,你再不滿足,還想拿捏我,翻身農奴把歌唱?

後來,連我老公也受不了了,公公婆婆的老親少眷,你來我往,家裡天天哄哄咧咧的。婆婆強勢張揚他最清楚,又和他奶奶鬥了幾十年,我年輕沒有鬥爭經驗,每每敗下陣來,在氣的帶著孩子跑回孃家幾次後,老公覺得要毀,再這樣下去自己婚姻危險,也不知道他們娘倆咋商量的,我婆婆搬出去另住了,就在那一刻,世界安靜了。

住在一起,生活習慣,說話的藝術,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不同,兒媳婦要孝順公婆,照顧老公孩子,覺得累,婆婆也不輕鬆 ,要幫幫帶帶孩子吧?要給兒媳婦立規矩吧?要想把兒媳婦調教的服服貼貼,還要經常過個招啥的,兒媳婦如果再不服把,豈不又氣又累?

現在不住一起了,星期天節假日的,我們買點東西帶孩子回去,說說話,吃個飯,婆媳磨合的時間長了,也好點了。

還是那句話:遠了香,近了骯。


雲裳弄月


寧願累點兒也不願意和婆婆一起住。現在的孩子們結婚了以後真的是很獨的。因為他們自己過日子總想有自己的空間,結婚了總不想讓人管素,所以說跟婆婆相處的自然都會很緊張。因為生活的方式不同,因為生活的習慣也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所以說婆婆和兒媳婦都擰著勁兒叫著勁兒的生活。難免就讓兒媳婦覺得有了婆婆在一起自己會很約束。

我侄女兒這個孩子,就是在家散漫慣了,平時在家裡的時候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主。後來她結婚成家以後,婆婆來照顧她月子。婆媳相處了一個月以後,我這侄女主動的央求老公說,別讓你媽媽來照顧我了,我會好好的照顧我和孩子的。我侄女女婿聽了她的話,就讓媽媽回到了老家。於是我侄女感覺到就像放了大假一樣歡呼跳躍了起來,而且家務和照顧孩子都辦理得井井有條。我們問她為什麼這麼優秀呢?她說我要是不優秀婆婆就得來照顧我,跟婆婆在一起有些彆扭,說話也也說不到一起去,所以說我寧願自己成長起來也不願意當婆婆照顧的兒媳婦兒。


現在的孩子說不用婆婆照顧,寧願自己多付出一些,也不想跟老人待在一起,這就是現在獨生子女們的心裡想法。他們的這種心理想法就是我的世界,我做主。


伊春美食美客


過來人用切身經歷告訴你,真的是寧願累點,也不要跟婆婆同住。

今年的春晚,賈玲不是演了一個小品嘛。專門講述婆婆和兒媳婦的關係的,

前半段我覺得挺感同身受的。

其實,很多時候,婆婆和媳婦之間,真的不存在什麼大的矛盾和分歧,

但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一些小的矛盾,

長年累月的積累下來,也會變得雙方關係不可調和。


我婆婆其實應該算是一位好婆婆了吧。

一般不會跟我吵架,也不會在老公面前挑唆我們之間的關係,

但在一些小的生活習慣上面,住到一起的話我還是挺接受不了的,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衛生方面,刷完馬桶不洗手,

地上髒髒的不打掃,吃飯我們口味不一樣等等,

我很感激她跟我一起帶孩子,做家務之類的。

但有時候,真的覺得做了還不如不做。


我想,婆婆跟我們住一起,也是很不自在的,

所以,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最好還是不要住一起了。

分開對彼此都好,大家都放鬆。


老徐說事999


對於這一點,剛生產4個月的我比較有發言權吧

首先本人睡覺很輕,在我和先生自己家的時候我們家晚上手機都是關機的狀態,因為我一旦被吵醒將無法入睡。

我月子做完回婆家,他家生活習慣是半夜睡覺,在之前會出現電腦。電視,洗衣機等等噪音,當時孩子就前半夜能睡的時間久一點,然而被這些亂七八糟的聲音打擾的我只有睡不著,等聲音逐漸消失,又開始了後半夜此起彼伏的呼嚕聲,就這樣長期的睡不好我得了抑鬱症,有段時間很艱難。

在我逐漸發現我自己無法接受之後我決定回自己的家,因為我想活著,我想要命,我想休息,孩子3個月爭吵後我如願回到了自己的家。洗衣服,做飯,收拾屋子,帶孩子,基本上都由我一個人完成,可是我並沒有覺得多累,身體是累,但是心裡上一點也不累,反而每天都特別的開心,也不再抑鬱了。

不住在一起我反而輕鬆了許多,雖然活多了些,但是很輕鬆。不為別的。就為我還想活著,而且是好好活著,好好的能睡上幾個小時得覺,累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累。





這輩子就要一個你


寧願累點也不願跟婆婆同住是什麼心理?

在電視劇《我們倆的婚姻》裡,有這樣一段臺詞:“所謂婆媳關係,本來就是婚姻的副產品,讓兩個只有利害關係,沒有任何直接關係的婆媳,在一個家裡長時間的和平共處,還要達到一種水乳交融的地步,這怎麼可能?”


有人覺得夫妻關係好,婆媳也能處的好,其實是一種誤區。哪怕夫妻感情再好,可真要跟公婆一起住了,才知道有多難。

朋友小杰跟老公的感情特別好,他們準備備孕時,婆婆主動過來照顧,小杰也不好意思拒絕,可是因為婆婆的參與,夫妻感情也每況愈下。

小杰說,每到週末,自己和老公就想睡個懶覺,畢竟平時工作也挺累的。婆婆心疼兒子,經常早上會喊小杰,問早上吃什麼,自己給做。被喊醒了的小杰,也就只能起床。雖然一肚子火,為了維護這樣的平衡,但是也只能去做早飯了。


婆婆來了之後,夫妻兩個人逛街看電影的時間也幾乎為零,以前節日的時候,夫妻兩個還會約會。自從婆婆來了,小杰老公說怕婆婆在家孤單,所以也就取消了。有幾次小杰給婆婆買了電影票,婆婆也不去,說花那錢做什麼,現在電腦上什麼沒有!可是如果自己跟老公去看電影,外面吃了,婆婆又會不高興!

婆婆經常對自己的消費習慣也看不慣,如果自己多收了幾次快遞,婆婆就會說自己年輕的時候,跟公公是如何勤儉持家的,旁敲側擊地讓自己別亂花錢。


而有了寶寶後,矛盾就更多了。自己第一次做媽媽,很多事情也不太懂,只要寶寶哭了,婆婆就會說自己的奶水不夠,然後就給孩子餵奶粉。小杰為了給寶寶母乳,就拼命地追奶。有奶了,因為有時候會漏奶,她又說小杰的奶水不養孩子。有時候一些說辭,讓小杰特別難過。

而老公自從他媽媽來了,就秒變寶寶,除了玩遊戲,家裡的事基本上不管,更別說對自己有多體貼了,這也讓小杰特別難過。

自己住可能要幹活多一點,而跟公婆一起住,要考慮彼此的感受和生活習慣,如果中間溝通不到位,有誤會,不僅老公夾在中間為難,自己也會心累。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婆媳關係也是如此。就是女兒和親媽也會有吵架的時候,同樣,婆婆和兒媳婦相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產生矛盾。但婆婆不是親媽,沒有血緣關係,沒有感情基礎,很難包容和理解兒媳婦,產生矛盾也就在所難免了。

如果婆婆和媳婦不在一起住,彼此之間不會把生活中的各種惡習暴露在對方的面前;也不會因為言辭之間出現一些誤會。

當婆婆和媳婦分開住,這樣彼此之間的事情都會由老公這個中間人來傳遞,並且一般來說,老公都是報喜不報憂的,會自動過濾掉不和諧的因素,一切為了良好的婆媳關係而努力,這樣,婆婆和媳婦之間能夠感受到的只有一些美好的事情,也會給彼此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


其實婆媳分開住,不僅小兩口可以擁有兩個人的獨處空間,避免婆媳之間的矛盾,還可以讓老人得到休息,安享晚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老人自己能動,有條件的話還是分開住比較好,雖然累一點兒,但是能擁有自己的生活。

高級育嬰師,有多年母嬰護理經驗,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同時也是二孩媽媽,育兒路上我們在一起! 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銀花育兒


我也是這樣,和婆婆住一起住了6年,當然一起住比較輕鬆,婆婆會照看孩子做飯之類的,但是婆婆做這些的時候,我老公就看我不順眼,覺得她媽媽因為我受累了,覺得他媽媽幹活而我沒幹活。舉兩個例子,孩子小時候,有一次我吃完飯就趕快去手洗孩子衣服,我吃的快,這時候他們都還沒吃完。然後過一會我老公就過來找我,告訴我,碗還沒洗呢。於是我放下衣服去洗碗,然後再洗衣服。那時候不太會反抗,這個碗公公婆婆老公都不能洗嗎,一定要我洗嗎?所以很生氣。還有一次,冬天騎著電動車下班,很冷,到家凍的身上冰涼,我老公躺著看電視,我公婆在陪我孩子玩,那時候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我老公看見我第一眼就是,快去做飯!

這日子怎麼過,婆婆心疼老公,老公心疼婆婆,誰心疼我?果斷分開,不分家就打架!

分家後家務活大多是我做,我只想我生病的時候他能照顧我,可是他連這也做不到?打架!到現在大部分時候做飯是他做,當然感情也沒有了。

一個三口之家,家務大家都做的情況下能有多累呢,男人想和父母住一起,不過是自私的不想承擔自己的責任罷了,甩給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